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我認為每個人都很有必要了解自己的真實性格類型。但事實上許多人要麼不確定自己的真實類型,要麼無意中認識得很模糊,簡而言之,就是在界限模糊的多種類型之間搖擺,無法確定自身歸屬哪種類型。其中INFJ和INFP就是典型之一。
這種類型的模糊源於許多因素,包括(但不限於):
MBTI理論重點是強調人格偏好(例如,E,I,S,N),而不是這心理功能(例如,Ni,Ne,Fi)。關於直覺與感覺的本質的普遍困惑(例如,直覺被描述為「直覺」,也就是說現實中好多語境中的此直覺非彼直覺)。無法掌握兩種類型的人格功能之間的關鍵區別。對內向型人的判斷和感知本質的誤解。
比較INFJ和INFP個性類型的功能時,會很快發現這些類型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它們沒有共同的功能。下面看一下:
INFJ功能:內向直覺(Ni)- 外向感覺(Fe)- 內向型思維(Ti)- 外向感知(Se)
INFP功能:內向感覺(Fi)- 外向直覺(Ne)- 內向的感覺(Si)- 外向思維(Te)
在將內向型情感(Fi)用作主要功能時,INFP更加偏向於自己的個人感覺-好的和壞的。這些感覺為其在現實中的定位、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供了創造性的根源和動力。
INFJ雖然情緒外露(由於Ti導致他們會公開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但缺乏INFP中所見的情緒深度,並且他們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來「體驗」或「浪費」他們的情緒。相反,INFJ的外向情感(Fe)是外向的,專注於解讀和分析他人的情感狀態,但是與自己的情感聯繫卻很少。略帶諷刺的是,INFJ通常會善於解讀他人的情緒,但很難分辨自己對某事的感受。毫無疑問,Fe有時具有同情心,熱情和豐富的情感,但由於它是INFJ的輔助功能,因此與INFP相比,INFJ的情感優先級會較低。事實上,INFJ在為人處事上,會極力避免陷入自己的感覺中,而用Fe來表達或說服他人的直覺(Ni)。
INFJ的決策或主張也更加果斷,而INFP常常顯得優柔寡斷或猶豫不決,因為它們通過輔助功能外向直覺(Ne)自我表達,向外界展現的是Ne。隨著Ne的不斷探索,其觀念會隨時間變得更加趨於完善,它們佔主導地位的Fi的強勢價值判斷開始公開,此時,INFP貌似就失去了探索的動力。INFP可能很難做出明確的表決,而這通常對於INFJ來說並不是問題。INFJ在感知模式(即Ni)下開始其功能的運行(該模式相對開放且不確定),然後開始通過其輔助的Fe對外輸出判斷或決策,此時的INFJ表現得很有說服力且信念堅定。
INFJ和INFP之間的另一個主要區別是它們對世界的整體態度。INFJ在正常運行時更具分析性、條理性,而INFP更具藝術感、人文情懷。這也可以通過檢查它們各自的功能順序來理解。INFJ從感知(Ni)轉移到聚合、分析(Fe),而INFP從判斷(Fi)轉移到感知(Ne)。因此,INFP最終在表現上會更具探索性,這在藝術家、創意者中很常見。
INFP的寫作風格和閱讀偏好也可能與INFJ迥然不同。INFP更傾向於閱讀和寫作小說。他們的Fi吸收了他們的個人經驗,並將其用作跳板,以通過Ne探索潛在的情節路線和故事。INFP喜歡探索和表達人類的處境,包括掙扎,情感,歡樂等。相比之下,INFJ往往更喜歡閱讀和寫作更具分析性的非小說作品(例如INFJ哲學家尼採和叔本華)。他們觀察周圍的世界並做出演繹,通過他們的Ni了解它們的確切位置。因此,他們的行為更像社會分析家或先知,他們也樂於詮釋他們的見解並在必要時敦促社會或道德方式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