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洪都:紅色基因 藍色情懷

2020-09-18 看航空

中國航空報訊:在中國航空工業歷經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奮鬥歷程中,航空工業洪都是最真切、最直接的見證者、參與者之一。作為中國航空工業發祥地之一,紅色基因的傳承者,洪都肩負使命,自強不息,在時光的積澱中不斷發展,在中國航空工業百年逐夢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

新高教交付儀式

初教6轉場交付

南昌航空城C919大部件生產場景

初教6進行飛行表演

2008年11月,第7屆珠海航展上的L15高級教練機03架進行飛行表演

2001年6月25日,中國與埃及合作生產的首批兩架K8E飛機在埃及開羅首飛成功。2002年6月K8E飛機正式編入埃及空軍裝備序列

新時代、新徵程,洪都公司實現嶄新飛躍

今天的航空工業洪都,已經總體搬遷到瑤湖之濱、美麗新家園,翻開了再創輝煌的新篇章、步入跨越發展新起點、開啟全面振興新徵程。

洪都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集團公司「1122」黨建工作體系總體要求,全面落實中央關於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企業黨委引領改革發展的作用更加突顯。在企業的改革發展進程中,洪都公司黨委擼起袖子加油幹,將航空報國的初心轉化為再創洪都新輝煌的偉大實踐。

與此同時,洪都公司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全面推進「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專項治理,調整產能結構,清理低效無效資產,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不斷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經營管理水平邁上新臺階。目前,洪都家屬區「三供一業」移交工作圓滿劃上句號;綜合深化改革成績顯著,債轉股、資產置換、廠辦集體企業改革順利完成,退休人員社會化移交工作提前收官,走在了航空工業和省市前列;試點推進設計所虛擬法人和事業部運行新模式,激活設計研發活力。

在主業上,洪都始終以強軍為首責,堅定不移聚焦軍品主業,以重點型號為牽引,進一步發揮科研生產一體化體制優勢。教10飛機成功進入空海軍主戰部隊序列,持續為我國軍事訓練實戰化改革貢獻力量;發展中以「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為奮鬥目標,緊盯軍事鬥爭需要,緊跟航空武器裝備發展需求,積極推進航空裝備體系發展,實現了從二代機向三代機、從機械化向信息化、從局部突破向體系發展的重大跨越。

在企業的硬體條件上,洪都堅定不移加速南昌航空城搬遷建設,以構建航空產業生態鏈為目標,打造融合發展江西樣板。瑤湖機場正式啟用並實現洪都公司歷史上第一次夜航飛行,創造了「航空速度」,成為地方航空產業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南昌航空城實現總體搬遷入駐,職工住房分批交付,社會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洪都人將在新家園安居樂業,堅定開啟航空強國的新徵程。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在航空城落地生根,基礎條件、科研生產能力、管理創新能力以及工藝布局水平全面得到提升,以洪都為核心、以航空裝備製造業為主的航空產業集群已初具雛形。

在責任擔當上,洪都堅定不移履行國企社會責任,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精準扶貧的工作部署,切實開展對口扶貧工作。通過產業扶貧、幫扶掛點等方式,主動謀劃產業扶貧項目,高效協同各方資源,實施了以航空木模、木質包裝箱產能轉移至餘干縣的產業扶貧項目,幫助和支持餘干縣工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助力餘干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如今,洪都以「忠誠、堅韌、求變、包容」的精神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以昂揚姿態,奮鬥逐夢,為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貢獻洪都力量。(洪軒)

風雨兼程,砥礪前行,洪都使命擔當步伐堅實

航空報國

1951年4月17日,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在「60億斤小米」的支持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頒發了《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正式成立航空工業,為國家、為軍隊維修和製造飛機。短短6天後,1951年4月23日,在原「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製造廠」舊址上成立了國營洪都機械廠,成為新中國航空工業奠基企業之一。洪都自此開始航空報國之路!從建廠到1952年底共完成拉-9、拉-11、雅克-18等400餘架飛機修理任務,有力支持了人民空軍,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這場立國之戰。

人民空軍的需要,就是洪都人航空報國的方向,一代又一代洪都人秉承航空報國初心和使命,堅定服務國防和航空事業的信念,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新中國第一,有力支撐了國防建設。

1954年7月26日,初教5飛機在南昌青雲譜機場成功首飛,標誌著新中國的飛機製造開始由修理邁向仿製。毛主席為此發來親筆籤署的嘉勉信,稱「這在建立我國飛機製造業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1958年8月27日,洪都人自主研製的初教6飛機僅用72天就實現首飛,開啟了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仿製飛機到自行設計製造的新徵程。

1965年6月4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架超聲速噴氣式強擊機——強5飛機首飛成功。

1966年11月,我國第一批海防飛彈——「上遊一號」以9發9中的好成績順利通過鑑定試驗,標誌著海防飛彈研製成功。

1989年12月26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農林專用飛機——農5A飛機首飛成功。

1990年11月21日,我國第一種通過自籌資金、國際合作研製的基礎教練機——K8飛機首飛成功。

2006年3月13日,新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架全新三代高級教練機L15首飛成功。至此,洪都公司擁有了研製初、中、高全系列教練機的能力,掀開了企業發展新的篇章。

2010年以來,洪都公司緊扣空軍實戰實訓化改革需求,開創了飛行員培養和戰鬥力生成的「訓效」體系,在打造「中國教練機基地」過程中,實現了由單一提供教練機產品向為客戶提供全套飛行員培養研究服務的重大跨越。

與此同時,洪都公司積極開拓軍貿市場,以研製強5外貿機為突破口,開創性促成了強5出口亞非多個國家;開拓了K8E教練機成套技術出口的先河和軍貿發展道路新模式,成為企業軍貿出口乃至中國航空工業軍貿出口的裡程碑項目。

航空強國

航空強國是新時代黨和國家賦予航空工業的神聖使命,新時代洪都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守航空報國初心,篤行航空強國使命,站在航空工業高度,找準企業產業定位,明確發展方向,進一步分解航空工業黨組新時代發展戰略,統籌謀劃、抓好落實,形成新時代洪都發展思路和目標。

近年來,主打型號陸續打開國內外市場,新型號穩步接替發展,改革發展和融合發展穩步推進,教10飛機交付空海軍主戰部隊,初教6飛機取得TC/PC證進入民用航空市場,瑤湖機場建設創造了「航空速度」,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落戶南昌航空城,洪都公司實現總體搬遷入駐航空城,發展勢頭強勁有力。

從航空報國再到航空強國,69年來,洪都人在擔當中挺起了共和國的脊梁,形成了廠所合一、機彈合一、戰訓合一的發展體制優勢,闊步走在航空強國路上,為國防事業和軍隊建設持續貢獻智慧和力量。

相關焦點

  • 連續奮戰 航空工業洪都成功完成L15教練機轉場交付
    9月28日,經過航空工業洪都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和連續奮戰,數架新高教依次從瑤湖機場順利起飛,成功轉場交付。為了順利保障轉場交付,洪都公司多次組織召開轉場工作協調會在將近一個月的陰雨天氣裡,洪都公司試飛工作人員時刻準備,抓住為數不多的空隙,迅速開展轉場檢飛任務。9月26日,工作人員一大早就趕到航空城準備檢飛,雖然天空一直飄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機務人員迅速將飛機準備到待飛狀態,收到了飛行進場的通知後,全體人員立刻趕往停機坪,僅僅用了十幾分鐘,飛機順利起飛,各單位人員冒著雨順利完成了4架次的轉場前檢飛,為轉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 航空工業:南昌飛行大會上的亮點都在這裡了
    「小時候我有一個藍色的夢,長大後我就在那夢中飛翔……在藍色的夢中,我搖一搖翅膀,牽著彩虹,我們的豪情灑滿長空……」這首《藍色的夢》是否也讓你想起屬於自己的藍色夢想?Video Player is loading.
  • C919全球動態首秀 「洪都製造」展現過硬實力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 良保)在今年的南昌飛行大會,國產C919大型客機作為本次飛行大會特別「嘉賓」亮相南昌天空,其躍入天空在空中盡情舒展優雅、矯健的身姿那一刻,令所有人深感震撼、激動…… 大飛機被譽為「現代製造業的一顆明珠」,是對一個國家機械、材料、冶金、工業製造等諸多行業的全面檢驗
  • 決勝2020:航空工業人用奮鬥向祖國致敬
    十一國慶期間,航空工業洪都試飛站員工正在對飛機進行機務保障。航空工業昌飛員工向全年生產任務目標奮力衝刺。這裡是試飛站,機務正在檢查直升機側翼狀態。辛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十一國慶期間,航空工業直升機所高原試飛團隊奮戰在高原。
  • C919帶飛江西航空
    ,全力推進以大飛機項目為核心的南昌航空工業城建設。那麼,江西航空企業是如何支持大飛機建設的?11 月 13 日,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來到航空工業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洪都公司)進行相關採訪。
  • 洪都集團遷新址綜合實力全面加強 艦載「獵鷹」真的快了
    繼2019年8月25日,航空工業洪都新區開始整體搬遷入駐南昌瑤湖機場。洪都公司行政辦公大樓投入使用,標誌著洪都公司今後的科研生產中心將以南昌航空城為主。2015年洪都公司正式啟動首批搬遷工作,同年,五家零件製造分廠全面完成搬遷和設備調試,並投入正常生產使用,洪都公司開始進入「建設、搬遷、生產」三期疊加時期。在此期間,洪都公司創造了220天建成瑤湖機場等諸多壯舉,企業基礎條件、科研生產能力、管理創新水平以及工藝布局得到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得到全面加強。
  • C919 大飛機的江西「基因」
    大飛機被譽為「現代製造業的一顆明珠」航空工業洪都作為C919大型客機機身裝配的供應商之一自承接C919大型客機項目以來堅持把技術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攻堅克難 不斷探索不僅為大飛機注入了江西製造的基因也展示了
  • 航空工業獲得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多項大獎
    12月10-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舉行,來自航空工業洪都的熊岑輝獲飛機維修項目金牌,來自中航西飛的李萌月、聶豪、張治新獲製造團隊挑戰賽項目銀牌,來自中航西飛的姚軼文獲飛機維修項目銅牌。
  • 周長勝:以紅色革命情懷 打造紅色文化基地
    河北工業設計創新中心 供圖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辦,河北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承辦的系列主題直播節目《聽見河北文創的聲音》於6月19日-7月8日與大家見面,總計4期,將在冀雲·融媒體平臺、長城24小時新聞客戶端、抖音App等同期播發。  當文創產品遇到紅色文化,如何藉助紅色基因更好傳承?
  • 院士專家為江西航空產業發展把脈
    10月30日晚,「智薈贛鄱——江西航空產業發展院士專家諮詢會」在南昌舉行,會議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彥仲、劉大響、甘曉華、尤政與省市和航空工業洪都領導共聚一堂,謀劃推動江西航空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原一航二航正式合併 新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立
    本報訊 11月8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原一航、二航重組整合後的中航集團公司於11月6日正式成立,力爭到2017年挑戰1萬億收入目標。同時,集團公司負責人表示,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子公司整體上市,用5年時間,爭取整個中航集團公司的整體上市。
  • 海珠區新時代紅色航空文明實踐基地迎客
    活動現場,來自海珠區少年宮的同學們還表演了舞蹈《紅色基因心中燃》。小小「紅蜻蜓」 在藍色天空下放飛「中國夢」新時代紅色航空文明實踐基地為什麼取名「紅蜻蜓」?對於這個問題,海珠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魏巍表示,「紅色代表愛國、鬥志,熱情,忠誠,勇敢;蜻蜓代表飛翔的飛機,無所畏懼,自由翱翔。紅蜻蜓,就是希望廣大青少年熱愛祖國,勇敢奮鬥,在藍色天空下放飛屬於自己的中國夢。」據悉,海珠區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多個學校開設了航模課,通過航空歷史講解、航模飛行表演、航模飛行體驗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更加了解歷史。
  • 航空工業沈飛8名同志榮立航空工業戰「疫」三等功
    4月15日,航空工業舉行戰「疫」立功頒獎儀式。航空工業黨組書記、董事長譚瑞松,黨組副書記、總經理羅榮懷等領導出席主會場儀式,並為在京立功人員頒獎,黨組副書記李本正主持儀式。航空工業各單位以視頻會議形式參加表彰儀式。
  • 重溫紅色足跡 感悟革命情懷
    重溫紅色足跡 感悟革命情懷 2020-07-31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禮讚 為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69周年而作
    >依舊情懷一樣親,丹心報國踐行真。七律•航空夢為航空工業創建69周年而作董平分初心朗朗促新徵,使命鏗鏘戰鼓鳴。並駕齊驅張虎榜,獨門絕技震龍城。藍空鋪路平天下,綠水飛舟任我行!滿庭芳•飛龍嘯天紀念中國航空工業創建69周年任重大國雄風,飛龍長嘯,放歌碧海雲濤。凜然天界,昂首已稱梟。終有中華利劍,看誰敢、比試三刀?從今後,寰球共億,不再縱狼嚎。 六旬餘九載,航空報國,壯志凌霄。唯奮鬥,了無月冷風高。
  • 產業集聚效應顯現 南昌航空產業多點開花加速「起飛」
    ARJ21將在這裡完工、試飛、交付;8月25日,航空工業洪都公司整體遷入南昌航空城;10月18日,我國民企自主研製的通用飛機GA20系列機正式投產……  11月2日,瑤湖機場將迎來「首屆南昌飛行大會」,洪都公司、昌飛公司、江西商飛、江西快線、冠一通飛等公司的飛行表演展示以及國外的特技飛行表演,將讓市民在家門口大飽眼福……
  • 航空工業首部解謎書《OFFER》在揚州公開發行
    2020年9月21日,在紀念中國航空事業111周年之際,由航空工業和揚州市共同建設的揚州航空館在位於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的科技創新中心正式建成開館。開館儀式結束後,由中航環球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航空工業首部解謎書《OFFER》首次公開發行。
  • 白銀有色:把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讓紅色土地熠熠生輝
    今年8月19日至2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就是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讓「紅色」甘肅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爛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