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公民都有納稅的義務,相信很多人對這句話都非常熟悉。只要是社會人,在消費,你就在交稅。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稅收是收入的主要來源。而稅收又有多個來源,其中企業和個人所繳納的稅收是最主要的。
2019年,全國稅收收入157992億元,這其中大部分稅收收入來自企業,特別是大型的國企。比如中國菸草,一直被認為是最賺錢的企業,2019年利稅總額達1.17萬億。一家企業就貢獻了7.4%的稅收,可見企業的稅收佔比最多。
實際上也是如此,對於一些利潤高的企業來說,還是能夠接受的,但是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高昂的稅收成為負擔。曾經有不少企業家直白說稅負太重,比如曹德旺花10億美金去美國建廠,被一些網友質疑跑路,他也做了回應,並提出國內稅收負擔太高。另一位實業家宗慶後,曾在接受採訪時也說:中國稅負太高了,亂七八糟的稅太多了。
因此,2020年發生疫情後,國家就開始為企業減稅,特別是中小企業,稅點都降低了不少,還有社保繳納也有減免,算是給企業減少了不少成本。而在年初的時候,不少專家還提出了通過取消公積金來給企業減輕負擔。
除了企業交稅外,個人也要交稅。此前,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是3500元,到了2018年10月1日,提到了5000元。據了解,提高這個門檻之後,個稅繳納人數直接下降到6512萬人。也就是說中國14億人,只有6500多萬人交稅。
國際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勞動人口數量達到了8.9億,從這個個稅繳納人數來看,似乎中國月收入超過5000元的,只有6512萬人。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有一些人,即使收入超過這個,也是不交稅的,大致有三類人群。
第一類:農民工
農民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也可以說是靈活就業人群,它們沒有固定的公司,也不會有其他企業一樣的繳納社保。在一個地方工作一段時間,可能就會換個地方。它們的收入很多都是用現金發放,即使是打到個人卡裡,也是沒有交稅的。
實際上,現在很多農民工的月收入都超過了5000元,一些工地上的泥水匠等等,一天收入都有四五百,但是他們是不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據了解,截止到2019年,農民工的數量達到了2.9億人。
第二類:小商小販
在城市裡,有很多流動的攤位,賣早餐,賣水果,賣小吃等等,還有菜市場有很多,這些小商小販人群也很龐大。
曾經有很多報導說賣早餐的,一個月收入兩三萬。所以,這些人群月收入超過5000元的必定不在少數,但是他們也是不交個人所得稅的。
第三類:自由職業者
這些年興起了很多新興的職業,如自媒體,直播,短視頻等等,特別是直播這塊,是收益最大的,從遊戲直播,到直播帶貨,做得比較大的,可能有公司,這種會交稅,但是還有很多個體,他們並不交稅。
目前,國內這種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他們的賺錢方式和渠道很多,收入還不低,月入5000元不算高,但是大多數並不交稅。所以,這也是一個不交稅的大群體。
因此,不要看中國有這麼多勞動人口,但實際上月收入超過5000元的,並不是都交了稅。即使是一些公司也會去避稅,比如將工資定在城市的最低工資標準,剩下的按其他來發,這樣就不用交個人所得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