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太平洋的萬丈風浪中,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島上四周最近有人居住的地方在2000公裡開外。在這個封閉的社會中,島上的原始居民曾創造過先進的文明,數百餘座巨人石像給人類留下了未解之謎。但是當現代人首次踏進這座島嶼時,文明的痕跡已不復存在,整座孤島成為了令人恐怖的死亡之島。
這座島嶼位於東南太平洋海上,名叫復活節島,居民稱它為拉帕努伊島,直譯過來是「世界上的肚臍」,意思是「地球的中心」。巧的是,當人們從天空中俯瞰這座島嶼時,它所在的正像是地球的肚臍。
1722年4月5日,荷蘭航海家在智利到海內發現了這座小島,由於這天剛好是基督教的復活節,所以這座島嶼便被取名為「復活節島」。當時人們不知道的是,這座看似荒無人煙的島嶼,正經歷了一個由文明走向毀滅的過程。
世界的肚臍,人間天堂
提到發現新大陸,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哥倫布,其實早在哥倫布時代的幾千年前,古波利尼亞西人就已經開始了海上徵途。大約在公元400年,古波西尼亞群島和其他島上被放逐的人,經歷一番探險,最終定居在這個富饒的島嶼。
復活節島大約在100多萬年前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火山噴髮帶來的土壤十分肥沃,適合植物生長。歷經幾十萬年的變遷,島上形成了物產豐富的亞熱帶森林,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
古波西尼亞人將他們帶來的香蕉,芋頭,甘薯等物種種下,很快迎來了大豐收。跟隨他們來的,還有家禽,以及破壞力和繁殖力超強的老鼠。
島上有一種絕佳的樹木叫拉帕努伊棕櫚樹,它的果實可以食用,還能釀酒,更重要的是,它是造船和運輸物件最好的工具。波西尼亞先民們在享受著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他們出海捕魚,上山打獵,採食果漿,培育農作物,這日子別提有多舒坦了。
復活節島歷經幾十萬年的休養生息,擁有足夠多的物產資源,養活這些人完全不是問題,島上人口不斷增多,人們自給自足。同樣的,島上老鼠的數量也開始暴漲。
物質需求大大滿足了之後,人們開始有了精神追求。為了感念當初帶領他們來到這座寶島的其七大首領,他們開始按照自己祖先的樣子雕刻石像,人們把這種石象稱為「摩艾」。但他們絕對沒有想到,正是這些「摩艾」讓他們一步步走上了毀滅之路。
封閉環境中的自取滅亡
中國有句老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樣舒坦的日子過久了,即便沒有外界幹擾,其內部也會出現各種問題。
當第一尊石像建好之後,島上的人民開始有了狂熱的宗教信仰,雕刻巨大的石像就是他們的畢生事業。這些石像體型巨大,最高的有12米,重量88噸。你可能會問,如此巨大的石像單憑人力是怎樣建造出來的呢?沒關係,反正他們有的是人,有的是豐富的物產,有的是大把的時間。
人們不僅造石像,而且各個部落之間相互攀比,誰造的石像更大更精緻,誰有更多的權利。他們開山鑿石像,再把石像運輸到各個地方豎立起來。運輸石像需要更多的木材,所以人們瘋狂砍伐森林。在千年間,島上的居民一共建造了大大小小共800多個石像,如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尚未完工的作品。
人口的劇增和瘋狂砍伐終於還是撼動了這個原本富饒無比的森林系統,不少物種直接滅絕。棕櫚樹的果實被老鼠全部吃掉,大約在公元1400年,棕櫚樹這個物種也滅絕了。沒有了造船隻的樹木,島上的人民不能出海捕魚,只能困在這個小島。為了維持生活,人們又瘋狂砍伐樹來耕種,從而造成更大的水土流失。即便是這樣,人們還是一味的忙於製造石像。經過1000多年的無節製造作,島上的資源已經無法維持現有的人類生存。
為了搶奪有限的食物和耕地,各部落之間爆發猛烈的戰爭,戰勝方會推倒對方的摩艾石像,以此摧毀對方的意志。曾經被無比信奉的巨人石像一個接一個地被推倒,石像上的黑曜石眼睛大多也被摳走。
在食物最緊缺的時代,島上的人們甚至突破了人類的禁忌,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在這座孤島中,沒有食物供給,沒有外界支援,沒有船隻出海,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死亡。這個時候他們的信仰開始有了轉變,人們不再崇拜巨大的石像,反而崇拜鳥人。也許他們就希望自己像鳥一樣,能夠飛離這座死亡之島。
在富饒的資源也會有耗盡的那一天,即便沒有後來歐洲人的入侵,復活節島上的人們也會走向重重困境。
外來入侵,走向毀滅的加速器
雖然物資短缺,但島上的人們好歹還是活了下來,但自從歐洲的船隻停靠在這個島嶼後,復活節上人類的厄運便開始了。
歐洲人給當地人送去了物資,同時也將鼠疫,傷寒,天花等傳染病帶到了島上。這些病毒在生存惡劣的環境中瘋狂肆虐。歐洲人發現復活節島時候正是西方大航海時期,人們爭相在海外開拓市場,但此時的復活節島並沒有太多利用價值,他們只是在這裡中轉歇腳,也會去找當地的女人發洩情慾,梅毒就這樣在島上傳播。
真正的災難來自於人口販賣,在西方奴隸貿易的鼎盛時期,幾乎島上一半的人都被抓去做奴隸。1862年,秘魯人帶了八艘船隻來到復活節島,擄走了2000多人去做奴隸,這群人裡就有酋長和酋長的兒子,據傳酋長可能是復活節島上唯一懂他們祖先文字的人。酋長最終喪命,所以迄今為止沒有人能破解刻在木板上的古怪符號。當人口掠奪這件事被傳出後,秘魯遭到了多方譴責,政府迫於無奈把剩下的人放回。然而,一年多的時間裡,這群人死得死傷得傷,當初的2000多人,最後只剩下了12個。
災難還在繼續,被放回島上的這12個居民,同時將天花等傳染病帶回了島上。那些躲過了人口販賣的居民,最終還是倒在疾病入侵中到了。1880年,復活節島上的原著居民只剩下了111人,整座島嶼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地獄。
如今,復活節島在國界上歸屬智利,成為了旅遊勝地。當地也居住著一些土著居民,但是他們也無法傳承先祖留下來的語言和文字,以至於巨大石像的作用是什麼,如何建造的,他們已經無從知曉了。
外界的入侵,讓這個本就滿目蒼夷的社會系統更快的走向了毀滅,人類歷史上存在了幾萬年的復活節島文明已不復存在。
復活節島:人類命運的縮影
聽到復活節島的命運,我們絕對不能只是把它當成故事來聽,像對其他已經消失的文明一樣表達遺憾。復活節島的命運,對於人類來說更是一種警示。復活節島的命運,不正就是整個地球上人類命運的縮影嗎?
復活節島的面積只有163.6平方公裡,放在今天也就是北京市朝陽區的1/3大而已。再往外看,我們的地球看似很大,但是在整個浩渺的宇宙中,地球可能還不如復活節島。
在這個地球上,每一天,每一時刻都有資源損耗。全世界的森林覆蓋率逐年下降、草原溼地大面積退化、冰山融化、大氣汙染、野生動植物滅絕……加上各個地區的衝突和戰爭,我們可能還會面臨地球外更高級文明的入侵。內憂加上外患,人類現在的命運,不正和復活節島當年的困境如出一轍嗎?
正如學者所說:「復活節島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孤島,我們宇宙也是漫漫宇宙中孤獨的生靈。所以說復活節島就是地球的一個縮影。」
如果我們繼續無節制地消耗資源,做山吃空,也難保復活節島的悲劇不會在我們人類身上重演。
如今,我們在浩渺的星空下仰視著復活節島巨大的石像,不得不讓人感到擔憂。地球總有資源耗盡的那一天,人類也會有走向毀滅的那一天。如何擺脫復活節島的困境,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BBC:復活節島:一個遺失世界的秘史》
《復活節島悲歌的警鐘》
《揭秘復活節島—沉默的石像與地球的未來》 吳旗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