廣角功能是相機最為重要的性能之一,深得資深攝影人的喜愛;但是對於新人來講,其突出的功能優勢比較難以理解,在拍攝中亦難以獲得理想效果。在此,編者就廣角的原理、廣角的藝術魅力來與初涉攝壇的朋友進行交流,同時還將就廣角機的選購提出建議,希望對於初涉攝壇的您能有所幫助,也希望對您攝影 的提高能有所裨益。
在攝影領域,「廣角」的概念源自鏡頭技術中「焦距」的運用。因此,要更好的理解「廣角」及其特性,還需從焦距談起。
一、焦距與視角
現實生活中,人眼觀察景物是有一定視野範圍的。只有當物體處在我們的視野範圍之內我們才能清晰地看到它。目光所及的景物範圍為「視野」或「視野範圍」。視野範圍與視點間形成的一個假想的錐體為視角。當物體透過攝影鏡頭在膠片上結成影像,形成畫面,畫面的所有可見部分組成了攝影鏡頭的視野範圍,這個視角與鏡頭的景角是相重合的。短焦距攝影鏡頭視角廣,影像小;當焦距達到28mm我們則稱其為「廣角」。
二、焦距與影像放大率 (影象大小)
攝影鏡頭的焦距與視角、視野成反比,與影像放大率成正比,即焦距越長視角越窄,視野範圍越小,該攝影鏡頭所拍下的景物空間範圍越小,越狹窄,景物所成影像越大。反之,焦距越短,視角越寬,視野範圍越大,所拍景物空間範圍越大,越廣闊,景物所成影像放大率小。即在同一拍攝點,針對同一景物(拍攝距離不變)進行拍攝,用長焦距攝影鏡頭所拍攝的景物範圍小,而影像放大率大(即視角大),用短焦距攝影鏡頭拍攝時,所獲景物範圍大,而影像放大率小,故此,短焦距攝影鏡頭又稱廣角攝影鏡頭(WIDE--ANGLE PHOTOGRAPBY)。攝影師在拍攝點不變的前提下,為了獲得預期的拍攝範圍(景別)和影像放大率,可通過選用適當焦距的攝影鏡頭來實現。下面是用理光RR730在同一距離採用不同焦段獲得的影像放大率對比:同一位置,不同焦段對同一景物的拍攝廣角端成像越小。
三、焦距與拍攝距離
攝影師在拍攝時,針對同一被攝主體,如想獲得相同的影像放大率,不同焦距的攝影鏡頭,所需要的拍攝距離(攝影機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不同。當被攝景物的影像放大相同時,攝影鏡頭的焦距與物距成正比。即焦距越短,拍攝時所需拍攝距離越近,相反,當使用長焦距攝影鏡頭拍攝時,如獲得相同的影像放大率,需要的拍攝距離就越遠,故此,長焦距攝影鏡頭又稱作遠攝鏡頭(TELEPHOTO).如果135照相機拍攝身高為1.60米的人物的橫幅照片,並使其全身剛好充滿所攝畫面的高度,用50mm的鏡頭拍攝時,物距為3.4米;而用焦距值為100mm的鏡頭拍攝時,所需拍攝距離為6.8米,用200mm鏡頭拍攝時,物距為13.6米,多於此距離時,人物將不能充滿所攝畫面的高度,比此距離近時,又會將人物身體的一部分出了畫外。
攝影師在拍攝時,如果拍攝距離被限制不能自由選擇,而欲想獲得預想的影像放大率時,可通過選擇不同焦距的攝影鏡頭來完成。如拍攝空間較狹窄,被攝主體離攝影師很近的場合,宜選用廣角攝影鏡頭拍攝,這樣既能拍到預想的影像放大率,又能獲得較大的景物空間範圍。相反,如被攝主體距攝影師較遠(即較大的拍攝距離),無法到達跟前時,可用長焦距攝影鏡頭拍攝,以使在畫面上獲得較大的影像而又不至於使畫面空間範圍太廣。
四、焦距與透視
人眼所見到的景物都是處在不同的空間位置、彼此又有一定距離間隔的物體所構成。而每個物體又是具有各自的立體形態和輪廓形狀。我們攝影畫面是在二維的平面中表達三維的空間,不僅要表達好物體之間的空間距離關係,同時還要表達好物體本身的立體形態。如何讓人的眼睛通過觀察攝影畫面來正確判斷原來景物之間的空間關係和立體形態,是擺在我們攝影師面前的首要任務,進而我們可以突破人眼的視覺感受達到特殊的藝術效果。
當我們站在筆直的馬路上極目向遠處眺望時,離我們越近的汽車感覺體積越大,越遠則越小;同時馬路的寬度也隨著馬路的距離而愈來愈窄,隨著馬路的延伸,兩側彼此逐漸靠攏、集中、最後匯聚於地平線上的一點消失。另外,我們還不難發現:馬路上我們越近的路燈,顯得燈數越少、越稀疏,越遠的地方越密集,並且燈杆越遠,顯得越矮小,最終向視平線方向收斂、靠攏、會聚,成為一點直至消失。總之,在生活中,我們從某一位置觀察相同大小的物體,由於距離和位置的不同,其表現出的大小不同,這種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近疏遠密的視覺現象稱為線條透視現象。當我們人眼觀看在攝影畫面上結成的影像時,我們是通過各物體之影像間透視關係和遮擋關係,在頭腦中想像從而判斷被攝景物所處的真實空間和物體的真實面貌,在二維平面上產生了三維空間感和物體的立體感。當所攝畫面中相同物體的影像放大率相差懸殊時,影像的透視關係越強烈,我們就認為二者的間隔距離越大、彼此越遙遠,畫面的空間縱深感越強,反之則會認為二者的距離近,空間縱深感就越弱。
影響畫面空間縱深感的因素除了線條透視規律外還有空氣透視規律,在此不再詳述,而決定線條透視的因素也較多,本文從拍攝距離,鏡頭焦距及畫面景別等三方面之間的關係來討論焦距與線條透視之間的關係。
1、物距與線條透視
由影像放大率得知 ,被攝景物中處於不同空間位置的物體,因其物距不同,影像放大率不同。物距越近,影像放大率越大;物距越遠,其影像放大率越小。顯然,在同一膠片上拍攝景物,處在不同空間位置上的物體因各自的影像放大率不同,形成了「近大遠小」的透視關係,而且各物體的不同部位之間也具有一定的透視關係。如用仰角拍攝高樓時,由於樓的高處和低處距鏡頭的距離不同,產生了相應的透視效果,使其具有了與人眼的正常視覺效果相接近的造型效果。所以,物距是決定影像透視關係的主要因素。
2、被攝主體影像放大率不變時,焦距與透視關係。
已知:當被攝主體在畫面中的影像放大率不變時,用不同焦距的鏡頭拍攝,所需物距不同。攝影鏡頭的焦距越長,物距越應增大,後景物距與前景物距之比值將縮小,近處景物的影像放大率明顯縮小,而遠處景物的影像放大率明顯增大,這樣前、後景物間的影像放大率 的差別便縮小,均向被攝主體的放大率接近。相反,攝影鏡頭的焦距越短,物距需減小,後景物距與前景物距之比值明顯增加,這樣,前後景物間的影像放大率的差別增大。而所攝畫面的透視效果強烈與否取決於前、後景物影像放大率的差別。所以,當被攝主體在畫面中的影像放大率不變時,短焦距攝影鏡頭所攝畫面透視效果明顯,空間縱深感強,而長焦距攝影鏡頭所攝畫面則減弱透視,空間縱深感不強,好似把景物擠壓在一起。
3、拍攝距離相同時,焦距與透視關係。
在同一拍攝點,針對同一景物用不同焦距的鏡頭拍攝到的畫面,由於物距不變,景物透視關係相同,長焦距攝影鏡頭拍攝的畫面只是把短焦距攝影鏡頭所拍畫面中的局部(或被攝主體)放大而已。但由於短焦距攝影鏡頭視角廣,能把被攝主體周圍更寬闊的景物納入畫面,而更重要的是納入更多的放大了的前景,這使觀眾能從畫面中聯想到更多層的景物,於是寬廣的空間範圍,豐富的景物層次使人們在主觀上感覺該畫面的空間非常廣闊而深遠,有強烈的空間視覺效果,並給人以畫面透視效果好似增強了的錯覺。因此,要想得到強烈的透視效果,必須選擇具有物距差的多層景物,物距越近透視效果越顯著。
五、焦距與景深
當我們把焦點對準被攝體的某一點,該點影像最清楚,在焦點的前後空間裡的各個點,影像應像。因此,在調焦距離前後一定範圍內的其他物體影像,雖然不是最實的,但也不算最模糊,那麼,對焦目標前後的這個清晰範圍叫景深。 景深的存在使鏡頭具有真實再現視覺感受的能力。使畫面該是虛的,而實際上我們的視覺分辨力並不高,在一定距離內,我們的視覺就把它看成是清晰的影具有虛實對比關係,這是突出主體、製造空間感不可缺少的手段。
影響景深的因素通常有鏡頭焦距、物距和光圈。當物距和光圈不變時,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而當鏡頭焦距和物距相同時,光圈值越大,景深越大;鏡頭焦距值和光圈值不變時,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綜上所述,廣角由鏡頭理論焦距延伸而來。廣角鏡頭就是覆蓋了較短焦距的鏡頭,它根據焦距越短視野越寬的成像原理,採用較短的焦距獲得更為寬闊的視野,從而在一張照片裡容納更多更為廣闊的景物。因此,概括來說焦距短、視場角大、影象小及拍攝景物範圍廣是它的最大特點。同時,廣角鏡頭還具有超比值的渲染近大、遠小的特點,有誇張前景的作用。在攝影中可充分利用其所創造的特殊透視關係,來誇大景物的縱深感,突出所強調的主體部分,從而達到更加開闊的視野和宏偉壯觀的藝術效果,也因此而深得資深攝影人員的喜愛。
對於市場上大部分熱銷的數位相機而言,其廣角焦段一般在35-38mm之間。而真正的廣角數位相機其實就是鏡頭焦距涵蓋了28mm廣角的產品。由於28mm的廣角視野要比數位相機上最常見的35mm、38mm的廣角更寬,28mm廣角視野是76度視角, 而35mm則只有62度, 因此可以產生很獨特的視覺效應,容納更寬廣的場景。這也是為什麼消費者更看好28mm廣角數位相機的原因。廣角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拍攝廣闊的範圍,具有將距離感誇張化,對焦範圍廣等拍攝特點。 使用廣角時可將眼前的物體放得更大,將遠處的物體縮得更小,四周的圖像容易失真也是它的一大特點。廣角還能使圖像中的任意一點都調節到最適當的焦距,使得畫面更加清晰,也可以稱之為完全自動對焦。
眾所周知,理光一直都是家用高性價比便攜型廣角數位相機的「鼻祖」, 從當初G3/G4 wide到現在的RR/R/GX等系列產品,28mm廣角都是其最大賣點。下面是我們用理光相機拍攝的兩組照片對比,在欣賞廣角拍攝魅力的同時,也希望讓您對廣角的認識有所提高。
顯而易見,在同一位置,廣角拍攝可以容納更多的風景,相片層次更明顯,景深更大。
經過小編的介紹和照片的比較,相信讀者對廣角相機原理和功能作用都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因為廣角鏡頭的焦距較短,景深較長,拍出的照片遠近都很清晰,所以比技適合於抓拍一些來不及從容對焦的活動,比較適宜拍攝大場面的新聞照片及在室內拍攝家庭生活照片等,在風光攝影中它是不可缺少的攝影鏡頭,可以說他廣角功能是家庭中最為實用的功能之一。那麼,對於那些想選購廣角DC的朋友,究竟要注意那些問題呢?
首先,由於數位相機存在感光器件較小的特性,但是為了達到較大的廣角,鏡頭的物理焦距都很短,所以廣角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畸變。因此,在選購時,一定仔細觀察廣角下的畸變。儘量選擇那些畸變較輕的機器。
其次,由於28mm廣角拍攝下鏡頭的視角很大,很容易遇到逆光或側逆光的情況,如果相機鏡頭抗眩光能力不好,則會在照片上出現難看的光斑,甚至會出現衝光現象。因此,在選擇機器時儘量選擇衝光防範措施比較全面的機型。
最後,在廣角拍攝時容易出現的紫邊、色散等情況也是選購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在此,筆者對理光DC做一下重點推薦,如果喜歡廣角性能的朋友理光DC是一定要重點考慮的哦。
身為家用高性價比便攜型廣角數位相機的「鼻祖」,理光對廣角的研究可謂極具前瞻,對於廣角相機的設計也最為透徹。首先,理光產品不僅僅全系列產品都採用了28mm的廣角設計;而且對於畸變和衝光的處理極為完善。譬如理光GRD,作為一款針對廣大攝影迷的便捷專用DC,它不僅採用了28mm定焦廣角麗彩光學鏡頭,而且外型時尚且極具個性, 擁有強大的專業功能, 更能豐富你的個人創作空間。最為關鍵的是特別設計的鍍膜鏡頭能有效的緩解眩光、紫邊等,配合專門研發的像差校正功能讓畸變更為輕微難辨。當然了,喜歡功能強大的廣角DC的話,那理光R系列更能滿足您的需求了。在擁有同樣優秀的28mm廣角功能的同時,理光R6、R5等都擁有7.1倍的大變焦、1cm的微具拍攝功能,而最高為ISO1600的感光值、光學防抖功能……幾乎擁有消費相機的所有高級功能,而最為關鍵的是,它們不僅都小巧輕便而且美觀時尚,從而鑄成了不朽的理光系列數位相機。現在理光旗下活躍的R5、R6、GRD、GX100也是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焦點產品。在不斷的研發創新中理光將給用戶創造全新的精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