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都報導
據了解,單是2016年,東湖派出所接到梧桐山公園景區內的相關警情就有80宗,包括迷路和摔傷等意外情況。對此,警方和救援隊都在山上設置了標識方便迷路的遊客定位。
哪些意外事故容易出現?
梧桐山公園景區隸屬於東湖派出所轄區,東湖派出所所長張奕元介紹,2016年全年,東湖派出所接到涉及梧桐山的大大小小警情約有80起,大的有10多宗,一般都是比較困難的,比如禁行路段有人摔傷的,比較小的警情,一般通過電話指導,或者到現場比較容易找到的。
張奕元介紹,一般比較困難的情況包括,當事人迷路了,沒法說清楚所處位置,因此位置難以確定;或者是當事人起初可以說清楚位置,但是報警之後手機沒電了聯繫不上;或者是事發在晚上,視線不好,給救援帶來難度等等。
除了摔傷的案例之外,更多的情況是當事人迷路了。張奕元介紹,很多情況下,登山的遊客為了挑戰自己,經常會走未開發的路線,地上覆蓋了厚厚的樹葉,踩下去像是踩在了雪中,下面的石頭也是活動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摔到山下。
張奕元介紹,爬山的人越來越多,喜歡冒險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很多人都不走正常的登山路,「我們在執勤的時候還遇到遊客詢問,哪裡的登山道比較刺激?」
據參與了2月12日營救的深圳公益救援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就他們過往的工作經歷來看,梧桐山區域遇到的意外情況主要包括:遊客迷路;滑墜或高處墜落受傷;落石;雷擊等情況。
哪些地方容易發生意外?
張奕元的辦公室牆壁上有一幅梧桐山救援指揮系統圖,清晰地標識著相關的線路、海拔等信息。據他介紹,正常的登山線路,包括從梧桐山大門到好漢坡的登山線路、從弘法寺開始上山的線路等,這些線路都是很平的,或者有臺階的路線,普通人登山沒有任何問題。
此外,據張奕元介紹,梧桐山還有幾條沒有開發的線路,但是也可以沿著這些線路往山上去。其中,最容易發生意外的路線有3條,一條是百年古道的桃花源,還有一條是泰山澗,這兩條線路容易發生摔傷等意外,還有一條路線是麻水鳳,這裡最容易發生迷路等意外事件。
深圳公益救援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就他們的工作情況來看,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地點包括:羅湖/沙灣方向:梧桐山坑(桃花源右支,2014年以來發生超過10起迷路或滑墜受傷案例,死亡1例,重傷4例,輕傷2例);麻水鳳:主要是迷路事件,2016年發生一起懸崖被困案例;泰山澗:葫蘆池歷年發生多起遊客攀爬峭壁墜落受傷案例,最近是2016年一起重傷;蓮塘方向:燕子崖;多次遊客攀爬非常規路線,被困或迷路;鹽田方向:老虎澗,迷路或滑墜案例;正坑:迷路被困;2015年廣州女大學生在恩上村附近迷路後墜崖遇難引發廣泛關注。
登山迷路之後該怎麼做?
那麼,遊客在登山過程中遇到意外情況該怎麼辦呢?
張奕元介紹,此前,針對很多登山遊客在迷路之後無法說清楚位置的困難,他們在梧桐山上設置了很多警用定位裝置,如同馬路上的報警定位裝置一樣,幾百米就有一個,遊客可以很容易看到,並且說出其所處的位置。2月12日的這起事故中,路過遊客就是看到了這樣的標識,從而在報警的時候清晰地說明了所處的位置。
據深圳公益救援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和梧桐山管理處在桃花源和百年古道建立了救援標距柱;藍天救援隊在梧桐山的一些線路上也做了類似的標識;主要是用於救援定位和求救,「我們的救援標距柱是永久性的,仿照香港麥裡浩徑(及其他的郊野步道),每隔500米設立一個,上面有標距柱編號、定位編碼、救援電話,便於市民遇險時定位及報警求助。」
不走尋常路,雖然聽起來很瀟灑,但也存在不小的風險。張奕元提醒,遊客在登山過程中,最好帶齊棍子、手電等裝備,不要走未開發的路線,不要走捷徑,不要探險獵奇,不要走水衝刷的溪流,不要走陡峭的地方,儘量避免意外情況的出現,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深圳公益救援隊相關負責人也提到,登山前要做好充分準備;了解天氣、行程,準備好頭燈、食物、水、保暖衣服、藥品、求生哨、充電寶等必要的物資;合理規劃時間和線路,避免天黑才下山;迷路或遇到危險應保持冷靜,第一時間報警求助,善用手機定位軟體;報警後應停留在有信號的地方,做好防護,保持手機電量,必要時通過光信號、聲音信號求助。
南都記者從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了解到,針對2月12日發生的這起意外事故,他們將在2月25日針對深圳市民開設一期初級戶外課程的培訓,宣導戶外安全知識,有30個免費名額,有興趣的市民可以關注微信號「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或者工作時間電話諮詢83217652。
南都記者 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