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兩年裡,消費升級這個詞越來越流行,升級產品也越來越有「吸引力」。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家開始尋找高質量的生活,市場商品的供給和服務同樣發生了變化。打動消費者的可能已經不是價格了,反而人們更注重品質高的商品。
眾所周知,消費對任何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以美國為例,消費一直是經濟的最大引擎,佔美國GDP的七成比重。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導致不少美國人「緊關大門」,在消費方面的支出也明顯減少了不少。
2019年,美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2375.57億美元,同比增長3.6%。其中,零售消費54675.8億美元,食品消費7699.77億美元。
但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為59672億美元,比美國少近2703億美元。
要知道,中國總人口是14億,消費能力卻低於美國3.3億,這意味著一個美國人的消費能力可能高於4個中國人。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美國人口如此少,消費能力卻如此之大?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這一真實情況也「露餡」了。
根據數據,2018年中國擁有2億多輛汽車,即每千人擁有170輛汽車。與發達國家相比,不少國家每千人擁有汽車超過500輛,這意味著中國的汽車數量仍有增長空間。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汽車和房子的需求也在增加。
2018年,中國有6.1億人乘坐民航航班,如果算上中國總人口,每年至少有10億人不乘坐飛機。然而,僅在2018年,中國就在奢侈品上花費了7700億元,佔全球奢侈品支出的三分之一。
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90後,我國人給人呈現出來的感覺就是,他們「不缺錢」,也「捨得花」,14億的人口撐起了不少千億級別的消費市場。
事實上,對於這種情況,其實曹德旺早就已經指明答案。曹德旺曾經說過,全國有消費能力的人只有2億,也就是14億人中,12億人沒有消費能力。
當然,這裡所指的消費能力不是每天買菜、購物所花費的資金,而是在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之後,在汽車和奢侈品等方面的消費。然而,馬雲的觀點與此截然相反。他認為,國內消費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的,14億人能夠維持千億人的消費市場。
這可能和馬雲的阿里巴巴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阿里巴巴囊括了很多平臺,近乎已經覆蓋了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方面,除了生活購物之外,還涉及到辦公、學習和視頻影音等。
我相信很多人都使用過其中的一些平臺,現在馬雲進入了很多新的領域,所「撬動」的消費群體同樣也不少。因而,馬雲會有這樣的說法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當然,這兩種觀點截然相反的原因也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的。馬雲看中的是電商這一市場,隨著國內網購人群的增多,消費市場潛力確實很大。而曹德旺看中的是在汽車等方面的消費水平,得出的結論自然是不一樣的。
既然如此,那美國人是真的很有錢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之所以3.3億人口能帶來萬億美元的消費市場,真實情況在今年已經「暴露」了。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也是最大的債務國。2020年6月,美國債務規模達到26萬億美元,超過19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其中,中國是最大的外國債主,約佔1.1萬億美元,其次是日本,達到了1.06萬億美元。
巨額債務給美國人帶來了數額龐大的美鈔,這使得美國國內資金周轉相對寬裕。與此同時,美國人的消費觀念也是非常超前的,通常美國人大多數都是有錢就花,很少有儲蓄的習慣。調查顯示,近一半的美國人的存款為零,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手中可以用的現金只有100美元。
美國人的消費能力如此強大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美國存在大量的「資源浪費」。每年有數千億美元的農產品被浪費,這些浪費的資源也被放到美國社會消費品的零售總額。
相比之下,中國的信貸消費觀念起步較晚,大多數家庭仍有儲蓄習慣。即使他們背負著房貸車貸,家庭依舊會計算將來孩子上學等開銷,然後就是做副業增加收入,或者減少用度,最後留下儘可能多的現金納入存款中。因此從消費上,中國比美國少。
由此看來,美國之所以是世界第一的消費大國,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美國有著龐大的銀行信貸資源。並且在特殊情況下,還能大量印鈔。所謂的美國式富裕,實際上是更多的借貸。即使消費水平高出中國10萬億,那也是在透支著未來,和中國相比較。與美國比起來,中國的發展更為平穩,儲蓄型消費雖然看起來不大氣,但踏實可貴。就連英國專家也表明,中國的高儲蓄有利於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