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今年5月起台州人能免費遊台州了

2020-12-05 浙江新聞

  5月19日是中國旅遊日。今年的中國旅遊日,我市各地景區將定期定量向台州市民免費開放。

  據了解,此次開放的景區,主要為全市各地主要國有及國有控股景區。

  這是昨天上午路橋召開的「台州人免費遊台州」專題工作會議上透露的重大利好消息,我市各旅遊系統將以最大的誠意和努力,讓旅遊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群眾。

  據了解,此次開放的景區,主要為全市各地主要國有及國有控股景區。

  今年1月23日,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票決方式,確定2018年市政府民生實事十大項目,「台州人免費遊台州」成功入圍。

  按照活動方案,「免費遊」分兩步走:第一步,從政策公布之日開始至5月18日,做好「台州人免費遊台州」各方面籌備工作,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試行「主要國有及國有控股景區定期定量向本區域範圍內市民免費開放」政策;第二步,從2018年5月19日起,組織「台州人免費遊台州」活動,即「各地主要國有及國有控股景區定期定量向台州市民免費開放」。

  免費對象為台州市戶籍居民、台州高校大學生和持有台州市居住證的新台州人。需要強調的是,原享受「免費政策」的特定對象,一律保持不變。免費項目僅指景區門票,景區纜車、導遊、停車、遊船、電瓶車及休閒娛樂項目等收費仍按標準收取。

  為了保證這項惠民措施的順利實施,市旅遊局還專門構建了服務平臺——台州智慧旅遊平臺。屆時將按照「免費不免票」的原則,台州市民提前一周統一到台州智慧旅遊平臺服務入口——「台州旅遊」微信公眾號上預約門票,以方便免費入園。

  市旅遊局局長管秉陽表示,這是促進全市旅遊行業轉型發展的一次重要契機。「旅遊作為一種生活習慣和休閒方式,已經成為常態。面對新常態,我們通過定期定量地推進『台州人免費遊台州』,逐步引導景區企業更多地推進二次開發,逐漸實現從單一的 『門票經濟』向多元收入結構轉變。」

  當天上午,台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台州廣電集團等6家單位詳細闡述了「台州人免費遊台州」的平臺建設、活動宣傳、品牌推廣等配套項目。台州報業集團充分展示了報網聯動、微信矩陣等多媒體優勢,受到一致好評。                                

相關焦點

  • 吳海《遊黃巖記》所遊的是台州黃巖嗎?
    台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的《名人筆下的台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8.12)收入了元朝吳海寫的一篇《遊黃巖記》,既然收在《名人筆下的台州》書中,編者自然以為這篇文章是寫今天的台州市黃巖區的,但是細品文意,卻並不然,筆者認為,作者所寫的絕對不會是今天的台州黃巖,筆者據文中線索考證,
  • 台州、台州、台州,驚豔上海灘!
    「亮相」上海灘 11月19日-20日 「2020上海·台州周」 即將在上海拉開帷幕 全方位融入長三角 全市域接軌大上海 全面構建新發展格局
  • 廣告服務 - 台州在線 台州網絡電視臺 台州視音頻門戶網站
    微信掃一掃X 廣告服務 《台州在線
  • 台州5農民慘遭氫氟酸燒傷
    台州5農民慘遭氫氟酸燒傷 www.zjol.com.cn 2004年11月23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製造之都」台州到底有多給力?什麼是台州藍?
    今晚9點25分中共台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蔡永波走進《有請發言人》,本期節目話題是:《創業富民 共建共享 攜手共創具有台州特色的全面小康路子》,蔡永波將介紹台州有關情況,回應社會關切。權 威 發 布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台州把建成全面小康作為必須扛起的歷史責任、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必須兌現的莊嚴承諾,以「創業富民、共建共享、攜手同行」為路徑,打好攻堅的決勝之戰。
  • 來吧,一起細品台州秋色
    天台文廣旅體局供圖今年的秋天,似乎比以往都長了一些,在氣溫上更是堪比六月的天,「娃娃的臉」在這個秋天也時不時上演。難得的晚秋時節,咱台州還不算冷,記者特意為晚報的讀者挑選了市內多個適合抓住秋天尾巴的好去處,趕緊穿上漂亮或帥氣的秋裝,用眼睛和鏡頭捕捉家鄉晚秋的美景吧。
  • 什麼是台州藍?今天的大陳島有多美?權威解答來了
    目前,台州99.5%的企業是民營企業,它們創造了92%的稅收和77.5%的地區生產總值。全市共有市場主體68.9萬個,平均每9個台州人當中就有1位老闆。今年在疫情衝擊之下,全市的登記失業率依然保持在1.7%以下,主要的經濟指標增幅在全省排名逐月上升。
  • 台州樓市房價「階梯式」增長近十年
    全國各大中城市房價十年來「過山車式」起起伏伏,台州樓市卻一直處於「階梯式」增長但從5月份開始,成交量出現萎靡,台州市區的房價隨之下降,一些二手房的價格大約每平方米降了200元至300元;更有沉不住氣的投資客為了早日成交,掛牌價甚至下降1000元/平方米。業內人士稱,房價的快速上漲提前預支了本應在一兩年內實現的增值利潤,再加上宏觀政策緊縮,市場短時間內承受不起,所以進入了盤整期。不過,這種下跌的情況並未持續很久。
  • 外地遊客「搞不懂」為何台州沒有市中心,也沒有台州人?
    隨著浙江旅遊的快速發展,台州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遊客也越來越多。雖然很多外地遊客來到台州旅遊,但是好像都說不清真正的台州市中心在哪裡,有說臨海的,有說椒江的,最後直接用各自的區縣名字相稱,而不會用到"台州"這個地名。
  • 台州又添「科技大腦」 南方科技大學台州研究院揭牌
    今天(1月18日)上午,南方科技大學台州研究院揭牌儀式順利舉行,校地合作結碩果,台州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動力。台州將大踏步走好科技新長徵,加快構建要素高度開放、高度集成、高度活躍的灣區創新生態,這就需要加強協同創新,與南科大等大院名校聯手,借外部的創新資源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 千萬不要低估台州人吃薑的能力!
    千萬不要低估台州人吃薑的能力! 而一碗熱氣騰騰的冬日故鄉美食 更能通過那些藏在食物中的記憶 喚起不少人心底的鄉愁
  • 浙江「限塑令」升級 台州塑料行業波瀾四起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是從去年開始投產快餐盒的,雖然時間不長,但銷售量還挺可觀,一年能賣出去七八萬箱,一箱150套到300套不等。但今年,估計是達不到了,「不僅浙江升級了『限塑令』,上海、海南等地也發布了不同程度的『限塑令』,不少老客戶都在觀望,還沒下新訂單。」這邊,部分傳統企業憂心忡忡,那邊,一些企業卻喜出望外。
  • 浙江台州,一座既說不清市中心在哪裡,又沒有「台州人」的城市
    台州,浙江省內的地級市,如果讓你說出三座浙江省你所熟知的城市,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想起台州,甚至人還有會讀錯台州「臺」字的發音,不過台州雖然不是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但是還是有很多景區值得一看的。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到過台州旅遊的外地遊客,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台州是一座既沒有市中心,又沒有「台州人」的城市。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有市中心的概念,所謂的市中心,往往就是這座城市最繁華或者是最熱鬧的地方,也是同樣是外地遊客最願意去旅遊打卡的地方,那麼台州的市中心在哪呢?
  • 台州有多大?台州=4個深圳8個香港!
  • 台州中學、一中、北師大台州附中和玉環中學等台州排名前十的高中
    2014年12月被確認為浙江省一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2020年高考成績:理科最高分701分,全省第69名,理科第二名698分,全省第115名。理科第三名697分,全省第130名。一段上線615人,上線率70%。台州一中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和浙江省一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全國100所普通高中特色研究項目學校之一。浙江省文明學校。
  • 台州教培調研報告:「巨獸」奇襲,本土機構攔不住了
    4.教育政策:政治、升學政策深刻影響台州教育格局①市政府搬遷,椒江區教育資源優勢凸顯1994年8月22日,國務院發出國函(94)86號文件,批准台州撤地建市。1995年1月5日市級機關22個單位300多人首批搬遷椒江,市中心從原地區行署所在地臨海縣搬到椒江區,這一政策的頒布,從根本上影響了台州格局,包括教育格局。
  • 整理 融合 創新 台州非遺的三個主題詞
    其中,《守望台州——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書,無疑是最能體現台州非遺紙上風貌的作品。據介紹,《守望台州》精選了台州116項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解讀傳統技藝的奧秘,溯源發展和演變歷程。同時,我市積極開展非遺項目整理和相關培訓工作。
  • 台州將有嚴重冰凍 最低氣溫可至零下5度
    不過,說好的溼冷天氣,何時能來,雖然心裡一百個不願意,但這樣要來不來的,也挺考驗人的,尤其是出門要不要帶傘,這是一個問題?  今天陰轉小雨,早晨最低溫度:7-9度;白天最高溫度:11-13度。沿海海面:北到東北風6-7級陣風8級明天6級陣風7-8級。南方的冬天是乾冷溼冷輪番上場,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 每天電療20分鐘能治百病?台州市立醫院醫生不認同
    公司工作人員稱,樂科世家庭電位治療儀能治腸胃不好、老年斑、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等多種疾病。  台州市立醫院醫生對此不認同  浙江在線03月16日訊「高血壓、脂肪瘤都有效果。」在海門老街西面,椒江人民路228號,有一家台州樂科世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該公司工作人員稱,他們售賣的一款日本的高壓電位治療器能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提高人體免疫力,是多種疾病的剋星。  每天都有三四十位中老年人在此聽講解,並接受20分鐘的「電療」。
  • 第六屆感動台州提名人物 戴杏芬 - 台州在線 台州網絡電視臺 台州...
    接下來繼續第六屆感動台州提名人物展播,我們給大家講述的,是一位農婦的傳奇故事。她叫戴杏芬,是仙居縣楊府鄉楊府村一位普通村民。她的故事,要從21年前講起。1993年的一天,村子裡來了三個流浪漢。準確地說,是三個十幾二十歲的流浪孩子。三個孩子渾身髒不拉幾,一邊走一邊要飯,很多人看了都躲得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