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文燦 廖萬育 文/圖
11月28日,2020深圳市公園自然教育嘉年華在蓮花山公園風箏廣場開幕。記者獲悉,海上田園自然教育中心、廣東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教育中心、梧桐綠道自然教育中心三個自然教育中心由試點轉為正式運營。此外,還有8家自然教育中心今年剛通過試點考核,將在未來一年試點運營。
據悉,嘉年華是2020深圳公園文化季的重點活動之一。此次活動由自然聚會、自然市集、自然舞臺、自然電影、自然書屋五大板塊組成,集合了23家深圳本地和粵港澳大灣區自然教育機構,為市民帶來豐富多彩的自然體驗活動。開幕當天共1036個家庭領取「活動護照」,並領取薄荷種子作為「自然禮物」,將自然帶回家。
2020年也是深圳市自然教育蓬勃發展的一年。自第一批自然教育中心設立以來,深圳市、區城管部門充分利用公園、綠道的優美環境和自然資源,大力推進自然教育中心建設,建成了一批頗具社會影響力的自然教育中心,現共有27家。依託這些自然教育中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教育課程和活動,不斷滿足市民、公眾科普教育和親近自然的需求。
在自然聚會活動現場,小泥巴營地邀請小朋友一起用泥巴DIY出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日常用品;境蘭生態景觀準備了超過100道「趣問」,例如「深圳的冬天有哪些開花的樹」,引導小朋友關注身邊的自然並保持好奇心;你好大自然HiNature特別定製的展板上,按鳥類照片下方的按鈕就可以聽到鳥兒的叫聲,讓不少孩子忍不住駐足……
在今年的「自然舞臺」上,紅樹林基金會則用照片和視頻帶領大家「雲遊」全國各地的沿海溼地,其中江蘇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的丹頂鶴美麗優雅,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的慄喉蜂虎被譽為「最美麗的小鳥兒」,挖洞、捕食和「談戀愛」的照片都趣味十足。
社區花園則是公園文化季期間專門為孩子們設計的花園,也是集合志願者力量共建的社區共建花園。記者在現場看到,志願者們用廢棄紅酒箱搭建了入園處的花園標識牌,用竹子、鳳凰木果實、麻繩和鐵絲DIY了風鈴,在昆蟲屋上彩繪,讓花園讓大家更感親近。
目前,深圳灣公園白鷺坡書吧正式啟用開放,並舉辦了首屆深圳灣自然讀書會,活動特邀文化學者、作家胡野秋和自由撰稿人南兆旭。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