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軍刀:拿破崙一生的戎馬,戰爭和傳奇

2020-12-06 老彭書評

少年成名,天才統帥,軍事奇才,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三皇會戰,橫掃歐洲,遠徵俄國,兵敗滑鐵盧,流放聖赫勒拉島,還有和皇后約瑟芬的那些纏綿悱惻,這大概是世人對這位法蘭西傳奇人物充滿浪漫主義英雄氣質傳奇一生的碎片記憶。很多時候,歷史之於讀者的印象並不是以連續性的情節所存儲,而是會將它們一一分化為具體的故事情節,加以潤色,最終通過傳說的方式經久不衰。而拿破崙正是最好的一個案例,很難想像,這樣一位為法國人所敬仰傳頌的人物,最初並不是法國人,恰恰相反他曾經會以反法鬥士自居,試圖領導自己的家鄉科西嘉人共同抵抗法國人的統治;更難想像,他又是以何種機緣在土倫之戰上大放異彩,又何故成為年僅二十四歲的退伍老將,最終又被命運選中,率領偏師穿越阿爾卑斯山脈殺入義大利腹地,從此開啟自己近乎無敵的軍事生涯。

本書《拿破崙傳》是已故的德國傳記作家埃米爾·路德維希的著名人物作品。他一生寫了非常多人物的傳記,比如《耶穌傳》、《林肯傳》、《歌德傳》等等,但在他眾多作品中,本書或許是最暢銷的一部,同樣在世界上眾多版本的拿破崙傳記中,路德維希的這一版本也是最暢銷的一部。在本書中,作者並沒有將描繪情節僅僅停留在歷史故事的表面,而是進入到人物內心,通過獨白和對話來推動歷史情節發展,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個全然跳出固有印象,更加有血有肉,真實的拿破崙形象。

落魄貴族,十歲進入軍校,二十四歲成為統帥,三十歲成為法蘭西第一執政,三十五成為法國皇帝,大破義大利,遠徵埃及,徵服普魯士,逼迫奧地利弗朗西斯二世籤訂城下之盟,一生大小六十餘戰,獲得五十八場勝利。短短五十二年的人生,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甚至被後人譽為歐洲四大名將,與上古冷兵器時代的亞歷山大,愷撒和漢尼拔並駕齊驅,我想,這種燃爆全場幾乎開掛的人生經歷,足以讓任何一位讀者為之拍案叫絕,大呼過癮,同時,他還擁有著一場世界歷史上最華麗的戰敗,以及最神秘的離別。或許這一切的不平凡,在他出生後,正組織遊擊戰的父母給予他名字的那一刻就已註定——napoleon(拿破崙),荒野雄獅

土倫,一道軍事上的解答題

在軍校期間,拿破崙因為個子矮小,又衣著貧窮,常常遭到同學的嘲弄,於是不敢欺辱的他就會選擇用拳頭解決問題,哪怕會因為個人體質差異落了下風,依舊死戰不退,這種執拗近乎無賴的作戰風格,卻讓老師和同學們對他另眼相看,以至於他的老師會在日記中寫道:「這個人硬的像個花崗巖一樣,內心卻燃著一團火。」一語成讖,誰都不會想到,石之堅硬,故而不動如山,火之熱烈,故而侵略如火,這將會成為他日後軍事理念中最核心的兩大致勝法寶。

隨著法國大革命爆發,保王黨紛紛退到一個靠近地中海叫做土倫的城市,並且尋求英國人的幫助。出於自身對於歐洲永遠扶持老二的大陸平衡政策,英國人毅然以海軍給予補給支援,於是在這樣一個並非戰略要地的城市中,一時間風雲際會,新政府想要奪取城市,徹底消滅保王黨,保王黨想要藉機站穩腳跟以待將來,英國人則想拉小博大,坐收漁利。也許老天爺真的還是給拿破崙以某種契機讓他一戰成名,新政府先後派遣了一位畫家和一個醫生來指揮作戰,其結果可想而知。不但攻城無望,還丟掉了幾個海岬制高點,眼看局面岌岌可危。

這種世界上有一種天才是需要將他放到對的位置上才能發光發熱,甚至爆發出足以照亮世界的光芒。拿破崙應該就是這樣的人,據說他在讀書期間數學成績優異,同樣從軍期間,對於炮兵,這種當時還只當做攻城類技術兵種有著獨特的理解。很快,在前線的拿破崙找到了一條看似死結問題的真正解題思路,「英國艦隊」。

後來的歷史證明了拿破崙對於戰爭那種異乎尋常,宛如鯊魚聞到血腥的敏感嗅覺,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即使是這樣初露崢嶸的牛刀小試,同樣掩蓋不住他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天縱英才。所有的戰爭,在他眼裡仿佛是一道道等待破解的數學難題,而拿破崙所需要做的就是,審題,求證,解答,然後獲得全部的勝利。

有些人為戰場而生,用自己的勇敢和鮮血去書寫歷史,拿破崙則為勝利而生,用他的謀略和才華去改變世界。

三皇,以法蘭西之名橫掃歐洲

如果一定要用一場無比榮光的勝利來代表一位名將的功勳,那我想對於拿破崙一定是「奧斯特裡茨戰役」,由於參戰雙方,有當時已經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的拿破崙,俄羅斯帝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三位皇帝,故史稱「三皇會戰」。

一八零五年,隨著英法兩國特拉法爾加海戰的結束,英軍大獲全勝,法軍慘敗,拿破崙登陸英國本土作戰的設想終成泡影。隨之而來的就是,俄奧聯軍在法國東北面集結完畢,準備從法軍背後進入法國。介於之前戰場上多次被拿破崙擊敗的以往戰例的總結和反省,這次無論是出兵的數量還是進攻的時機,都堪稱完美。若拿破崙選擇快速回防,完全可能遭到以逸待勞的俄奧聯軍主動進攻,趁著法軍立足未穩,一舉擊潰。

恩格斯說:「只要戰爭還存在,奧斯特裡茨戰役就不會被遺忘。」法軍開啟用腿跑出來的勝利模式,在聯軍還沒反應過來時,已經利用快速急行軍直接從萊茵河返回,把奧地利軍隊包圍在烏爾姆,逼迫對方投降。拿破崙在後來的書信中總結道:「行動和速度是致勝的關鍵。」同時,自此之後,提高步兵的行軍速度也成為了各國軍事訓練的必修科目。

當然,危機並未就此解除,更加嚴重的是普魯士軍隊也加入了聯軍,法軍一時間陷入三面包圍的境地。拿破崙主動求戰追擊俄軍,沒想到俄軍統帥庫圖佐夫機敏的避其鋒芒,主動後退,一進一退間到達了地處捷克一個叫做奧斯特裡茨的小村莊。

此刻,法軍五萬三千人,對面的奧俄聯軍八萬五千人,背後磨刀霍霍的普魯士軍十三萬人,一比四!

明末薩爾滸戰役中,努爾哈赤在以少對多時總結過一個經典的戰略方針,即:「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就是說,要在對方還在分頭推進,未能擰成一股繩時,捕捉機會各個擊破。此時的拿破崙也做出了同樣的戰略規劃,如果這是一道數學題,那麼破解之法就在於心高氣傲,輕敵冒進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主動退出普拉岑高地,一觸即潰,詐敗後退,誘敵深入,然後用達武元帥吸引牽制,再利用妙到巔毫的添油戰術,讓俄軍產生就差一點點便可吃掉法軍的錯覺,最終沙皇上鉤,放棄普拉岑高地,全部投入戰鬥,企圖一口吃掉達武軍團。這便是拿破崙所等待的機會,中軍反擊,一舉奪回高地,成功分割俄奧聯軍,從此鳥瞰戰場,百門大炮齊發,所及之處,無不丟盔棄甲,抱頭鼠竄。

最後,法軍以損失八千人的代價,殲敵三萬六千人,逼迫弗朗西斯二世籤訂《普雷斯堡和約》,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至此,第三次反法聯盟徹底失敗,這個被伏爾泰稱之為「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不是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也從此走進歷史之中。

拿破崙把繳獲的幾百門大炮融化鑄造成一個高四十四米的大銅柱,叫旺多姆銅柱,上面立著拿破崙皇帝的銅像,以此紀念這場偉大戰役的勝利。

隨著巴伐利亞宣布成立共和國,,八百年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就此結束,除普魯士外,整個歐洲都匍匐在皇帝的腳下。

戰後拿破崙演講中激動地說:「如果有一天你們回到了家鄉,至少你可以驕傲的跟他們說,我參加過奧斯特裡茨戰役。」並且下令在巴黎市中心修建一個建築,上面雕刻了參加本次戰役的所有將軍的名字,這個建築的名字叫做「凱旋門」。

法蘭西皇帝,《拿破崙法典》,歐羅巴合眾國

軍事才能的傑出表現或許能成就名將,當拿破崙在政治上同樣擁有著對於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深遠的影響,這或許才是能稱之為「偉大」的真正原因吧。

隨著大革命推翻波旁王朝,成立共和制政府卻讓法國陷入內憂外患中,這裡執政者需要從根本上解決的一大問題就是政府的合法性。哪怕軍功卓著的拿破崙,同樣不具有很強的合法性。畢竟那時候血統才象徵著無上的正當性。拿破崙深明自己的政權合法性來自於自己帶給法蘭西的榮耀,所以他決定用榮耀去換取比血統更加廣泛的支持。

首先,拿破崙廢除了貴族制度,規定所有人一律平等,沒有血統的高下之分,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潛移默化中終止了血統觀念。其次,他修改憲法,規定法蘭西可以擁有皇帝,但皇帝必須通過民選。對,皇帝的合法性並非來自血統遺傳,而是民選。不出所料,拿破崙以三百五十萬票成功當選法蘭西皇帝。在加冕演說中,拿破崙說到:「我是全民公投的皇帝,我為自己加冕。」在他看來,共和與專制的區別,不在於是否有皇帝,而在於究竟為了誰而統治。為血統和家族統治就是專制,為人民而統治就是共和。帝國是另一種類型的共和國。

成為皇帝之後,拿破崙頒布了世界歷史上的第一部民法,《拿破崙法典》,即以保護人民利益為核心的法律。在法典中有三條跨越時代的核心原則,自由平等、財產所有權保護和契約自治。這部法典不但在法國境內被使用至今,還成為了許多國家的民法範本得到廣泛流傳。也難怪拿破崙會自豪的說:我最偉大的事業,不是打贏了幾十場勝仗,而是這部法典。

另外,雖然拿破崙一生戎馬倥傯,開疆拓土,卻並未如同上帝之鞭阿提拉那樣僅僅是一種掠奪徵服的殺戮。拿破崙真正的終極理想是要建立一個歐羅巴合眾國,一個國家組成的聯合體。如果注意到他擴張的兩個特點,不難看出其中構想。第一,拿破崙很少進行徹底破壞性政府,大多數情況下會讓戰敗國保持獨立,只需要在某種程度上服從於法國。第二,拿破崙不會對服從國橫徵暴斂,壓迫屈從,而是對他們推廣法國的改革和理念。

由此可見,拿破崙在戰場以外,是一位擁有著更大理想的政治家,並非傳統理解下的投機分子,野心家和窮兵黷武的軍事狂人

滑鐵盧,英雄落幕

歷史有時候會用失敗去形容一場戰爭,比如垓下之於項羽,比如滑鐵盧。

一八一五年三月,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法國,聚集舊部,重整旗鼓,進軍巴黎。同時反法聯盟迅速調集七十萬大軍,攻入法國,企圖把這位軍事天才扼殺在立足未穩之時。

滑鐵盧大戰,法軍先拔頭籌,擊潰布呂歇爾率領的普魯士軍隊,可惜法軍訓練素質已非昔日可比,沒能成功合圍,困而殲之。同時,拿破崙做出了一個此後看來無比錯誤的決定,讓愣頭青格魯希去追擊布呂歇爾潰逃的普軍。

此後,拿破崙和惠靈頓將軍在滑鐵盧展開決戰,法軍數次突擊對方左翼未果,有兩次騎兵甚至已經衝入方陣,可惜步兵沒能及時跟上功虧一簣。在戰爭尾聲,拿破崙迫於無奈下打出了他手裡最後一張牌,預備隊,現實的殘忍在於如果拿破崙當時能多捏一刻或許仍有迴轉餘地,此刻後招一出,已無籌碼的拿破崙眼見著當時未能擊潰的布呂歇爾帶領著普軍去而復返,勝負天平瞬間傾倒。

王者歸國,捲土重來,先勝一局,最終一著不慎,功敗垂成。

英雄謝幕,後會無期,六年後,聖赫勒拉島上,五十二歲的拿破崙在胃痛折磨中帶著憤慨,不甘,和對法蘭西無比的期許惆悵,痛苦的死去。當然對於他的真正死因,至今眾說紛紜,傳奇的人物總會有著屬於他的那些耐人尋味的傳奇。

九年後,法國人派軍艦把這位帶給過他們曾經無比榮光的皇帝運回了巴黎,九十萬法國人冒著嚴寒迎接,並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如今,拿破崙的棺槨,與一戰名將霞飛將軍和福煦元帥一併被放在榮軍院,供後人以及遊客膜拜。

拿破崙的一生宛若一顆流星划過黑夜上空,照亮整個歐洲,然後消散於無形。歷史滾滾,終將前行,為我們所銘記的,或許正是那一個個傳說和故事。拿破崙,在政治上最成功的傑作是頒布《拿破崙法典》,在軍事上最得意之筆是三皇會戰,最後悔的大概是遠徵俄國,最失敗的是滑鐵盧戰役,最受譴責的是在埃及的屠殺,最受肯定的是民選出來的皇位,最有爭議的是一生戎馬窮兵黷武,最沒有爭議的則是他的軍事天才。

相關焦點

  • 拿破崙:傳奇人生的功與過
    對今天的人們來說,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無疑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戎馬一生,立下戰功無數,被稱為「歐洲地圖上一門裝滿火藥的加農炮」。雖然他作為法國皇帝,在位時間僅僅十五年,然而對於法國,甚至全世界來說,他所留下來的影響一直持續至今。
  • 拿破崙一生失敗兩次,為何都沒有被殺害,而是被流放?少有人知
    提到歐洲的皇帝,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那個矮小的科西嘉人——拿破崙,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可以說是當時歐洲最有影響力的人,他具有非常優秀的軍事才能,在和其他國家的爭鬥中戰功赫赫。拿破崙曾五次成功的贏得了囊括五個強大歐洲國家的反法聯盟和法國之間戰爭的勝利,他所佔領的土地也廣袤無垠,法國近衛軍的軍旗從尼羅河一直飄揚到了涅曼河。
  • 白天畫畫,法國最偉大的皇帝拿破崙.波拿巴畫像欣賞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崙一世,出生於法國的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締造者,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1月6日,拿破崙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
  • 偉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一世
    、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全部親臨戰場,又被稱為「三皇會戰」(圖為奧斯特利茨決戰)奧斯特利茨決戰後第三次反法同盟隨之瓦解,確立了法蘭西帝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拿破崙一世兼任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保護者、瑞士聯邦仲裁者,並將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的國王分封給自己的兄弟。
  • 《拿破崙大帝》
    圍繞著「拿破崙是摧毀者還是建設者?是解放者還是專制者?是政治家還是冒險家?」展開論述,其間駁斥了許多圍繞在拿破崙身邊的「黑色傳奇」、不實傳說以及許多對其人其事進行詆毀的荒謬之詞。
  • 拿破崙一生最愛的女人,因為長得太美,兩次免於死刑
    這個人就是拿破崙的第一任皇后,也是法蘭西帝國的第一任皇后,當時的傳奇女子——約瑟夫·博阿爾內。約瑟芬·博阿爾內比拿破崙大6歲,在嫁給拿破崙之前已經結過婚了,並且生有2個孩子。因為首任丈夫與王室貴族有牽連,在法國大革命之後被推上斷頭臺,本來作為妻子的她也被判了死刑,卻因為她長得實在太漂亮而被赦免了。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人生中最後的戰爭
    1815年6月18日,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擊敗了拿破崙率領的法軍,結束了拿破崙的軍事霸權和政治生涯,法蘭西第一帝國由此覆滅,歐洲的命運也隨之改寫。現代人常以「遭遇滑鐵盧」來指代一敗塗地。1815年,之前被流放的拿破崙趁著法國局勢動蕩,重返國內,在沿途軍民的擁戴下復闢。在維也納會議上,為利益而爭吵不休的歐洲各國,聞訊後立刻擯棄前嫌,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再度集結了70多萬大軍圍剿拿破崙。
  • 從為拿破崙效力到皈依伊斯蘭:波蘭與匈牙利的民族英雄貝姆
    1849年—1850年,奧斯曼帝國接納了六千多名波蘭和匈牙利流亡者,包括七十多名將軍和軍官。這些人是1848—1849年匈牙利革命與獨立戰爭的參與者,在奧地利和俄國的猛烈軍事鎮壓之下兵敗,這才遁入俄奧的傳統敵人奧斯曼帝國境內。為了確保得到奧斯曼蘇丹的庇護,走投無路的流亡者皈依了伊斯蘭教。
  • 拿破崙一生最大的失敗
    拿破崙曾經說過:「如果你笑我個子矮,我將砍下你的頭顱。」這不是一種霸權,而是一種從卑微身軀裡煥發出的強大的自信,可是滑鐵盧戰役之後,拿破崙被流放到南大西洋一個叫海倫娜的孤島上成了終生的囚犯。面對浩瀚的大海,他常常幻想從島上逃走,但他對島上的地形一無所知,逃走是不可能的。
  • 法國兩大情書高手:拿破崙和笛卡兒
    帝王的浪漫:拿破崙第一位,請隆重歡迎他出場,在他人生的最顛峰時,他的全稱為「皇帝和國王陛下拿破崙一世,託上帝與帝國的鴻福,法國人的皇帝,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保護人,瑞士邦聯協調人。」是的,我們這位深情款款的情書大師就是開創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拿破崙先生。他生平打贏過大大小小無數戰爭,帶兵的戰術與謀略驚人,至今仍是世界各國軍事學院研究與學習的典範。
  • 拿破崙一生的輝煌與他的家族,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
    拿破崙和成吉思汗都是歷史上非常厲害的兩個大英雄他們兩人都是天生的戰爭天才他們兩個有一個共同的職業,他們都是世界徵服者。他們倆個之間的差距是什麼呢就是因為拿破崙拿破崙心裡有一塊大石頭一直沒有落地。成吉思汗他的兒子可以繼承他的帝國,但是拿破崙卻沒有。這就是他們倆的差距之一。兩個人差距的原因是這樣嗎?結果是的。拿破崙娶的第一個老婆非常美麗名字叫約瑟,雖然拿破崙非常喜歡她兩人感情也特別好,但是約瑟也給拿破崙帶了綠色的帽子,他自己也採採野花。但是他們兩個最後卻沒有自己的孩子,拿破崙不能接受,最終兩人在1809年,拿破崙和她很愛的女人離婚。
  • ...沙賈汗|武士刀|尤利塞斯·s·格蘭特|霍雷肖·納爾遜|拿破崙...
    這是一把稍微彎曲的歐洲刀,並鑲嵌的金色銘文,還裝飾有罌粟花和荷花,屬於17世紀莫臥兒帝國皇帝沙賈汗。沙賈汗和愛妻姬蔓「沙賈汗」在波斯語中的意思是「世界的統治者」。其在位期間,為他的第二個妻子Mumtaz Mahal修築了舉世聞名的泰姬陵。
  • 揭秘拿破崙死亡真相:真實死因到底是什麼?真的被下了慢性毒藥?
    拿破崙這個科西嘉島上的矮子還是個左撇子,竟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把法蘭西共和國變成法蘭西帝國,並且成功的加冕為法蘭西帝國的皇帝,他建立的法蘭西帝國,打贏了50多次反法聯盟國家挑起的戰爭,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 法國皇后歐仁妮,對愛情忠貞,俾斯麥傾慕,拿破崙三世卻並不忠貞
    他或許與拿破崙一樣擁有著獨居一格的個人魅力,以至於他的私生活很混亂,先後與伯爵夫人,侍女,明星有染,擁有著獨特的魅力,這些魅力或許也是他突破重圍,當上政客,並於1847再次當上皇帝的原因。  路易·拿破崙與歐洲最為出名的美女歐仁妮結婚,雖然拿破崙三世的私生活混亂,他皇后歐仁妮卻恪守貞操,她並未因為拿破崙三世的風流,而家庭不和。
  • 愛因斯坦大腦被人取走,拿破崙命根子成傳家寶,還有兩位也挺慘
    今天的小故事挺有意思,小編要為大家介紹幾位國內外赫赫有名的名人,看看名人的一生是怎麼樣的,最重要的是小編要為大家講述一下這些名人死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他們被世人遺忘了嗎?並沒有。首先為大家介紹第一個名人——愛因斯坦。
  • 拿破崙大帝敗於黃金分割線? 0.618的神秘力量
    正因為如此,在現代高技術戰爭中,有高技術武器裝備的軍事大國都採取長時間空中打擊的辦法,先徹底摧毀對方1/3以上的兵力、武器,爾後再展開地面進攻。讓我們以海灣戰爭為例。戰前,據軍事專家估計,如果共和國衛隊的裝備和人員,經空中轟炸損失達到或超過30%,就將基本喪失戰鬥力。
  • 從拿破崙戰爭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梳理普魯士崛起的發展脈絡
    七年戰爭於1754年爆發,至1763年結束之時,普魯士(腓特烈大帝時期)儼然成為歐洲第五個列強。拿破崙衝擊下的普魯士蛻變七年戰爭結束以後,普魯士王國淪為一片廢墟,所幸戰後腓特烈大帝全力投入重建和經濟發展,穩定了普魯士的戰爭成果。然而其後繼者腓特烈·威廉三世出於「不戰策略」的影響,放鬆了對軍隊的建設,進而導致普魯士逐漸武備鬆弛。
  • 茲拉託烏斯特的冷兵器:沙俄崛起與1812年俄衛國戰爭的見證者
    當時,拿破崙戰爭席捲至東歐,1812年俄羅斯衛國戰爭爆發,營造新兵器中心的計劃被擱置,直到戰爭結束後才重新被提起。拿破崙入侵俄羅斯這個新武器製造中心,既要建在兵器生產能夠就地取材的地方,還要配備足夠的熟練的技術人才。很快,俄國政府就在烏拉爾選定了一座小城鎮,它的名字叫茲拉託烏斯特。
  • 拿破崙真的是矮子嗎?
    這是《歷史謠言粉碎機》第3篇拿破崙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他就是法國的皇帝,而且是將法國從共和國變成了帝國,他在法國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發動了拿破崙戰爭,成為了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法蘭西帝國殖民領主。
  • 大皇帝17歲的她,得到憲宗一生專寵,看傳奇女性萬氏
    我們講明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特別的朝代,這個朝代出現了以往從未出現的事情,比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又比如歷史上最嚴重的宦官專權、亦或者一生只娶一個老婆的皇帝、再者就是花樣百出愛好廣泛就是不上朝的皇帝等等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是在中國歷史上算得上是頭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