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為知識科普,經驗之談,其中產區茶樹滋味特點因個人感受及製作師傅不同可能有些許偏差,說的不對不好的歡迎指正。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
易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易武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臘茶山等。易武種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已經有濮人也就是布朗族、佤族、哈尼族等在易武居住種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飲茶習俗和茶文化,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色。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張家灣村;八寨是指颳風寨、丁家寨、丁家寨、舊廟寨、倮德寨、大寨、曼灑寨、新寨。易武山高霧重,土地肥沃,溫熱多雨,雨量充沛構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古茶樹多為大葉種茶,以此採制的普洱茶,其條索肥大粗壯,在普洱茶界有著「香揚水柔」的泛稱。衝泡後,湯質柔和順滑、蜜香高揚、苦澀感低、滋味較為厚重、回甘生津持久,山野氣韻強。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
倚邦山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的最北部,倚邦茶山,南連蠻磚茶山,西接革登茶山,東臨易武茶山。古倚邦茶區內有19個自然村。有傣族、布朗族、基諾族等少數民族在此居住種茶。倚邦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茶區,既有大葉種、也有小葉種。
倚邦有三大好茶,曼松、貓耳朵和大黑樹林。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貓耳朵。貓耳朵是倚邦小葉種中,精品中的精品,獨特而且稀少。因為貓耳朵是小葉種,相比其他大葉種,苦澀確實不明顯,回甘迅猛、滿口生香,入口飽滿,深受茶客們的喜愛。
古六大茶山之蠻磚
蠻磚山東接易武,北連倚邦,按照傳說蠻專是因當年諸葛亮在此埋下鐵磚而得名,因此蠻專也寫作「蠻磚」。在地圖上·蠻專寫作「曼莊」。其實是少數民族語的譯音。蠻專茶區包括曼莊、曼林、曼遷、八總寨一帶。蠻磚清代就有茶園萬畝以上。曼林的古茶園是目前在勐臘縣境內的五個茶山中保存得最好,有1000多畝成片的古茶園,因為蠻磚茶山 地形氣候環境特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複雜,所以部分茶種與生長形態不同,相比其他古茶山而言,蠻磚茶山的茶葉有著不同的特點差異。
以曼莊古茶山普洱茶生茶為例,茶葉色澤較深,湯色橙黃透亮;口感厚實,滋味濃烈,湯質飽滿,香氣沉穩下沉,有獨特的山野氣韻。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
革登山在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間,面積約150平方公裡。在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小,但因離孔明山最近,並且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樹在六大茶山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名山古樹一山一味,每個山頭都有其獨特的滋味。
革登古茶區 山高雲深 ,陽光充足,降水充沛,還有其獨有的磚紅壤、赤紅壤等養分使得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高,透氣性好,能為茶樹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革登茶葉,開湯橙黃透亮,入口有獨特的山野氣息,茶氣強烈,回甘生津快,甘香濃鬱香氣持久。
古六大茶山之莽枝
莽枝山,緊連革登茶山和孔明山,面積比倚邦茶山小,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園。莽枝山腳的曼賽、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早在千年前就有少數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種茶。莽枝茶山至今保存有古茶園1056畝,還有許多成林成片的古茶園,主要分布在秧林、紅土坡、曼丫、江西灣、等老村寨,有不少茶樹已經有十多米高。
莽枝古茶山的茶葉屬喬木小葉種,湯色呈深橙黃色,入口較苦澀,回甘猛烈、生津快,香氣清新怡人。
古六大茶山之攸樂山
攸樂山現名基諾山,位於今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鄉境內與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孔明山相望。攸樂古茶園主要在亞諾村為中心向四周散射,攸樂山普洱茶 以龍帕山最為集中。龍帕古茶園為攸樂茶山面積最大、茶樹保存最完整、生態最好的古茶園茶園海拔1230米,面積約1800畝,古茶樹蒼老粗壯,樹齡大多在300年以上。
攸樂茶屬喬木大葉種,外形條索緊實,油潤顯毫,苦澀微重,回甘快、生津好,清香香氣,總體偏柔和清潤。龍帕古茶園的茶,茶氣高揚,口感苦澀度較高,回甘快而持久,茶性較烈,相對於攸樂茶山其他寨子的茶來說,獨具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