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深圳新行者原創,歡迎關注和分享
冬至之前,我尚未考慮這個節氣相對應地應該去爬哪座山,正好發現有人在網上約伴周日同登鵬城第一峰---梧桐山,雖然星期天的次日才是真正的冬至,但考慮到『冬至大如年』,可能會有聚會什麼的,何況周一(冬至)自己不一定有時間出去閒逛,所以便決定參加這個活動,於是就有了這一次的『冬至前夕登頂梧桐山』。
早上九點,在梧桐山總站走下公交車時,微風拂面,頗有料峭之感。冬至將至,看來寒氣已開始如期籠罩嶺南大地了。好在通往集合地點(梧桐山北門)的街道上陽光普照,容易讓人產生身寒心暖的快感。這條街道處於山水之間,早晨的空氣格外新鮮,正好時間有多,我便緩緩而行,細細體味清晨的舒爽,越靠近山門,越覺得心曠神怡。
到了北門廣場,與其他隊友一起等候、打招呼、東張西望,隨著時間的推移,隊伍越聚越大,領隊清點人數時,發現今天的隊伍竟然有三四十人之多。九點半準時出發,我們沒有就近從北門上山,而是沿著門外的梧桐綠道前往橫瀝口水庫。從綠道盡頭拾級而上,半道上我們右拐切往庫壩方向(如果選擇繼續前行,就會錯往羅龍界登山道)。到了水庫邊,只見水面銀光閃閃,猶如一面被吹皺的鏡子,而前方山巒起伏,重綠疊翠,望之可親,讓人躍躍欲試。
從水庫後面的小溪橫穿而過(如果選擇不下溪,就會錯往『桃花源左支登山道'),然後蜿蜒上行一小段再右拐上行(如果選擇不拐彎,就會錯往『桃花源右支登山道'),才真正走上了今天我們攀爬的百年古道登山口。
百年古道,只是驢友們對這條登山土路的俗稱而已,古道的形成,也許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經發生了。梧桐山所有的登山道中,百年古道最經典,全程土路,而且幾乎沒有什麼危險性。當然作為通往深圳第一高峰的登山道,難度還是有那麼一點的。隊友們的體力不太相同,所以上山不久就變成了『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不經意間隊伍就分散成了好幾個小分隊,甚至會與別的隊伍混雜在一起。
半道上,看見其它隊伍中有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我便主動與他攀談幾句,得知他今年竟然已是八十二高齡,讓我很是吃驚。面對我的讚嘆不已,他笑著回應:快到生命盡頭了,爬一次賺一次。當我安慰說現在百歲老人很常見時,他很自信地繼續回應道:那是那是。他的樂觀和矯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幾十年後我活到他那個年齡時我也還能記起他爽朗的笑容和敏捷的手腳。
儘管林外陽光明媚,但畢竟是冬天了,越往上氣溫便越低,路過有風的山脊時,甚至冷得我們鼻涕直流。中間需要等候後隊時,我們不得不找地方曬太陽,否則會冷得受不了。也許正是因為不能長時間停步不前,後隊才沒有讓我們等得太久,大約兩個小時之後我們就都走上了靠近山頂的含笑徑上。
到了含笑徑,領隊帶著我們迂迴前進,(期間橫穿攀雲徑時,大家就地休整用餐),正如他所言,繞大圈行走,不知不覺就到了山頂。近幾年,我有過多次登頂梧桐山頂峰的經歷,原本以為已經走遍了所有的登頂之路,沒想到巔峰之北的這一段,以前我竟然從不曾涉足過。
山頂上,再次遇見那個小樂隊,雖然我沒聽清歌手具體在彈唱些什麼,但看見藍天白雲之下,那麼多觀眾圍攏著、歡笑著,已足以讓我樂以忘憂。
而後耐心等候隊友們在頂峰進行各種拍照,再一起從泰山澗下到鳳鳴徑,然後前往好漢坡廣場,稍作停留之後,再從好漢路走往蝴蝶谷。
最後從坎坷難行的廢棄公路下到地鐵8號線的梧桐山南站,給我的『冬至前夕登頂梧桐山』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