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識科普

2020-12-04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預報中心,ID:YBZXDZ】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博主做一期地震小知識的科普

1、從地震發生到建築倒塌一般只有12秒的時間【無論多強的地震,地震的發生到建築的倒塌一般都是12秒的時間,也就是說從你感到地震到被埋你只有12秒左右的時間逃生】。

2、全世界有記錄以來震級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3日發生在南美洲智利中南部瓦爾迪維亞的9.5級地震,震源深度為33千米。

3、中國有記錄以來震級最大的地震是1950年8月15日中國西藏墨脫縣發生的8.6級地震。

4、全世界有記錄的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1月23日中國陝西省華縣發生的8級地震,此次地震導致了82萬人至83萬人遇難。

5、中國建國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中國河北省唐山市發生的7.8級地震和7.1級地震【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官網的數據顯示這次地震是由一次7.5級和一次7.4級地震組成的,第一次主震是發生在北京時間凌晨03時42分,第二次主震是發生在北京時間傍晚18時45分】,兩次地震共造成了24.2萬人遇難。

6、全世界有記錄的地震引發的最高的海嘯是1958年7月10日美國阿拉斯加州利圖亞灣發生的7.8級地震,當時地震導致該海灣東北的冰川滑坡引發了高達525米高的海嘯。【由於海嘯是在這個海灣形成的,由於漏鬥效應導致525米高的海嘯主要發生在利圖亞灣內,實際上海嘯並未影響太平洋其他國家】

7、中國大陸地區平均每隔3年發生2次7級或者7級以上的地震。【中國大陸地區最近20年7級或者7級以上地震:2001年11月14日青海西部崑崙山發生8.1級地震,2002年6月29日吉林汪清縣發生7.2級地震,2008年3月21日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發生7.3級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縣發生8級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蘆山縣發生7級地震,2014年2月12日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發生7.3級地震,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溝發生7級地震】。

8、地震自救包:地震自救包是指地震發生時能進行自救的背包,地震自救包最起碼要存放3樣東西:水,食物【壓縮餅乾,罐頭等】,安全帽。地震自救包最好能放在家門口或者床底下,這樣遇到地震時在逃出去的時候可以順帶提走又或者遇到地震後躲在床下被困時使用。

9、在室內遇到地震時該怎麼辦:如果家住在1樓或者2樓的可以直接往樓下跑,因為有時間,地震時千萬別坐電梯,直接走樓梯或者消防樓梯;家住在3樓或者3樓以上的就直接躲在房屋承重牆牆角或者躲在堅固的桌子下方或者躲在床下;遇到地震時切莫驚慌,要鎮定應對。

10、在戶外遇到地震時該怎麼辦:如果在山區遇到地震要遠離山體,遠離橋梁,遠離一些容易滑坡的區域,如果在城市遇到地震要遠離高樓,電線桿,路燈,儘量往周邊的廣場或者操場跑。地震發生後要遠離河流【因為你不知道地震是否導致山體滑坡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

11、中國有記錄最大的地震導致的洪水災害是1786年6月1日四川省康定-瀘定磨西鎮一線發生7.75級地震,地震導致的山體滑坡堵塞了大渡河使大渡河斷流長達10天,6月11日大渡河堰塞湖潰壩,高達30多米的河水湧入河道並且導致樂山,宜賓,瀘州等沿江民居被衝毀,造成了近10萬餘人遇難,江水一直衝到了湖北宜昌才停歇。

12、中國所有省份歷史上幾乎都發生過6級或者6級以上的地震,唯一幾個沒發生過6級或者6級以上的地震只有浙江省和香港和澳門【1918年廣東南澳發生的7.2級地震對香港和澳門有影響,但是香港本地和澳門本地均未發生過6級或者6級以上的地震】。

13、中國大陸地區歷史上有記錄共發生過25次8級或者8級以上的地震。

14、中國歷史上發生過8級或者8級以上地震的省份:雲南省,四川省,青海省,西藏,新疆,寧夏,山西省,陝西省,福建省,甘肅省,北京市,河北省,山東省,臺灣省。

15、中國大陸地區的地震活動特徵是西頻東弱【西部地區地震活動比東部地區更頻繁,東部地區有記錄共發生過6次8級或者8級以上的地震,而西部地區有記錄共發生過19次8級或者8級以上的地震】。

16、中國東部地區歷史震級最大的地震是1668年7月25日山東省郯城-臨沭發生的8.5級地震,中國歷史震級最大的地震是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脫縣發生的8.6級地震。中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1月23日陝西省華縣8級地震,華縣大地震共造成了82萬人至83萬人遇難。中國西部地區傷亡人數最大的地震是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原縣發生的8.5級地震,共造成了27.34萬人遇難。

17、大部分地震前有明顯前兆現象,綜合國內外大部分地震前兆現象我大致歸類為2類前兆,一種前兆是中長期地震前兆,一種前兆是臨震前兆。

中長期地震前兆有:

1、大面積的乾旱,乾旱時間長達數年;【這種前兆一般出現在地震前2年至5年左右】。

2、歷史強震非常活躍的省份出現長達數十年的強震平靜期【這種前兆一般出現在地震前數年甚至數十年】。

臨震前兆有:

1、地震前的動物異常表現,例如:冬眠的蛇出洞,養殖場裡面的蛇撞牆,動物園裡面的老虎不願意歸籠並且長時間在空地待著,雞飛上樹上,牛羊馬不歸棚,老鼠不怕人倒數亂叫亂跑,夜晚大量老鼠拖家帶口的逃離,狗夜間長時間的狂吠,夜晚雞鴨不願意歸窩,動物非常急躁,蟾蜍集體遷移【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蟾蜍遷移都是地震前兆,實際上每年的4月至5月受發情期繁殖期等影響國內會出現大量蟾蜍遷移的表現】等。

2、地震前的植物異常表現,例如:含羞草白天閉合晚上開放【正常情況是白天開放,晚上閉合】,冬天的花提前開放等。

3、地震前地質異常,例如:井水異常上升,異常下降,河水沒下雨卻變得渾濁,河水湖水變色等,溫泉水溫異常變高。

4、地震前其他異常,例如:地震前空氣會變得異常悶熱【這種悶熱和平常夏天下雨前的悶熱不同,地震前的悶熱持續時間長】;部分地震前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前震活動,實際上前震或者和震群型地震非常難區分,只能根據電離層等其他數據來區分,因為大地震或者強震的前震活動也是呈現密集型的小地震頻發的現象,而震群型地震也是這樣的現象;另外地震發生前幾分鐘或地震前幾天會出現地光,地聲等現象【很多人容易把地光和城市光汙染混合在一起,光汙染是指城市內街道的霓虹燈,街燈產生的光反射到城市上空形成的一種光現象,而地光的顏色較為單調,不過這兩個的區分是如果夜晚發現天空有光如果出現光的方向是山區就是地光,如果出現光的方向是城市就不算地光】。

18、地震序列大致分為以下類型:1、主餘震型地震,2、前震-主震-餘震型地震,3、震群型地震【雙主震型地震我方認為也屬于震群型地震範疇】,4、孤立型地震。

1、主餘震型地震是指無明顯前震,直接發生一次大地震然後發生多次餘震的地震活動,例如: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7級地震。【這種地震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有明顯的主震,最大餘震和主震相差在1級以外,例如:主震是7級,那麼最大餘震應該維持在5級至6級之間】。

2、前震-主震-餘震型地震是指有明顯的前震活動,然後發生一次大地震,然後發生多次餘震的地震活動,例如:1975年2月4日遼寧省海城市7.3級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島宮城縣近海9級地震。【這種地震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最大地震發生前1周或者震前1個多月左右震中附近發生密集性的小地震或者較強地震活動】。

3、震群型地震是指發生多次主震的地震活動,一般地震就一個主震,最大的餘震大於1級,而震群型地震最大餘震和主震相差小於1級。例如: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7.8級,7.1級地震;1997年1月21日至1998年8月27日新疆伽師縣強震群【這種地震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無明顯的主震,最大地震和第二大地震相差小於1級,另外這種地震的的特點還有持續時間較長,地震相對比較頻發等】。

4、孤立型地震是指在發生一次主震後餘震活動衰減不正常的地震,一般而言一次6級地震餘震一般都在3級至5級之間,孤立型地震往往在發生過一次主震後後面餘震少,震級小;例如:1996年11月9日長江口東部海域6.1級地震。【這種地震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無明顯的餘震活動,餘震衰減較快,餘震震級較小等】。

19、科普一下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直下型地震是指震中位於城市下方的地震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直下型地震的特點是造成傷亡大,經濟損失嚴重;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發生的7.8級地震就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第一次主震是發生在河北省唐山市區豐南區下方的,而第二次主震是發生在灤縣縣城附近】;發生城市直下型地震並不難,只要城市下方有活動的地震斷層就可以發生城市直下型地震,新疆烏魯木齊,寧夏銀川,雲南昆明,山西太原,陝西西安,北京,天津,江蘇南京,四川成都,重慶,西藏拉薩,青海西寧,甘肅蘭州,臺灣臺北等這些省會城市下方均有活動的地震斷層,不過城市直下型地震有大也有小,運氣好碰到小的傷亡並不算太嚴重,但是運氣不好碰到大的那傷亡將非常嚴重。

20、中國地區海嘯風險最高的區域是南海,其次是東海。南海東側有一條馬尼拉海溝,這條海溝已經長達400年未發生8級或者8級以上的地震了,按照國內外的數據若該海溝發生8.5級或者8.5級以上的地震的話僅僅臺灣南部的高雄就會遭遇10米高的海嘯波,而中國珠江口將會出現8至9米的海浪,未來廣東,海南,福建,香港,澳門,臺灣,廣西都需要提防這條海溝引發大規模海嘯的威脅。【馬尼拉海溝具備發生破壞性海嘯的條件和高風險程度】

21、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發生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東部海域的6.9級地震,震源深度為720千米左右。

22、世界上最大的走滑型地震是2012年4月11日發生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部海域的8.6級地震和8.2級地震。

23、震源深度超過300千米的地震屬於深源地震,而世界上震級最大的深源地震是2013年5月23日發生在俄羅斯鄂霍次克海【勘察加半島西部海域】的8.3級地震,震源深度為598.1千米,這次地震也是有記錄有感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其有感範圍距離震中6400千米外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都有震感。

24、有記錄影響範圍最大的地震海嘯是1960年5月23日智利南部瓦爾迪維亞發生的9.5級地震引發的海嘯,這次地震引發的海嘯就連距離震中17000千米外的日本東海岸都受到了海嘯波及的破壞。

25、中國的深源型地震主要集中在吉林東部,黑龍江東南部,新疆西部和塔吉克斯坦東部交界那塊區域。而全球深源型地震主要集中在南太平洋斐濟-湯加一線,秘魯東部-巴西西部交界區域,秘魯東北部-哥倫比亞東南部交界區域,阿根廷北部-玻利維亞南部交界,玻利維亞西北部和秘魯東南部交界,鄂霍次克海-薩哈林島-俄羅斯和中國交界,馬裡亞納群島,菲律賓棉蘭老島南部海域等。

相關焦點

  • 看法國人是怎麼給孩子科普地震知識的
    人生第一次親身經歷地震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那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我是在河北,地震發生時我只覺得是不是自己的低血糖犯了,當時只覺得一陣頭暈,過了幾分鐘,我們就在百度新聞上面看到了地震的消息。雖然不知道震級有多大,但是當時距離四川那麼遙遠的地方,我們還能感覺到震感,心裡其實還是害怕的。
  • 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二)
    1地震按震源深度怎麼分類地震根據震源深淺的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震源深度小於60千米的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千米的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千米的深源地震。2地震按遠近怎麼分類地震根據震中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內的為地方震;震中距超出100千米卻又在1000千米以內的為近震;震中距在1000千米以外的為遠震。
  • 地震科普 | 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三)
    1 什麼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直下型地鎮就是震源在城市地底下的地震。這是一種對城市威脅最嚴重的地震,也是城市防震減災最應重視的地震。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6級地震,就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曾發生和當代可能再發生地震的斷層,稱之為活動斷層。構造地震多是因活動斷層的運動造成的。4什麼是地震帶地震帶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從全球來看,地震帶基本上分布在板塊交界處。
  • 地震小知識科普 地震發生時,躲在什麼空間裡自救存活率較高?
    地震小知識科普 地震發生時,躲在什麼空間裡自救存活率較高?時間:2020-05-12 08:46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地震小知識科普 地震發生時,躲在什麼空間裡自救存活率較高? 地震發生時,躲在什麼空間裡自救存活率較高?
  • 遼寧阜新:地震應急知識 科普宣傳進校園
    近日,阜新市應急管理局、市防震減災志願者協會走進阜蒙縣蒙古族實驗小學,開展地震應急知識科普宣傳,現場發放中小學生防震減災知識讀本400餘份。此次活動以「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為主題,市防震減災志願者協會會長曹陽向師生詳細介紹了地震發生後應採取的應急避險和減少傷害措施。講解過程中還播放了四川蘆山7.0 級強震發生時某校師生應急避險的視頻,加深了師生對應急避險措施的印象。
  • 包頭市首家地震體驗館 開啟地震科普體驗活動
    通過虛擬系統了解地震知識,進入地震體驗區,利用地震模擬體驗平臺,感受地震發生時房屋發生傾斜和地面的晃動……  為使廣大中小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地震科普知識,提高防震減災意識,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中小學學生來到位於萬郡大都城的地震體驗館參觀學習。
  • (圖集)呼和浩特首個地震科普館開館
    3月17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地震局地震科普館迎來首批參觀者。
  • 科普知識(7):地震前給人以生路的地光
    9月26日,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暨中國地質學會地質教育研究分會學術年會在吉林大學舉行,為使廣大師生進一步熟悉了解相關地學知識,吉大新聞網聯合本次競賽組織工作組推出本組科普知識短文,以饗讀者。列車在劇烈的慣性作用下剛剛抽動著停穩,大地便瘋狂地抖動起來,海城7.3級大地震發生了。當時列車停站的地點是地震區的唐王山車站站外。車上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如果列車稍微晚一點停下,將會造成車毀人亡,不知會有多少人死於這大地的顫抖之中。人們十分感激沉著果斷的姜司機,是他避免了一場嚴重事故,挽救了車上人們的性命。可是事後他卻笑呵呵地對人們說:「沒啥可誇的,這是俺的責任嘛!」
  • 【視頻】@廣大市民 一起來了解一下地震預警科普知識吧!
    【視頻】@廣大市民 一起來了解一下地震預警科普知識吧!《規定》共23條,對地震預警的概念、地震預警系統的規劃建設、地震預警信息的發布、地震預警信息接收和應急處置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請注意!「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雖然它倆只是一字之差,但兩個概念不能再混淆了!簡單說,「預警」是震後的超快速報,「預報」則是震前的科學預測。
  • 地震發生時礦工如何避震——電影《無言的山丘》蘊含的科普知識
    電影既是一種藝術,又能把大家平時所不可見、不可理解、不可想像的知識,變成可理解、可體驗、可觀賞的畫面,是一種重要的知識來源。當我們看電影時,除了欣賞之外,還可補充一些自己不懂的知識,一舉雙得豈不美哉。電影《無言的山丘》講述了臺灣日據中期(1927年),大量貧苦農民為圓他們的淘金夢湧向臺灣九份山區金瓜石礦區。
  • 東營市地震監測中心在勝利街道勝景社區開展地震知識培訓
    原標題:東營市地震監測中心在勝利街道勝景社區開展地震知識培訓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4日訊 「發生地震時辦公場所如何避震?」11月3日下午,東營市地震監測中心組織志願者走進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勝利街道勝景社區,開展了「防震減災知識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為社區工作人員講解防震減災相關知識。「地震來了,在辦公場所是躲還是跑?」
  • 地震科普知識問答
    1.天然地震有幾種類型?答: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種類型:構造地震由地下深處巖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約佔全球地震數的90%以上,破壞力也最大。火山地震由於火山作用,如巖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它的影響範圍一般較小,發生的也較少,約佔全球地震數的7%。
  • 「科普」地震小知識
    (一)地球知識01認識地球從太空望去,有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這就是我們的家園——地球。地球從形成的那一刻起,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運動。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書寫著億萬年來大地滄海桑田的變遷。地球分為四個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巖石圈。
  • 青島西海岸新區地震科普示範學校創建工作取得新進展
    近日,青島市應急管理局、教育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命名42所2020年度青島市地震科普示範學校,青島西海岸新區5所學校入選。同時,西海岸新區應急管理局、教育和體育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命名了5所學校為新區地震科普示範學校。
  • 科普┃地震逃生知識,你get了嗎!
    地震是對人類生存安全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我國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最強烈和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佔全球陸地面積的7%,但20世紀全球大陸35%的7.0級以上地震發生在我國;20世紀全球因地震死亡120萬人,我國佔59萬人,居各國之首。
  • 科普| 如果地球上出現12級地震,會是怎樣的情景?
    科普 | 如果地球上出現12級地震,會是怎樣的情景? 2019-06-19 0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知識嗑兒
  • 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一)
    1什麼是地震簡單地講,地震就是地面的震動。全球平均每年發生約500萬次地震,能被人們感覺到的地震約5萬次,可能造成破壞的地震約100次。所以,地震就像颳風、下雨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2地震的類型有哪些根據引起地面震動即地震的不同原因,地震通常分為天然地震、誘發地震和人工地震三種類型。3什麼是天然地震天然地震是地球內部活動引發的地震。這些地震可分為因板塊活動引發的板塊地震、因區域地震構造活動引發的構造地震、因火山活動引發的火山地震和因地表或地下巖層陷落引發的陷落地震。
  • 北海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檢查指導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開展運維...
    1月6日,北海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到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檢查指導運維工作。檢查組聽取了教育基地2020年度組織宣傳工作情況的匯報,並對基地互動區和3D影視廳配套設施設備運行情況進行了檢查,同時調研科普展區宣傳知識內容,為下一步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知識點更新做資料收集。
  • 專家科普地震之最:「最早記錄、死亡人數最多」發生在中國
    在2020年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中國地震局組織專家對地震災害知識進行科普。
  • 科普|高層建築如何規避地震風險?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從地震的破壞作用,即地震烈度說起。特大地震通常會產生嚴重的破壞,如果發生在城市的周邊就會帶來巨大的人員損失和財產損失。地震在某地造成的破壞程度稱為「地震烈度」。小貼士地震區劃圖是根據國家抗震設防需要,結合當前科技水平、經濟水平,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動參數為指標,按照未來一定時期全國各地可能遭受的地震危險程度,將國土劃分為不同抗震設防要求的圖件和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