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8 13:09:12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雖然它始於一個"暫停"的灰色冬天,但在旅遊商品行業,全國各大景區、博物館等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根據市場需求、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個性不斷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雖然它始於一個"暫停"的灰色冬天,但在旅遊商品行業,全國各大景區、博物館等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根據市場需求、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個性不斷創新,開發系列旅遊商品,不斷滿足遊客的多元化需求。
特色品牌有創新
2020年11月8日,2020中國旅遊商品大賽頒獎典禮在浙江省義烏市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來自17個省市自治區的641家企業和機構集中展示了參賽作品。這些作品大多由各省市自治區舉辦的旅遊商品大賽選拔而來,參賽單位充分利用本地特色物產資源和特有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創新,打造出極具個性化的旅遊商品。
中國旅遊協會旅遊商品與裝備分會秘書長、中國旅遊商品大賽專家組組長兼評審委員會主任陳斌介紹,今年的參賽作品有生活化、科技化、特色化、時尚化等特點,涉及吃穿用等各個方面,仿佛把超市都搬進了比賽現場。有大量企業第一次參賽,並帶來了不少驚喜。
獲得大賽金獎的"虎小將"文創系列產品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指導、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選送。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參照館藏文物中極富南越特色的文物,採用不同工藝和原料,精心設計了200餘種文創產品,組成了文化用品、生活用品、時尚服飾、擺件系列、專題書籍、非遺系列、"虎小將"IP等共七大系列。其中,以"錯金銘文銅虎節"為原型的"虎小將"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物IP形象。虎節造型為蹲坐在地上的猛虎,上有錯金銘文"王命命車馹"字樣。文創工作人員提煉了一系列關鍵元素,設計出一隻勇猛有力、虎虎生威的小老虎形象,並將其命名為"虎小將"。目前,"虎小將"文創IP系列已開發了公仔擺件、定製版保溫杯、文具套裝、鑰匙扣、五折防曬傘等系列產品,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
由河北古城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選送的"菩提·古法薰香養生系列"香文化產品因符合大賽"突出健康生活"主題而獲得金獎。古城香業是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清苑傳統制香技藝保護單位,其古法薰香產品不僅可以用來養生保健、修身養性,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
陳斌表示,旅遊商品要圍繞生活、需求、科技和未來進行設計,最好能體現出特色文化、特色物產、特色工藝和特色品牌。因此,設計者必須要緊跟時代潮流,勇於創新,注重旅遊商品的新類別、新功能、新口味、新品種和新器型,層層推進,以"新"帶動發展與進步。
文創營銷有新意
2020年,雖然疫情使旅遊行業步履艱難,但各個旅遊商品企業和文創研發單位積極探索新的營銷模式,不斷尋求合作機會,制定個性化產品研發方案,以期實現逆境突圍。
如今,依託館藏資源,開發集審美、文化和實用價值於一體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為許多博物館的共同選擇。同時,博物館將內容數位化與在線教育、藝術普及等功能密切結合,並靈活運用5G、全息投影等新興數位技術,讓文創產品更具沉浸感和交互性。在疫情防控期間,人們見證了雲端帶貨的巨大潛力。2020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海南省博物館開展了豐富的線上展覽和直播活動,通過"直播+銷售",促進文創產品的宣傳和推廣。
藉助數位技術手段、打破傳統文創營銷模式的典範是故宮博物院。除了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傳播平臺等新媒體上用生動有趣的方式普及歷史知識,吸引大眾關注,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也是故宮博物院吸粉的一大利器。該節目第三季最後一期中,臻味堅果聯手《上新了·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聶遠,以及西安美術學院、江南大學的學生,共同推出了兩款"臻味堅果X上新了·故宮聯名堅果禮盒",將紫禁城600年文化元素與年輕設計力量相結合,美觀且實用。
老字號品牌企業也不甘落後。海南南國食品實業有限公司已深耕海南"椰味食品"多年,形成固體飲料、糖果、休閒食品、果蔬製品、調味品等五大系列、100多個品種、300多個規格的系列產品。最近,海南南國食品實業有限公司結合年輕群體的時尚玩法,推出了一款椰子大禮盒盲盒產品,包含"嚮往的椰家""理想生活禮包""乘風破浪的小姐姐"等八大主題盲盒,以及椰子粉、椰子片等8種不同食品的搭配,新意十足,受到消費者歡迎。
非遺扶貧有新績
在今年中國義烏文化和旅遊產品交易博覽會文旅融合主題館的"非遺+旅遊"展區,各種各樣的非遺文創產品引來遊客圍觀。來自全國10餘個省份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現場做展示與技藝表演。
近年來,不斷有非遺產品融入現代元素,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引領國潮,並帶動扶貧就業。在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的蘇繡小鎮,長1700餘米的繡品街、佔地8000平方米的中國刺繡藝術館和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的刺繡藝術展示中心,形成了"一街、一館、一中心"的產業集群優勢。其中,旨在定向培養創新型刺繡人才的蘇州工藝美院織繡班是鎮湖街道聚力推進的產學研合作項目,眾多蘇繡藝術家應邀到織繡班擔任教授,為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創業型高素質蘇繡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0年12月23日,在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為當地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比如,西藏自治區尼木縣設立了10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為1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受益群眾達560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的石麗平是松桃苗繡的代表性傳承人,也是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學員。2016年,她參加研培計劃後,以自己創辦的企業為主體,培養了1萬多名繡娘,帶動了28個鄉鎮的3800名婦女就業。
從文化和旅遊部到各地文化和旅遊部門,從各大文化和旅遊領域博覽會到各大網絡平臺,2020年非遺產品的線上直播推廣、銷售都是主辦方的熱門項目。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會同商務部流通發展司、電子商務司,國務院扶貧辦組織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8個網絡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據不完全統計,有近6500家店鋪參加此次"非遺購物節",涉及非遺產品8萬多種、各級非遺項目約4500項。(記者 王詩培)
轉自:中國旅遊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