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島上,巨型石身人面像凝視著大海,其建造原因以及如何搬運到此地成了一個令人著迷的難題。研究人員推測島上的人們毀掉了生態系統最終導致自身的滅亡。……
研究人員對並不肯定該方法就是當時復活節島上人們移動巨型石像所用,但是該實驗也為復活節島上的石像之謎提供了一些觀點。此外,科學家還指出,在沿途發現了碎石的痕跡,這也證明石像是被某種方法拖動。奇怪的是,在十八世紀歐洲人抵達這片陸地時,復活節島上的「魔埃」石像的建造工作就神秘停止了。
根據研究人員考證,當時復活節島上只有一些體型較小的樹木,似乎預示著神秘的石像並非通過樹木進行運輸。但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和八十年代期間,來自紐西蘭梅西大學的生物地理學家約翰·弗倫利(John Flenley)發現了新的證據:在復活節島上的湖泊沉積物中找到了樹木花粉的保存記錄,暗示了復活節島上存在茂密的森林,其中包括了數以百萬計的巨大棕櫚樹,距今大約數千年。當玻利尼西亞人在公元800年抵達復活節島將本片森林變成了草地。
由於森林的消失,復活節島上出現了乾燥的氣候,這意味著島上的人們要承受塵埃或者火山灰的侵襲。當島上的居民將森林當柴火燃燒殆盡後,森林便從此消失了,由於木材的匱乏導致了復活節島上的人們無法建造船隻進行遠海捕撈魚類,因此他們開始選擇吃海鳥。另外,土壤的侵蝕也減少了農作物的產量,在歐洲人抵達復活節島前,他們已經陷入了內戰,並發生了同類相食的慘像。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一個孤立的文明最後在自然資源消耗殆盡後自我毀滅的典型例子。
關於復活節島上的神秘石像,科學家認為建造石像加速了復活節島文明的自我滅亡,由於該文明存在於距離大陸較遠的島嶼上,以建造石像來顯示自己的存在,並攀比建造更大的石像。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考古學家喬安妮範提爾伯格(Jo Anne Van Tilburg)介紹:「為了建造更多的石像,需要大量的木材和人口,為了養活許多人以建造石像,就需要清理出更多的土地,當復活節島上的木材和內戰爆發後,人們便推到了魔埃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