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的另一面:滿分不是最佳選擇

2020-11-25 澎湃新聞

他是傑出科學家,美國人曾經形容他「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

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

他就是錢學森,也是錢永剛敬愛的父親。

53年前,1966年10月27日,兩彈結合試驗成功, 標誌著中國有了能用於實戰的核飛彈,錢學森是當時試驗總技術負責人。

53年後,在錢學森逝世十周年紀念日(2019年10月31日)到來之際,《面對面》記者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對錢永剛進行了專訪。

5年軟禁 「禁」不住回國的心

1955年9月17日,美國洛杉磯碼頭人頭攢動,很多人都是來為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一家送行的。對於錢學森來說,這是他爭取了整整5年的歸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身在美國的錢學森得知這一消息後,開始籌劃回國。

當時,錢學森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在美國享受著優厚的科研條件。為了回國,錢學森先後辭去在美國的一切職務,脫離美國軍方身份。但美國軍方並不想放錢學森回國。美國海軍部副部長丹尼爾·金貝爾甚至威脅說:「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國去!」1950年9月7日,錢學森被美國司法部移民歸化局非法拘留,關押在洛杉磯以南特米諾島的拘留所裡。

錢學森夫人蔣英(生前採訪):強大的探照燈24小時對準他,不讓他獲得休息。每隔十分鐘就有一個士兵打開笨重的鐵門,伸進頭來看看他有沒有逃跑。大鐵門很重,聲音很響很刺耳。被拘禁15天後,加州理工學院院長和錢學森的導師等人湊齊了一萬五千元美金,將錢學森保釋出獄。回家後,蔣英發現,錢學森不僅在這15天掉了十五公斤,而且還失聲了。經過休養,錢學森的失聲得到康復,但他不能從事自己之前的研究,還必須每月向洛杉磯移民局匯報行蹤。

1955年6月,錢學森被軟禁的第五個年頭,他甩掉美國方面的監視,將一封寫給當時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的信,輾轉寄回祖國。信中說自己「無一日、一時、一刻不思歸國參加偉大的建設高潮」。

1955年8月5日,在中國政府的交涉下,錢學森終於收到了美國司法部移民歸化局的信件,被告知可以離開美國。1955年9月17日是錢學森和蔣英結婚8周年紀念日,這一天,錢學森和蔣英帶著一雙兒女返回祖國。一封神秘電報叮囑「沿途切勿下岸」

從美國洛杉磯到中國香港,一萬多公裡,二十多天的航程。啟程回國前,錢學森收到了一封父親錢均夫發來的電報,電報內容很簡單:沿途切勿下岸。為了安全起見,錢學森照做了。

當回到上海,蔣英向錢均夫詢問這封電報的時候,錢均夫卻回答:我沒發過。

這封電報究竟是誰發的?成了一個謎。50年後,外交部解密了部分檔案,其中就包括這封電報的底稿。原來,這是外交部擔心錢學森的安全,害怕他歸國路上發生意外,特意以父親的名義叮囑他留在船上,不要上岸。

錢永剛把這份電報底稿複印下來帶回家。埋藏在錢學森一家心裡的謎,終於解開。「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1955年10月,錢學森一家回到祖國。僅僅一個月後,錢學森就深入東北地區的有關廠礦、大學和研究所考察調研。在訪問哈軍工時,院長陳賡大將從北京飛抵哈爾濱,與錢學森商談研製飛彈事宜。

錢學森(生前採訪):他就問我,中國人搞飛彈行不行?我那個時候正憋著一肚子氣,中國人怎麼不行?所以回答很乾脆,我說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中國人比他們矮一截?陳賡大將聽了以後非常高興,說好極了,就要你這句話。1956年2月,錢學森起草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為我國火箭和飛彈技術的創建與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6年10月8日,是錢學森回到祖國一周年的日子。這一天,由錢學森受命組建的我國第一個火箭、飛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0年之後,1966年10月,兩彈試驗結合成功。從此,中國的核飛彈終於具備了威懾與實戰能力。錢學森教育兒子:滿分不是最佳的選擇錢學森曾列出對他一生有重大影響的十七人,排在首位的就是他的父親錢均夫。錢均夫當年曾經和魯迅、蔣百裡等人一起東渡日本求學,尋求救國之路。回國後,在上海成立「勸學堂」,鼓勵熱血青年,投身民主革命。民國時期,錢均夫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在父親的影響下,錢學森一方面學理工,立志「航空報國」;另一方面,他又涉獵音樂、繪畫等藝術。像父親一樣,錢學森也對兒子錢永剛的人生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錢永剛:他認為孩子在基礎教育階段要儘可能多看書。我曾經被老師叫去訓話,說像你這種條件就應該是全5分,你為什麼4個4分?說明對自己的要求不高。我回去後,父親看我噘著嘴,問今天啥事不高興了?我跟他說了情況,我說消滅4分不是做不到,但這得讓我少看多少課外書!我父親聽了以後,啥也沒說,嘿嘿一笑走了。經過半學期努力,最後4分消滅了,都是5分。結果回來我爸來了一句,我看有兩個4分也很好。他們這些大家到了一定程度有很強的包容性,並不是像我們一些老師要求學生都是100分,滿分不是最佳的選擇。用「身教」告訴孩子 什麼是「尊重」回國後,錢學森一心撲在工作上,陪伴家人的時間非常有限。錢學森對孩子的教育,流露於他生活的點滴。當時,為了照顧好錢學森的飲食起居,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飛彈研究,組織上為錢學森配備了一名廚師。

錢永剛:這個炊事員做得一手好菜,(不過)沒文化,一個字不識。那時我是初中生,多多少少有點瞧不起這個從舊社會過來的飽經風霜的廚師。有一天炊事員問我,「永剛,你能不能說說為什麼你爸爸媽媽吃飯的時候,都穿著整整齊齊?」這個問題真給我問住了。結果他說了一句讓我記了一輩子的話,他說「永剛,那是因為你爸爸看得起咱」。這句話我記了一輩子,所以以後我也學著像我父親那樣,不論對待誰,除了有禮貌,更主要是尊重。錢永剛:從父親身上最要學的是「愛讀書 低調做人」

1955年9月,跟隨父母返回祖國時,7歲的錢永剛還是個孩子,對父母所說的回國其實毫無概念。長大後,錢永剛才開始通過各種方式了解那段歷史。在這個過程中,也越來越能體會父親當年的心境。

2005年10月,有關方面在錢學森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建立錢學森圖書館,錢永剛全程參與了錢學森圖書館的建設,並擔任館長。

2009年10月31日,98歲的錢學森與世長辭,錢永剛也到了退休的年齡。除擔任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還是錢學森圖書館首席志願講解員。與其他講解員不同,錢永剛的講解有一個特殊的環節,帶著學生們朗讀64年前錢學森登船回國前對記者說的一段話:我將竭盡努力,和中國人民一道建設自己的國家,讓我的同胞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記者:您跟他父子一場,你覺得從他身上看到的作為孩子最要學的是什麼?錢永剛:兩條,一是愛讀書,這個愛是貫穿生命的始終。成了大名後,探索的腳步依然沒有停止。他有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擔當。他認為作為一個讀書人,要用自己的本事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去服務。二是低調做人,對名對利永遠保持低調。

來源;央視新聞

安陸婦聯

長按二維碼

或掃描關注

原標題:《錢學森的另一面:滿分不是最佳選擇》

相關焦點

  • 「報告老師,我不是滿分」學霸錢學森拿到試卷後,選擇了舉手……
    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科學家,有人形容他「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近日,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講述了褪去偉人光環後,作為一名普通學生、普通教師的錢學森的生活趣事。「報告老師,我不是滿分」以入學考試第3名的成績從北師大附中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的錢學森,是當仁不讓的「學霸」一枚。
  • 錢學森96分試卷曝光,字跡堪比印刷體,閱卷老師:不給滿分都難
    這也讓錢學森回國路異常艱難,但錢學森始終不忘新中國,毅然決然回到了的中國發展建設。都說人如其名,字如其人,如此偉大的錢學森字跡怎樣呢?這張試卷是當年錢學森在國立交通大學一張考卷,雖然看上去有些陳舊,但字跡完全可以看清,雖然是一道解答題,但錢學森的數字也是工工整整,堪比印刷體。
  • 「選擇——錢學森的初心與信仰」,一起追尋追尋錢學森的選擇與成長
    「選擇——錢學森的初心與信仰」,一起追尋追尋錢學森的選擇與成長 2019-12-12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錢永剛分享父親錢學森十個感人故事
    【解說】11月26日,全國第三屆錢學森班(院、校)工作論壇在鄭州舉行。 【解說】當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以「講錢學森故事,明人生方向」為主題,講述了錢學森從國內上學時「報告老師,我不是滿分」,到國外求學中「誰敢和我比」,再到回國後工作時「這可不成,得給他們補補課」等十個故事。
  • 錢永剛分享父親錢學森小故事:都是我一生的財富
    圖為在全國第三屆錢學森班(院、校)工作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學森之子錢永剛做「錢學森的故事」主題報告。 闞力 攝中新網鄭州11月27日電 (記者 闞力 李超慶)「報告老師,我不是滿分」、「誰敢和我比」、「這可不成,得給他們補補課」……從國內的學生時代,到海外求學,再到歸國工作,錢學森的每一個小故事,在錢學森兒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眼裡都是一生的財富。
  • 錢學森夫婦教育子女,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極具智慧
    畢業後,他和父親一樣,選擇回到中國,現在從事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研究工作,是高級工程師,並在上海交通大學擔任兼職教授。女兒錢永真由於從小受到母親的影響,耳濡目染之下,她對音樂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再加上與生俱來的天賦,她走上了音樂之路。
  • 如何將國家命運與個人相連,來看看錢學森的選擇【圖】
    上海教育新聞網報導 為紀念錢學森誕辰108周年,12月1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主辦的「選擇——錢學森的初心與信仰」展覽舉行,以錢老的「人生選擇」為線索,追尋他的初心與信仰何以形成、實踐與實現。
  • 錢學森圖書館「選擇——錢學森的初心與信仰」專題展覽獲頒國家級...
    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作為此次活動重點推介項目單位參加會議,並獲頒榮譽證書。  2020年8月,錢館於2019年12月11日推出的特別展覽「選擇——錢學森的初心與信仰」入選國家文物局2020年度100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學霸錢學森的手稿曝光,字跡清秀,堪比「教科書」,學霸羨慕不已
    在各個求學階段,都有學霸,學霸的最大的不同點,就是能夠將細節做好,不僅如此,就連寫字也要寫出水平,這才是真正的學霸,或許,我們在生活中,在學習中崇拜這樣或者那樣的學霸,其實,我們最應該崇拜的學霸就是他,他叫錢學森,想必提到這個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他是我們著名的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
  • 第二個「錢學森」:在美國待遇優厚,卻毅然決然選擇回國
    作為近代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這個名字想必每一個人都很熟悉。在錢學森的帶領下,我國的飛彈和原子彈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如果沒有他的幫助與支持,我國這兩項事業至少需要延後二十多年。除了在科學領域做出巨大貢獻外,人們敬佩錢學森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有著濃厚的愛國情懷。
  • 打破西方列強壟斷,「兩彈一星的功勳」錢學森,他的子女現狀如何
    錢學森,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他是我國飛彈研究的先驅,空氣動力學家,而且還被人們稱之為「中國航天之父」,也是一名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在這一串光輝的名銜背後,他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也不過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家,年輕的時候他曾經在美國的加州大學留學,後來還擔任了美國麻省理工和加州工學院的教授。
  • 「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錢學森侄子為何這樣說?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等等,相信很多人已經知曉了,他就是錢學森,可以說他為了我國的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錢學森這種愛國的情懷讓人感到敬佩。「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很多海歸在學成之後,很多也都選擇在海外生活,可以說與錢學森是截然不同,當初錢學森的回國之路非常的艱難,但是他還是毅然決然要回歸祖國,報效國家。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也是一位科學家,一脈相承的他們做法卻完全不一樣。
  • 他是錢學森侄子,12年前獲得諾貝爾獎後,卻直言:我不是中國人
    錢學森我們都不陌生,當初錢老為了回國幫助祖國發展原子彈力量,輾轉五年,才從美國回到大陸。而這次震驚中國科學界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根據百科信息介紹,我們知道這位美籍華裔生物化學家出生在紐約,他的父親是和錢學森是堂兄弟,曾經錢學森和錢學榘一起去美國留學,最後錢學森回到了祖國,而錢永健的父親則是選擇留在了美國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後來成為了一名飛機公司的工程師,當初錢永健出生的時候,錢學森還特地去看過這個還在襁褓裡面的小孩。12年前,由於錢永健在生物化學上的貢獻,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父親從未要求我要考100分,但他有一個大遺憾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一家(錢學森、妻子蔣英、兒子錢永剛和女兒錢永真)終於踏上了回國的海輪。為了這一天,錢學森足足等待了五年時間。錢學森的貢獻早已家喻戶曉,官方給的評價是,「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 錢學森大學試卷火了,字跡工整如複製粘貼,分數成為了矚目焦點
    說到錢學森這個名字對於我們很多人而言實在是太熟悉了,這位愛國的科學家,曾經有過海外十分優越的生活條件,但是面對種種優厚待遇之下,毅然還是選擇回到了剛剛建立的新中國,並且憑著自己在國外的所學加上與科研團隊的共同努力,一起開創了我國的科學事業新發展。
  • 錢學森有一個侄子,拿下了諾貝爾獎,他說:我不是中國人
    譬如著名學科學家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其貢獻枚不勝舉,其愛國情懷更是令人折服。在國家搖搖欲墜之際,錢學森毅然決然留學歸國,專心致志搞飛彈研究,令中國的科技實現迅猛的發展。然而,錢學森的侄子在2008年拿下諾貝爾獎之後,卻說:我不是中國人,我在美國長大。
  • 錢學森回國的選擇,改寫了兒女的命運,他們如今過得怎樣?
    錢學森,作為我國的科制之父,更是火箭之王,還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科學家。正是因為有了錢學森的回國效力,這才使得我國的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20年, 可以說,他回國的這個選擇對我國來說有著倒巨大的作用,與此同時,錢學森的這個選擇,同樣也改變了兒女的命運。也讓不少人都十分關心,他的一雙兒女們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 錢學森的侄子,獲諾貝爾化學獎,卻稱自己在美國長大,不是中國人
    可惜的是,錢學森的侄子,獲諾貝爾化學獎後,自稱在美國長大,不是中國人。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天才的光輝履歷世人都認為天才們天生就高人一等,他們智商卓絕,在各方面都能如魚得水,享受最高待遇以及別人的豔羨。對於同一件事情,當自己費盡千辛萬苦完成後,天才隨意就能做到,實在是令人羨煞旁人。
  • 「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錢學森侄子獲諾獎後出此言論
    後來,為了幫助我們國內建設更強大的國防力量,錢學森毅然決然地辭掉了在美國的所有職務,一心想著回到祖國。然而當時的美國深知錢學森的重要性,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肯放他回國,甚至有官員稱:寧願槍斃錢學森,也不願意放他回到中國!就這樣僵持了幾年之後,在錢學森堅定的態度和我們國內的努力爭取下,這位傑出的科學家終於回到了祖國。
  • 錢學森侄子榮獲諾貝爾獎,他為何說:我不是中國人,我在美國長大
    科學事業的發展,尤其是現代科學的發展,那可不是三錘子可以搞定的事。甚至數代科學家,幾十年的心血和無數的資金投入,到頭來都有可能是一場空。既然他說的是事實,那為什麼錢永健的話,能夠一石激起千層浪呢?這主要還是跟他的身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