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小記實踐採寫:親手製作望遠鏡,探索望遠鏡的科學奧秘!

2020-12-05 八桂小記者

11月29日,八桂小記者與小小科學家一起在廣西區科技館親手製作望遠鏡,聽科普老師講解望遠鏡的科學奧秘。

小記播報↓

小記在練習播報▲
參與《小小科學家》欄目錄製▲

小記實踐

八桂小記者一路跟隨科普老師探索各個科學現象奧秘,最後進到科普教室體驗望遠鏡的科學奧秘,還摺疊了望遠鏡

在科普現場,小記們採訪了科普老師、家長、小小科學家,並在現場寫下了有關「望遠鏡科學奧秘」的作文,每名小記者都出色地完成了本次採寫任務。

往下滑動看看小記採寫風採吧!↓↓↓↓

一起來探索科學▲
一起來探索科學▲
一起來探索科學▲
聽科普老師講望遠鏡的奧秘
聽講中……▲
節目錄製現場▲
小記們聽得津津有味▲
小記們聽得津津有味▲
開始摺疊望遠鏡
科普老師講解如何摺疊望遠鏡
摺疊望遠鏡
摺疊望遠鏡
摺疊望遠鏡
摺疊望遠鏡
龍小記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龍小記在回答問題▲

才6歲的許小記也學著龍小記的樣子舉手搶答▲

採訪開始啦↓

龍小記在採訪▲
龍小記在採訪中被拒,委屈了▲
鄧小記在採訪▲
梁小記在採訪▲
許小記在採訪▲
蒙小記在採訪▲
歐小記在錄製欄目採訪▲

現場作文開寫啦↓

八桂小記,作文必寫,使命必達!

往下看看↓↓

這就是進入寫作文狀態的小記們

完全忘記了科技館周邊的繁雜與喧鬧

不管是站著還是趴著,還是席地而坐

目標就是一個,完成作文必寫任務

每次採寫就是一次形象與抽象思維交換的過程

每次現場作文就是一次關注力集中磨鍊的過程

——本次活動小結——

在採寫中發現科學奧秘

小記們在此次活動中,全身心參與到科學探索活動中來,表現很棒!

各小記在科普課堂上聽得津津有味,科學魅力也深深吸引了小記,讓小記們在活動中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再通過採寫環節,小記們在知識的海洋裡將印象最深刻的科學觀察形成了文字,深深存在腦海裡……這是一個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複雜轉換過程。

這就是八桂小記者實踐採寫的活動魅力,讓小記們將知識經過採寫「升華」牢牢印在腦海。

不過在本次活動中,由於科學奧秘較為專業,望遠鏡的原理也較為抽象,有部分小記沒有及時想出採訪問題,錯過了採訪科普老師機會,期望小記們下次表現的更好,帶著問題來參加活動。

下期活動預告:●12月5日下午第14期八桂小記公益共享讀書活動在將在金鍊之夢開展【活動預告】

●來吧!一起放飛藍天夢!南寧無人機職業賽將在12月12日舉行,八桂小記團將走進花花大世界採寫賽事【活動預告】

相關焦點

  • 《奇幻科學城》走進天文館 萌娃製作望遠鏡
    概念海報前兩期《科學奇幻城》為大家介紹了未來移民火星可能的生存景象,但也有人好奇,浩瀚的宇宙中會不會存在除了地球人以外的其他生命呢?揭秘「超級之眼」 現場排列「八大行星」朱進一開場就告訴大家,無垠宇宙裡數以億計的星球中可能蘊藏著生命,為了監測這些恆星以及發現更多的行星,他也詳細介紹了著名的克卜勒望遠鏡和由中國自主研發的Fast項目,而這個坐落在中國貴州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有著「超級天眼」之稱。人類利用望遠鏡把目光投向廣袤宇宙時,地球自身相較太陽而言到底有多渺小?
  • 《奇幻科學城》走進天文館萌娃巧思製作望遠鏡
    揭秘「超級之眼」 現場排列「八大行星」朱進一開場就告訴大家,無垠宇宙裡數以億計的星球中可能蘊藏著生命,為了監測這些恆星以及發現更多的行星,他也詳細介紹了著名的克卜勒望遠鏡和由中國自主研發的Fast項目,而這個坐落在中國貴州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有著「超級天眼」之稱。
  • 《中國天眼》探索宇宙奧秘的射電望遠鏡
    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喀斯特窪坑中的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是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
  • 第四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啟動
    圖為大賽官方海報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供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第四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今日啟動。大賽基於萬維望遠鏡軟體平臺開展,是面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一項全國性天文科技競賽活動,迄今已舉辦三屆。據介紹,大賽旨在響應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號召,倡導數據驅動的科普教育理念,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傳播科學知識;通過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的設計、製作,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提高科技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 小小市民的科技課堂之自製望遠鏡
    7月5日,由浦口區委宣傳部主辦,浦口區科技局、浦口區科協承辦的「科技與科普志願服務在行動•讓科技飛起來」活動在浦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當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有趣的科技課堂——自製望遠鏡。望遠鏡是什麼?讓小編想想!啊,小編知道了,那是一個神奇的「眼睛」,可以看到好遠好遠的地方呢!
  • 科學小知識:望遠鏡是怎麼樣發明的?
    望遠鏡的發明在科學發展史上同樣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 給孩子一臺看到科學的「望遠鏡」
    2020年1月12日,騰訊在清華大學舉辦騰訊科學小會,讓孩子們和科學家直接交流,給更多的孩子一臺看到哈雷彗星的望遠鏡。於是,他開始自己動手磨製鏡片,製作顯微鏡。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他在一生中磨製了500多個鏡片,製作了400多個顯微鏡。
  • 第三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落幕
    中國網6月12日訊 「魯能杯」第三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頒獎典禮11日在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行,包括天文學家、科普教育專家、天文愛好者、中小學生、媒體記者、熱心科教的企業代表和社會人士在內的等共計300多人參加了頒獎典禮。第三屆萬維望遠鏡(以下簡稱WWT)宇宙漫遊製作大賽由中國天文學會、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館聯合發起。
  • 【探索星空的奧秘】活動致辭稿
    衷心感謝各位領導、嘉賓來我校參與《探索星空的奧秘》活動!浩瀚的宇宙中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我們人類一直在探索、研究,希望能掌握宇宙的密碼,促進科學的進步、文明的發展。為了研究宇宙的奧秘,我們發明了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空;發明了宇宙飛船,翱翔太空;發明了空間站,進行太空探索實驗。探尋宇宙奧秘的過程,也是人類科技不斷進步的過程。
  •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上)
    這就是望遠鏡的雛形,跟以前的放大鏡和眼鏡(單片鏡)是不一樣的。兩片以上的鏡子組合,需要更多的技巧(當時人們還不知道原理),包括鏡片的形狀、曲率、組合的距離、準直,等等。在那個時候,能製作出這種「千裡鏡」的人很少,人們都覺得新鮮、好玩,所以消息很快傳播開來。
  • 想透過專業望遠鏡觀測月球?31日來北京天文館迎新年!
    【親手拓印中國古天文圖】19:40開始,古天文圖拓印體驗活動將在B館二層大廳開展。我國古人對星空的研究由來已久,天文石刻不勝枚舉,特別是中國漢代畫像石,極具代表性的內容,成為人們了解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途徑。
  • 想透過專業望遠鏡觀測月球?31日來北京天文館迎新年吧
    【親手拓印中國古天文圖】19:40開始,古天文圖拓印體驗活動將在B館二層大廳開展。我國古人對星空的研究由來已久,天文石刻不勝枚舉,特別是中國漢代畫像石,極具代表性的內容,成為人們了解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途徑。屆時,觀眾可現場體驗傳統拓印藝術,將親手製作的「四象」「鬥為帝車」等中國古天文圖拓印作品帶回家。
  • 北京天文館「管窺宇宙——古董望遠鏡展」開展
    9月23日,「管窺宇宙——古董望遠鏡展」在北京天文館天象廳環廊開展。本次展覽由天文館主辦,特別挑選出館藏的十八、十九世紀光學望遠鏡發展早期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的科學家、製造商等製作的8件光學望遠鏡真品。
  • 世界各地天文望遠鏡大全(上)
    在這裡,我們將伴隨大家一起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宇宙起源,黑洞,蟲洞,多維空間,相對論,量子力學,地外文明,迷失古蹟,不解之謎,科技前沿。從宏觀到微觀,從科技到科幻,我們一一為您呈現!歡迎廣大宇宙愛好者持續關注我們微信平臺!
  • 揭開宇宙奧秘:羅曼太空望遠鏡來了,視野比哈勃望遠鏡大100倍
    羅曼太空望遠鏡現在成功地通過完成了初步設計審查,科學運行計劃已經滿足了所有的設計、進度和預算要求,現在將進入下一階段:構建新設計的數據系統。當它發射到太空時,美國宇航局南希·格蕾絲·羅曼太空望遠鏡將以前所未有的細節,創造出巨大的太空全景照片。羅曼太空望遠鏡廣闊視野將使科學家能夠進行全面的宇宙研究,產生大量關於宇宙的新信息。
  • 晚報北京研學第四天:走進國家天文臺,製作望遠鏡
    20日,齊魯晚報北京科技研學營第四天,同學們走進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參觀科普展廳,聽學者講解天文知識,並體驗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太陽,親手製作一個望遠鏡模型。來到非遺科學城,老師為同學們講解風箏的歷史、種類等知識,隨後同學們親自為風箏塗上顏色,設計出一支屬於自己的風箏,在製作過程中感受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
  • 第一位用望遠鏡仰望星空的人,走進近代科學之父,故事永不過時
    加利略(1564~1642)是義大利著名的天文學家,是世界上第一個用自製的望遠鏡觀察天體的人,發現了月球上的山、木星周圈的幾個小衛星、金星的位相、銀河的恆星構造和太陽上的黑子等。著作有《星宿的信使》、《新科學的對話》、《宇宙的兩大體系》等。他在物理學、天文學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第一個把實驗引進力學的科學家,他利用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學定律,被人們譽為&34;。
  • 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貴州落成啟用
    ,這標誌著我國在科學前沿實現了重大原創突破。  浩瀚星空、廣袤蒼穹,自古以來寄託著人類的科學夢想。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由我國天文學家於1994年提出構想,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火星探索」專題:一、望遠鏡裡的火星
    其任務包括尋找可能在火星上存在過的生命跡象,探索火星的氣候和地質特徵,收集樣本以備未來送回地球,為人類登陸和探索火星探路等。在這一具有歷史性意義時期,佰思科學特別推出「火星探索」系列專題,回顧人類從古希臘至今探索火星的過程及有趣的故事,這是世界各國科學家一代接一代的傳承。而「天問一號」的發射,也標誌著我國在探索火星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望遠鏡是怎樣誕生的?傳說是一個工匠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想必大家對望遠鏡都不陌生吧!那你們知道是誰研究出來的麼?最早問世的望遠鏡又是什麼時候呢?接下來就一起了解一下吧!望遠鏡的發明,在天文學史上引起了巨大的變革。關於望遠鏡發明的有趣故事一直流傳至今,然而現在已無法考證是什麼年代由誰發明了第一架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