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殼借能 向太陽要熱,山西綜改區零汙染供暖七百萬平方米

2020-11-23 瀟湘晨報

能源島屋頂的太陽能光伏。

11月21日,港麗城小區趙女士家中暖意融融,大人小孩身著單衣褲,赤腳穿著拖鞋——來自能源島的暖流源源不斷地送至家中。目前,綜改示範區已建起7座能源島,今冬實現零汙染供熱面積700萬平方米。

位於正陽街的科技創新城1號能源島,綠化帶旁便可看到一對採灌綜合井,一口為出水井,一口為回灌井,井深分別為2600米和2700米。「通過鑽取中深層地熱井,將地層裂隙中的地熱水輸送至能源島內,能源島內的換熱系統提取地熱水中的熱能,再將低溫地熱水回灌至地層裂隙中。這樣的地上、地下封閉式換熱系統,實現只取熱不取水,為地面建築物提供永續、綠色的熱源。」山西雙良再生能源產業集團綜改區公司董事長辛瑞江介紹,「整個過程零汙染、零排放,水資源零損失。」通過地熱能梯級利用技術,75℃的地熱水,最終降至5℃,百分之百回灌,實現了地熱資源開發與保護並重。

據了解,為了應對突發情況,能源島70%的供熱採用地熱能,剩餘30%的供熱採用空氣源熱泵、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相變儲熱等新能源技術,還配置了兩臺冷凝熱回收鍋爐作為調峰備用熱源,多能互補,比傳統供熱的單一熱源更具穩定性。

唐槐園區能源島項目,通過地熱能替代了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十三研究所3臺150噸的燃煤鍋爐。項目共鑽成深層地熱井12口,新建和改造換熱站12座,是全國第一個深層地熱能集中供熱站,實現供暖面積65萬平方米。該項目於2015年10月投產運行,5年來運行平穩、安全。

綜改示範區的能源島,依舊在快速「擴軍」。在「創新綠城」項目工地,一臺鑽機正在作業。一個月的時間,這裡便能建成一座供熱面積達40萬平方米的小型能源島。

辛瑞江表示,綜改示範區科技創新城核心區、瀟河產業園區、武宿綜合保稅區都是公司的特許經營範圍,規劃供熱總面積2億平方米--在治理大氣汙染行動中,地熱能有望發揮更大的作用。

據統計,按照能源島供熱面積1000萬平方米計算,相當於替代20噸的燃煤鍋爐40到50座,每年節約標煤1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7.1萬噸、二氧化硫1.02萬噸、氮氧化物0.49萬噸、煙塵0.45萬噸,環境效益與植樹造林1000公頃相當。

短評

要溫暖 也要藍天

冬季供暖,一頭關乎百姓溫暖過冬,一頭連著藍天白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每到秋冬季,太原便為霾所困——除了不利的擴散條件,冬季取暖所帶來的汙染排放,也是霧霾的元兇之一。綜改示範區的實踐告訴我們,溫暖過冬與藍天白雲,並不是對立關係。承載著先行先試、改革創新重任的綜改示範區,為我市乃至我省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利用更為清潔、高效、穩定、安全的地熱能,協同推進霧霾治理、節能減排和能源結構調整。

據統計,我省的大同盆地、忻州盆地、晉中盆地、

運城盆地、臨汾盆地,都擁有大型地熱田,可回收地熱資源折合標煤約1.4億噸,即使只取用五分之一,就可實現約12億平方米的供熱面積。其中,太原市共發現8個地熱田,面積586平方公裡,可採地熱水總量近10億立方米,可利用總熱量折合標煤569.74萬噸,是全國所有省會城市中地熱資源最好的城市之一。

要讓越來越多的居民享受到綠色集中供暖的福利,同時緩解冬季大氣汙染這一事關百姓呼吸的「心肺之患」「呼吸之痛」,地球送給我們的「禮物」,當好好利用。

來源:太原日報

【來源:太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向天借熱」!張北縣蔡腦包村使用太陽能土壤蓄熱供暖
    「向天借熱」!熱泵工作時,熱泵能效比最少達4.5,即1度電可產生4.5度電的熱,使不穩定太陽能轉換為穩定可靠的供暖能源。該系統所用的熱量全部來自太陽能,熱泵用電只是提升溫度(能量密度),用電量佔總供熱量的1/5,目前就7kw的電力給500平方米的建築供暖,不需要電力增容。
  • 20萬平方米供暖僅需兩口井,地熱能否破解供暖環保之困?
    近日,記者在河南多地採訪了解到,在供暖需求不斷增長和環保約束不斷加碼之下,隨著新技術的突破,一種利用地熱能供暖的新型清潔供暖方式正在各地大力推廣。  那麼,這種利用地球內部熱能作為「天然大鍋爐」的新型供暖方式能否走進千家萬戶,破解供暖的環保之困?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能供暖能製冷 探秘淺層地熱能是如何做到的
    能供暖能製冷 記者探秘淺層地熱能如何做到既要藍天又要保暖央廣網北京2月22日消息(記者劉飛 見習記者王雪潔)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為了治理京津冀大氣汙染,預計到2018年底還會有不少地區的農村居民實現清潔取暖;
  • 乾熱巖地熱能的山西初探
    通過熱載體和介質傳熱將地下深層熱能導出,並通過專用的熱換設備系統向地面建築供熱。 2017年供暖季伊始,作為山西首個乾熱巖供暖項目,山西泰傑地能幹熱巖有限公司承擔著匯豪華彩國際近4萬平方米的建築供熱。
  • 水熱聯供為海水淡化、「零碳」供暖提供新方向
    原標題:水熱聯供為海水淡化、「零碳」供暖提供新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
  • 供暖能源新觀察:發展淺層地熱能供暖 減少採暖地區燃煤消耗
    近年來,一些地區發展淺層地熱能供暖,在減少燃煤消耗、提高區域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成效。  什麼是淺層地熱能?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主任郝愛兵介紹,淺層地熱能指的是地下200米以淺,儲存在巖石、土壤中或地下水裡的熱能。可供暖,也可製冷,「這個熱能是怎麼產生的呢?就是地球內部的熱和太陽輻射的熱兩相平衡的結果。
  • 本市逾千萬平方米建築用上淺層地溫能
    本報訊(記者劉揚通訊員段金平)本市從本世紀初開始成規模地應用淺層地溫能為冷、熱源的熱泵集中採暖、製冷工程,到今年9月底,已有1050萬平方米的建築用上淺層地溫能供暖製冷。這是記者近日從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推廣中心揭牌儀式上獲悉的。
  • 山西持續降҈溫҈!最低溫度-4℃!山西多地供暖時間定了!
    氣象專家提醒,本周山西將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加之早晚溫差較大,公眾要適當增添衣物,防止感冒等疾病的發生;秋冬季森林草原火險等級較高,有關部門需注意防範;建議各地抓住晴好天氣及時開展收穫晾曬工作,中南部麥區搶墒播種、造墒播種。
  • 內蒙古發現特大型地熱田,能建設大型發電廠嗎?地熱如何形成的?
    關於地熱的形成,首先要從地球的組成說起,地球由四個主要部分組成,分別是實心地內核、熱熔巖地外核、巖漿、巖石組成的地幔、構成大陸和洋底的地殼,前三者的厚度分別是2400公裡、2400公裡、2900公裡,而地殼厚度最薄,且厚度不規則,陸地厚度在24--56公裡之間,洋底厚度在5--8公裡之間。
  • 親,感受到來自地殼的溫度了嗎?
    你感受過來自地殼的溫度嗎? 2 如何利用淺層地溫能? 「成都東客站配備了地源熱泵系統,即利用地球表面淺層地熱資源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轉換的供暖空調系統。」
  • 天韻 太陽能+清潔能源供暖(熱)系統優秀服務商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在建設節約型社會方針提出後,國家層面及人們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太陽能+清潔能源供暖(熱)系統作為一種較為簡單、經濟、環保、可靠的改善建築環境的方法,是一種很適合我國目前經濟和環境狀況的採暖及供熱方式,在未來,這種節能環保的採暖方式將會被大範圍的推廣和使用。
  • 瀋陽供暖:把山、把頂、孤島戶咋能熱?get下面這些知識點 趕緊對號...
    可是每逢供暖季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些家庭就是不咋熱,比如把山、把頂、孤島戶家庭,對於這些家庭暖氣不熱咋辦?有人提到可以考慮申請添加散熱器!這種方法可行嗎?針對不少指尖瀋陽粉絲在供熱直通車中的發問,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了解。  頂樓加裝暖氣片溫度真的升高了  「終於達標了!」家住瀋北新區福寧小區頂樓的陳大爺指著溫度計說。
  • 北方清潔供暖有了新選擇:核能供熱,暖和又乾淨
    記者 徐佩玉攝北方清潔供暖有了新選擇!以往北方地區的供暖方式以燃煤為主,不穩定又汙染嚴重。如今,隨著山東省煙臺市海陽核電廠核能供熱項目的成功商用,核能這種清潔供熱方式將逐步走進千家萬戶。什麼是核能供熱?安全性與經濟性如何?
  • 「十四五」地熱供暖加速發展 「地熱+太陽能」多能互補備受期待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近日,陝西、山東、河南等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加快地熱能供暖產業布局,行業內認為, 「十四五」期間,我國地熱能供暖市場將集中釋放。在陝西近日發布的相關文件中同樣體現了類似的發展觀,陝西住建廳印發的《關於規範和加強地熱能建築供熱系統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堅持政策引導、市場主導、因地制宜、技術多元、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並重的原則,在熱電聯產覆蓋不到的區域優先發展地熱能供暖,採用多能組合供熱的技術方法開發利用地熱能。力爭到2021年底前,關中地區城鎮新增地熱能供熱面積2200萬平米。
  • 淺層地熱能供暖在北京農村應用的調查
    2017年年底已經完成改造82戶,改造後村民住房為集中的連排兩層灰色小樓,上下兩層,四室兩廳兩衛一廚,戶的收入不高,新村的清潔供暖既需保證萬無一失,同時費用又要農戶能夠接受。   該村清潔能源供暖為北京市科委試點的淺層地熱能供暖項目。
  • 2018中國地熱國際論壇透露:「十三五」將新增地熱能供暖面積11億平米
    論壇上透露,我國地熱能整體開發利用規模穩居世界前列,地熱能供暖面積保持世界首位。預計「十三五」時期,我國將新增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11億平方米,相當於220個雄縣的地熱供暖面積。該論壇自2014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是第三屆,也是首次在北京之外的城市舉辦。本屆論壇的主題是「綠色引領創新發展合作共贏」。
  • 2019年山東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現狀與市場前景分析 地熱供暖面積居...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山東省便開始了水熱型地熱資源的利用,是全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最早的省市,也是目前國內地熱資源利用最大的省市。截至2018年,全省地熱供暖面積逾1億平方米,居全國首位,預計2020年將達1.4億平方米,2030年達3億平方米,開發前景和空間巨大。
  • 國內太陽能跨季節蓄熱供暖技術廠商一覽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清潔、廉價、易獲取,但太陽輻射存在季節性不均,即夏季過剩,冬季不足的問題。為克服這一矛盾,具有「夏蓄冬用」特點的太陽能跨季節蓄熱供暖技術引起人們廣泛關注,該技術可將春、夏、秋三個季節的太陽能熱量儲存於地下的水池或土壤中,以供冬季供暖之用,實現低能耗無煤化清潔供暖。
  • 烯旺科技石墨烯供暖:打造更有溫度的品質生活
    那麼烯旺科技的所開發的石墨烯供暖系列究竟有何魅力?或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窺見原因。賦能供暖產業烯旺科技以首創的石墨烯發熱膜專利技術為核心,專注於石墨烯發熱技術的應用研發和生產,產業涉及養護護具、醫療器械、工業塗料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