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識茶區之最適茶樹種植的區域——華南茶區

2020-12-04 芯派夕

人文:華南茶區地處中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省(自冶區)。是著名的僑鄉,華僑文化、僑鄉文化積澱深厚,湧現出了大批近現代著名華僑先驅人物。而且該地區的地方語言眾多且各具特點,例如粵方言,客家方言,閩南方言(包括潮汕方言),壯語,回語,苗族語言等等彰顯著文化的多樣性,茶樹也在華南這片多姿多彩的土壤中茁壯成長。

地理氣候:華南茶區水熱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土壤以磚紅壤為主,部分地區還有紅壤和黃壤分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極其豐富。該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境內高溫多雨,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19℃-22℃,最低月平均氣溫為7℃-14℃。年降水量達2000毫米以上,是中國四大茶區之首。由於華南區獨特的氣候溫潤、雨量豐沛的特點,導致華南區是最適宜茶樹種植的區域,茶樹每年生長期可達驚人的10個月以上。

茶樹品種:茶樹品種豐富,有灌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部分地區還有喬木型大葉種。產出的茶類以烏龍茶(如武夷巖茶、鐵觀音、凍頂烏龍,鳳凰單叢等)和紅茶(如英紅、正山小種等)為主、還有黑茶(如六堡茶)、白茶(如白毫銀針、白牡丹等),花茶等。下面就來為大家一一解說。

烏龍茶 四大烏龍:

華南茶區也堪稱烏龍茶之鄉,烏龍茶是一種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口感上帶有濃鬱的花香味。

武夷巖茶大名鼎鼎的大紅袍,也是閩北烏龍的傑出代表了,花香濃鬱持久,茶湯橙紅明亮,還能跟牛奶完美結合,也是各類奶茶的最佳伴侶。

而在閩南,知名度最高的當屬安溪鐵觀音了。在福建泉州的安溪縣境,其氣候溫潤,土壤主要為酸性紅色土壤,土層深厚鬆軟、保水性良好,且富含豐富的鋅、錳等元素的礦物質元素和有機質,使得該產地的鐵觀音濃鬱甘鮮。

福建的武夷巖茶有「巖香」,而廣東的鳳凰單叢便是不乏「叢韻」。尤其生長在海拔1000多米的烏崬山峰頂的鳳凰單叢茶,自幼受南海水汽的滋潤,致使其茶香濃鬱,堪稱單叢茶中的上上等佳品!根椐茶香味的不同,單叢茶可分為黃枝香、芝蘭香、蜜蘭香、鴨屎香、玉桂香、通天香等十大香型,且在經過獨特的做青加工步驟之後,單叢茶的茶香氣得以加倍釋放,是絕對意義上的「杯中香水」。詩句茶煙一縷輕輕飈,攪動蘭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賽維揚,非是謊,下馬試來嘗,所描寫的景象放在單叢茶上一點也不為過。我也相信單叢茶這條來自廣東的烏龍,會騰飛,會得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

當烏龍茶漂洋過海來到寶島臺灣時候,生長地則選擇了鹿谷附近的凍頂山。這裡的山多霧,路陡滑,上山採茶都要將腳尖「凍」起來,避免滑下去,山頂叫凍頂、山腳叫凍腳,因此而得名「凍頂烏龍茶」。凍頂烏龍茶產量有限,尤為珍貴,「凍頂烏龍」花香上的香醇具有果香味,在開水浸泡的過程之後,這股濃濃香味從金黃捎帶蒼綠的湯底中飄出,撲鼻而來,讓飲茶之人感受到一分含蓄的巧妙。

紅茶 英德紅茶(英紅)

英德紅茶出產於廣東省英德市,「英德紅茶」是與「祁門紅茶」「雲南滇紅」齊名的三大紅茶之一。英德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代。英德地區茶文化源遠流長,早在茶聖陸羽的《茶經》中,就有「嶺南英德產茶」的記載。英德市的英紅鎮地處亞熱帶氣候圈,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年均氣溫20℃,年均日照1862小時,年均降雨量2000mm,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出產於此地的英紅九號是英德紅茶中的極品,為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在引進的多個高香型茶樹品種中篩選培育出的高香型紅茶品種,用其鮮葉加工的紅茶品質上乘,滋味醇滑甜爽、鮮香持久,被茶界認為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好的紅茶品種。

正山小種

正山小種,又稱拉普山小種,屬紅茶類,與人工小種合稱為小種紅茶。首創於福建省崇安縣(1989崇安撤縣設市,更名為武夷山市)桐木地區。是世界上最早的紅茶,亦稱紅茶鼻祖,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由福建武夷山深處當地茶農於明朝中後期機緣之下創製而成。後來在正山小種的基礎上發展了工夫紅茶。歷史上該茶以星村為集散地,故又稱星村小種。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入侵,國內外茶葉市場競爭激烈,出現正山茶與外山茶之爭,正山含有正統之意,因此得名。茶葉是用松針或松柴燻制而成,有著非常濃烈的香味。因為燻制的原因,茶葉呈灰黑色,但茶湯為深琥珀色。

黑茶 六堡茶

六堡茶,屬黑茶類。在梧州市行政轄區範圍內,選用蒼梧縣群體種、廣西大中葉種及其分離、選育的品種、品系茶樹(Camelliasinensis(L.)O.Kuntze)的鮮葉為原料,按特定的工藝進行加工,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黑茶。喝過六堡茶的人都會對它的「中國紅」情有獨鍾,六堡茶業界認為,必須以「中國紅」的文化韻味和民族特色為準則,使六堡茶走上復興之路。

白茶 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創製於1796年,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的白茶,原產地在福建,其針狀成品茶,長約三釐米。主要產區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屬有中國十大名茶的稱號,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其外觀特徵挺直似針,滿披白毫,如銀似雪。由於鮮葉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銀針製成成品茶後,形狀似針,白毫密被,色白如銀,因此命名為白毫銀針。

白牡丹

白牡丹茶,中國福建歷史名茶。採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為原料,經傳統工藝加工而成。其葉張肥嫩,葉態伸展,毫心肥壯,色澤灰綠,毫色銀白,毫香濃顯,清鮮純正,滋味醇厚清甜,湯色杏黃明淨。其香氣清新,湯色淡黃,滋味鮮爽,是白茶中的極品。具有祛暑、通血管、明目、抗輻射、解毒之功效。白茶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因其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衝泡後綠葉託著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茶。

綠茶 白沙綠茶

白沙綠茶,海南省五指山區白沙黎族自治縣境內的國營白沙農場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因海南中部適宜的氣候與白沙隕石坑地區獨特的土壤條件,品質優良,營養成分高。「白沙綠茶」主要採摘茶樹嫩度、淨度、新鮮度一致符合規定標準的鮮葉為原料,(茶品種有海南和雲南大葉、奇蘭、福鼎、水仙、福雲6號)採用精湛的傳統工藝製作而成。白沙綠茶外形條索緊結、勻整、無梗雜、色澤綠潤有光,香氣清高持久,湯色黃綠明亮,葉底細嫩勻淨,滋味濃醇鮮爽,飲後回甘留芳,連續衝泡品茗時具有「一開味淡二開吐,三開四開味正濃,五開六開味漸減」的耐衝泡性。成茶既有中小葉茶樹品種清高之香氣,又有大葉茶樹品種之濃醇滋味。

相關焦點

  • 30秒認識土耳其茶(ay)
    在19世紀晚期,州長穆罕默德·波洛亞達那出版了一本讚美茶健康益處的小冊子,引發了關於茶的輿論風潮。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崩潰後, 原屬於土耳其的咖啡種植區—阿拉伯地區脫離土耳其,因此,咖啡供應出現了問題。1924~1937年間,土耳其從喬治亞引種茶樹並獲得成功。
  • 茶樹的一些基礎知識
    茶樹由老百姓多年採摘及照顧,高度多為1至2米,有些茶樹茶農為了方便採摘,將其砍矮,在易武茶區、曼莊茶區、革登茶區及倚邦茶區甚至基諾茶區皆是此種狀況,而這些茶區都未噴灑農藥,所以也稱之為生態或有機茶。雲南茶區臺地茶茶園最多,光是大渡崗茶廠就有2萬多畝茶園。臺地茶為使用最多的茶園,因為臺地茶種植較容易管理、產量多,但缺點就是沒有遮蔭且有的茶園會噴灑農藥。
  • 茶樹類型到底有多少種?
    根據茶的利用價值並由此發展起來的栽培區域和生產茶類在中國大體形成四大茶區。◆ 低緯高海拔喬木大葉型處於23°N線以南,海拔800~2500m的雲南中南部區域,是茶樹的最適生態區。 本區亦是茶樹的最適生態區,全年無霜,可終年生長。茶樹多呈喬木型,葉片大,芽葉多毛,花萼多數有毛,茶多酚含量高,胺基酸適中,適制紅茶和特種茶,茶樹抗寒性弱,適應性差,以雲南麻慄坡白毛茶、廣西中東大茶樹、博白大茶樹為代表。這一區域西緣亦多野生型大茶樹。
  • 神奇的存在:可可茶
    喝茶確是一種養生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但有一些人,想喝又不敢喝。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王登良說: 可可茶不含咖啡鹼, 只含可可鹼, 喝茶後睡不著覺的人喝這種茶比較適合。 可可茶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唯一自然生長不含咖啡鹼的茶樹品種。40年前,中山大學張宏達教授在南崑山發現了這種不含咖啡鹼的茶葉。
  • 如約茶事——尋找茶樹本源,茶根源在中國
    在如約茶事上,我們品味的好茶都取自茶樹,因此茶樹在歷史上被發現意義就非常重大。《茶經》記載了我國的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的大茶樹,陸羽並對茶樹形態特徵作了比擬的描述。其實,在《茶經》之前的古代史料中,已有關於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記述,這給我國是茶樹原產地的論點提供了佐證:晉代常璩《華陽國志 · 巴志》記載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紂時,茶葉已作為貢品;西漢末年,楊雄所著《方言》中也記載「蜀西南人謂茶曰蔎」;《晏子春秋》記載「嬰相齊景公時,食脫慄之飯……茗菜而已。」
  • 中國好茶地圖-虎嗅網
    攝影/盧範經在選住所這件事上,茶樹比人更講究——中國的各大產茶區中,江南丘陵起伏、山明水秀,西南則多高山雲霧、地形多樣,華南氣候溫潤、雨量豐沛。即便是西北,產茶之地如陝西漢中、甘肅隴南,往往也都有山有水,時常被人冠以「小江南」之名。
  • 客家茶區除了生產和飲用山茶科真茶外,歷史上還生產利用非茶之茶
    客家茶區除了生產和飲用山茶科真茶外,歷史上還生產利用非茶之茶客家茶區除了生產和飲用山茶科山茶屬的「真茶」產品外,歷史上還生產利用一些非茶之茶。根據我們研究,廣東客家地區非茶之茶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同是山茶科山茶屬的苦茶。
  • 中國好茶地圖
    攝影/盧範經-風物君語-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茶葉,是一片區域地理環境的風向標。在選住所這件事上,茶樹比人更講究——中國的各大產茶區中,江南丘陵起伏、山明水秀,西南則多高山雲霧、地形多樣,華南氣候溫潤、雨量豐沛。
  • 「一個有故事的茶」中國茶學入門知識——茶的起源與發展歷程!
    據歷史資料考證,茶樹起源於中國,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了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國是茶的故鄉,經過漫長的歷史跋涉,現在茶已經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紮下了根,茶葉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茶的歷史談到茶,三天三夜也未必說得清楚。茶樹起源至今已經有了6000~7000年了。我國的西南部,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
  • 從「南茶北引」看我國農業發展的種植時空革命
    種茶一直被認為是南方的事,唐代陸羽在《茶經》裡上來就寫得清清楚楚:「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業界一直也有「北緯30度以北不能種茶」的說法。所謂的「南茶北引」說的就是把原本生長在南方的茶樹引種到北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南茶北引」在山東拉開序幕,山東正處於北緯34°22'分至38°23'之間。  今年63歲的盛學順是土生土長的山東漢子。
  • 現場:高山白茶茶區突遇霜凍,春茶或面臨減產或漲價!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時間:2018年3月11日,農曆正月廿四。地點:福鼎太姥山天氣:東南風2級,晴轉多雲,3到19度,相對溼度652%。今天白茶界最熱門的詞,是霜凍!一大早就被各路早起的茶農刷屏,霜凍,福鼎高山茶區下霜了!!
  • 大臻2020春茶品種|古六山微茶區蝴蝶谷
    茶區生物多樣性十分完備海拔差異大,常年日照充足在這樣的環境下,茶樹的生長和發育非常的好。森林覆蓋率高和高等植物集中,構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種植茶葉的理想之地。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給人們很多很多的暢想,她是神秘而美麗的。路感覺永遠沒有盡頭。讓我們去探索,去經歷,去發現。
  • 《百科知識》 - 茶一片東方樹葉的故事--中國數字科技館
    如今,雖早已進入現代社會,但茶俗在我國仍很好地傳承了下來。一旦家中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依舊是必不可少的。為客人沏上一杯香茶,表達的是對來客的尊重和歡迎。敬茶、奉茶與喝茶中也有很多講究。  在植物分類學上,茶樹屬雙子葉植物綱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屬,與庭院種植的觀賞植物—茶花同屬不同種。  目前,世界上有58個國家種茶,其所種植的茶樹最初都是直接或間接從我國引種的。
  • 慧眼識茶,白茶裡的荒野茶和拋荒茶,究竟要怎麼區分?
    將荒野茶樹新生出來的芽頭以及嫩葉,採下來製作荒野銀針,或荒野牡丹。其餘的時候,孤零零生長在野外的荒野茶樹,被人所忽視。遵守著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兀自的生長著。拋荒茶的出身,和荒野茶並不相同。它的前身,屬於有專人打理的茶園,離人住的地方比較近。在早年間,還擁有專門的人工種植和打理。
  • 茶樹的種類不是茶哦,你知道有哪幾種嗎?還有其他的茶葉知識哦
    相信茶的種類很多人都有所了解,那麼這些茶是在什麼樣的茶樹上生長的呢,下面我帶大家了解下。什麼是喬木茶?喬木茶是指樹幹高大的茶樹所產的茶葉。喬木茶的茶樹能長到幾米到幾十米,採茶從可以直接站在它的樹幹上採。
  • 茶樹為什麼多生「南」而不生「北」?
    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記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這說明,我國古代的西南山區應該是古茶樹的故鄉。
  • 茶知識丨臺灣烏龍茶
    茶緣深淺,期待相遇臺灣烏龍茶主要品種及品質特徵目前臺灣省種植較多、品質較優的茶樹品種有青心烏龍、青心大方、硬枝紅心、四季青、青心柑子、鐵觀音、武夷、阿薩姆、臺茶7號、臺茶8號、臺茶其中高山茶區是指臺灣省各產茶區內、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地區,如阿里山、玉山、雪山、中央山脈和臺東山脈。目前臺灣省種植較多、品質較優的茶樹品種有青心烏龍、青心大方、硬枝紅心、四季青、青心柑子、鐵觀音、武夷、阿薩姆、臺茶7號、臺茶8號、臺茶12號、臺茶17號等14個品種。臺灣從福建傳人。烏龍茶是臺灣的主要茶類,年產量佔臺灣省茶葉總產量的65%。
  • 緬甸撣邦發現最大茶樹,樹齡成謎,改寫撣邦古樹茶的歷史
    最近,撣邦德昂自治區發生一件事,徹底改寫了撣邦古樹茶的歷史。 【緬甸中文網訊】撣邦林業局發布消息稱,1月4日,撣邦北部德昂自治區南散鎮轄區內,有人發現了兩棵巨大的茶樹。這兩棵茶樹打破記錄,成為撣邦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第二大茶樹。
  • 廣東茶界大咖真情演繹「我的茶·道·新生活」
    2019年7月6日,致力於「影響5億人茶生活」的茶道新生活平臺總部及「青鳥館」在廣州華南植物園正式啟用。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張黎明女士講述了自己作為「茶二代」,在身為新中國第一代茶葉專家的父親的影響下轉戰茶行業並且為之奮鬥數十載的故事。張黎明女士認為茶道新生活團隊按照自己的方式,踏實去走訪和書寫每一個茶區,並且將茶葉知識和文化普及。
  • 茶樹常見害蟲:茶梢蛾,長白蚧的防治方法
    茶梢蛾發生規律與習性茶梢蛾在秦巴山區每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枝梢蟲道內越冬。第二年5-6月化蛹,6月-7月下旬,成蟲開始羽化產卵,卵產於茶樹中下部枝梢葉柄附近,7月上旬開始陸續孵化。幼蟲孵化後爬至葉背潛入葉內,在上下表皮間啃食葉肉,形成蟲斑。10月以後,幼蟲陸續從葉片移到枝梢上,從節間蛀入枝梢內危害並越冬,有時,轉移的時間可持續至第二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