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錦祥】
目前,臺灣已經進入2020「大選」的前哨戰,而媒體也把主要焦點放在藍綠兩黨的黨內初選中。其中,國民黨由於郭臺銘的加入而從「文藝片」變成了「武打片」,直接徵召韓國瑜的計劃被迫擱置。另一方面,民進黨中蔡賴兩人的明爭暗鬥越發激烈,蔡英文強行將初選延期至5月22日的做法,使得民進黨內分裂的跡象開始顯現。然而,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國、民兩黨的黨內互鬥時,似乎忽略了長期以來穩居各類民調第二的柯文哲。有人說,柯文哲正在坐山觀虎鬥,等待加入2020戰局的最佳時機。
·柯開通微博,選舉起手式
柯文哲希望角逐2020,在去年的「九合一」選舉之後有諸多跡象可尋。其一,柯文哲開通了Line(「連我」,社交通訊APP)的公眾帳號,其名稱就是@KP2020,其中所包含的意思不言自明。其二,柯文哲在不久之前匆忙展開了他的訪美行程,並前往美國政治中心華府會見政要,被視為是主動接受美國人的「總統面試」。其三,在前不久的「媽祖繞境」活動中,柯文哲更是要求全程參與,在這一場臺灣最大的民間慶典中賺足眼球和媒體版面。從以上跡象來看,柯文哲參選2020的熱身活動已經開始了,他之所以沒有明確表態,主要是在觀望國民兩黨的初選結果,後發制人。
柯文哲開通微博後發布的首條視頻
然而,2020選舉畢竟和地方性選舉不同,各方的關切都會集中在「兩岸」和「統獨」議題上,這也是區分各候選人產品屬性的主要手段。柯早已深諳此道,在過去幾年也憑藉「兩岸一家親」在島內和兩岸左右逢源,贏得了不少中間選民的支持。在2020的選舉中,柯文哲似乎也想複製這一路線,在藍綠和統獨之間樹立自己的「第三路線」。
而就在4月8號,柯文哲也在名為「臺灣阿北——柯文哲」的帳號上發了第一條微博,正式入駐微博平臺。這可以被視作柯文哲在兩岸議題、甚至2020選舉中的起手式。分析目前柯所發表的四條微博,他十分重視與大陸民眾的溝通,並歡迎大陸民眾前往臺灣旅遊和交流。這其中想要傳達的訊息是:他的上臺有利於兩岸的和平交流;他的兩岸政策是被大陸方面所接受的;他是不同於藍綠且超越統獨的最佳選擇。
回到選舉層面,大部分選民依然認為「維持現狀」或「拖下去看看」是更好的選擇,「促統」或「急獨」對於鞏固藍綠的基本盤有一定的效果,但在選舉中就無法吸引足夠的中間選民。而柯文哲正是希望填補這一空白,超越藍綠找到自己的成功之道。
·藍綠分裂,柯靜待時機
對藍綠的候選人來說,龐大的黨機器對他們來說既是幫助、也構成了阻礙。而柯文哲除了周邊的幾位幕僚之外,受到的牽制極少,可以較為靈活和超脫地應對關於2020的各項問題。關於「是否參選」、「是否組黨」、「是否要綠白合作」等問題,他一概諱莫如深,因為他要等待藍綠初選的結果出爐之後再做決定,為自己爭取最大的空間。而從目前局勢的演化來看,藍綠內部都出現了嚴重的分裂和鬥爭,這對柯來說是利好消息。
從民進黨的角度來看,賴清德宣布參與初選是對蔡英文的突襲,甚至有人將其定義為民進黨內的「政變」。如果賴清德成功贏得初選,意味著蔡要做整整一年的「跛腳」領導人,這是蔡絕對無法接受的。因此,蔡英文不惜破壞黨內的初選規則,將初選日期一延再延,以求自己的民調能儘快超越賴清德。但這一動作引發了民進黨內的反彈,一些資深黨員宣布退黨,一些「民意代表」也在新聞媒體上公開批判蔡英文。「挺英派」和「挺賴派」的分化越發明顯,原本約定好「不惡言相向」的兩人,也開始更多地互相抨擊。
而國民黨方面,則是把一個可以完勝的好局拖成了勾心鬥角的宮心計。從春節假期之後,國民黨的政策重心就是如何讓韓國瑜順利地、有正當性地成為國民黨的候選人,而不會背上一個「落跑市長」的罵名。在4月17號之前,國民黨最大的困擾是所謂的「王金平問題」。王金平執意「參選到底」的表態,使國民黨直接「徵召」韓國瑜變得非常困難,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與王金平撕破臉、甚至激怒其脫黨參選。4月17號郭臺銘宣布參選後,可以說解決了「王金平問題」,但同樣製造了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