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世界上被喝的最多的飲料,僅次於水。據國際茶葉委員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茶葉產量568.6萬噸,比2017年增加12.5萬噸,增幅2.2%。

其中,90%是全發酵的紅茶,8%是不發酵的綠茶,剩下的2%是所謂「不發酵茶」,就是我們統稱的「烏龍茶」。除了近年在越南和印尼有少量新闢的茶園之外。主要產區集中在福建、廣東以及臺灣。臺灣年產量約佔全球烏龍茶產量1/3。
自晚清開港,歷經日據到國民黨政府初期,茶葉一直位居臺灣外銷創匯的首位;臺灣的茶,絕大部分銷往國外。單自20世紀70年代臺灣經濟騰飛,臺灣的茶全部內銷。
對於紅茶來說,印度和錫蘭等產地茶園海拔超過1200米者稱之為高山茶;臺灣維度略高,因為這個緣故,1000米以上就算高山茶了。以臺灣目前中海拔茶區的批發行情,大約等於茶園的海拔高度。也就是說,1200米的茶園,茶葉批發價格一斤在1200元上下。

但據研究,海拔高度超過1600米的情況下,茶葉的質量不在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升級,但價格確一路飆升。到達26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茶價可謂是只可遠觀。
這烏龍兩字,含義混沌豐富。名稱的由來,自原產地就染上了各種傳奇色彩。它指的可以是茶樹品種,如臺灣當家的青心烏龍;不過嚴格地說是專指半發酵茶的特稱。半發酵茶貴在採摘適度成熟的茶菁,經過適度的發酵,使其內含物質充分轉化,形成千姿百態的迷人香氣與滋味。烏龍茶的製程繁複,推究起來,可能是在近200年才逐漸發展成熟。其變化之難以掌握,和熟練技術工人之難以培養,可能是導致產區和產量有限的原因。
臺灣烏龍茶,源自大陸卻又影響了大陸的制茶工藝,因為改良的制茶工藝,加之上世紀末臺灣人在大陸推銷臺灣烏龍茶,使得臺灣烏龍茶在大陸地區遍地開花。卻也因此使得曾經不可一世的鐵觀音「一蹶不振」。
臺灣烏龍,魅力無限。有你喜歡的清淡或是濃鬱,也有你認為的「春茶作香,冬茶為水」,更有你堅持的「一槍兩旗,非手採不喝」。
初識臺灣烏龍深深的被其獨特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習茶,為大家更多的介紹這位「東方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