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茶區除了生產和飲用山茶科真茶外,歷史上還生產利用非茶之茶

2021-01-08 西瓜畫室

客家茶區除了生產和飲用山茶科真茶外,歷史上還生產利用非茶之茶

客家茶區除了生產和飲用山茶科山茶屬的「真茶」產品外,歷史上還生產利用一些非茶之茶。根據我們研究,廣東客家地區非茶之茶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同是山茶科山茶屬的苦茶。這是按客家傳統制茶方法做出的茶,主要分布在粵北韶關市的乳源、連南、仁化等地和一粵東饒平、鳳凰山等茶區。粵北客家地區有喝苦茶健康長壽之說法。在仁化縣紅山鎮煙竹村,有一位近百歲的老人,至今還可以做農活,據說她直到現在,都天天自己煮苦茶喝。苦茶本就味道極苦,一般人難以接受。而將苦茶煎煮來喝,則苦上加苦,當地人都搖頭稱不敢喝。一粵東饒平有部分是客家人,當地也有苦茶資源,多為泡飲,尤其推崇把苦茶存放至久年後做清涼治病之用,卻也不是作為家常茶飲。而鳳凰山屬潮安縣,客家人比例不多,該鎮石古坪村是舍族聚集地,他們也有飲用陳年苦茶—「紅茵」之習慣。舍族與客家有著悠長的淵源關係。苦茶或許是論證兩族影響的又一突破口。

第二類是由冬青科大葉冬青植物的葉子所製作出來的「苦節」,即大眾所知的苦丁茶。主產於在梅州大埔、河源龍川、清遠英德、新安(今深圳保安)、惠陽等客家歷史茶區,以及非客家的南海、恩平、順德、海陽、雷州、電白、萬寧、瓊山等地;苦丁茶古稱皋盧茶,屬冬青科冬青屬苦丁種植物,非山茶科之茶,味至苦澀,南越諸山均產之。《廣東新語》有記載:「登(註:加草字頭,下均同)以產新安河源者為良,其味最苦。而粵人烹河南茶者,必以點登少許為可口,南越志稱龍川縣出皋虔葉,葉大而澀,南海謂之過羅,今稱為苦芋,節一作登。」

《大埔縣誌卷十.物產·茶》載:「大麻甲羅田、賴坑二鄉出品,銷售南洋各處,以茶丁為尤著。」從記載中大埔茶葉盛名於東南亞,以苦丁茶(「茶丁」)尤為著名。近年來,經省市農業專家勘察,僅大埔縣大麻鎮、英德望阜、石灰鋪鎮等地現存百年以上苦丁茶樹156株。80年代陳興瑣教授對廣東苦丁茶進行系統研究,認為廣東苦丁茶的特徵是含有一種新的五環三帖內酷類和一定數量熊膽酸、B一香樹脂醇、蛇麻脂醇等多種物質,有治療高血壓、高血脂、中風、咽喉腫痛、便秘、痔瘡和蟲毒等症之效。

第三類是有一定保健治病功效的「代用茶」。這是在客家特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下才產生的特殊非茶之茶。客家人熱情好客,客來敬茶是對客人最基本的接待禮儀。客家有「無茶不成客」之說,客人來了,沒有上好的茶葉招待是非常失禮之行為。而客家人去做客,如果沒有以茶招待,也會有被怠慢、受冷落之感覺。再貧困的客家人,即使沒有茶葉,也要有茶招待客人。所以當時比較貧窮卻充滿智慧的客家人買不起價格昂貴的茶葉,只能用蘿蔔苗、布驚葉、布驚仁、番石榴葉等加工製作後代替茶葉款待客人,為表以茶為禮的客家本色。這是特定時期產生的應急之「代用茶」,卻也成為了客家獨特之「茶」。經過時間的考驗,人們發現這些非茶之茶,也與陳年老茶有著相似的藥用功效,一般都是越陳越好。與客家陳皮、蘿蔔乾等一樣,客家人都將它們收藏放陳用於治病。

綜合上述可見:(1)見之文獻最早的客家名茶不是山茶科山茶屬之真茶,而是「出龍川、河源諸山」的冬青科大葉冬青的皋盧茶,即苦丁茶,至今約有1500年左右歷史;(2)客家茶類和歷史名茶呈現出由寡到多的態勢,由唐宋以前單一的黃茶(或細茶,近今綠茶類)、白茅茶(近今白茶、黃茶),發展到明清時期的綠茶、白茶、青茶、黃茶、黑茶等齊頭並進:到鴉片戰爭後,客家歷史名茶達到30餘個,如今成為了廣東省名優烏龍茶、紅茶、綠茶的半壁江山;(3)客家地區還有生產、收藏和飲用陳年老茶、苦丁茶、苦茶和其他特效「代用茶」的習俗,其中最出名的有客家陳年「女兒茶」、陳年「蘿蔔苗茶」和「布驚茶」等。

相關焦點

  • 喝茶識茶區之最適茶樹種植的區域——華南茶區
    人文:華南茶區地處中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省(自冶區)。是著名的僑鄉,華僑文化、僑鄉文化積澱深厚,湧現出了大批近現代著名華僑先驅人物。而且該地區的地方語言眾多且各具特點,例如粵方言,客家方言,閩南方言(包括潮汕方言),壯語,回語,苗族語言等等彰顯著文化的多樣性,茶樹也在華南這片多姿多彩的土壤中茁壯成長。
  • 冰島郊區茶之南美古樹茶的特點
    南美古樹茶,第一次聽到可能以為是南美洲的茶?其實它是臨滄茶區的一個拉祜族山頭。因為離冰島近,也被稱做冰島的郊區茶。1、為什麼說南美是冰島郊區茶南美古樹茶,位於臨滄臨翔區西南部,南美拉祜族鄉,距市中心約48公裡。
  • 臺灣青年登陸閩西客家山鄉種茶遇真愛
    中新網長汀7月19日電 (張金川 黃啟元)今年36歲的臺灣青年張元豪登陸閩西客家山鄉福建長汀鐵長鄉種茶,遇到了真愛。這個7月,他與客家妹子董仁花在長汀辦了婚宴,請來親朋好友喝喜酒,並見證了她們的恩愛幸福一刻。  得知張元豪還處在蜜月期,記者提議把婚紗照片拿來看看。「因為上半年忙於做茶,連婚紗照都沒時間去拍。」張元豪笑著說。
  • 30秒認識土耳其茶(ay)
    Turkey · 土耳其國旗地理位置位於地中海和黑海之間,西鄰蔚藍的愛琴海,橫跨歐亞兩大洲,有「東西橋梁」之稱。除了喝茶的方式比較有特點外,他們盛茶的器皿也很有意思。用一隻小碟子盛載著一隻細腰寬肚,像是花瓶的玻璃小杯子(鬱金香杯),旁邊再放上幾粒方糖,別具一格。隨著全球健康風尚的興起,從2008年至今,土耳其已經近10年的綠茶生產歷史。
  • 如約茶事——尋找茶樹本源,茶根源在中國
    在如約茶事上,我們品味的好茶都取自茶樹,因此茶樹在歷史上被發現意義就非常重大。《茶經》記載了我國的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的大茶樹,陸羽並對茶樹形態特徵作了比擬的描述。其實,在《茶經》之前的古代史料中,已有關於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記述,這給我國是茶樹原產地的論點提供了佐證:晉代常璩《華陽國志 · 巴志》記載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紂時,茶葉已作為貢品;西漢末年,楊雄所著《方言》中也記載「蜀西南人謂茶曰蔎」;《晏子春秋》記載「嬰相齊景公時,食脫慄之飯……茗菜而已。」
  • 小罐茶用心做精品茶,用心品新中國茶
    自從喝茶、學茶以來,一直困惑:茶這玩意真是個玩意兒,像玉一樣,沒有可以量化的標準。決定、制約、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比一片茶葉所含的500多種化學物質還多。做茶多年的朋友常常告知:茶的高低好壞,全在你喝著是否愉快舒服,全在你自己是否喜歡。這是實在話,卻又近乎白說。還有一個疑惑:市面上的茶千種萬樣,除了極少數幾個品牌,幾無可能碰到見識過喝過的。
  • 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山茶科植物-大頭茶
    在談大頭茶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山茶科植物。  山茶科植物在我國有15個屬,分別是:山茶屬,石筆木屬,木荷屬,大頭茶屬,核果茶屬,多瓣核果茶屬,厚皮香屬,茶梨屬,柃木屬,圓籽荷屬,折柄茶屬,紫莖屬,楊桐屬,紅淡比屬,豬血木屬。15個屬中能引起茶花愛好者感興趣的其實不多,因為很多屬裡的物種開花都比較小,沒有明顯的觀花價值。比如柃木屬植物的花只有5毫米左右。
  • 以茶為媒:「萬裡茶道」的形成、特徵與價值
    這一時期,輸俄華茶主要來自福建武夷山,運輸路線有2條,一是武夷山—淳安縣—富春江—杭州—吳淞口—上海—天津—通州—張家口—庫倫—恰克圖;二是崇安縣—分水關—鉛山縣—信江—鄱陽湖—九江—長江—武昌—漢水—樊城—河南—澤州—潞安—平遙—祁縣—太古—忻縣—大同—天鎮—張家口—庫倫—恰克圖15。除武夷山茶區外,輸俄華茶還來自湖北羊樓洞茶區,同治《崇陽縣誌》記載:「今四山俱種,山民籍以為業。
  • 專訪神農硒茶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自斌:千年茶鄉新發展 神農硒茶走世界
    中國茶歷史源遠流長,茶文化底蘊,從漢代開始,茶葉這一大宗商品來到絲綢之路上,通過蜿蜒曲折的陸路和碧波萬頃的海路傳入西亞乃至歐洲地區數千年來,中國茶對世界的影響早已超出其作為一般農產品本身的意義。時至今日,我國茶葉生產快速發展,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加,成為世界第一大產茶國。然而,我國茶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差距明顯,影響了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 「茶」的雅名俗稱大全,光聽著就醉了!
    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編輯整理:盛唐輝煌 致各位詩友的一封信: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和厚愛(請點擊左邊連結打開) 在公眾號會話頁面,回復「加群」,即可加入粉絲交流群。
  • 慧眼識茶,白茶裡的荒野茶和拋荒茶,究竟要怎麼區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三月裡,驚蟄過後。一場細雨落下,草木們都開始了旺盛的生長。到了春分,草木們已經從最初的萌發,逐漸走向平穩有力的生長。走過一處老房子外,圍牆上的喇叭花攀藤而繞。
  • 海馬宮茶是什麼茶?
    海馬宮茶,如果不是經常喝黃茶的人,可能不會認識這個茶。那麼海馬宮茶到底是什麼茶呢?和海馬有什麼關係嗎?接下來就和喝茶養生小編一起認識一下。黃茶的名茶——海馬宮茶海馬宮茶屬黃茶類名茶。海馬宮茶的功效健脾養胃:海馬宮茶是漚茶,在漚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對脾胃最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而化之。抗癌殺菌:海馬宮茶中富含茶多酚、胺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豐富營養物質,對防治食道癌有明顯功效。此外,海馬宮茶鮮葉中天然物質保留有85%以上,而這些物質對防癌、抗癌、殺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葉所不及。
  • 嶗山茶迎來大面積採摘季 推六大板塊十大茶事活動
    炒茶師傅手工制茶現場。文/圖 半島記者 李曉哲「中國江北名茶之鄉」嶗山茶區迎來了大面積採摘季。清明過後,地勢較高的嶗山茶園陸續萌發出了嫩綠的新芽,休眠了一個冬季、積蓄了充足養分的嶗山茶迎來了開採時節,茶農們紛紛表示,由於去年冬天溫度適宜,今年又喜逢春雨,嶗山茶將迎來豐收,這為嶗山區2020年的農業生產帶來了整年的希望。
  • 紫金蟬茶贊
    2020年「紫金蟬茶」詩歌書法徵文大賽,二等獎獲獎詩歌《紫金蟬茶贊》。紫金蟬茶贊作者: 張雲霄秋溪悠悠,西流東江,紫金巍巍,山城風光。客家古邑,歲月滄桑,中山祖籍,百世流芳。天祥屯兵,危瀾挽狂,丹心忠魂,正氣浩蕩。
  • 土家神茶——張家界莓茶
    公元1593,時珍病,招其子於榻前,言:「餘此生心願了之,唯二事終難如願。一則,書成,卻未將上之朝;二則,先人所載,太祖期間,神茶救兵具奇效,父此生三入大庸衛,終不得見,為此生之憾也!」話畢,卒。《永定鄉土志》記載:洪武十八年(1385年)土家族人在湘西南一帶發現了一種神茶,用其衝水飲用,能抵抗多種疾病,並認為這是上帝恩賜給土家人的一種奇世珍寶。
  • 茶日常生活的必須品,茶的厚和薄懂幾分?
    說「茶湯」很形象,也有藝術感和立體感。幾片茶葉,熱水衝入,茶葉中各種物質浸潤而出,混合物開始立體起來。在此要強調的是,以下文字均從口感滋味這個層面來闡述。細品一口,有的覺得內含物質不多,茶湯很寡淡,沒有飽滿感,而有的就覺得很飽滿,有如品老火濃湯之感,立體感清晰呈現。這種感覺若用很通俗的直接表達就是,有的茶湯很「薄」,有的茶湯很「厚」。
  • 做中國最好的茶
    □ 本報記者 劉 豔  2013年12月14日,對貴陽觀山湖柏春神鵲茶葉有限公司來說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這一天,中國茶業界專家應中國社科院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邀請,匯聚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參加貴州神鵲白茶品鑑會,專家品評後認為:「神鵲白茶是高山濃香茶葉,品質優異,屬茶中珍品。」
  • 高黎貢山古樹茶
    高黎貢山古樹茶生長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雲南獨有的大葉種喬木王,茶樹生長在海拔2000m —3000m之間,樹齡在280多年以上,本品採摘古樹茶上的一芽二葉、經過手工曬青、再加上普洱茶的特殊工藝製作而成。
  • 《百科知識》 - 茶一片東方樹葉的故事--中國數字科技館
    《茶經》共分三卷十節,從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飲、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以及茶之圖等不同角度系統總結了當時的茶葉採制和飲用經驗,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和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
  • 臺灣烏龍茶系列之初識
    茶是世界上被喝的最多的飲料,僅次於水。據國際茶葉委員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茶葉產量568.6萬噸,比2017年增加12.5萬噸,增幅2.2%。2017全球茶葉總產量其中,90%是全發酵的紅茶,8%是不發酵的綠茶,剩下的2%是所謂「不發酵茶」,就是我們統稱的「烏龍茶」。除了近年在越南和印尼有少量新闢的茶園之外。主要產區集中在福建、廣東以及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