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島是太平洋裡的一座小島,自從有些探險家登上這座島,人們對島上的人形石像就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從此人們就又面對一個人類歷史上的未解之謎。就是位於復活節島上的巨大的人形石像,可以說是石像群,因為裡面有上百尊石像並且石像很高,形狀不同,平均高度在4米左右。這些石像是怎麼形成?為什麼會在這裡形成那麼多石像?是地理因素造成的還是人們所說的「外星人遺蹟」?面對這些問題,科學家們一直在關注這些石像試圖解決這些問題。
最近幾天,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項新的研究,復活節島上的石像可能有了新的見解,研究發現這些石像可能是島上的人民用來標記淡水來源的,這一發現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島上的文明和文化已經衰敗了,不想中華文化一樣源遠流長,所以證據不是很多。其中一些小的記錄和發現不足以證明這麼多石像的真實目的。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發現復活節島就有很多考古學家去考察,但是都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現在,有一隊考古學家來到復活節島,他們應用新的方法發現了新的結論,他們是賓厄姆頓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的方法和別人都不同,他們先是測量了復活節島周圍沿海海水的鹽的濃度,意外發現靠近海岸的海水鹽的濃度比較低,人類完全可以引用,而且島上很多石像都在沿海海岸周圍,他們獨特的研究方法得到了不一樣的答案。
接著考古學家和研究者對島上的淡水位置逐步確定,他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淡水位置,他們發現,在可以引用的淡水旁邊都有巨大的石像,這也與當地的文化記錄相同。在18世界的時候,第一次登上復活節島上的是歐洲的殖民者,他們說當地的人民好像是喝海水生活,很顯然這些海水中鹽的濃度不會很高,人們能在海岸邊收集可能引用的淡水是因為沿海的地下排水設施。
這每種成都上說這為科學家們的新發現提供了理論證據,這一記錄可能就證明了這一觀點--島上的石像是當地人民用來標記淡水資源的,是這些石像延續了一個島上的文明。
研究人員還發現復活節島上的土質和其他地區不同,不是一般的黃土或是黑土,復活節島上的土質比較疏鬆,是有很多孔的火山土壤。這些比較疏鬆的土壤留不住雨水,統計也無法收集水,這就是島上河流和湖很少的原因。但是讓人高興地是這裡的地下水,這些地下水最終直接在多孔地區的巖石與大海相遇,流入大海。在潮汐時,當潮汐很低時這些淡水就會直接流入大海中。
所以,島上的居民可以利用這個特點收集一些淡水,滿足日常的生活。鹽含量很低的淡水和鹽含量高的海水相互混合,使得海水的鹽含量不那麼高,勉強可以引用,但是如果鹽吃的太多會對人們的身體產生很大的危害,所以當地的人民有一個習慣,就是他們在做飯的時候很少在食物上放鹽,因為水裡的鹽含量完全可以滿足人身體的需求,而且他們每天都要喝水,所以他們不需要另外攝入鹽。
人們生活離不開水,而島上的淡水是通過地下水的排放,所以地下水的排放量是島上居民人數的主要因素,在當地的文化中,這可能會被認為是有島上的神靈庇護。為了更好的生存和清楚淡水的位置,以及感謝神靈的庇護,人民就慢慢就修建一個又一個的巨大的形狀怪異的石像。復活節島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石像,可能不是人民說的是「外星人的遺蹟」,可能只是當地居民為了標記淡水的位置,並不像之前人們猜測的那麼神秘。
復活節島上神秘巨大石像,應該是當地人民用來標記淡水資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