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平時大家見多了,其實除了這兩種,還有一類獨特的存在---黃葡萄酒。在歐洲,說到黃酒(Yellow wine)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聯想到法國汝拉地區的黃葡萄酒(Vin jaune)。
巴斯德與黃葡萄酒
法國科學家路易-巴斯德是微生物學的開山鼻祖,他的研究成功直接影響了人類的發展進程。大家熟悉的「巴氏消毒法」,還有各種疫苗都是他老人家發明的。

他和葡萄酒是怎麼扯上關係的呢?在巴斯德的老家法國汝拉省,有一種獨特的黃葡萄酒。和常見的紅、白葡萄酒不同的是,這種黃葡萄酒需要長時間的陳釀。由於當時人們對微生物的認識有限,陳釀過程無法有效的把控微生物的生長,導致釀出的黃葡萄酒品質不是很穩定。這也使得黃葡萄酒的知名度遠不如紅、白葡萄酒。

巴斯德覺得自己得發揮所長,為家鄉人們辦點事啊!他研究發現,黃葡萄酒的品質之所以會時好時壞,和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很大關係。他將自己的研究結果教授給酒農,用於控制黃葡萄酒中的微生物,從此黃葡萄酒的品質變得十分穩定,陳年能力可達上百年之久。

於是汝拉地區的酒農將巴斯德奉為「黃葡萄酒之父」,在他誕辰100周年時,汝拉的各大酒莊紛紛將他的肖像印在酒標上,以示紀念。結果,印有巴斯德肖像的黃葡萄酒在法國供不應求!
黃酒產區
汝拉(Jura)是位於法國東部的一個省,以釀造獨特的黃葡萄酒而聞名。行政區下有四個地區獲得了法定產區(AOC)標識:阿爾布瓦(Arbois)、夏隆堡(Chateau-Chalon)、汝拉丘(Cotes du Jura)、埃託勒(L'Etoile)。其中以夏隆堡這個村莊出產的黃葡萄酒品質最優。

釀造
釀製黃葡萄酒只能使用晚收的薩瓦涅葡萄(Savagnin grapes),該品種要到10月底才成熟,因此保證了葡萄的含糖量,釀出的酒精度可達15度。

釀造過程中,先是讓酒緩慢的發酵。完成後再轉移到舊橡木桶中熟化,酒液並不完全注滿,而是在木桶的頂部留出一些空間,讓酒可以接觸到空氣。之後,酵母菌會在酒的表面形成一層菌膜,這是釀造能否成功的關鍵。

菌膜能起到隔絕氧氣的作用,讓酒液可以在橡木桶內緩慢氧化。根據規定,必須經過6年零三個月的熟化,酒液才能裝瓶。成熟的酒體呈現迷人的金黃色,由此得名黃葡萄酒。

經過幾百年的的發展,黃葡萄酒完成了,從受冷落到眾人追捧的完美逆襲。不變的是汝拉人對品質的堅定追求,當地人始終堅持小規模生產,不會為了市場利益而隨意擴大產量。必須100%的酒液陳釀滿規定的時間,才能上市銷售。這一點值得國內企業學習,應該把產品品質擺在第一位而不是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