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明石墨烯人工喉 助聾啞人"開口說話"!

2020-11-23 人民網甘肅站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明石墨烯人工喉 助聾啞人"開口說話"!

  (健康時報記者 孫 歡)貼附在聾啞人喉部,即可「翻譯」聾啞人的聲音——清華大學微電子所任天令課題組發明的智能石墨烯人工喉日前問世,有望在未來解決聾啞人說話難題。

  任天令教授介紹,石墨烯是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生物兼容性,當它貼附在我們的喉嚨部位時,可以感知喉嚨的振動狀態並將這種振動轉化為電信號。這種電信號經過科學家解碼就能被「翻譯」成語言,用預先錄製好的聲音讓聾啞人表達出來。

  比如一句「你好」,預先錄製好存入人工喉的發音系統,當人工喉檢測到聾啞人喉嚨的相應振動,就能發出「你好」的聲音。由此,聾啞人就能和普通人一樣說話了。此前也有過基於其他工作原理的人工喉,但多結構複雜、佩戴麻煩。石墨烯人工喉結構超薄,使用時只用貼到喉嚨處即可,非常方便。

  現有的石墨烯人工喉還只是「單音頻」,只能發出單一頻率的聲音,未來,任天令課題組將繼續研究聾啞人發音時的其他振動方式,通過一系列的振動組合,讓人工喉發出更多更豐富的聲音。「等到石墨烯人工喉功能完善後,我們才會將其正式推出市場,供患者使用。」任天令教授說。

  我國聾啞症的發病率約為2‰,按年均人口出生率計算,連同出生後2~3歲嬰幼兒,聾啞人群體總達5700萬。同時,每年2000萬的新生兒中依然有3萬的聽力損傷患兒。在聾啞人的日常生活中,最困難的就是與人交流。手語雖然可以傳達信息,但是體系複雜,大多普通人不會系統學習,因此還是沒法與聾啞群體交流,該器件的研製將會改變這一現狀。

  不過,參與該項創新成果的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博士生陶璐琪提醒,並不是所有的聾啞人都可以使用智能石墨烯人工喉,它也有自己的適應人群:聲帶完好、具有振動能力的聾啞人使用人工喉效果才好。做過喉頭切除手術的聾啞人需要測試一下,看是否適用。

  任天令教授在新型石墨烯聲學器件和各類傳感器件方面的多項創新成果,多次發表於《自然通訊》、《美國化學學會納米》等上。

(責編:高增硌、王彤)

推薦閱讀

蘭渝鐵路蘭夏段順利開通蘭渝鐵路蘭夏段(蘭州東至夏官營)段於6月28日6時順利開通,標誌著歐亞大陸橋與渝新歐大通道交匯蘭州樞紐被徹底打通。據悉,在蘭州東至夏官營段開通運營之前,蘭渝鐵路蘭州樞紐、重慶樞紐、南充至高興單線、渭沱至重慶北正線已順利開通運營。【詳細】

相關焦點

  • 裝上人工耳蝸,1歲9個月女童聽到了聲音
    這意味著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又順利完成一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幫助孩子第一次聽到來自世界的聲音。 詩詩來自貴州一個農村家庭,家長說,春節受疫情影響,被滯留在家幾個月,才注意到孩子快2歲了還不會說話,
  • 它能讓霍金有一口倫敦腔,也在幫聾啞人重新開口說話
    但科學家發明的定製化數字聲音也許能讓他們重新「開口說話」。去年11月,來自倫敦的31歲電影製片人喬·莫裡斯(Joe Morris)注意到自己的舌頭上有一處傷口很疼。他覺得自己可能是在睡夢中咬了舌頭一口,到了深冬,他發現自己的痛處還沒消失。於是他在谷歌上搜索「舌頭傷口不會癒合」,在其中發現了口腔癌的相關頁面。喬沒有家族癌症史,但他還是決定打電話給自己的醫生。
  • 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專家:這些情況需植入人工耳蝸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成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那麼?什麼程度的聽力損失患兒需要植入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植入標準需要先進行最佳助聽下言語識別率的測試後才能確定。目前在發達國家人工耳蝸植入指標放得越來越寬,比如說abr的反應閾值大於70以上,就可以進行人工耳蝸植入。國內標準是雙耳的聽力損失大於90分貝以上,才建議患者來進行人工耳蝸植入。
  • 義大利科學家試圖讓世界上最古老的木乃伊「開口說話」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大昕】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3月2日報導,來自義大利博爾扎諾東北部小城的幾名科學家最近正在進行一項研究:他們試圖讓具有5300年歷史的著名木乃伊「冰人奧茨」「開口說話」。「再有大概一年時間,我們就能最大限度地還原這具木乃伊生前的聲音了。」這個研究項目的協調人,博爾扎諾當地聖毛裡吉奧醫院的耳鼻喉科專家弗朗西斯科·阿萬齊尼說道。
  • 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
    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中新網北京9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6日發布消息說,該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摺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可按需定製的石墨烯「摺紙」。
  • 你知道貝爾發明了電話,你卻不知道他發明了助聽器並一生都為聾人付出.
    做為一個聽力學工作者,我們必需要知道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他發明了電話。今天這一機構稱作「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協會」,它的作用已改為,向全世界的聾人提供如何最有效地對付耳聾的最新資料。 現在你知道了貝爾的偉大,你卻不知道貝爾的母親與妻子都聾啞人。貝爾也是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和海倫·凱勒交往歷史最為長久、感情最好的朋友。
  • 誰發明了電話?
    如今,電話走進了千家萬戶,你知道電話是誰發明的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
  • 如何訓練鸚鵡開口,了解這6點訓練知識,灰鸚鵡開口說話並不難
    哈嘍,大家好,我是被鸚鵡耽誤的廚子,上一期給大家介紹了適合新手飼養的五種鸚鵡,很多鳥友飼養鸚鵡是想讓鸚鵡開口說話,看著別人家的鸚鵡特別厲害,等買回來自己飼養,教一兩年都不會說話,首先要明白並不是所有的鸚鵡都能說話,其次強行讓鸚鵡學會說話,從小用錄音機強行學會,鸚鵡可能學會,但是沒有靈魂的
  • 科學網—國內首個生物膜用於喉再造手術獲成功
    讓無喉者重新說話國內首個生物膜用於喉再造手術獲成功 近日,61歲的楊先生查出患喉癌後擔心自己再也說不了話了,沒想到的是在解放軍第463醫院做完手術4天後他就能開口說話。這項技術屬國際領先,目前完成260餘例。 去年以來,該中心主任徐振明在研究中發現,喉功能二期重建術用的淺層組織修復膜韌性不夠好,創面較大時易出現斑痕和攣縮,並形成肉芽,患者術後易出現發聲困難。為破解這一難題,該中心專家團隊結合臨床實踐潛心研究。一個偶然機會,徐振明觀摩心臟手術時發現,醫生成功用心臟修復膜——「牛心包補片」為一位心室缺損患者實施了修補手術。
  • 說話遲的兒童是不是智商低?你家寶寶幾歲開口說話?
    隔壁王大爺的孫子已經開始背唐詩了,李大媽的孫女開始念《三字經》了,而自己和他們同齡的孩子什麼都不會,說話遲的兒童是不是智商低?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方面的疑問,但背後的原因大多是因為父母都比較忙,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更別提語言上的交流了。
  • 孩子多大開口說話算是正常?說話早晚跟智商高低有關係嗎?
    而且,很多父母們都覺得,開口說話早的寶寶,就是一種聰明的表現。因此,對於一些開口說話比較晚的孩子,父母們就尤為的擔心,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比較笨,所以遲遲都學不會說話。那麼,孩子多大開口說話正常?這其中的時間早晚問題,跟寶寶的智商高低有關係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一、寶寶什麼時候開始說話?
  • 聾啞人咖啡師躥紅網絡
    創始人和店主告訴記者,「奇怪」原因只有一個——這是一家聾啞人咖啡師擔當店長的咖啡店。「我們創意最初就是無接觸式的設計,因為對於聾啞人來說,直接面對陌生人可能會讓他們緊張」,創始人之一的王海青解釋。避免和大量的人群接觸讓他們能夠自在的工作,也為聾啞人創業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但是,這樣的創意能夠被大家接受嗎?
  •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2017-10-13 21:33 來源:澎湃新聞
  • 說話晚、吐字不清,怎麼才能讓孩子快點開口說話?
    語言問題大致有四個方面(1)說話晚說話晚就是到了該說話的年齡而不能開口說話,或者到一定的時間節點,不會發出指定的語音來。孩子都是從單個音節開始說話的,是從a,e等簡單音節開始的,從疊字開始說,再後來就一點一點地變複雜了,雙音節、多音節、輔音,是逐漸學會的。說話的內容是從身邊的人和物開始的,如媽媽、爸爸,燈,等等。孩子說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不會突然就會開口說話,是一點一點地獲得和習得的。
  • 科學家的奇思妙想:5300年前的木乃伊開口說話,會說什麼?
    但是你絕對也想不到5300年前的木乃伊居然可以「開口」說話了。木乃伊都能「開口」,是不是意味著在製作過程中賦予了某種「魔法」嗎?通過不斷的「創新」和「實驗」,聰明的古埃及人發明了「醃製木乃伊技術」。並且木乃伊在當時並非只有達官貴人可以享受,普通平民也非常喜愛這種死亡形式。在古埃及人看來,人死之後,肉體與精神是分開的。肉體死亡,但是精神不會死亡。只要自己把前世所做的罪惡之事洗清,靈魂終究會回到肉體上來,從而復活、永生。
  • ET工業大腦讓中策橡膠的生產數據「開口說話」
    數位技術  讓生產數據「開口說話」  在杭州中策橡膠生產車間的一塊液晶大屏上,跳動著一排排的參數,這些實時跳動的數據代表著一塊橡膠到一個輪胎中間的六十幾道環節,工藝控制師一目了然。  「通過ET工業大腦,智能化數位技術讓沉默了幾十年的工業生產數據『開口說話』,我們找到了一個『富礦』。」中策橡膠集團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輪胎製造企業,在研發、質檢、生產等產業鏈環節積累了信息數據,但如何有效處理海量數據成為現實問題。  自2016年開始,中策橡膠與阿里雲合作,企業正式「上雲」,優勢不斷顯現。
  • 上海專家完成「邦錦梅朵」項目首例人工耳蝸植入 藏族三歲聾兒復聰
    通過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幹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龍子雯的引薦,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加入了「邦錦梅朵」項目慈善公益行動。6月底,倫珠多吉由父母陪同遠赴上海,於7月初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接受了雙耳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成為「邦錦梅朵」幫扶工程項目救助的首個失聰兒童。人工耳蝸植入,是倫珠多吉恢復聽覺、進入有聲世界的重要一步。之後,再經過積極的言語康復訓練,孩子未來的人生將由此改變。
  • 重慶市慈善總會耳鼻喉健康扶貧基金開展「人工耳蝸、助聽器、耳鼻...
    6月12日,重慶市慈善總會耳鼻喉健康扶貧基金宣布啟動「愛她,就讓她聽到世界——人工耳蝸、助聽器、耳鼻喉重大疾病公益援助項目」。13日下午,公益援助項目體驗活動在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盛大舉行,活動現場,來自向陽花聽力語音康復中心的小朋友們帶來了精彩文藝演出。
  • 你知道電話是怎麼被發明的嗎?
    從古代的飛鴿傳書到電報電話時代經過了漫長的時間,而從貝爾發明電話到現在才不過100多年,然而通信業的發展卻快步如飛,可想而知電話在這其中的重要性。那麼,你知道電話是怎麼被發明的嗎?電話的發明者貝爾是美國的發明家,貝爾很早就對人類通信的方法感興趣,但他發明電話卻是由於對語言產生了興趣。
  • 重慶石墨烯「人工皮膚」將於年底進入臨床試驗
    (原標題:「重慶造」人工皮膚進入臨床試驗) 記者從重慶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