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皮膚:可監測脈搏速度還能顯示動態表情

2020-12-04 IT之家

IT之家2月23日消息,人類的皮膚成為電子顯示屏還能觸摸,這或許應該是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橋段,但近日,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染谷隆夫成功研發出一種超薄的顯示器讓這個願望得以成真,據了解這塊顯示屏可以顯示脈搏速度、動態表情符號,功能相當多。

▲超薄的顯示器,可顯示脈搏速度、動態表情符號。(圖片來自YouTube)

染谷隆夫所率領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團隊研發該裝置,它像透明繃帶一樣可以套在手上,宛如人類第二層皮膚,不但能監控健康數據,還能收發表情符號等信息,有望可以協助病患和醫護人員或親屬間進行聯繫。

據了解,該裝置厚度僅0.1公分,由長寬比16:24的微型LED燈組成,其可伸展的配線安裝在橡皮薄片上,雖然像素有限,但動起來的圖案效果科是多種多樣。

據IT之家了解該裝置非常耐用,經過1萬次的伸縮實驗後,LED也能正常使用,它就像是一層透明隱形的貼布,讓人幾乎忘記它的存在,即使貼在人體皮膚上1星期也不會引起發炎症狀。

想看到更多這類內容?去APP商店搜IT之家 ,天天都有小歡喜。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可印在皮膚上的監測傳感器;類腦計算系統新框架
    一些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疾病、亨廷頓疾病、遺傳性痙攣疾病等被報導與脂滴異常動態有關。多數真核細胞有脂滴的存在,但是正常條件下,在體的神經細胞內較少有脂滴的存在。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黃勳研究組利用不同模式生物,解析個體生長發育、衰老中不同組織器官中脂類動態變化。
  • 印在皮膚上的健康監測傳感器
    可穿戴傳感器正逐漸從簡單的電極、手錶向複雜的可彎曲設備發展,進而為用戶提供更精確的生物特徵測量和更舒適的體驗。eurekalert.org網站當地時間10月12日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SU)和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HI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燒結輔助層」。這種輔助層降低了燒結溫度,使直接在人類皮膚上列印傳感器的設想變成了現實。
  • 艾邁斯半導體新推出的超薄傳感器為耳塞、貼片和其他可穿戴設備...
    打開APP 艾邁斯半導體新推出的超薄傳感器為耳塞、貼片和其他可穿戴設備帶來全新的血氧監測功能 艾邁斯半導體 發表於 2020-09-21 11:59:30
  • 隔空監測心率脈搏 進博會勾勒智慧生活新圖景
    原標題:隔空監測心率脈搏 進博會勾勒智慧生活新圖景   從智能家居到智慧樓宇、智慧出行,全球先進科技正應用於智慧城市的建設。
  • 可印在皮膚上的監測傳感器是不是更香?
    可穿戴傳感器正逐漸從簡單的電極、手錶向複雜的可彎曲設備發展,進而為用戶提供更精確的生物特徵測量和更舒適的體驗。eurekalert.org網站當地時間10月12日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SU)和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HI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燒結輔助層」。這種輔助層降低了燒結溫度,使直接在人類皮膚上列印傳感器的設想變成了現實。
  • Science Advances:科學家推出可植入皮膚的超柔光電管
    甚至出現了一些超薄的電子光電管可以植入皮膚,不會引起人體的不適,可以用來監測人體狀態和身體健康信息,也可以用來展示身體的信號。近期的《Science Advances》就介紹了一種新的電子技術,基於超薄的電子光電管,代表著新一代的可穿戴設備的發展趨勢。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超薄、柔性的三色光電子管(PLED)和有機感光檢測器(OPDs),可以用來實現在人體皮膚展示光電信息,甚至可以檢測人體的狀態。
  • 通過脈搏波監測心血管健康,「驚帆」如何讓電視、手機秒變「心電...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驚帆,經授權使用驚帆脈搏波監測產品及服務包括晶片、模組、雲服務三個方面,將脈搏波檢測晶片植入模組中,並將模組運用於家居設備中,即可完成心血管檢測;此外,設備監測數據還可上傳到雲平臺,對接專家、醫院、第三方資源,長期記錄用戶數據,進行遠程實時分析,據了解,在驚帆的雲平臺上已擁有400多萬人的脈搏波數據。
  • 超薄、透氣,可應用於隔空遊戲!南郵團隊研發新型柔性導電薄膜
    近日,南京郵電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馬延文教授團隊與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究者們研發出一款具有透氣性的超薄、可拉伸多孔電極製備的表皮電子器件,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隨著科技的進步,大眾在追求性能的同時,對於電子產品的體驗、舒適感的需求日益增加。
  • 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皮膚,還需要「電子皮膚」嗎?
    【8】 除了建立觸覺系統,我們還可以利用柔性電子技術使各類傳感器擁有皮膚一般的性質,比如柔軟、可拉伸、自癒合等,然後將它們覆蓋在皮膚上或衣服上,隨時隨地感知環境和自身的信息。這類電子皮膚可看成如今的可穿戴設備的升級形態,它們能夠大幅提升信號獲取的效率,從而提升設備的傳感效率,還可以使得穿戴設備更為舒適。
  • 新型電子皮膚能感知疼痛,或用於皮膚移植,背後是三項專利技術
    近年來,人們對電子皮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子皮膚已然發展到了超薄、可拉伸、可進行多參數檢測的地步。比如 2013 年,加州大學科學家研發出了能在一毫秒內迅速響應的「互動壓力傳感器皮膚」——一塊沉積了一層薄聚合物、一層電晶體、一個有機 LED、一個壓力傳感器的矽晶片。
  • 可嵌入手機,三星研發實時互動超薄全像顯示屏幕
    最近,被稱為是「顯示屏幕霸主」的三星在這一領域又有了新突破──提出了一款超薄交互式全像顯示屏幕,可以從多個角度提供高解析度的、真實度極高的 3D 影片,未來可以集成到移動裝置中,支援辦公或家用。 何為全像?
  • 便攜血壓計後的下一個熱銷產品:脈搏血氧儀
    血氧飽和度是反映人體呼吸功能及氧含量是否正常的重要生理參數,它是顯示我們人體各組織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生理參數。嚴重缺氧會直接導窒息、休克、死亡等悲劇的發生。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人們對血氧的監測相當重視,血氧儀已經有很高的普及率。  脈搏血氧儀提供了以無創方式測量血氧飽和度或動脈血紅蛋白飽和度的方法。脈搏血氧儀還可以檢測動脈脈動,因此也可以計算並告知病人的心率。
  • 血氧飽和度的監測的原理及影響因素知多少?
    主要影響因素:1.連續長時間的監測同一部位長期使用一個手指進行監測,探頭對指端的壓力可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在監測過程中,經常檢查探頭的鬆緊度和位置,減少或避免探頭壓迫而引起局部皮膚受損。每隔3-4小時應檢查探頭處手指皮膚情況,注意觀察是否有紅、腫等皮膚受損情況。檢測時要勤更換手指。2.在測壓肢體監測在受監測的肢體測血壓,袖帶充氣時阻斷血流。或同側側臥壓迫肢體,影響微循環。
  • ...馬寅佶助理研究員報導人體血壓與脈搏波速度之間的新型耦合關係
    清華航院馬寅佶助理研究員報導人體血壓與脈搏波速度之間的新型耦合關係清華新聞網10月29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馬寅佶助理研究員等在人體血壓與脈搏波速度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人體動脈血壓和脈搏波波速關係》(Relation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wave
  • 吉林一號衛星秀出實力,動態跟蹤飛機全程監測速度,專家:可用於五代機探測
    吉林一號商業衛星是我國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打造的衛星星座項目,這一衛星星座項目主要以遙感衛星為主,其負責的任務就是國土資源監測,土地測繪,農業估產,交通設施監測等,按照計劃,在第一階段有60顆衛星完成組網
  • 清華大學任天令團隊研發出可定製的石墨烯壓力傳感器
    【儀器儀表網 新品動態】7月15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納米領域重要期刊《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正電阻特性的類三極體石墨烯壓力傳感器」的研究論文。該器件實現了可定製的石墨烯壓力傳感器,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較大的量程,可以直接貼覆在皮膚上用於探測呼吸、脈搏等多重功能,並實現了人體多部位血壓值和波形採集、足底壓力和步態監測,未來在運動監測、智慧醫療等方面具有重大應用前景。
  • 新型電子皮膚,終將終結可穿戴設備?
    據RMIT報導,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研發的電子皮膚「複製」了我們的天然皮膚如何檢測疼痛,發出信號的速度與健康神經一樣快。通過點亮紅色,綠色或藍色的微電子元件清晰地顯示讀數。超薄電子皮膚貼在手上可以變成數字顯示屏顯示信息。Someya希望未來這些電子皮膚能應用於監測手術過程中相關器官的含氧量水平。
  • 新型電子皮膚面世,終將終結可穿戴設備?
    發出信號的速度與健康神經一樣快。通過點亮紅色,綠色或藍色的微電子元件清晰地顯示讀數。超薄電子皮膚貼在手上可以變成數字顯示屏顯示信息。Someya希望未來這些電子皮膚能應用於監測手術過程中相關器官的含氧量水平。
  • ppg脈搏波連續血壓監測如何從技術上解決高血壓患者的擔憂?
    tVgEETC-電子工程專輯目前,松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發成功ppg脈搏波連續血壓監測,校準後可以24小時不間斷連續監測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變化,對血壓異常變化提出警示,減少中風、心梗等新年血管引起的猝死機率。
  •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AM》:高靈敏度、超耐用的離子皮膚
    這種可修復過程大都基於可逆的動態共價交聯和超分子相互作用。賦予離子皮膚自修復功能並伴以優異的機械性能才能進一步擴展其在現實中的應用。作者製備的離子凝膠不僅能監測小型(手指彎曲)和大型(手肘彎曲)的身體運動沒能對腕部脈搏的壓力變化進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