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犀牛,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覺得陌生,而且在我們多數人的印象中,頭上長著一個角的生物也就只有犀牛了。可是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只有犀牛是頭上長著一個角的,還有其它我們並不熟悉的動物遠看就好像在它們的腦袋中央也長有一個角。
印度尼西亞上就生活著跟犀牛看著很像的貌似長有一個角的生物,而這種生物便是鹿豚。雖然鹿豚長著角,但是它們頭上長有的那個角跟犀牛的角還是不一樣的,因為它們的這個角在真正意義上並不能算是它的角。
此「角」非彼角,此「豬」也非比尋常
其實鹿豚頭上的角只是它們長出來的牙齒,在遠處看的時候就極易被我們誤以為是它們長出的角,一旦近距離觀看鹿豚,我們就知道自己看到的角僅僅只是它們的牙齒。
鹿豚也被叫做豬鹿,是豬科的其中一個品種,它們之所以被叫做鹿豚,是因為它們的四肢跟其他品種的豬有著很大的區別,它們的四肢跟鹿一般纖細,而且它們的後肢也更長些。
正常情況下,野生動物都是生活在遠離我們人類居住地區的,鹿豚也不例外,它們的棲息地就只在沒人居住的高地森林和山地丘陵。
在很久以前,海岸附近或者海拔較低的地區才是鹿豚生活的最主要區域,可是由於我們人類的幹擾,它們就慢慢遷入到了海拔較高、地形較陡的地區。所以說,現如今只有在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及近海的島嶼才能看到鹿豚的蹤影。
而並不是所有鹿豚都長有像角一樣的牙齒,擁有長牙的僅僅是成年了的公鹿豚。通常來說,成年的公野豬也都有著長長的獠牙,成年的公鹿豚只不過是比其他品種的公豬多長了兩枚上獠牙。
成年公鹿豚的下獠牙依舊是跟野豬一樣,是突出它們的嘴唇之外,然後擋在它們的眼睛前方,而它們的上獠牙卻是從鹿豚的口腔中向上生長的,直到穿出它們的上顎骨和臉部,它們的上獠牙長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在它們的眼睛斜前方開始彎曲向後生長。
雖然每隻成年的公鹿豚都會長出上獠牙,但是它們的上獠牙並非都是長得一模一樣的,而是各有特色,有的獠牙彎向前額,有的獠牙就在鹿豚的眼前交了叉,並不能在遠看的時候被認為是像犀牛那樣的犄角。
有牙有對象,沒牙只配孤獨終老
只要雄性鹿豚的上獠牙長得整齊漂亮,那麼當繁殖期來臨的時候,長有漂亮獠牙的雄性鹿豚就可以更加順利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配偶。雖說雌性鹿豚會更加青睞獠牙漂亮的異性,但是僅僅是擁有美麗的外觀還不足以讓雌性鹿豚與之交配,雄性鹿豚還需要與其它健壯的鹿豚戰鬥,只有戰勝了其它雄性,它才能最終擁有交配權。
在雄性鹿豚為了爭奪交配權大打出手的時候,它們常常會努力用自己的嘴裡的牙齒把對方的上獠牙給弄斷,這樣就可以讓對方不僅僅是在這一次的戰鬥中失去了交配權,還讓對方在往後的日子裡都難以被異性所愛慕了。
因為鹿豚是群居性動物,所以它們的群體一般是由一頭雌性鹿豚擔任首領的,其餘的家庭成員就只有雌性鹿豚和小鹿豚,而公鹿豚在非繁殖的季節都是獨立生活著的。
由於鹿豚是晝行性動物,所以它們都是白天外出活動的,而早晨就是它們一天之中最為活躍的時候。它們善於在林間奔跑,而且奔跑的速度還算是比較快的,除此之外,它們還善於遊泳,可以跨海遊到較近的島嶼上面去覓食。
靠食毒成為雜食中的戰鬥機?
跟其他品種的豬一樣,鹿豚也是屬於雜食性的動物,它們的食物一般都是植物的根、葉以及果實,而昆蟲等小型動物也同樣會被它們作為食物吃進肚子當中去。在眾多植物中,馬來亞大風子是鹿豚最為鍾愛的美食。
馬來亞大風子的種子裡含有大量的氫氰酸,而這種物質對於多數動物來說都是有毒的,可是鹿豚卻對這種物質完全免疫,可以將馬來亞大風子的果實與種子一起吞進肚裡。
鹿豚之所以能都對馬來亞大風子的毒素免疫,是因為它們居住地的泥漿中含有來自溫泉的豐富礦物質,而這些礦物質可以讓鹿豚擁有對抗毒素的能力。
鹿豚是印尼當地土著人的主要肉食來源,所以它們的數量原本就不是很多,而近些年來,隨著伐木工砍伐森林,躲藏在密林深處的鹿豚也被當地的獵人給找到了蹤跡,然後鹿豚的數量就變得更為稀少了,大概在4000頭左右。
雖然鹿豚長著的角並非是犀牛角那般,但也算是獨一份的,為了讓這樣獨有的動物可以繼續存在於我們的世界,我們還是需要賦予行動保護它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