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錢學森,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他為我國科技的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最著名的成就便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作為"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無疑是成功的。
毛澤東曾說:"美國人把錢學森當成5個師,在我看來,對我們說來錢學森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由此可見,錢學森在毛澤東心中的地位是不可估量的。
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毫無理由的,錢學森現在能擁有如此至高無上的榮譽,也是因為他之前為之付出的努力。
為了學習到先進的航天知識,他赴美留學,並成為世界級科學家馮·卡門最重視的學生。本應學成歸來,可美國看到了錢學森的能力,不願意放他回國,以各種理由將他囚禁在美國。
錢學森一心歸國,想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帶回來,幾經周折,經過周總理的多次談判和11名美國飛行員俘虜作為交換,錢學森終於得以重回祖國懷抱。
隨他一同回國的,還有他的妻子和一雙兒女。當時他的兒子錢永剛只有七歲,因為在美國長大的緣故,錢永剛並不會說中文,可他學習語言能力特別強,不久便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都說虎父無犬子,了解過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之後,便覺得此言不虛。而錢永剛的經歷,和父親錢學森的一生同樣坎坷。
錢永剛七歲隨父親歸國後,很快便適應了國內的環境,還迅速學好了普通話。
上到高中的時候,學校正顧著鬧革命,根本學不到什麼知識,所以錢永剛毅然決然的選擇輟學去參軍。
作為父親的錢學森一向支持兒子的決定,這次也不例外。
錢學森對於這個唯一的兒子,一直都是讓他自由發展的,他認為,只要是兒子認為對的事,就可以讓他朝著那個目標去放手一搏。
他是一個好公民,也是一個好父親。而錢永剛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待,上學時認真學習知識,輟學後參軍也會腳踏實地的磨練自己。
他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進入軍隊,並沒有因為他父親的身份得到特殊照顧,反而,還因為父親的身份讓自己一直得不到重視。
這對於一個渴望為祖國發光發熱的青年來說,無疑是致命一擊。
在當時,大家對於知識分子的家庭都是以一種批判的態度,所以在錢永剛這裡也是一樣,以他的能力和表現,早就可以評五好戰士,他在軍隊裡,一直都是第一名,可他遲遲沒有得到認可。
如果是普通的工農家庭,他早就可以入黨了,可因為知識分子家庭的關係,他入黨比別人困難的多,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考驗。
那時的他,在軍隊裡一直被區別對待,本早早就能成為黨員,作為第一名的他,要是部隊發展黨員,那個名額非他莫屬,卻因為身份特殊,部隊裡遲遲沒有發展黨員。
最後,部隊將錢永剛調到了其他地方,把黨員的資格給了當時的第二名。
這樣的事情,換誰心裡都不好受,可他在部隊裡受到的委屈,也從來沒有和父親提過,因為他知道,父親曾經也經歷過一段不太順利的時光。既然是自己選的路,那就要咬牙走下去。
錢永剛從來沒有想過他的人生會有什麼變化,那時候"文革"正熱火朝天,他從沒想過會有結束的一天,而人生總是充滿驚喜和意外,高考終於恢復了。
儘管那時的錢永剛已經快三十了,可他還是決定要參加高考。
那時的他,已經離開學校很久,對於學校的知識,已經十分生疏了,可他對知識的渴望燃起了他高考的決心,他的人生本來可能就那樣了,可現在機會來了,他要用盡力氣把握住。
經過他的不懈努力,終於在34歲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系。通過自己無休止的學習,又在40歲的時候考上了加州理工大學。
34歲對於普通人,已經大學畢業很多年了,可錢永剛在那個年紀剛剛考上大學。
人生本就沒有正確答案,也沒有規定幾歲必須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只要是對的事,任何時候能做到就不算晚。
錢永剛作為錢學森唯一的兒子,一直被人和他的堂兄弟相比較,在美國的時候,他們還經常來往。他的堂兄弟都沒有離開美國,他們一位是史丹福大學的教授,另一位是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這樣光鮮的榮譽,是許多人觸不可及的,或許在大眾眼裡,他的堂兄弟比他優秀太多,但事實上,人和人是沒有辦法比較的,錢永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每一步同樣走的堅定踏實。
或許他沒有別人那些光環,但他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他的經歷都將是他寶貴的財富。
作為錢學森唯一一個兒子,錢永剛高中就輟學去參軍,直到34歲終於考上大學,有人說如果當時他沒有回國的話,或許發展的會比現在更好,可人生沒有如果,現在的錢永剛,建館、出書、辦展,因此結交了許多好友,也過的十分充實。
作為計算機行業的佼佼者,也在許多高校上擔任客座教授,現在的生活也是十分滋潤的。
生活中,總有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或許這些事情我們無法決定,但萬物發生皆有例可循,或許正是這些不可控的因素,將我們引導到屬於我們的康莊大道。無論怎樣,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生活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在生活的答卷上填寫的內容都不同,我們的世界因此絢麗多姿。經常聽人說,你要在三十歲以前結婚,結婚後就應該立即生孩子。
可這樣看似尋常的事情是毫無邏輯的。人生是自己的,任何一個年長的老道的人,都無法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
做你認為對的事,這樣才算是為自己而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年少有為固然讓人眼前一亮,可晚成的大器才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