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茶的種類很多人都有所了解,那麼這些茶是在什麼樣的茶樹上生長的呢,下面我帶大家了解下。
什麼是喬木茶?喬木茶是指樹幹高大的茶樹所產的茶葉。喬木茶的茶樹能長到幾米到幾十米,採茶從可以直接站在它的樹幹上採。喬木茶的茶樹多分布在雲南省的一些茶區,其中很多是野生老茶樹,樹幹粗壯,多人拉手才能環抱住。另有半喬木型茶樹,其介於喬木與灌木之間。如雲南的大葉種茶就是半喬木型茶,福鼎大白茶也屬於半喬木型茶。
什麼是灌木茶?灌木茶是相對於喬木茶而言的。灌木茶的茶樹比較矮小,分枝稠密,沒有明顯的主幹。灌木茶適合人工大面積種植,是我國栽培最廣的茶樹類型之一。江南茶區是我國灌木茶的主產區。
什麼是古樹茶?古樹茶通常是指從存活百年以上的喬木型茶樹上採摘的茶。這種茶樹僅分布在雲南省的少數幾個茶區。真正的古樹茶每年的產量都十分有限,因此價格比較昂貴。相較於其他茶,古樹茶的特點是更加耐泡、口感更醇厚。
什麼是高山茶?高山茶通常是指產自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區的茶葉。高海拔地區的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茶葉進行光合作用。正是由於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造就了高山茶芽葉肥壯,節間長,顏色綠,茸毛多的特點。
什麼是平地茶?平地茶是指產自平地或低海拔地區的茶葉。平地茶是相對於高山茶而言的。平地茶芽葉較小,葉底堅薄,葉張平展,葉色黃綠欠光潤。成品平地茶的特點是條索較細瘦,身骨較輕,香氣稍低,滋味和淡。
什麼是臺地茶?臺地茶是批產自現代茶園的茶葉。因為密植和過多的人工增產幹預,臺地茶的滋味淡薄,品質上較老樹茶稍遜。
春茶、夏茶和秋茶指什麼?春茶、夏茶、秋茶是根據採摘時期和季節命名的。通常把3~4月採制的茶葉稱為「春茶」,5~7月採制的茶葉稱為「夏茶」,8~10月採制的茶葉稱為「秋茶」。
不同季節的茶葉有何不同?茶葉按採摘季節一般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春季生長的鮮葉,葉多呈濃綠色,肥大而柔軟。其品質特點有三:一是滋味濃;二是香氣高; 三是農殘少。夏茶的品質不如春茶,特別是綠茶尤為明顯。因為夏季氣溫高,芽葉生長快,鮮葉內部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對較低,香氣比春茶低,滋味比春茶淡。再則夏季日照強烈,多酚類含量較高,形成苦澀味。第三,夏茶的纖維含量高,葉肉薄,葉質粗而硬。夏季紅茶則因多酚類含量高,有利於發酵,品質甚佳。秋茶品質介於春夏季之間。因生長期比春茶短,鮮葉內有效成分的積累相對要少,所以,香氣、滋味較遜色。葉肉與品質和夏茶相似,條索也顯粗松。如遇高溫少雨,茶樹水分平衡失調,往往出現芽頭短小。
什麼是「三前摘翠」?「三前摘翠」是指春分前、清明前、穀雨前採摘的茶葉。這三個時間段採摘的茶芽是最嫩的,茶葉的品質最佳,因此叫做「三前採摘」。
「明前茶」「雨前茶」分別指什麼?「明前茶」是對江南茶區清明節前採摘、製作的春茶的稱呼。「雨前茶」是指江南茶區清明後、穀雨前採制的茶葉。「明前茶」主要是針對綠茶及少量的紅茶而言,而對於鐵觀音、大紅袍、普洱等茶葉不存在「明前茶」「雨前茶」的說法。
有綠色食品標誌的茶就是有機茶嗎?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都是必須經過國家相關檢測機構認證的食品,但是有機食品的認證要比綠色食品的認證嚴格得多。從本質上來說,綠色食品是普通食品向有機食品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過渡產品,所以帶有綠色食品標誌的茶不等同於有機茶。
「一芽幾葉」指什麼?鮮葉按規格可分為單芽、一芽一葉、一芽二葉、一芽三葉、一芽四葉等。一芽一葉,形似「雀嘴」。一芽二葉,依葉子展開的程度不同,分為:開面葉(嫩梢生長成熟,出現駐芽的鮮葉),小開面(第一葉為第二葉面積的一半),中開面(第一葉為第二葉面積的三分之二),大開面(第一葉長到與第二葉面積相當)。一芽三葉,目前市場上常見的中等質量的茶葉。一芽四葉,粗茶的採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