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頻道《新聞會客廳》節目文稿:央視科教頻道改版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走進《新聞會客廳》。細心的觀眾朋友可能發現了,今天中央電視臺的十套節目,也就是科教頻道,有一個全新的樣子,呈現在大家面前,這是因為這個頻道進行了改版,改版就會有新的欄目推出,我們先來看一個新欄目。
從今天開始,喜愛和關注中央電視臺十套科教頻道的觀眾會發現,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換上了一副新面孔。這是央視科教頻道開播四年多來首次對全頻道進行整體調整。
調整後的央視科教頻道除了繼續強化原有的一些精品欄目以外,還推出了幾個全新的欄目,《狀元三百六》就是其中的一個。主持人:今天我們首先就請到的是《狀元三百六》這個欄目的負責人夏曉輝,您好。
夏曉輝:您好。
主持人:剛才看這個節目,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說它不太像平常十套那種比較安靜的,比較大方的節目風格,是不是這樣?
夏曉輝:對,從節目整個創意開始我們就考慮,因為原來有整個科教頻道的大氣、穩重的節目風格,從節目形態上希望能有突破,這樣能吸引更多的觀眾來看我們的節目。
主持人:剛才我們看到的叉車比賽,那些操作的人員,他們的專職工作就是這個嗎?
夏曉輝:對,剛才大家看到這四個選手,其實他們生活中就是普通的叉車工人,但是都是在這行業當中的佼佼者,都通過行業協會,通過層層選拔,來選拔出來,然後到這個欄目來,最後來比拼,誰是這個叉車行業的王中之王,誰是最優秀的叉車司機。
主持人:找每個行業裡邊王中王,但是有的行業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也不了解它裡邊的一些門道是什麼,怎麼讓這個節目做出來,普通觀眾一下能理解它,看得懂?
夏曉輝:對,這是我們節目的比賽,它雖然是採用競賽的方式,但是他們競賽的內容是跟普通的一般那種遊戲節目、娛樂節目有很大不同,他們所有的競賽內容設計的時候,我們當時有兩條要求,第一條,肯定跟平時工作有很大關係的,大家可以看到了,那個叉車,就是寬貨入窄門這種,把其實平時工作中就要用到這種,另外一個,就是我們選擇這種比賽環節的一個重要原因,必須可視性特別強,就是觀眾看上去之後特別好懂,一看,他們是在壘,看誰壘得更準,壘得更高,就是可視性非常強,但是同時充滿懸念,觀眾可以能看出來,到最後能壘上十二層高塔這個選手,那大家肯定覺得,哎呀,真是很厲害,很不容易。
中央電視臺十套科教頻道是中央電視臺一個以「科學、文化、教育」為傳播內容的專業化頻道。2001年7月9號正式開播以來,一直以高專業水平在國內電視行業中擁有很高的讚譽度。2002年10月,開播剛剛一年多的央視科教頻道,便在法國獲得了國際電視科技宣傳領域的最高獎——儒勒·凡爾納獎。
採訪馮存禮(中央電視臺社教中心副主任):「這是個偉大的時刻,我站在這裡接受這個獎項,這些天來,我們在這裡學到了很多東西,正如我在演講裡所說,科學是無界限的,科學屬於整個人類。」
四年來,央視科教頻道一直以「教育品格、科學品質和文化品味」作為整個頻道的品牌追求。
主持人:我們知道,十套欄目堅持的是科學、教育、文化的這種品牌特色,你們的欄目怎麼在做娛樂的同時兼顧到原有的這些特色?
夏曉輝:這個節目從表面上看可能是一種競技類的,競賽的娛樂節目,但是我覺得它跟一般的娛樂節目有很大區別,其實我們選,因為選拔出來的都是那種各行各業的高手,來比拼他們行業裡的技能,所以說從對這個行業來說,其實就有很大的一種推動作用。另外來說,大家對一些行業很不了解,這種通俗、有效,然後又可視性很強的節目,就讓他們了解這個行業領域,很多他們平時接觸不到的,但是又非常感興趣的一些知識,這就是寓教於樂。
主持人:對,我覺得這個節目確實有它的一個意義,因為據說人才市場上最缺乏的就是高級技術人才,比如學歷高的人他看不上這樣的一個職業,學歷不夠的他做不到,所以這樣等於是鼓勵了人們對這個領域去關注。
夏曉輝:對,其實曾經有一段話在社會上流傳,說在中國是大學生、碩士生都很好找,但是高級技術工人非常難找,而且在上海、北京有一些地方,高級技術工人的年薪都非常高,對普通勞動者來說,就是個天文數字,因為真正優秀的,特別有高技術的一些技術工人確實很難得,很稀缺,而這種節目我們就是想讓這種普通勞動者過來展示,來帶動這個行業,大家帶動這個行業,學習這種技能,運用這種技能,鑽研這種普通工作的技能,這種風氣,讓這種普通勞動者站上電視這種舞臺,讓他們成為明星,這跟其它娛樂節目可能請一些歌星,請一些名演員,成為節目的主角不一樣,我們全是普通人,我們節目一個口號就是打造平民英雄。
主持人:對,作為新開播的欄目,你擔心的是什麼?
夏曉輝:因為我們科教頻道這次新推出了四檔節目,《人與社會》、《重訪》,還有《百科探秘》,可能這幾個新推出欄目,都是面臨跟我們《狀元三百六》一樣的,能不能被我們科教頻道原有的忠實觀眾所接受,同時又能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來收看我們科教頻道,這可能是我們新欄目共同面臨的一些壓力和期盼。但整個頻道的改版是不是被觀眾所認可,這可能還需要一個時間的考驗,我們這兒也希望觀眾能喜歡科教頻道改版之後的新的節目編排,新的節目內容。
主持人:好,祝你們節目開門紅。
夏曉輝:謝謝你。
在央視科教頻道這次改版新推出的四個新欄目中,有一個叫做《百科探秘》的欄目十分引人關注,它幫我們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來解讀身邊普通的人和事。
主持人:《百科探秘》,一個全新的欄目,而這個欄目的主持人卻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走進科學》的主持人張騰嶽,您好。
張騰嶽:你好。
主持人:剛才看這個節目的一個片段,感覺好像兩個都是交通事故,像一個社會新聞那樣,跟《百科探秘》什麼關係?
張騰嶽:怎麼講呢,實際上我們老是可能會覺得,出了交通事故首先第一點是安全問題,實際上通過我們找一些心理學家分析之後發現,實際上有些人天生就是不適合開車,或者有的人在某一段時間他根本就不適合開車,而對這一段,我們很多人可能平時就根本沒在意過,也沒有想到過,所以說這個時候我們要給他從另一個角度來重新解釋行車安全當中的一個個人問題。
主持人:從一個心理學學科的角度來解讀一個社會新聞事件。
張騰嶽:對。
主持人:這是和《走進科學》最大的不同嗎?
張騰嶽:準確的說我覺得兩者有非常相近的地方,實際上我們都知道,聽課的時候頂多一個人堅持七分鐘就了不得了,那還是有老師看著你,臺上監督著你,你要看電視,遙控器掌握在人家手裡,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一方面強調,要有科學的含量,但是這個含量是只到大家能夠接受就可以,不追求特別深,這是《走進科學》的一個方法。我們到了《百科探秘》的時候,我們需要給大家講出一個什麼?就是民生話題,科學解讀,我們可能從大家關心的一些話題當中,從另外的科學的角度,而且讓大家都能夠在這種幾個人談話的語流之中去掌握他的每一點信息,實際上我覺得這兩個欄目的某些方面還都是相通的,並不相互違背。
主持人: 對你來講是不是面臨這麼一個問題,就是既要投入進去,又要跳出來看?
張騰嶽:確實是。因為科學這個東西它在不斷地變化,而有的時候你不能被它表面的東西,或者一些過時的、一些舊的信息所蒙蔽了,你必須得每天看很多很多的東西,而且你還得時刻保持一個清醒的腦子,一個思辨的腦子。
主持人:我不是科學家,我是做電視的。
張騰嶽:對。關鍵是這個問題,你畢竟不是專家,我相信有些,無論是我一些朋友給我的建議,還是一些熱心觀眾也都提出過反對意見,就是說這個人他不是一個專家,說話為什麼像專家,我現在也在力求擺脫像專家,但有的時候確實也很難找準那個點。
主持人:《百科探秘》等於是說增加了一個欄目,頻道改版之後,你現在身上有幾個欄目?
張騰嶽:頻道改版,我的老東家,《走進科學》,還有我們成立的一個新的欄目叫《狀元三百六》,表面看起來是一個娛樂化、比賽性的欄目,實際上還是有不少科學知識貫穿其中,還有一個是《百科探秘》。
主持人:你的節奏是不是比原來要快了?
張騰嶽:快很多。
主持人:不管怎麼樣講,《狀元三百六》的節目形態和《走進科學》,和《百科探秘》還是不一樣,這種轉換,甭管是怎麼樣,我都是保持我的風格,還是會適應欄目去調整?
張騰嶽:我現在馬上給你出一道題,你看大屏幕。你注意一下白的物體,兩個白球兩個白方框撞邊幾次。磕這個邊幾回。
主持人:黑的撞了一下。
張騰嶽:你就看白的撞幾回,不用看黑的。
主持人:八次。
張騰嶽:咱們下面有人說對了,十次。
主持人:我為什麼少兩次?
張騰嶽:你看到這個圖上除了白塊還有什麼?
主持人:白塊、黑塊,白球、黑球。
張騰嶽:還有別的嗎?
主持人:沒了,還有格。
張騰嶽:中間有個紅十字從當中滑過去你看到了嗎?
主持人:沒有。
張騰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從很多心理學的角度,包括一些科學的方法,我們能夠去幫助你解決你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像你現在這個狀態就不適合開車。
主持人:疲勞了是嗎?
張騰嶽:疲勞,太專注了,甚至當一個紅色,在那個屏幕上紅色是很醒目的東西,從你眼前滑過,但你的所有注意力全集中在白球。
主持人:那說明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強。
張騰嶽:但是這樣就不適合開車了。
主持人:你拿這個測試來,測試我意圖是什麼?
張騰嶽:我就想告訴你,實際上無論是《走進科學》,無論是《百科探秘》,甚至是《狀元三百六》的很多內容都是在潛移默化地告訴大家一些生活當中我們應該注意的方面,用科學的方法去解讀它,包括我們自己開車可能出現問題,就包括這種心理上的測試,對我們來說可能很多問題我們平時不在意,但真的有的時候為了自己也好,我們可以做一些這種東西,通過這類節目,大家可以了解很多很多這方面的問題。
主持人: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打開十套,十套能給我什麼安慰嗎?
張騰嶽:當然了,你可以看看《狀元三百六》,這個就是我覺得娛樂,而你也可能注意到過,實際上包括我們的很多節目,我們現在強調比較多的形式可能就是一種娛樂化,但這個娛樂可能範疇就更大一些,而不是簡單的歌星唱歌、跳舞,這個娛樂實際上我覺得跟國際上電視發展潮流都是一樣的,你無論是discovery,還或者是國家地理,他們給自己的定位並不是科學,也不是人文,他們給自己的定位都是娛樂,娛樂是第一位的,實際上所有人也都知道,讀書是很苦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能夠在遊戲之中,如果是在講故事的過程當中,如果是在這種交流的語言流之中,我能夠得到一些信息,我覺得這對我們做電視的,做主持人的,還是做普通老百姓的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主持人:是不是十套裡面很多欄目都面臨這個問題,怎麼既把自己節目做好,又能夠讓觀眾愛看,所謂叫好又叫座。這次的頻道改版之後會在這方面都有一些改變嗎?
張騰嶽:我相信大家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並且真正的是做到了為觀眾著想,去做電視,而不是說我們閉門造車地去搞科學。
主持人:做這類型的節目你自己的收穫是什麼?
張騰嶽:我自己的收穫就是跟別人聊天的時候能談出很多奇聞怪事。
主持人:打都打不住。
張騰嶽:再有一個就是當你真的面對一些偽科學或者什麼的時候,你特別堅定,你沒有一絲一毫地說我會吸引它。
主持人:好,謝謝你。
央視科教頻道此次改版的最大特點就是調整欄目結構。將原有的三十七個欄目調整為二十三個,在這二十三個欄目中,除了四個新欄目以外,其餘都是原來的一些精品欄目。而在這些已經被廣大電視觀眾所熟悉和喜愛的電視欄目中,《百家講壇》欄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主持人:十套節目開播至今已經有四年多的時間了,《百家講壇》欄目是跟十套同時出現的,今天我們請到的就是《百家講壇》欄目的製片人萬衛,萬衛你好。這個廣告語不錯,壇壇都是好酒,這是你想出來的嗎?
萬 衛:不是,這個是我們北京大學的一位教授,一位副教授孔慶東先生到我們這兒來講座的時候,他給我們題的字,《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
主持人:然後你覺得挺不錯的,就拿來用了是嗎?
萬 衛:後來我們覺得這句話特別能夠代表我們對待觀眾的一種態度,就是我們製作理念要壇壇都是好酒,實際上就是每期節目都是精品。
這是《百家講壇》欄目推出的系列節目「作家劉心武揭秘《紅樓夢》」,這期節目是《百家講壇》眾多引起關注的節目之一。節目一經播出,就立刻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爭論,進而掀起了又一輪「紅學」熱,各種關於《紅樓夢》的書籍開始走俏,各大媒體紛紛刊登關於「紅學」的評論文章。而引發這場媒體事件的《百家講壇》欄目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主持人:前一段時間《百家講壇》常常被媒體提到,就是因為作家劉心武在《百家講壇》解讀了一次紅樓夢,一下子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度,也有一些爭論,這個在你意料之中嗎?
萬 衛:這個應該說吧,也意料之中,也沒有在意料之中,在意料之中的就是說,肯定會在社會上,在普通觀眾當中引起一些反響,引起大家看紅樓夢的興趣,但是沒意料到的是,有很多紅學家對劉心武的這種做法表示不太理解吧,這個是我沒有想到的。
主持人:這種不理解對你們欄目有影響嗎?
萬 衛:我覺得是這樣,就是這當中我也想借新聞會客廳的機會來闡明一下我的觀點,首先我覺得就是先把我們的定位搞準,《百家講壇》欄目的定位不是一個學術性的欄目,它是大眾媒體,所以它是一個以普及文化為主旨的這樣一個欄目,所以這當中希望這些學者們不要以學術的要求來看待我們這個欄目。
主持人:像你們這個欄目,它非常符合十套的風格,文化品位在這裡頭,也是一個有價值的欄目,但同時也要受到收視率的壓力,這方面的壓力大不大?
萬 衛: 我覺得壓力不是非常大,因為我覺得現在觀眾對文化的需求非常非常大,擔心收視率,那是因為可能我們過去做文化類的節目沒有找準觀眾的文化需求點,其實現在《百家講壇》就是,這幾年的摸索,我們終於找準了觀眾需要什麼樣的文化類節目,因此找準了之後,我們就覺得一點壓力都沒有。
主持人:觀眾需要什麼樣的文化節目呢?
萬 衛: 觀眾現在需要的是,首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現代眼光去解讀的方式,比如說對歷史,對一些文化經典,這些東西是現在觀眾非常有興趣要知道的東西。
主持人:你們選的任何一個題材,請來的任何一個專家都是滄海一粟選來的,選取標準是什麼?
萬 衛:選取標準,首先我們要選取有公眾意識的學者,這個公眾意識實際上就是他在講述他的東西,講述內容的時候,他要想到,我現在是在給普通大眾在講,而不是在幾個專家圈子裡頭,在那裡研討,所以我管這叫做公眾意識,當然公眾意識肯定比這個涵蓋得還要廣,第二就是他本身要有非常雄厚的基礎,研究基礎,沒有基礎,他就會失掉品位,他有雄厚的基礎,又會用大眾的方式去講話,這是我們選擇的核心的標準吧。
主持人: 我們在頻道改版的宣傳裡面看到,重點打造的重點欄目就包括有《百家講壇》,這個重點打造怎麼體現?
萬 衛:重點打造的欄目不光是《百家講壇》,這次還有《探索發現》、《講述》、《大家》。
主持人:《走進科學》好像也算。
萬 衛:《走進科學》和《百家講壇》,五個欄目。重點打造,我體會就是對我們的要求非常高,領導對我們的要求非常高,我覺得給我們定的指標應該說也是在我們承受之內。
主持人:這叫重點加壓,不叫重點打造。
萬 衛:或者叫鞭打快牛,
主持人:那節目頻道改版之後,《百家講壇》會有什麼樣變化嗎?
萬 衛:首先從過去的一周播六天,改成了一周播七天,就是一到七全部打通,另外增加了播出的重播的次數,以前是重播一次,現在重播兩次。再一個就是考慮到觀眾的需求,把晚間的這個重播時間從夜裡的零點十分提前到了二十三點三十分。
主持人: 增加了重播的時間,這是不是意味著整個頻道的整個節目安排都要調整,才能夠把重點欄目重點打造出來?
萬 衛:這樣的話,首先一個戰略就是縮減了很多欄目,從過去的三十七個欄目變成了現在的二十三個欄目,欄目少了,肯定是把這些重點欄目重播的時間就騰出來了。
主持人:前面我們和新欄目的負責人夏曉輝聊的時候他說怎麼能夠留住原有十套的觀眾,吸引更多的其他的觀眾到十套來看,對你們來講呢?
萬 衛:比如說我經常收到一些觀眾的信息,在這兒我也特別想藉助新聞會客廳,借你們這個平臺,向一些觀眾表示感謝,比如說其中我收到一位來自陝西飛機工業有限公司第一中學的一位同學的來信。
主持人:中學生。
萬 衛:中學生,他來信當中。
主持人:寫的很多頁。
萬 衛:寫了很多頁,而且小孩的字寫得非常天真,他在當中給我們《百家講壇》一共提出了七點意見,而且每一條意見應該說都非常準確,這當中他看得非常仔細,比如說我們《清十二帝疑案》當中,閻崇年老師也提到了和珅,說和珅被抄家時他的家產相當於清朝十六年的總收入,紀連海老師在正說和珅當中也說到了和珅被抄家,被抄家的這些金錢相當於清朝的十五年的收入,相差一年他都聽出來了,像這樣的話給我們提出了意見。所以這當中七條意見,每一條都非常具體,都非常正確。而且這當中他還一再跟我強調,他說這代表了七百名他的中學生來給我寫的這封信,所以本來我想要給他寫回信的,正好我借這個機會,向徐龍同學表示非常的感謝,而且您的意見我們欄目已經進行了討論,而且您提出來的很多意見,在2006年當中都會得到改進。
主持人:好,這封信既然你感到很鼓舞,很溫暖,但他一年之差都聽得出來,更說明你們的節目要做得更嚴謹才行,中學生聽得這麼細心。
萬 衛: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的壓力很大。
主持人:我們平常議論起來大家都覺得特別羨慕《百家講壇》的編導,因為每做一期節目,就等於上一堂高質量的課,您這四年多做下來,自己的收穫是什麼?
萬 衛:我是2004年9月份才到這個欄目來的,所以我在這兒待了一年零幾個月吧,我感覺就是,可能比我以前十年的積累還要多。
主持人:真的?
萬 衛:是這樣。
主持人:一邊工作,一邊充電,太幸福了,工作的同時就是充電。
萬 衛:非常幸福。
央視新聞頻道《新聞會客廳》播出時間:
每周一至周四晚20:30-21:00
《新聞會客廳》周五特別節目《決策者說》播出時間:
周五晚20:20--21:00
新聞會客廳 會見新聞當事人,敬請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