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次甲狀腺癌所要經歷的一切

2021-01-15 澎湃新聞

2016年我被查出得了一種「尷尬」的癌症——甲狀腺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它可能在所有癌症裡是最輕微的一種,但畢竟又沉甸甸地帶了個「癌」字,這使我每每(被迫)向人提起時,要麼引起巨大的恐慌,要麼遭遇善意的嘲笑——一個朋友直接跟我說:「甲狀腺癌也能叫癌?你那純粹就是過度治療。」

 但疾病是跟生命咬合如此緊密的一件事,它牽涉著如此之多的分辨、判斷和抉擇,使得它在每個人身上生長為不同的形狀,不同的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也可能是天壤之別,其間千難萬險、霧裡尋路,也只有親歷者才能明白箇中滋味。

 一.驚恐

 2015年年底,我在例行的單位體檢中遇到了「麻煩」:在一向只需要兩分鐘走個過場的外科,醫生唯獨把我留下,在我的脖頸上按來按去,猶疑了很久才說:「建議去查個甲狀腺功能,好像有個結節。」

 此時的我對甲狀腺這個器官沒有任何概念,不由得吃了一驚。她繼續說:「有個甲狀腺結節,不太確定。也可能是因為你瘦。不過這個很多人都有。」

 一聽「很多人都有」,我剛懸起的心又放下了。壞事情都是概率事件,雖然我知道自己一直不是命運的寵兒,但也不至於那麼倒黴吧。然而到B超那裡,第二位醫生在我脖子上各種角度掃來掃去良久沒說話的時候,我正式開始慌張了。

 她說:「的確很多人都有結節,但你這個……長得讓人不大放心。」

 也可能是真的太不放心,她又帶我去了另一個房間,打算換一臺機器重看一遍。而我已經六神無主,特別希望剛才的一切只是上帝的一個玩笑,比如剛才那臺機器最好是壞了,再做一遍什麼事都不會發生。畢竟在體檢之前我什麼感覺都沒有——脖子沒有變粗,聲音沒有沙啞,患處不疼不癢,連個小鼓包都看不到。

 然而她仔細看了好一會兒,還是說,不大好。可能得去做個穿刺。

 我被「穿刺」這兩個兇狠的字嚇住了,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蔫了,弱弱地問去哪兒做,醫生已經不自覺換上了安慰癌症病人的語氣,輕輕說:「協和吧,聽說他們那裡做的最好。」

 這時我真覺得自己完蛋了——竟然都到了要去協和的地步了……卻還不死心地問最壞是什麼結果,她很小心地說:「最壞那就是甲癌,不過別擔心,做手術就行了,預後特別好。」

 「癌」這個字冒出來之後,下面她說了什麼我根本就聽不見了。上午體檢完,我在醫院大廳呆裡坐了許久,直到人流漸漸散去,燈一盞盞關掉。

 我腦子裡蹦出許多問題,比如癌症患者的千古一問:為什麼是我?比如,假如還有幾個月的生命我想幹點兒啥,以及我知道因為要在職考博,我過去兩三年在學習上有點用力過猛,拼起命來可以一天只吃一頓飯睡三四個小時覺,但是——為什麼是甲狀腺?

 二.消沉

 大概是為了喘息一下來消化現實,我拖了很久也沒有去協和醫院做穿刺。那陣子我假裝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去上班,可有時無意義感就鋪天蓋地襲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我的生活就是突然斷裂了,如流水般平淡的日常也變成了奢侈品,所有計劃——項目、考博、寫作……全部停止並且變得不再有任何意義。每次從人流中穿過,我的目光總會沒出息地落在每個路人脖頸和鎖骨之間的位置,心裡想著:你多幸福啊,你,你,還有你,你們有一個健康的甲狀腺,你們還能這樣上班下班,去做一個普通人……多讓人羨慕啊。

 我也想做點「正常」的事,比如看幾頁書——但完全無法把字句連在一起;想背單詞,可舉手無力,連手機鎖都打不開。那陣子我總是沒精打採,總想睡覺,喝咖啡也沒用,而每次犯困,不管何時何地我倒頭就睡,覺得反正也已經不是「正常人」了,誰管我幹嘛。

 一個剛被籠罩癌症陰影的人,最需要和最害怕的是同一件事——告訴家人。但那時我在這件事上幾乎無路可走:我生長在一個離異家庭。奶奶在我查出問題不久前剛剛突發腦梗並偏癱了,隨後家庭成員之間發生贍養糾紛,作為長子的我爸幾乎被推到崩潰邊緣,我實在無法再補上一刀;而我母親早年遷居海外,性格帶有強迫症且情緒化,告訴她的後果比癌症本身還令我恐懼——我已沒有多餘的能力處理她的恐懼和痛苦,更不想坐進她「愛的監牢」。

 所以最後,我發現自己如此孤獨無依——一個單身、貧窮的北漂,無權無勢沒有家人,獨自站立在「癌」這個字的陰雲之下。那時全世界知道我的秘密的就只剩下「養父」——他是我父親的一位摯友,小時候我母親不在身邊,我爸工作太忙,就經常把我寄放在這位叔叔家。叔叔的妻子也有甲狀腺方面的疾病,所以我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第一時間告訴了他,而身在老家的他也一直力所能及地為我查閱資料、出謀劃策,並且鼓勵我積極面對自己的疾病。最重要的是,他同意幫我瞞著我爸——但也因此承擔了不少壓力,所以至今仍令我萬分感激。

 而在消沉的日子裡,我慢慢讀完了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成了那段時間最幸運的決定。書一頁頁翻過,我猛然驚醒自己並不僅僅身處於一個事實的世界,同時還活在一個觀念的世界。疾病不只是生理病症,還有人加諸於人的沉重負荷——包括文化觀念和別人的眼光帶來的困擾、自我恐嚇、對疾病原因追責造成的負罪感等等——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一旦意識到就可以卸下的東西。

 所以煎熬了小半月,當突然意識到疾病本身還沒把我怎麼著,消沉卻已經要把我折磨死了的時候,我終於鼓起勇氣

去做了進一步檢查。

圖:在生病的日子裡,我終於學會了每天吃水果,並按照自己的需要讀書。

三.無知

 不過,因為害怕,我還是沒有立刻做穿刺,而是跑了北京兩家頂級三甲醫院看了三位醫生,想僥倖尋找一絲不是癌症的可能性,但醫生們給出了一致的判斷:從甲功和彩超結果上看,極有可能是惡性腫瘤——但這個腫瘤直徑不到10mm,屬於「微小癌」,且是幾類甲狀腺腫瘤中比較常見且溫和的一種。在治療上,三位醫生則給出了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案,簡單歸納就是:甲狀腺全切,甲狀腺部分切除,或者先不切、觀察進展。

 這時已經看了大量資料且在跟不同醫生的聊天中「見過了世面」的我,對自己的疾病總算是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情況好像沒有想像得那麼糟,無知才是我最大的敵人。

 我曾以為所有的癌都會快速擴散要人命,後來才發現甲狀腺癌可能是個例外;我曾被自己甲功檢查報告單上超標3-5倍的幾個指數當場嚇哭,後來才知道它們並不具有臨床意義;我曾以為「術後五年生存率」是「手術後只能活五年」的意思,但後來發現是自己太缺乏醫學常識……而面對三個醫生給出的三種截然不同的解決方案,我已經不再感到驚訝:人體的複雜性決定著解決疾病沒有唯一的答案——治療方案或保守,或激進,都是醫生根據病人情況和訴求綜合考量的結果。每一種方案都有它的優勢,也都能列出一大堆的風險。

 所以最後,選擇權落在了我自己手裡——有選擇的人是幸運的,說明病情並不危急,還有時間再三權衡;但有選擇的人也不幸,因為無論選了哪個方案,將來都可能懷疑當時如果選了別的會更好。而我最終決定部分切除甲狀腺,並且告訴自己從此要擺脫頹喪的狀態,正式開始參與自己的治療。

 提供部分切除方案的是M醫院的青年才俊徐如林大夫,他博士畢業於我考博的目標院校醫學部,所以我每次見他都感到莫名親切。他要求我在手術前必須做穿刺確認是惡性腫瘤、避免誤診,我才怯生生地去了——後來發現也沒有想像得那麼恐怖,就是將針管插進病灶抽取一些液體出來化驗以確認是否存在癌細胞的小手術,準確率95%以上,並且可以自己籤字。

 記得穿刺時,醫生拿出一個小針在我眼前晃了晃說:「你看,只有這麼細,比打針的針管還細,不會疼的。」我才鬆了口氣。後來她七捅八捅,對身後的見習醫生說:「這個就是典型的腫瘤樣結節,非常硬,扎進去能感覺到刺啦刺啦的。」而躺在手術臺上的我已經心如止水——再糟,左右不過是挨一刀,我已經接受了現實。

 出手術室,遵醫囑按著脖子休息,遇見一個男士也在做同樣的動作,就聊了聊。他說他被醫生吩咐來做穿刺的那天晚上,上網查了查「甲狀腺癌」,給嚇得睡不著覺,一個勁地摸脖子,生怕癌細胞24小時之內就分化擴散了。之前不知道自己有結節的時候,什麼感覺也沒有,但在等穿刺的這段日子裡,他每天都覺得脖子難受,一會兒疼一會兒癢,渾身都不舒服,把我笑壞了。

 回來在病友吧裡遇到一個女生,跟我一樣年紀、一樣去做甲狀腺結節穿刺被查出是惡性,她說自己拿到結果哭了一下午。我看著她,想到那位疑神疑鬼的男士和一個月前同樣被嚇得魂不守舍的自己——多少不必要的痛苦來源於無知啊。

 四.反省

 再次推開診室的門時,徐如林還像上次一樣端坐著,手術服加白大褂,乾淨利落,帶著極具親和力的微笑。我平靜地把穿刺病理報告遞給他,說,約個手術吧。

 「惡性的嗎?」他接過來,語氣裡有一絲同情——其實此刻的我已經根本不需要。穿刺報告出來之後,對於我的甲狀腺我已經充分了解——它長了多個結節、至少合併兩種炎症,其中還有個結節還是惡性的。所以這一刀逃不了。

(圖:我的術前穿刺病理報告。穿刺確診惡性腫瘤的準確率在95%以上。另外必須強調的是,甲狀腺穿刺一點也不疼。)

因為正式手術必須有家人籤字,我不得已在最後一刻交代了病情,而如我所料,消息七拐八繞也很快傳遍全家族,我爸嚇出一身冷汗,堂姐堂弟不再敢跟我鬥嘴,三姑聲音顫抖著給我打電話,沒說兩句就嚎啕大哭,叫我趕快結婚生個孩子,別考什麼博士了……我反過來還要安慰他們。

而從那以後,一直到收到手術通知之前,我度過了近幾年來最寧靜和平的時光,我有充足的時間反思自己——讀研以來一直保持著永動機式的亢進、慣性焦慮和挑戰身體承受力的生活方式,到底跟甲狀腺癌有沒有關係?雖然答案還未可知,可自從得知甲狀腺有毛病之後,我的確像一列突進的火車被拉了制動:我每天都睡夠八個小時,下了班也不再強迫自己背單詞讀書,想看什麼電影就去看。我準時吃三餐,蔬菜水果雞蛋牛奶樣樣不少。得閒了我還自己做飯,因為外賣一看見就想吐。

當然,我還有很多未遂的夢想,但如果力不能及,我也不再苛責自己,兩手一攤——怎麼辦呢?反正我是病人嘛。

所以我不止一次地對人說,有時還挺感謝這個腫瘤——雖然聽起來有點矯情,可這是發自內心的——在生病之前,我找不到生活的平衡點,而現在它就是平衡點;不知道哪裡是勞累的盡頭,而它就是停止點。我累了,就躺在這個腫瘤上休息——我都得了癌症了,還能怎樣呢。而這顆腫瘤至今都沒有給我造成任何痛苦,也不威脅我的壽命,卻給我充分的時間反思,並把我變成了一個正常人。

是啊,我得了癌症之後,終於變成了一個健康的人。

五.短暫「死亡」

三月初,醫院電話通知了我手術的時間,在去醫院的前一天晚上,我鬼使神差地把《滾蛋吧,腫瘤君》找出來看了,三更半夜哭到缺氧岔氣。哭完之後發了個朋友圈,親朋好友都責備我不該在手術之前看這種電影,而徐如林也說,你好好的看它幹嘛呢,你的病跟熊頓根本沒法比。而他們不明白我的心理活動是:嚇死我了,好險啊,幸虧得的不是那種完全沒機會的腫瘤啊……

但是儘管做了這麼多自我心理建設,在手術前夜,我還是十分緊張。護士交代手術前一天晚上十點之後不要喝水,而我偏偏感到焦渴萬分,灌了幾大杯下去。後來因為睡不著,凌晨四點氣急敗壞地大哭,嚇得家人手足無措。

次日,灰頭土臉的我換上寬大的病服,被撂倒在一張鐵床上推進了麻醉室,麻醉師們在我臉上捂了個罩子,呼吸七八次之後,意料之中地,麻痺感從兩頰升起,眼前白色的燈光模糊一片,意識一點點湮滅,之後人事不知。

再睜眼,還在這裡,仍由那一片模糊的白光開始,景象開始一點點回來,儀器的滴答和麻醉師們的說話聲越來越清晰。有人對我說:「手術做完了啊。」——然後我就被推回了病房。後來想想覺得不可思議:過去的那兩個多小時,理論上來說在我生命裡是不存在的。因為我沒有意識——我只是閉眼又睜眼,脖子上就多了一大塊紗布,甲狀腺也沒了大半。我甚至都沒看見徐如林戴著口罩拿著手術刀的樣子。

一個人死掉了也許就是這種感覺。

(圖:剛做完手術的我)

 回到病房後,我身上接了各種監測儀器,被要求六小時內不能飲食不能動,只能躺著。家人和一位同事寸步不離地照顧我,為我翻身、遞紙巾(因為每次翻身都會咳痰)、看點滴……而小便也只能躺在床上、在身下墊一個盆,這逼得我又攢了一輪勇氣去克服類似小時候夢裡想要尿床的那種心理障礙。

 中間徐如林也來看了我一次,帶著他春風滿面的招牌微笑,卻不客氣地命令我大聲說話,或許是想讓我知道網上所謂手術之後幾天幾周不能說話又是自己嚇自己——現在的醫學技術已經很發達,甲狀腺手術早就能夠做到不影響聲帶了。

 術後第一天,剛剛認識、跟我同期做手術的病友們來看我。有個東北小夥晚我兩小時進的手術室,竟然也能跟我一樣可以穿著病號服四處溜達、壓著嗓子輕輕說話了。而另一外姓徐的大姐還得再等一天才能手術。

 徐大姐的甲狀腺情況比我們複雜,她20年前已經動過一次手術,脖頸紋路裡埋著一道淺淺的疤,不幸最近結節又復發,下巴底下兩邊都腫得很大,像猴子的頰囊似的。她說復發的結節都是良性的,如果不是因為壓迫了氣管,讓她夜裡睡覺驚天動地地打鼾,她才不切。

 也因為病情複雜,徐大姐手術前喉管、胃管、尿管可能一個也少不了。頭天晚上遛彎兒聽見一個護士說,有個甲狀腺手術的病人還得灌腸……而我暗自慶幸——對我來說,手術並不可怕,那些管子才可怕。它們不但是疼痛的來源,還是你身體某個部分失去功能的象徵。帶著它們走來走去,仿佛尊嚴也是打了折扣的。就像我同病房的那位女士,她出了車禍,肋骨斷了三根,胃也傷著了,切掉了一部分。她的床邊吊了一大排管子和袋子,排洩物清晰可見。我從來不敢正眼看她,感覺看她一眼我就會疼得不行。

 若干年前我住院插過一回尿管,就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當時的嚎叫聲整個走廊都聽得見。護士一臉黑線,說我插過那麼多管,就你叫得最大聲。所以這次手術前我很害怕地詢問徐如林我是不是還要插尿管,他說得看情況:「如果護士插管你不放心,我可以來幫你插管。」我感動萬分,對他的信賴也越來越深。

 然而幸運的是,這一次除了麻醉之後必須要插的喉管之外,其它的我竟然都免了。簡直是天降的狗屎運。

 M醫院的病床難以想像地緊張,早上徐如林來查房時說:「上午要是不發燒的話,下午就讓你出院。」我趕緊告訴一大堆買了東西燉了湯要來看我的人們別來了——住院整整24小時就要被趕回家了,這讓我再次覺得自己的病好像真沒啥大不了的。

(圖:術前一天的入院手環和和術後的傷口。)

 六.懷疑

 離開醫院時,我的脖子裡還剩下1/3的甲狀腺,其它的沒有損失什麼——包括之前一直擔心會在手術中丟失的四顆「甲狀旁腺」,徐如林也給我全部保住了。這一場疾病從頭到尾都沒有給我造成特別大的疼痛——僅僅是脖子上了留下了一條弧形的細線傷疤,如人微笑時上揚的唇角。換藥的實習醫生說這個傷口是徐如林親自給我做的內縫合,而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我最感激的人也是他——他總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不厭其煩地在微信上回答我的所有疑問,在我無法把病情告訴家人時成為我的心理依靠,並且在手術過程中對我多有照顧卻不要任何回報。

 可即便如此,我和徐如林這種我自認為是難得的相互信任的醫患關係,也被嚴重動搖過兩次。

 第一次是出院當天晚上,已經能夠正常吃飯、說話的我,突然開始偏頭疼,左半邊腦袋裡所有的血管像是都堵塞了,眼球簡直像要爆出來,後來竟然還發起低燒。我爸很慌張,平時像這種狀況,多喝水很快會好,頂多再加一顆阿司匹林。但這次不一樣——因為我上午才剛出的院,他怕是感染。

 但這時醫院所有科室已經下班,徐如林又聯繫不上(因為經常在手術臺上,他從來都不能立刻回復消息或電話),於是晚上10點多,我被我焦慮的父親領著,拖著沉重的肉身去了醫院急診,從分診臺到發熱門診再到外科急診,化驗單拿了一小打還沒找著一個正經的醫生。

 我爸著急上火,走得很快,一路都在抱怨醫院為了騰床位趕我們出院趕得太急、醫生太不負責任,而我很難受,只能在他後面亦步亦趨,也不能喊——插過喉管的嗓子還疼,張嘴發不出太大的聲音。我不覺得徐如林是為了騰床位「遣散」我,但面對因為愛我而氣急敗壞的爸爸也不知道怎麼辯白,更何況那時我幾乎所有注意力都要拿來抵抗疼痛——疼痛將肉身化為牢籠,意識被囚禁於其中只剩下小小的一點,分配一絲一毫到別的地方都感到筋疲力盡。

 就在深夜的急診室人流裡等叫號的節骨眼上,徐如林突然回了我微信,他剛下手術臺,問我在哪,叫我千萬不要擅自吃阿司匹林——傷口會出血的。我一看見他的消息,眼淚唰就掉下來了。那種感覺就像是我都給人販子賣好幾道手了,最後一刻親媽突然急急趕來。

 這時面前的外科急診室門開了,一群年輕的醫生喊我的名字,讓我進去接「徐老師」的專電。他們給我騰了個座兒,電話那頭徐如林的聲音裡很意外地帶著春風和笑意,問我「怎麼了?」,讓我給他讀血常規各項指標,跟我解釋為什麼會頭疼、為什麼不大可能是感染,然後交代他的學生給我開處方。而電話這頭的我臉上各種液體橫流——有眼淚、發燒出的汗,還有兩道莫名其妙的清鼻涕。

 回家按照處方吃了一粒消炎藥,一粒布洛芬,第二天早上醒來果然百病俱消。我身心舒暢得有點得意忘形,抓起手機給徐如林匯報情況,他發來一個語音,聲音裡仍然自帶春風,說看吧,我說沒事吧。而我爸也因為前一天晚上的抱怨而略感慚愧。

 可沒想到兩年後,我家人又懷疑了徐如林一次——這次換了我媽:在一次例行複查中,我意外發現手術時切下來的腫瘤的病理檢驗報告沒有被納入我在M醫院的醫療檔案——而這份報告的意義重大,是我得過癌症的最終實錘,也是我日後調整藥量的依據。而我在M醫院的治療檔案裡保存的是另外一份病理報告,顯示手術中送檢的組織「符合橋本甲狀腺炎」,卻根本沒有任何關於「癌」的字眼。

 得知情況之後,我那學過醫的母親立刻開始懷疑我並沒有得過癌症——之前的診斷則是誤診,她一直強調當初應該選擇不做手術的方案,而現在「甲狀腺白切了。」此念一生,風吹草長,不管我如何努力說服她、給她看手術前後的各種診斷書都沒用。我只好再次詢問徐如林,經他核實,他給我做手術時的確送檢過兩次,一次是結節本身,另一次是其它組織——而我出院時列印的是後者。病理科存有我另外一份病理報告,上面確認了手術中切下來腫塊是惡性腫瘤——但不知為何這份報告沒有被存入我的檔案,並且醫院因為「每位患者只能列印一次出院報告」的規定,拒絕給我列印這份重要的報告。徐如林為我手抄了報告的內容,但我母親並不滿意,背著我悄悄往院長信箱寫了一封信要求「徹查」和「澄清」,而後知後覺的我再次被夾在關心自己的家人和全心信賴的醫生之間左右為難。

 最後,我母親這封幾乎跟挑起醫療糾紛只隔了一層窗戶紙的「投訴信」被醫院領導逐層「批示」,最後還是被派到了徐如林那裡,使得他不得不撂下半天的門診去病理科「調查」,並給我拍回了從穿刺到出院所有的醫療報告。我母親終於滿意,而之前的懷疑再次變成熟悉的愧疚感,我只好向徐如林不停地道歉。

 至此我深深感到醫生的艱難和不易——現代醫學有不確定性,醫療系統運轉也有不確定性,患者對於深奧的醫學知識近乎無知並因此產生深深的恐懼——這一切卻都要落到主治醫生一個人的肩上。

 七.尾聲

術後兩年,我早已恢復得與常人無異,唯有一道細細的傷疤在脖子上「微笑」,提示著我這一遭走來的種種經歷,以及我人生的僥倖——如果問題不是出在甲狀腺而是在任何其它器官上,恐怕我的命運都比現在悲慘得多,而經此一役,哪怕我要終身服用藥物、定期複查,並且一直攜帶著這條烙印般的疤痕——那也不算是太大的代價。

我為什麼會得甲狀腺癌,至今仍不清楚——大部分癌症的成因至今都是現代醫學的未解之謎。我並沒有聽我三姑的話放棄自己的理想——術後一年我就考上了博士,成了徐如林的師妹。但我卻著實遵循了她另一條建議:找到了另一半結了婚——最起碼以後再生什麼病,不能再勞動老父親拖家帶口千裡迢迢趕到北京來做飯陪床了。

不過後來我才知道,甲狀腺結節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統計顯示中國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是18.6%,因而保守估計有2億人有甲狀腺結節(引自《京華時報》),其中90%或以上都是良性的,而另外5%-10%為惡性——其中又分為好幾個類型,其中又以我這種比較溫和的「乳頭狀癌」居多,及時就醫可無大礙。

大概正因如此,我不介意公開講述我的疾病歷程。由於生命個體的差異它不能為任何類似的患者提供治療範本(請記住不同的人就算是同樣的病也會千差萬別的情況,請務必遵醫囑),但有些疾病之外,例如因無知和觀念問題帶來的額外負擔,卻可以在公開的討論過程中被重新審視進而可能有所緩解。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患者和醫生之間再多一些信賴和相互理解——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動力所在。

(為保護隱私,文中人物為化名。此稿為鏡相獨家稿件,任何媒體及個人不得未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聯繫郵箱reflections@thepaper.cn,並標註出處)

相關焦點

  • 甲狀腺癌131碘治療,7個問答一次解答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內分泌惡性腫瘤,其中絕大多數屬於分化程度較好的腫瘤。分化型甲狀腺癌細胞一般都具有正常甲狀腺組織能夠攝取及利用碘離子的特性,當甲狀腺切除後,甲狀腺癌轉移灶具有攝取131碘的能力。當患者口服131碘時,殘餘的甲狀腺及轉移灶就可以攝取131碘,通過131碘發出的β射線,就可以清除殘餘甲狀腺組織及殺死腫瘤細胞,這個過程就是131碘治療。4. 131碘治療適合哪些患者?
  • 教你如何遠離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是頭頸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 20 年,我國甲狀腺癌發病率一直呈上升趨勢,而且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咱們的近鄰——韓國,女性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更是躍居全球首位。人們為什麼會得甲狀腺癌?有沒有辦法預防?接下來昆明中研甲狀腺醫院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吧!
  • 47歲女子,體檢意外查出甲狀腺癌,醫生:甲狀腺癌往往有4個表現
    王女士自己覺得沒什麼,認為變瘦是件好事,直到上個星期朋友和自己去體檢,卻查出來甲狀腺癌,這時才意識到不妙,心想平時也覺得不舒服,最大的異常就是脖子上長了個疙瘩,不過也不痛不癢的,怎麼就得病了呢?什麼是甲狀腺癌?甲狀腺位於頸部,在喉結下方兩指處,外觀看起來像蝴蝶,呈左右對稱形狀。當甲狀腺細胞發生癌變時,就成了甲狀腺癌。
  • 越來越多孩子被甲狀腺癌盯上!11歲少年確診甲狀腺癌,3年後抗癌成功…
    據統計,美國15-19歲青少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位居所有惡性腫瘤的第8位,在女孩中高居第2位。而在中國,青少年甲狀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甲狀腺癌是30歲以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分化型甲狀腺癌。
  • 如果註定要得一種病,我寧願得甲狀腺疾病
    甲亢、甲減、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都是一些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疾病。但和糖尿病、痛風、其他腫瘤等慢性病相比,甲狀腺疾病更容易治療。 所以說,如果註定要得一種慢性病,得甲狀腺疾病要相對幸運一些。 1.
  • 甲狀腺癌如何診斷,甲狀腺癌的症狀有哪些
    甲狀腺癌如何診斷,甲狀腺癌的症狀有哪些 時間:2020-12-05 11:21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甲狀腺癌是常見的癌症之一,許多人通常不了解導致嚴重疾病的甲狀腺癌的早期症狀。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及早發現甲狀腺癌。讓我們看一下甲狀腺癌的症狀。
  • 術後20餘年,甲狀腺癌復發了!這個「懶癌」術後有10%復發率
    甲狀腺癌被很多人認為是「懶癌」,甚至有些人認為得了甲狀腺癌不要緊,術後也沒必要經常複查。42歲的鄭女士就在甲狀腺癌切除術後不幸復發,由於沒有及時複查,發現時已經發生了轉移。所幸,前些天她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目前恢復得很順利。
  • 甲狀腺癌從早期到晚期有哪些症狀
    隨著環境變化、飲食習慣改變和篩查的普及等,如今甲狀腺癌患病率逐年增加。不過,早期甲狀腺癌惡性程度低,且病程發展慢,預後較好,經過手術治療後,幾乎90%可以長期存活。但由於甲狀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很多人沒有重視,等到晚期預後相對較差。漢鼎好醫友為您總結了甲狀腺癌的早期、晚期症狀,供您參考。
  • 廣東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速最快
    最近,「中國癌症地圖」在網上瘋傳,平時鮮為人關注的甲狀腺癌竟在全國各地高發。在湖南,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僅次於宮頸癌,高於乳腺癌,成為危害湖南人身體健康的「二號殺手」。廣東也未能倖免,據了解,甲狀腺癌已經成為廣東發病率增速最快的癌症。
  • 熱血外科 | Dr.Liu聊科普之「甲狀腺癌術後和優甲樂那些事兒」
    ,包括乳頭狀癌、濾泡狀癌、Hǔrthle細胞癌和低分化癌,分化型甲狀腺佔所有甲狀腺癌的90%左右,其中最常見的又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乳頭狀癌。這幾種分化型甲狀腺癌在術後需要口服優甲樂(左甲狀腺素鈉片)進行抑制治療。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術後要口服優甲樂呢?TSH到底要多少才達標?口服多少劑量呢?什麼時候服藥呢?服藥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 你要記住不管現在經歷了什麼,沒關係,一切都會過去的
    人過一輩子,有得就有失,所以一定要跑在爭取的道路上,我們已經得了成長,經歷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往往遇見的失敗和坎坷,那也是在鍛鍊打磨自己,那些打不到你的,都會讓你一次比一次變得更強大。多對自己說不要緊,多對自己說沒關係的,安撫自己那顆煩躁的心,尋找自己坦然平和的心態,也時常多鼓勵鼓勵自己,想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很棒了,那就停下來歇歇腳吧,前面的路還很長,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會更棒的,你想想以前發生的事,有難過的,有開心的,可是隨著時光的流逝都已經是過往了,也沒那麼欣喜,也沒那麼傷心了。
  • 要警惕緊鄰氣管及喉返神經的甲狀腺癌的危害!
    如果不即時採取措施,甲狀腺癌結節一旦突破甲狀腺被膜,不僅影響甲狀腺周圍組織結構及器官,而且會侵犯氣管引起呼吸困難、侵犯喉返神經引起聲音嘶啞、或出現淋巴結及遠處轉移等。 很多人說甲狀腺癌是「懶癌」、「幸福癌」,其實,那些預後好的癌主要指的是甲狀腺乳頭狀癌、濾泡性甲狀腺癌,但前提是積極治療!
  • 甲狀腺癌壽命多長時間?答案可能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8月28日至9月3日,每天一次) 有人問,甲狀腺癌壽命多長時間?甲狀腺癌是病,壽命多長時間?這是什麼問題?很顯然,問這個問題的人是問:得了甲狀腺癌的病人壽命還有多長時間?
  • 乳腺癌、甲狀腺癌,B超診斷必不可少
    聯繫電話:0371-65587010(超聲科分診臺)  B超檢查對醫生的依賴性高,主觀性強,因此要規範報告描述,才能更準確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在體檢時或在一個醫院做檢查時做了B超,複查再做一次,出來的報告卻不一樣。有些描述為邊界欠清,有些描述為邊界不清,有些描述為邊界模糊,有些描述為邊界為毛刺樣。別說患者不知其所以然,有時候連醫生都無法判斷。
  • 甲狀腺癌是怎麼引起的?
    甲狀腺癌是怎麼引起的? 時間:2020-12-15 10:01北京天健醫院 甲狀腺癌是發生在甲狀腺上皮細胞上的惡性腫瘤,主要分為濾泡狀和乳頭狀癌。前者癌細胞生長速度快,一般會根據血液運行轉移。甲狀腺癌早期症狀並不是很明顯,只是偶然發現頸部甲狀腺有質地堅硬且高低不平的腫塊,一般沒有自覺症狀。
  • 中國甲狀腺癌人數突然飆升,到底為什麼?
    甲狀腺癌!甲狀腺癌在中國曾經是很少見的。但從2000年開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突然開始飆升,每年以平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長,成為增速最快的惡性腫瘤。而且不知道什麼原因,甲狀腺癌偏愛女性,風險是男性的3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中國的甲狀腺癌大幅增加呢?
  • 浩瀚星辰,願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人間值得
    我們必須要承認一個現實,過去的不可能再回來,現在無論多麼糟糕,未來不知在何方,我們都必須要看眼前,看未來。歲月流逝,人這一生都是要從一個天真的童話世界,然後經歷複雜的現實生活,最後才能真正讀懂人生。有一位二本普通院校的學生,大三的時候選擇準備考研,他說他只想看看那些優秀的人優秀的學校是什麼樣的,人生一場,自己總要經歷些什麼。既然選擇了一條路,就要對自己負責走下去,當複試結果出來的時候,他自己也很意外,看到自己被中國傳媒大學錄取的結果,回頭看看自己備考是那段艱難的時光。
  • 甲狀腺癌是小癌症,為何《我和我的家鄉》中表舅卻要花7、8萬?
    要問今年的國慶電影檔最火的電影是哪部,《我和我的家鄉》可以說口碑票房雙節高 事實上,作為發病率較高,但預後效果最好的癌種,甲狀腺癌的治癒率可達到95%。 但可別忘了,還有5%的概率,而這概率就是針對於病情較晚、又或者侵襲性較高的甲狀腺癌。
  • ...要謹防三種銷售誤導|重疾險|新規範|原位癌|甲狀腺癌|惡性腫瘤
    只是想提醒一下,在重疾險將要升級換代的同時,可以預見的幾個銷售誤導也在路上了:1.甲狀腺癌要從重大疾病中剔除;2.原位癌將無法獲得賠付;3.重疾險要漲價了;01 甲狀腺癌要從重大疾病保險中剔除了?自從去年開始,業內就一直流傳著「甲狀腺癌要從重大疾病中被剔除」的消息。
  • 11歲小孩竟患上甲狀腺癌!哪些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說起癌症很多人並不陌生,因為生活中我們經常能接觸到一些接受放療化療的癌症患者,像胃癌、胰腺癌、卵巢癌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沒有太多人會關注到甲狀腺癌,而甲狀腺癌卻是位居癌症前列的一種惡性疾病。調查發現,甲狀腺癌是近20多年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實體惡性腫瘤,年均增長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