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1911年生,科學家還是動力學家,是「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可以說沒有錢學森,中國原子彈、飛彈起碼要推遲20年才能發射。他對中國原子彈、飛彈的研究成果備受世人推崇。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卻因為他的原因34歲才上大學,直到40歲才拿到碩士學位。錢永剛曾經對別人幽幽的說:如果不是因為錢學森,也許他自己能得到更多東西。
錢學森,起初是在上海求學,因為天資聰穎所以成績優異。錢學森23歲的時候就從國立交通大學結業,與此同時還成為了了清華大學的留美學生。在當時,國家科學發展舉步維艱,錢學森意識到去美國學習勢在必行,在留美期間,他又以優異的成績遞交了報告單。馮·卡門最拿得出手的弟子就是錢學森,他們倆人還一起研究出一道公式——「卡門-錢學森」公式。
錢學森在美國很有成就,但是不得美國人的信任。尤其是當得知他要回國的時候,更是對其進行了監督、阻攔,最嚴重的時候家裡的公式、資料被消除殆盡,他本人也被拘留了起來。他寫信給當時的國家領導人請求幫助,最後,我國領導傾盡全力才把他救了出來。
在回國的甲板上,妻子蔣英帶著一雙兒女——長子錢永剛、次女蔣永真正在玩鬧,錢學森看著他們滿含笑容,踏上了新的徵途。回國的航船承載著全國的指望,承載著錢學森的夢想,也承載著錢永剛的命運。
錢學森才華橫溢,在飛彈、原子彈方面有著非同一般的造詣,美國人牽制他的資料,牽制不住他的大腦,回歸後他所有的東西都重新再來。為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黨和國家領導人感謝他,中國人民感謝他,他讓我們在國際上有了地位和榮耀,不論生前身後都是榮譽鋪就的錦繡大道。
錢永剛,1948年生,錢學森回國那一年,在回國的甲板上玩耍的時候還只有7歲,不知前程是何物。錢永剛18歲那年,是1966年,那一年是歷史上特殊的一年,他成績優異,卻無學可上。於是錢永剛改求學為參軍,在參軍期間也不忘記學習,提升自己。
極左思想的特殊年代,知識分子反而遭人看不起,有才的錢永剛在那個年代即使在部隊表現第一都入不了黨。他的人生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停滯不前,一下就是十年。
終於等到高考制度恢復,錢永剛就立刻報名考試,而且考上了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專業是計算機,到了34歲才畢業。當時班裡的孩子最小的比他整整小了十歲。
因為當時的中國計算機技術低下,錢永剛走上了他父親錢學森的求學路,一樣的赴美留學,一樣的學校——加州理工學院。錢永剛是免考入學的,這個和他的父親錢學森有著主要原因。當時錢學森在美國被捕入獄後情緒低落,校長曾經安慰錢學森讓他好好奮鬥,不要放棄自己,就算為了孩子們也要努力,將來他的孩子長大了承諾他們免試入學加州理工學院。
錢永剛在加州理工學院拿到碩士學位的時候已經40歲,有的時候他也會假想自己的命運。如果不是因為父親錢學森回國,他也不會年紀輕輕就人生擱淺,到了34歲才畢業,40歲才拿到碩士學位,有可能他的成就會更大。只是人生哪裡會有如果,只能學著自得其樂、知足常樂。
錢永剛在計算機軟體研究上取得了成果,後來還擔任上海交大的兼職教授,成為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他後來也覺得自己的人生還算不錯,起碼還能自得其樂。雖說浪費了十年光景,最後結果也還算湊合。
錢學森雖然為國家做了很多事,但是在家庭裡,他就顯得有些不那麼「稱職」,文革期間,因為他有國家的「特殊」照顧,所以倖免於難。但是在當時周遭也不是沒有質疑的聲音出現,比如:在美國那麼好的條件為何要回國受罪之類。錢永剛表現第一都入不了黨,也足以見得當時的境況下,他的父親滋味也未必好受。
錢永剛是個孝順的孩子,他為了不讓父親分心,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選擇了隱忍不發,他的妹妹錢永真同樣如此。錢學森自己也承認對孩子們很虧欠,在孩子們面對困難的時候,他依然忙碌在原子彈的身旁。
錢學森於國家危難之時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回國,為國爭光。錢永剛作為錢學森的兒子,很少得到父親的陪伴,但是父親作為燈塔一樣照亮了他的路,讓他在艱難困苦中不曾放棄自己。這就是家長應該做的榜樣,同樣也是應該反思的地方。
雖說錢學森很少陪伴孩子成長,但是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給了國家的飛彈、原子彈事業,為國家人民爭取了榮光,他的一舉一動為孩子們做了一個好榜樣,也照亮了孩子們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