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力大學數理學院黨委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院黨委強化政治引領,加強頂層設計,繪就一體化「施工圖」,形成合力育人、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以「『方圓』溯源塑本,『三全』正己立人」為總體思路,紮實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特色鮮明、成效初顯。
架起人才培養「預本研聯通橋」,推行「石榴籽計劃」,繪好育人同心圓。
學院實施「全程全員導師制」。2019年推出升級版「三全育人導師團隊制」,教師全員參加。
從專業學習、創新能力和人生規劃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導,及時解決學生「急難愁盼」問題,已基本形成「自學—促學—導學」學生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如,退休教師唐永建2019年與延長學年、欠學分嚴重的學生談話15人次。預科班某生入校時角色轉變困難,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上課常常遲到,在唐老師的耐心幫助下,成績大幅度提升,成功轉至電氣學院繼續本科學業。
在本年度線上教學期間,導師主動關心了解同學們參加線上學習的情況,為同學們答疑解惑、提供各種幫助。
湖北荊州籍學生因罹患慢性腎臟病需長期服藥,但疫情發生後武漢「封城」,藥品面臨「斷供」。朱燕豔老師得知後,想盡各種辦法輾轉聯繫,幫她解決了困難。學生收到藥品後,非常感動,給朱老師發來微信「疫情無情,老師有愛」!
自2018年9月起,數理學院開始承擔學校少數民族預科班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學院黨委以德育為主線,以「五個認同」「三個離不開」為重點強化思想教育,引導少數民族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此外,還安排研究生黨員、本科學長與預科學生結對子,架起「預本研聯通橋」。
學院日常開展學生成長檔案、每月主題教育、班內石榴互助、黨員學長導航、民族風情展示、人文關懷等六項工作,繪好育人同心圓。2018級、2019級兩屆預科班共97名預科生均順利升入本科階段的學習。
打造環境育人「數理四合院」,推行「四創計劃」,網上網下協同育人。
學院在堅守傳統育人陣地的同時,不斷拓展網絡新陣地,重點建設「三網一站一苑」,積極探索網上網下協同育人。學院著力打造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以大學生學科競賽為依託,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近年來學院學生在「挑戰杯」等大賽中取得優秀成績。學院利用所在樓宇的結構特點,開闢了「數理四合院」,集創新、創業、創意、創造為一體,為學生搭建了學習和實踐的平臺。如科技教育體驗活動,參與學生均感受到實驗奧秘,提升了學習興趣。
探索課程思政「基因式融入」,推行「蒲公英計劃」,所到之處播撒美。
學院通過教研室活動、黨支部組織生活等,推進思政教育從「專人」向「人人」的轉變。學院教師主動挖掘專業知識中的思政元素,通過「基因式」融入,形成專業課與思政課教學緊密結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目前已編寫課程思政教學案例集8個,涉及6門專業課程,所有專任教師都挑起「思政擔」,「課程思政」已覆蓋全院所有專業課程,面向學校全體理工科學生,形成了如蒲公英般播撒愛和夢想的育人氛圍。
推行文化育人「體驗式教育」,推行「中國節計劃」,大力傳承文化基因。
學院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革命傳統教育及時代精神教育相結合,開展「聚大師,誦經典」活動,邀請浦東新區圖書館館長張偉開展了《儒家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等文化講座。文化育人活動還包括「重時節,話人生」等。學院組織大學生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講紅色故事,傳紅色基因;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此外,學院與浦東新區南匯博物館等達成共建,組織同學們開展志願服務、參與扎染絲巾製作實踐,切身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延伸思政工作「最後一公裡」,推行「延長線計劃」,科學檢驗育人成效。
學院積極推進「致用計劃」和「致遠計劃」,有效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和考研能力。學院還針對畢業班學生實施「三進三出」工作方法,即「企業進學校、工程師進學校、實踐平臺進學校」以及「學生出校園到企業、學生出課堂到崗位、學生出校門到社會」,幫助學生做好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切實提升其就業能力和競爭能力。此外,學院建立畢業生跟蹤評價工作機制,追蹤思政育人實效。
該校數理學院積極探索「三全育人」工作路徑,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融入到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人才培養的各環節。學院將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組織育人為核心,以文化育人為主線,以網絡育人為抓手,構建學院黨委領導下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共譜新時代育人工作新篇章!(通訊員:上海電力大學樊麗達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