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約茶事——尋找茶樹本源,茶根源在中國

2020-12-05 TEA茶香一室

在如約茶事上,我們品味的好茶都取自茶樹,因此茶樹在歷史上被發現意義就非常重大。

《茶經》記載了我國的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的大茶樹,陸羽並對茶樹形態特徵作了比擬的描述。其實,在《茶經》之前的古代史料中,已有關於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記述,這給我國是茶樹原產地的論點提供了佐證:晉代常璩《華陽國志 · 巴志》記載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紂時,茶葉已作為貢品;西漢末年,楊雄所著《方言》中也記載「蜀西南人謂茶曰蔎」;《晏子春秋》記載「嬰相齊景公時,食脫慄之飯……茗菜而已。」

近代科學的發展,使茶學與植物學相結合,從樹種、地質、氣候等方面,更加科學地論證了,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觀點。

茶樹自然分布是考證原產地的首要依據

世界目前發現的山茶科植物共有380種,我國有260多種,主要分布在雲、貴、川一帶。其山茶屬60多種,茶樹種佔最重要地位。山茶科植物目前在我國西南地區大量集中,由此可說西南地區是茶樹的發源地。

地質變遷引起的種內變異論證

我國西南地區群山起伏,自喜馬拉雅運動開始形成了川滇縱谷和雲貴山原。近100萬年以來,隨著山原上升、河谷下切,形成了許多小地貌區和小氣候區,導致氣候差異大,使原來生長這裡的茶樹植物漸漸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氣候之中,向著相應環境的樹種演化。從最初的茶樹原種分演成為熱帶、亞熱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溫帶的中葉種及小葉種茶樹。我國西南地區發生了諸多地質與氣候的變化,使茶樹發生了變異。

具備原始茶樹的形態與生化特徵

茶樹在漫長的歷史演化中,總是不斷在進化著的。原始型茶樹生長比較集中的地域,應屬於茶樹原產地。我國西南三省及周邊地區生長有野生大茶樹,其具備原始茶樹形態和生化特徵。這些都說明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

相關焦點

  • 如約茶事——一粒粒的蟲屎茶,可是茶中珍品,品質貴比黃金哦!
    偶然一次去參加朋友的如約茶事,只見他神神秘秘地拿出一碟圓形顆粒,一群人不明所以,相互對望,滿臉迷茫,主人這才娓娓道來,這些一粒粒圓形顆粒是今天要喝的蟲屎茶,品質極佳貴比黃金。什麼是蟲屎茶?蟲屎茶又名龍珠茶,是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喜歡飲用一種特種茶。
  • 喝茶識茶區之最適茶樹種植的區域——華南茶區
    人文:華南茶區地處中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省(自冶區)。是著名的僑鄉,華僑文化、僑鄉文化積澱深厚,湧現出了大批近現代著名華僑先驅人物。而且該地區的地方語言眾多且各具特點,例如粵方言,客家方言,閩南方言(包括潮汕方言),壯語,回語,苗族語言等等彰顯著文化的多樣性,茶樹也在華南這片多姿多彩的土壤中茁壯成長。
  • 慧眼識茶,白茶裡的荒野茶和拋荒茶,究竟要怎麼區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三月裡,驚蟄過後。一場細雨落下,草木們都開始了旺盛的生長。到了春分,草木們已經從最初的萌發,逐漸走向平穩有力的生長。走過一處老房子外,圍牆上的喇叭花攀藤而繞。
  • 茶樹;遂川狗牯腦茶
    此茶的特點和其他茶葉迥然不同,它葉片細嫩均勻,碧色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一層柔細軟嫩的白毫,茶葉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茶味清涼、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經久不去。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遂川狗牯腦茶。 狗牯腦茶始於清代,距今已近200年歷史。
  • 緬甸撣邦發現最大茶樹,樹齡成謎,改寫撣邦古樹茶的歷史
    最近,撣邦德昂自治區發生一件事,徹底改寫了撣邦古樹茶的歷史。 【緬甸中文網訊】撣邦林業局發布消息稱,1月4日,撣邦北部德昂自治區南散鎮轄區內,有人發現了兩棵巨大的茶樹。這兩棵茶樹打破記錄,成為撣邦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第二大茶樹。
  • 中國好茶地圖
    攝影/盧範經-風物君語-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茶葉,是一片區域地理環境的風向標。在選住所這件事上,茶樹比人更講究——中國的各大產茶區中,江南丘陵起伏、山明水秀,西南則多高山雲霧、地形多樣,華南氣候溫潤、雨量豐沛。
  • 《百科知識》 - 茶一片東方樹葉的故事--中國數字科技館
    《茶經》共分三卷十節,從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飲、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以及茶之圖等不同角度系統總結了當時的茶葉採制和飲用經驗,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和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
  • 白茶裡的荒野茶是什麼茶
    本文由【小潔的白茶】原創作者:小潔今天有位茶友第一次喝我2019年的生態秋寒露散茶,起初微我時,不是說它甜,就是說她香氣飄逸,可是喝到最後,微我說,感覺這款寒露後勁不足,茶氣較弱。哈哈,我取笑她,你最近天天喝的不是荒野冬片,就是荒野秋壽眉餅,喝慣了荒野茶,還有什麼好茶能入你的口!那麼,白茶裡的荒野茶是什麼茶?之前有很多白茶茶樹因為時代的原因拋荒,在市場經濟最初的那些年,茶山、茶樹都歸置到茶農個人去了。茶農為了增加收入,提高產量,也開始「用心護理」這些茶樹了。
  • 「一個有故事的茶」中國茶學入門知識——茶的起源與發展歷程!
    據歷史資料考證,茶樹起源於中國,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了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國是茶的故鄉,經過漫長的歷史跋涉,現在茶已經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紮下了根,茶葉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茶的歷史談到茶,三天三夜也未必說得清楚。茶樹起源至今已經有了6000~7000年了。我國的西南部,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
  • 中國好茶地圖-虎嗅網
    攝影/盧範經在選住所這件事上,茶樹比人更講究——中國的各大產茶區中,江南丘陵起伏、山明水秀,西南則多高山雲霧、地形多樣,華南氣候溫潤、雨量豐沛。即便是西北,產茶之地如陝西漢中、甘肅隴南,往往也都有山有水,時常被人冠以「小江南」之名。
  • 茶樹常見害蟲:茶梢蛾,長白蚧的防治方法
    一, 茶梢蛾茶梢蛾的形態特徵成蟲:體長5-7mm,深灰色,有的茶梢蛾成蟲具金屬光澤。觸角絲狀,比前翅稍長。前翅狹長,翅面有許多小黑點,翅中部近後緣有2個黑色圓斑。後翅狹長呈匕首形,前,後翅後緣均有長緣毛。2. 卵:橢圓形,淺黃色。3.
  • 尋求中國兩岸好茶——極具涵養的茶類包裝大賞
    在中國飲食、玩樂諸活動中能升華為「道」的只有茶道。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為了保留大自然的心意,我們用自然的元素加上人文的融合,並試圖摒棄過度的設計概念,從材質、顏色和造型都讓茶回歸到最質樸的狀態,如此,希望能夠對得起當年尋找這一顆生態糙物的初心。而相比於大陸絢麗的茶藝、嚴謹的茶道,臺灣地區的茶文化就像融入日常生活中那樣簡單輕鬆。在臺灣,時常感受到『茶是靈魂的飲料』。
  • 高黎貢山古樹茶
    高黎貢山古樹茶生長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雲南獨有的大葉種喬木王,茶樹生長在海拔2000m —3000m之間,樹齡在280多年以上,本品採摘古樹茶上的一芽二葉、經過手工曬青、再加上普洱茶的特殊工藝製作而成。
  • 茶|對於這個民族來說,茶也是一道菜
    吃茶源自中國古代食茶法的延續,一道鮮香辛辣的涼拌茶,在雲南可是美味絕佳的菜品。基諾族與茶基諾族生活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諾山上,世代過著安樂平和的生活。煮茶是他們最普遍的飲茶方式。他基諾族的煮茶,要將茶壺裡的泉水煮沸之後再加入茶葉,等到開水再次沸騰起來,茶葉從水中漫出來的時候再飲用。
  • 茶樹的種類不是茶哦,你知道有哪幾種嗎?還有其他的茶葉知識哦
    相信茶的種類很多人都有所了解,那麼這些茶是在什麼樣的茶樹上生長的呢,下面我帶大家了解下。什麼是喬木茶?喬木茶是指樹幹高大的茶樹所產的茶葉。喬木茶的茶樹能長到幾米到幾十米,採茶從可以直接站在它的樹幹上採。
  • 2020年中國茶界的十件大事
    論壇上,《茶道》、《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普洱》等16家茶行業主流媒體共同發布了中國茶業2020年度十大事典。下面,就一起來看看2020年最值得關注的十件大事吧!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聯合國設立「國際茶日」,體現了國際社會對茶葉價值的認可與重視,對振興茶產業、弘揚茶文化很有意義。作為茶葉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願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鑑,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
  • 茶王樹之死的秘密!那些年我們究竟對「茶王樹們」做了什麼?
    茶王樹之死的秘密說起來也是很讓人遺憾,近些年各個茶區的茶王樹們近幾年陸續死傷不在少數,那麼為什麼這些古樹沒被發現之前能活幾百年,而被人類發現後,陸陸續續就開始受傷死亡呢?除了過度採摘,這中間還有什麼故事呢?今天泠泠就帶大家來聊聊,茶王樹之死的秘密!
  • 30秒認識土耳其茶(ay)
    1888年,土耳其從日本引進了茶籽,而日本茶葉實則起源於中國,土耳其茶「Cay」的發音也接近於中國的「茶」。引進來的茶籽,種植在馬爾馬拉海地區,但由於氣候問題未能成功。四年後,再次從中國引種,仍未成功。那麼,後來茶又是如何流行起來的呢?
  • 品石知道|紫芽-可遇不可求的茶之古隱
    近年來,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造成茶樹紅紫芽現象的主要組分花青素的醫療保健功能被逐漸認識,選育穩定遺傳的紅紫芽茶樹品種以及紅紫芽茶的加工已成為當前茶樹新品種開發利用的熱點。這裡再說清楚有性品種和無性品種的事:栽培型的茶樹按照繁殖方式分為有性系與無性系兩大類。 有性系品種是指世代用有性繁殖的方法(種子)繁殖的品種,亦稱有性群體種。有性系的茶樹個體茶異明顯,根系發達,抗蟲抗病力強,但長勢相對無性系來說參差不齊。
  • 聽說過貴州茶裡的「三綠一紅」嗎?知道中國第一大產茶縣在哪嗎?
    貴州是世界茶樹原產地之一,也是全國唯一兼具低緯度、高海拔、少日照、多雲霧、無汙染的全省域高原優質茶區。作為貴州傾力打造的五張特色優勢產業名片之一,如今貴州茶產業品牌鵲起,已成為脫貧奔小康的優勢產業、富民產業和綠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