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約茶事上,我們品味的好茶都取自茶樹,因此茶樹在歷史上被發現意義就非常重大。
《茶經》記載了我國的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的大茶樹,陸羽並對茶樹形態特徵作了比擬的描述。其實,在《茶經》之前的古代史料中,已有關於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記述,這給我國是茶樹原產地的論點提供了佐證:晉代常璩《華陽國志 · 巴志》記載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紂時,茶葉已作為貢品;西漢末年,楊雄所著《方言》中也記載「蜀西南人謂茶曰蔎」;《晏子春秋》記載「嬰相齊景公時,食脫慄之飯……茗菜而已。」
近代科學的發展,使茶學與植物學相結合,從樹種、地質、氣候等方面,更加科學地論證了,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觀點。
茶樹自然分布是考證原產地的首要依據
世界目前發現的山茶科植物共有380種,我國有260多種,主要分布在雲、貴、川一帶。其山茶屬60多種,茶樹種佔最重要地位。山茶科植物目前在我國西南地區大量集中,由此可說西南地區是茶樹的發源地。
地質變遷引起的種內變異論證
我國西南地區群山起伏,自喜馬拉雅運動開始形成了川滇縱谷和雲貴山原。近100萬年以來,隨著山原上升、河谷下切,形成了許多小地貌區和小氣候區,導致氣候差異大,使原來生長這裡的茶樹植物漸漸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氣候之中,向著相應環境的樹種演化。從最初的茶樹原種分演成為熱帶、亞熱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溫帶的中葉種及小葉種茶樹。我國西南地區發生了諸多地質與氣候的變化,使茶樹發生了變異。
具備原始茶樹的形態與生化特徵
茶樹在漫長的歷史演化中,總是不斷在進化著的。原始型茶樹生長比較集中的地域,應屬於茶樹原產地。我國西南三省及周邊地區生長有野生大茶樹,其具備原始茶樹形態和生化特徵。這些都說明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