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報訊:在中國航空工業歷經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奮鬥歷程中,航空工業洪都是最真切、最直接的見證者、參與者之一。作為中國航空工業發祥地之一,紅色基因的傳承者,洪都肩負使命,自強不息,在時光的積澱中不斷發展,在中國航空工業百年逐夢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
新高教交付儀式
初教6轉場交付
南昌航空城C919大部件生產場景
初教6進行飛行表演
2008年11月,第7屆珠海航展上的L15高級教練機03架進行飛行表演
2001年6月25日,中國與埃及合作生產的首批兩架K8E飛機在埃及開羅首飛成功。2002年6月K8E飛機正式編入埃及空軍裝備序列
新時代、新徵程,洪都公司實現嶄新飛躍
今天的航空工業洪都,已經總體搬遷到瑤湖之濱、美麗新家園,翻開了再創輝煌的新篇章、步入跨越發展新起點、開啟全面振興新徵程。
洪都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集團公司「1122」黨建工作體系總體要求,全面落實中央關於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企業黨委引領改革發展的作用更加突顯。在企業的改革發展進程中,洪都公司黨委擼起袖子加油幹,將航空報國的初心轉化為再創洪都新輝煌的偉大實踐。
與此同時,洪都公司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全面推進「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專項治理,調整產能結構,清理低效無效資產,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不斷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經營管理水平邁上新臺階。目前,洪都家屬區「三供一業」移交工作圓滿劃上句號;綜合深化改革成績顯著,債轉股、資產置換、廠辦集體企業改革順利完成,退休人員社會化移交工作提前收官,走在了航空工業和省市前列;試點推進設計所虛擬法人和事業部運行新模式,激活設計研發活力。
在主業上,洪都始終以強軍為首責,堅定不移聚焦軍品主業,以重點型號為牽引,進一步發揮科研生產一體化體制優勢。教10飛機成功進入空海軍主戰部隊序列,持續為我國軍事訓練實戰化改革貢獻力量;發展中以「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為奮鬥目標,緊盯軍事鬥爭需要,緊跟航空武器裝備發展需求,積極推進航空裝備體系發展,實現了從二代機向三代機、從機械化向信息化、從局部突破向體系發展的重大跨越。
在企業的硬體條件上,洪都堅定不移加速南昌航空城搬遷建設,以構建航空產業生態鏈為目標,打造融合發展江西樣板。瑤湖機場正式啟用並實現洪都公司歷史上第一次夜航飛行,創造了「航空速度」,成為地方航空產業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南昌航空城實現總體搬遷入駐,職工住房分批交付,社會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洪都人將在新家園安居樂業,堅定開啟航空強國的新徵程。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在航空城落地生根,基礎條件、科研生產能力、管理創新能力以及工藝布局水平全面得到提升,以洪都為核心、以航空裝備製造業為主的航空產業集群已初具雛形。
在責任擔當上,洪都堅定不移履行國企社會責任,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精準扶貧的工作部署,切實開展對口扶貧工作。通過產業扶貧、幫扶掛點等方式,主動謀劃產業扶貧項目,高效協同各方資源,實施了以航空木模、木質包裝箱產能轉移至餘干縣的產業扶貧項目,幫助和支持餘干縣工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助力餘干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如今,洪都以「忠誠、堅韌、求變、包容」的精神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以昂揚姿態,奮鬥逐夢,為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貢獻洪都力量。(洪軒)
風雨兼程,砥礪前行,洪都使命擔當步伐堅實
航空報國
1951年4月17日,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在「60億斤小米」的支持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頒發了《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正式成立航空工業,為國家、為軍隊維修和製造飛機。短短6天後,1951年4月23日,在原「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製造廠」舊址上成立了國營洪都機械廠,成為新中國航空工業奠基企業之一。洪都自此開始航空報國之路!從建廠到1952年底共完成拉-9、拉-11、雅克-18等400餘架飛機修理任務,有力支持了人民空軍,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這場立國之戰。
人民空軍的需要,就是洪都人航空報國的方向,一代又一代洪都人秉承航空報國初心和使命,堅定服務國防和航空事業的信念,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新中國第一,有力支撐了國防建設。
1954年7月26日,初教5飛機在南昌青雲譜機場成功首飛,標誌著新中國的飛機製造開始由修理邁向仿製。毛主席為此發來親筆籤署的嘉勉信,稱「這在建立我國飛機製造業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1958年8月27日,洪都人自主研製的初教6飛機僅用72天就實現首飛,開啟了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仿製飛機到自行設計製造的新徵程。
1965年6月4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架超聲速噴氣式強擊機——強5飛機首飛成功。
1966年11月,我國第一批海防飛彈——「上遊一號」以9發9中的好成績順利通過鑑定試驗,標誌著海防飛彈研製成功。
1989年12月26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農林專用飛機——農5A飛機首飛成功。
1990年11月21日,我國第一種通過自籌資金、國際合作研製的基礎教練機——K8飛機首飛成功。
2006年3月13日,新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架全新三代高級教練機L15首飛成功。至此,洪都公司擁有了研製初、中、高全系列教練機的能力,掀開了企業發展新的篇章。
2010年以來,洪都公司緊扣空軍實戰實訓化改革需求,開創了飛行員培養和戰鬥力生成的「訓效」體系,在打造「中國教練機基地」過程中,實現了由單一提供教練機產品向為客戶提供全套飛行員培養研究服務的重大跨越。
與此同時,洪都公司積極開拓軍貿市場,以研製強5外貿機為突破口,開創性促成了強5出口亞非多個國家;開拓了K8E教練機成套技術出口的先河和軍貿發展道路新模式,成為企業軍貿出口乃至中國航空工業軍貿出口的裡程碑項目。
航空強國
航空強國是新時代黨和國家賦予航空工業的神聖使命,新時代洪都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守航空報國初心,篤行航空強國使命,站在航空工業高度,找準企業產業定位,明確發展方向,進一步分解航空工業黨組新時代發展戰略,統籌謀劃、抓好落實,形成新時代洪都發展思路和目標。
近年來,主打型號陸續打開國內外市場,新型號穩步接替發展,改革發展和融合發展穩步推進,教10飛機交付空海軍主戰部隊,初教6飛機取得TC/PC證進入民用航空市場,瑤湖機場建設創造了「航空速度」,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落戶南昌航空城,洪都公司實現總體搬遷入駐航空城,發展勢頭強勁有力。
從航空報國再到航空強國,69年來,洪都人在擔當中挺起了共和國的脊梁,形成了廠所合一、機彈合一、戰訓合一的發展體制優勢,闊步走在航空強國路上,為國防事業和軍隊建設持續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