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鈣鈦礦光電探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鈣鈦礦光電探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2月15日電 近日,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矽晶圓集成的單晶鈣鈦礦超快光電探測器」(Ultrafast Photodetector by Integrating Perovskite Directly on Silicon
-
清華大學又牛逼了一回,「電子皮膚」 問世
牛逼的電子皮膚又一重大成果,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日前研發出多層石墨烯表皮電子皮膚,(新華社)這一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納米領域著名期刊《美國化學學會·納米》上據介紹,電子皮膚是一種重要的生物醫學傳感器,要求器件擁有好的柔韌性和可伸縮性、高靈敏度、好的貼合度和舒適度。「石墨烯由於其出色的導電性和柔韌性,是電子皮膚的理想材料。但是將石墨烯更加舒適、美觀、穩定、可靠地貼合在皮膚表面,從而採集人體各種生理信號一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任天令解釋。
-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聲學器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聲學器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7日電 近日,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柔性二維碳化鈦薄膜用於熱聲器件」(Flexible Two-Dimensional Ti3C2
-
清華微納電子系任天令團隊在極低功耗阻變存儲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微納電子系任天令團隊在極低功耗阻變存儲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13日電12月4日,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面向神經計算應用基於機械剝離二維鈣鈦礦材料的極低工作電流阻變存儲器》(「Extremely Low Operating Current Resistive
-
石墨烯仿生「微皮膚」,突破靈敏度和線性度不能兼容難題!
▲小烯導讀 1月29日,清華大學微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
-
中科院研發出可實現壓力、溫度和材料識別的柔性多功能傳感器
當下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可穿戴傳感器正在深刻的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在過去的十年中,仿照人類皮膚的觸覺功能,研究人員開發了多種柔性傳感器以及電子皮膚器件,其目標是獨立人體之外模擬人類皮膚的觸覺功能,並應用於智慧機器人、健康監測等領域。現有的柔性傳感器已經可以出色的實現壓力和溫度的感知,然而對於材料的識別仍面臨眾多問題。因此,發展多功能柔性傳感器,實現對接觸物體的材料識別成為當前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
柔性器件-基於雷射刻蝕石墨烯的柔性霍爾傳感器
石墨烯因其高載流子遷移率,低片載流子密度和低溫依賴性而顯示出了基於霍爾效應感測磁場的巨大潛力。
-
以石墨烯為原材料的傳感器可檢測室內空氣汙染:且精度很高
(原標題:以石墨烯為原材料的傳感器可檢測室內空氣汙染:且精度很高)
-
中國科學家發明石墨烯人工喉 助聾啞人"開口說話"!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明石墨烯人工喉 助聾啞人"開口說話"! (健康時報記者 孫 歡)貼附在聾啞人喉部,即可「翻譯」聾啞人的聲音——清華大學微電子所任天令課題組發明的智能石墨烯人工喉日前問世,有望在未來解決聾啞人說話難題。
-
《微尺度》(Small)出版清華大學微納材料研究專刊
微納科學的可持續增長不僅創造了理解自然的新概念和理論,而且產生了豐富的微/納米材料。新興的微納材料在電子、通信和物聯網、能源存儲、化工和燃料生產、醫療保健、藥物輸送等領域具有前所未有的特性和多種功能。在微納尺度的物質科學研究上,清華大學的科學家們加強學科間協同創新,培育交叉學科群,基於微/納米材料,充分探索其新奇物性,為國家需求提出基於微納尺度上的新解決方案。
-
石墨烯下一個應用方向:人造皮膚和可穿戴健康傳感器
石墨烯下一個應用方向:人造皮膚和可穿戴健康傳感器石墨烯這個神奇的材料,可能很快就被用來製造高度敏感的人造皮膚和可穿戴健康傳感器人造皮膚「如果某些特定人群需要傳感器來感受到人造皮膚所帶來的觸覺的話,我們就可以利用石墨烯來製作出一種複合材料的機器,並賦予其更為敏感的壓力感知。雖然目前這個東西還無法佩戴,但在未來或許就能成為可穿戴設備。」甘恩說道,「人們可以把它作為假肢的一部分來靈活運用。現在已經有公司在觀察佩戴假肢的人如何與之交互。科學的發展,會促使這一技術更加成熟。」
-
臺灣清華大學研發石墨烯智能玻璃 高溫就變不透明!
臺灣清華大學把玻璃變得聰明了。為減少粗心在酷暑把孩子留車內導致熱衰竭的悲劇,臺灣清華大學材料系特聘教授戴念華帶領學生團隊,運用石墨烯研發出達到一定高溫就會由透明轉變為不透光的智能玻璃,可降低車內溫度、節省能源,也可應用在智慧住宅,除得到創新大獎,也正在申請臺灣在內的多國專利。
-
疫情讓氧化石墨烯傳感器大顯身手
可以在15分鐘內檢測出膿毒症或Covid-19抗體等急性感染症狀。 Fraunhofer IZM的團隊自2018年4月以來一直致力於石墨烯- POC項目,該項目基於氧化石墨烯傳感器平臺。 這種傳感器通過一滴血或唾液在15分鐘內進行分析,使用的是3D結構的石墨烯薄片,而不是其他傳感器使用的2D單分子層。這種三維結構增加了測量表面和測量精度。
-
哈工大潘昀路教授團隊《Adv. Funct.Mater.》:可在人類汗液中檢測的柔性可再生石墨烯生物傳感器
石墨烯由於其優異的電學性能和對分子敏感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生化傳感器中。石墨烯生物傳感器在個人健康,醫療檢測設備,可穿戴和植入式檢測器件等應用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上發表題為「A Flexible and Regenerative AptamericGraphene-Nafion Biosensor for Cytokine Storm Biomarker Monitoring in Undiluted Biofluids toward Wearable Applications」的文章提出了一種基於石墨烯-Nafion複合薄膜的柔性可再生生物傳感器
-
化工系工業酶催化團隊研發出可長周期運行的氣相反應用酶催化劑
化工系工業酶催化團隊研發出可長周期運行的氣相反應用酶催化劑清華新聞網6月19日電 6月18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劉錚教授帶領的工業酶催化團隊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應用氧化石墨烯實現絕幹氣體工況下的長周期酶催化酯交換反應》(Graphene Oxide Enabled Long-Term
-
科學家設計出石墨烯波紋結構應力傳感器
中科院物理所科研人員最近在石墨烯電子皮膚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納米》
-
2018最新研發出的傳感器大盤點
打開APP 2018最新研發出的傳感器大盤點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09-04 17:26:41 傳感器作為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
-
淺談新型石墨烯生物傳感器種新作用
打開APP 淺談新型石墨烯生物傳感器種新作用 發表於 2018-03-26 10:59:01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5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下的《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論文《石墨烯-表面的物理與化學》(The physics
-
考納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新款基於石墨烯-有機矽肖特基接觸的紅外傳感器
考納斯理工大學(KTU)材料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開發了新款基於石墨烯-有機矽肖特基接觸的紅外傳感器,其效率高於目前市場上的紅外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