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衛星成功發射,科研基地「變身」旅遊勝地

2021-01-11 騰訊網

近日,北鬥衛星成功發射,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此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也吸引了人們的注意。這個擁有50年歷史的衛星發射中心,不僅成功送走了所有的北鬥導航衛星,還送走了包括「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在內的登月探測器,出鏡率之高,已是家喻戶曉。

隨著中國的開放和全民科普的需要,一些昔日神秘的科研基地如今已成為熱門旅遊勝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成為西昌旅遊的必去之地,每年都有不少遊客前去參觀遊覽。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始建於1970年,1982年交付使用。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為我國航天史寫下三個第一:

1984年4月8日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1986年2月1日,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二號;

1990年成功發射我國承攬的商務衛星——亞洲一號。

2020年4月28日起,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景區已面向所有航天愛好者們正式恢復對外開放。自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景區面向所有遊客門票減半,面向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參觀,網上預約後可入園參觀遊覽。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已漸漸揭開其神秘的面紗,成為旅遊熱線上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科技旅遊不斷升溫

這些年,大型科研基地「變身」旅遊勝地並非個例,這些輝煌的科技聖地不僅讓中國人自豪,也令人嚮往,想要一探究竟。前去參觀的人群,不僅局限於科技愛好者,從老人到小孩,從親子遊到研學遊,科技旅遊不斷升溫。

2017年,位於貴州黔南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對外開放遊覽,使遊客能夠近距離參觀這個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天文望遠鏡。同年,「天眼」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湖北宜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等被選為「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

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

貴州黔南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湖北宜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中國科學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中國科學院青島海洋科考船

中國科技館

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基地

中國科學院安徽合肥董鋪科學島

中國科學院西安國家授時中心

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接收站三亞站

人類藉助科技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探底,探索未知和未來。從這一點上看,旅遊與科技相似,都是為了遠方與未知,也因此充滿魅力。

科技與旅遊的良性互動,不僅能拉近科技與普通人的距離,也賦予了旅遊更深層次的意義與價值。這樣的旅行,是比教科書更生動的一次科普,會給許多人撒下熱愛科學的種子,也有助於孩童立志攀登科學高峰。

科技和旅遊的深度融合

對於地方發展來說,科技和旅遊的深度融合更是一張硬名片。以「天眼」為例,與「天眼」一同打開的,還有原本偏遠閉塞的黔南山區。依託「天眼」的品牌效應,平塘縣在周圍開發出甲茶風景名勝區、玉水金盆觀景臺等旅遊資源,形成了以「天眼」為核心的景區群。

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同樣如此。作為「神舟」系列飛船的主著陸點,四子王旗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時著力發展航天文化。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身騎駿馬的少年在四子王旗廣袤的戈壁上追逐著陸飛船的身影,令人印象深刻,充滿嚮往。

對於遊客來說,科技旅遊基地不同於一般旅遊景點,這些科技旅遊基地大多屬於重要的科研場所,需要參觀者遵守相關規定,精心愛護。

近日好文

▼▼▼

聲明 :人民旅遊致力於智慧財產權保護,尊重權利人的版權,部分圖片來自網際網路,我們無法核實其出處,難以取得權利人的許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或溝通許可事宜。

出品:民生周刊新媒體事業部

素材來源於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片來自於網絡

責任編輯:昱縈

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研製速度更快 第23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原標題:第二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6月12日23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二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完成在軌測試後,這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將接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用戶提供服務。
  • 【關注】發射成功,北鬥收官!
    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收官發射一波三折、玉汝於成。
  • 「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兩顆北鬥導航衛星
    本報北京9月2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5時1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47、48顆北鬥導航衛星。這是繼去年11月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基本系統」部署任務完成後,今年北鬥中圓軌道衛星的首次發射,正式開啟北鬥三號從「基本系統」向「完整系統」大步邁進、向全球組網的「全面衝刺」。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副總師王金剛介紹,此次是北鬥中圓軌道衛星第一次配置輕量化氫鍾,具備更高的精度和穩定度,能夠有效提升衛星的性能指標和服務質量。
  • 發射成功!中國北鬥,從西昌出徵!
    我國成功發射第五十四顆北鬥導航衛星本次執行2020年北鬥系列首發星長徵三號乙 (CZ-3B) 運載火箭載荷北鬥三號 GEO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捷報振奮人心此次任務是長徵系列火箭第327次飛行,北鬥三號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收官任務倒數第二次發射,
  • 北鬥系統第五十四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貴陽...
    2020年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四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北鬥系統建設先後經歷了北鬥一號系統、北鬥二號系統、北鬥三號系統三個階段,目前北鬥一號4顆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從北鬥二號首顆星起算,我國已發射54顆北鬥導航衛星。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每一顆北鬥衛星的發射出徵都...
    王晉朝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王國平11月22日,四川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論壇暨座談會在成都舉行。作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在論壇中提到,「都說55顆北鬥衛星是從四川發射升空的,實際上是59顆星,這其中還包括了4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他說,每一顆北鬥衛星的發射出徵都離不開我們四川省的大力支持。攝影 王晉朝四川是北鬥追星夢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是我國五大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聚集區之一。
  • 成功發射!貴州20年助力29顆北鬥衛星發射
    今天上午9點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完成北鬥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工作。北鬥導航系統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
  • 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搭載的原子鐘等都是「西安造」
    2020年3月9日19時55分,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在舉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又一個來自中國航天的振奮人心的消息。位於西安航天產業基地的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為該衛星提供了導航分系統、天線分系統、轉發器分系統等有效載荷產品。
  • 今晚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今天(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5月份,將按計劃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屆時,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
  • 北鬥組網成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意義何在?北鬥真的強於GPS嗎?
    ##今天9時43分,北鬥系統的第55顆導航衛星,也就是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相比於原定的計劃,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就在剛才,北鬥三號組網成功,吹起了北鬥衛星部署成功的號角!
  • 第54顆北鬥衛星發射,北鬥全球組網僅有一步之遙
    原標題:戰疫情下的又一次成功航天發射,北鬥全球組網僅有一步之遙在全國上下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的關鍵時刻,北鬥三號衛星自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3月9日19時55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之前,因2次航天發射任務失利,工程全線舉一反三 ,進行質量複查,發射時間由5月調整至6月;6月16日,因臨射前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為確保百分百成功、不帶任何隱患上天,發射再次推遲。此次任務的圓滿成功,充分體現了航天戰線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再次印證了「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科研試驗十六字方針是我國航天事業不斷戰勝困難、持續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
  • 北鬥組網成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意義何在?北鬥真的強於GPS嗎?
    今天9時43分,北鬥系統的第55顆導航衛星,也就是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相比於原定的計劃,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就在剛才,北鬥三號組網成功,吹起了北鬥衛星部署成功的號角!
  • 北鬥三號導航系統成功組網!兩年半發射30顆衛星,美國卻用了8年
    6月23日,最後一顆北鬥三號衛星發射入軌,我國全面建成北鬥導航系統!北鬥三號系統一共30顆,其中24顆為中圓軌道衛星、3顆同步軌道衛星和3顆傾斜同步軌道衛星。這次發射的是同步軌道衛星,在2018年11月1日和2020年3月9日,分別發射了G1和G2兩顆同步軌道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第四十七、四十八顆北鬥導航衛星
    2019年9月23日 5 時 10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七、四十八顆北鬥導航衛星。  兩顆衛星均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目前在建的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衛星。經過 3 個多小時的飛行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在軌測試,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 李蘭娟院士被邀請觀看北鬥衛星發射,她完全配得起這份殊榮
    作為在中國抗擊疫情過程中功勳卓著的英雄,醫學專家李蘭娟才可以被邀請到北鬥衛星發射現場觀看發射,她完全配得起這份殊榮。6月23日,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生基地成功發射,這預示著世界上僅有的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中國北鬥導航已經具備了為全球提供精準定位服務的能力,在這激動人心的偉大時刻,能被邀請至現場鑑證這一時刻,絕對屬於一份極大的殊榮。
  • 長三乙/遠徵一號火箭成功發射北鬥三號工程第二組衛星
    1月12日7點18分,長徵三號乙/遠徵一號運載火箭託舉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兩顆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隨後,火箭上面級與衛星成功分離,將其送入預定軌道。 長三乙/遠徵一號火箭成功發射北鬥三號工程第二組衛星。
  • 第47/48顆北鬥衛星成功發射:首次搭載輕量化氫原子鐘
    近日,中國航天再次開啟密集發射模式,兩天之內兩次發射,發射了三顆衛星。首先是9月23日凌晨5時10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遠徵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執行「一箭雙星」發射任務,將兩顆北鬥全球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第55顆北鬥衛星成功發射,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據《央視新聞》報導,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隨著功勳火箭長徵3號乙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中國第55顆衛星,也是北鬥三號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踏上了它的太空徵程。經過了近半個小時的飛行,成功抵達預定軌道。這標誌著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擁有了全球全覆蓋的定位導航能力。
  • 我國成功發射北鬥地球靜止衛星 提供導航、短報文服務
    我國成功發射北鬥地球靜止衛星 提供導航、短報文服務 圖片版權所屬:站長之家>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2日 消息:據新華社消息, 11 月 1 日 23 時 57 分,我國在西昌成功發射第四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 290 次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