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還有黃葡萄酒嗎?疫苗之父巴斯德同時也被譽為黃葡萄酒之父

2020-12-04 酒海無涯

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平時大家見多了,其實除了這兩種,還有一類獨特的存在---黃葡萄酒。在歐洲,說到黃酒(Yellow wine)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聯想到法國汝拉地區的黃葡萄酒(Vin jaune)。

巴斯德與黃葡萄酒

法國科學家路易-巴斯德是微生物學的開山鼻祖,他的研究成功直接影響了人類的發展進程。大家熟悉的「巴氏消毒法」,還有各種疫苗都是他老人家發明的。

巴斯德

他和葡萄酒是怎麼扯上關係的呢?在巴斯德的老家法國汝拉省,有一種獨特的黃葡萄酒。和常見的紅、白葡萄酒不同的是,這種黃葡萄酒需要長時間的陳釀。由於當時人們對微生物的認識有限,陳釀過程無法有效的把控微生物的生長,導致釀出的黃葡萄酒品質不是很穩定。這也使得黃葡萄酒的知名度遠不如紅、白葡萄酒。

微生物實驗

巴斯德覺得自己得發揮所長,為家鄉人們辦點事啊!他研究發現,黃葡萄酒的品質之所以會時好時壞,和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很大關係。他將自己的研究結果教授給酒農,用於控制黃葡萄酒中的微生物,從此黃葡萄酒的品質變得十分穩定,陳年能力可達上百年之久。

汝拉地區的黃葡萄酒

於是汝拉地區的酒農將巴斯德奉為「黃葡萄酒之父」,在他誕辰100周年時,汝拉的各大酒莊紛紛將他的肖像印在酒標上,以示紀念。結果,印有巴斯德肖像的黃葡萄酒在法國供不應求!

黃酒產區

汝拉(Jura)是位於法國東部的一個省,以釀造獨特的黃葡萄酒而聞名。行政區下有四個地區獲得了法定產區(AOC)標識:阿爾布瓦(Arbois)、夏隆堡(Chateau-Chalon)、汝拉丘(Cotes du Jura)、埃託勒(L'Etoile)。其中以夏隆堡這個村莊出產的黃葡萄酒品質最優。

汝拉產區

釀造

釀製黃葡萄酒只能使用晚收的薩瓦涅葡萄(Savagnin grapes),該品種要到10月底才成熟,因此保證了葡萄的含糖量,釀出的酒精度可達15度。

汝拉地理位置

釀造過程中,先是讓酒緩慢的發酵。完成後再轉移到舊橡木桶中熟化,酒液並不完全注滿,而是在木桶的頂部留出一些空間,讓酒可以接觸到空氣。之後,酵母菌會在酒的表面形成一層菌膜,這是釀造能否成功的關鍵。

黃葡萄酒表面的菌膜

菌膜能起到隔絕氧氣的作用,讓酒液可以在橡木桶內緩慢氧化。根據規定,必須經過6年零三個月的熟化,酒液才能裝瓶。成熟的酒體呈現迷人的金黃色,由此得名黃葡萄酒。

陳釀

經過幾百年的的發展,黃葡萄酒完成了,從受冷落到眾人追捧的完美逆襲。不變的是汝拉人對品質的堅定追求,當地人始終堅持小規模生產,不會為了市場利益而隨意擴大產量。必須100%的酒液陳釀滿規定的時間,才能上市銷售。這一點值得國內企業學習,應該把產品品質擺在第一位而不是利益!

相關焦點

  • 第2100回:葡萄酒之父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酵母
    當有人被狗咬的時候,有想到是誰發明狂犬病疫苗的嗎?我上面所說的都是指向一個人,他是進入科學王國的最完美無缺的人:路易士·巴斯德。他以借生源說否定自然發生說(自生說)、倡導疾病細菌學說(胚種學說)以及發明預防接種方法而聞名,為第一個創造狂犬病和炭疽病疫苗的科學家,被世人稱頌為 「進入科學王國的最完美無缺的人」。他和費迪南德·科恩以及羅伯特·科赫一起開創了細菌學,被認為是微生物學的奠基者之一,常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
  • 為什麼說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是葡萄酒歷史裡程碑式的人物?
    那麼,為什麼路易·巴斯德對於葡萄酒來說還有如此高的地位呢?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路易·巴斯德,法國微生物學家和化學家,生於1822年,逝於1895年。巴斯德一生最大的三項發現為:1、微生物在發酵中和存放時的作用,發明了巴氏殺菌法(一種用加熱的方式殺滅飲料中無益菌的方法);2、微生物在傳染病中的作用,並據此根除了危害蠶卵的細菌,拯救了法國的絲綢業;3、發現並發明了很多防治疾病的疫苗,例如狂犬疫苗。
  • 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現代疫苗科學的先驅
    路易斯·巴斯德,19世紀法國科學家,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以發展疾病的微生物理論、創造巴氏滅菌過程(防止許多食品變質)和改變科學家製造疫苗的方式而聞名。路易斯·巴斯德(1822-1895)受到他的生命科學繼承者和公眾的尊敬。事實上,他的名字是巴氏消毒法的基礎。
  • 醫學史上的7月6日:巴斯德首次使用狂犬疫苗,微生物之父就是他
    1885年7月6日——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首次為一個被瘋狗咬傷的9歲男孩注射了他發明的狂犬病疫苗。,曾任裡爾大學、巴黎師範大學教授、巴斯德研究所所長,對同分異構現象、發酵、細菌培養和疫苗等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 微生物學之父路易.巴斯德的信仰格言
    親愛的朋友,最近一段時間凌雲經常和你分享一些世界級的偉大科學家的故事,正是希望透過這些偉大科學家的智慧言論,能夠幫助我們對他們所信仰的這一位創造宇宙世界人類的造物主,有更堅定的信心。今天要給您介紹法國微生物學家和化學家路易·巴斯德。
  • 疫苗之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傳奇
    路易-巴斯德,1822年12月27日生於法國汝拉省多勒,父親是拿破崙軍騎兵隊的一名退伍軍人,家境並不富裕。路易•巴斯德早年讀書非常刻苦勤奮,1847年從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畢業後,第二年就成為物理教授。
  • 巴斯德:科學無國界,Science knows no country 名人名言學英語
    路易·巴斯德巴斯德還說,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到十幾歲時接觸科學時,他知道了自己未來的使命。路易·巴斯德在大學獲得了數學、物理和化學學位。在大學期間,他與校長女兒瑪麗·勞倫特相愛。兩人育有五個孩子,但三個死於傷寒。
  • 你知道「中國雷達之父」是山東大學知名校友嗎?
    你知道「中國雷達之父」是山東大學知名校友嗎?山東大學是《大英百科全書》所列中國著名大學之一;也是中國內地最具國際聲望的16所大學之一;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以為山東大學的知名校友,一起來看一下吧!童第周享譽世界的生物學家童第周,192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34年起,在山東大學、中央大學、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等任教;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
  • 你知道「幼兒園之父」是誰嗎?福祿貝爾?陳鶴琴?竟是這位大咖
    提到「幼兒園之父」,很多同學都弄不清楚到底是福祿貝爾呢?還是陳鶴琴呢?竟然是這位大咖!下面我們來一起揭曉答案。但是你知道他的國籍嗎?他是德國人,是一位著名的學前教育學家。他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幼兒教育事業,建立了較完整的幼兒園教育體制,因此被譽為「幼兒園之父」。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母親之歌與愛撫之歌》等。他的理論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幼兒自我發展的原理。 二、遊戲理論。
  • 疫苗往事2:細菌學之父路易·巴斯德與狂犬病疫苗
    經過多年艱苦努力研究,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和他所在的巴黎研究團隊共同研發了用兔子的幹脊髓製成的疫苗。他們在狗身上進行實驗發現是有效的。但這對人有效嗎?1885年人們把一個被瘋狗咬得很厲害的9歲男孩送到巴斯德實驗室請求搶救,巴斯德猶豫了一會後,他決定碰碰運氣。男孩接種了免疫,之後的10天內又先後打了12針,最後他活下來了。在1886年還救活了另一位在搶救被瘋狗襲擊的同伴時被嚴重咬傷的15歲牧童朱皮葉,現在記述著少年的見義勇為和巴斯德豐功偉績的雕塑就坐落的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外。
  • 宮頸癌HPV疫苗之父楚爾·豪森:建議男性也接種HPV疫苗
    宮頸癌HPV疫苗之父楚爾·豪森:建議男性也接種HPV疫苗 宮頸癌HPV疫苗之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  封面新聞 資料圖央視新聞10月31日消息,哈拉爾德·楚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德國生物醫學家,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
  • 沒有葡萄酒的一餐,猶如沒有陽光的一天
    葡萄酒除了出現在餐桌上外,詩歌小說、繪畫雕刻、舞臺歌劇等隨處可見,不得不承認葡萄酒與法國人浪漫情懷密不可分。更為有趣的是單調、枯燥、嚴謹的法國科學家們對葡萄酒業傾注了特有的浪漫,他們在酒質、釀製、儲藏等方面作出了革命性的技術創新,整個行業受益匪淺。同時,其他食品業也因此受益,並時至今日。
  • 湯飛凡,「衣原體之父」
    1932年,中央大學醫學院獨立,改名為國立上海醫學院,湯飛凡升正教授,同時受聘為英國在上海的雷氏德研究所細菌系主任,可以利用該所齊全的設備進行複雜的實驗。1935年湯飛凡到英國國家醫學研究所進行短期協作,與1937年初歸國。
  • 日幣上的細菌學之父
    究其緣由,是北裡得罪了緒方正規,這位老先生是北裡在東京大學醫學院的細菌學啟蒙恩師,也是日本現代衛生學之父。留學德國的北裡曾公開發表論文從科學角度批判緒方正規的腳氣病細菌說,指出緒方無法證明所發現的細菌就是腳氣病的致病原。
  • 狂犬病疫苗發明人 路易·巴斯德
    巴斯德9歲時才開始上小學,18歲獲得貝桑松皇家中學高中文科畢業文憑。畢業後,他留校任輔導員,同時繼續學習高中理科課程,但在1841年沒有通過會考。接著,他轉學到第戎中學。1842年獲得高中理科畢業文憑後,巴斯德進入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學習,並於1845年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 狂犬病疫苗發明人路易·巴斯德
    巴斯德9歲時才開始上小學,18歲獲得貝桑松皇家中學高中文科畢業文憑。畢業後,他留校任輔導員,同時繼續學習高中理科課程,但在1841年沒有通過會考。接著,他轉學到第戎中學。1842年獲得高中理科畢業文憑後,巴斯德進入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學習,並於1845年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 他是中國的巴斯德,差點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為研究把病毒放進眼睛
    在中國人當中,除莫言先生和屠呦呦女士外,你知道哪些人差一點就拿到了諾貝爾獎?你相信嗎?然確實如此,這位被譽為「衣原體之父」,「中國的巴斯德」的醫學微生物學家湯飛凡先生。就是國際公認的曾經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 他被譽為「計算機之父」,卻因同性戀被判「化學閹割」!
    當你在驚嘆網際網路的發展如此迅速,衝垮了傳統行業,是否會感慨萬分,恨自己不能像馬雲一樣,引領時代潮流?當你在用電腦和手機逛淘寶、打遊戲時,是否會想到,曾經有這樣一個人,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和沉重代價?試想一下,如果沒有計算機的出現,電腦和手機如何出的來?逛淘寶、打遊戲又怎麼可能?
  •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研製出各種疫苗,拯救無數中國人,61歲自殺
    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中國人不知道湯飛凡是何人,有何功績。那麼,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這位可以寫進世界醫學史上的中國人!他是中國第一代醫學病毒學家,也是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中國第一人,被稱為「衣原體之父」,其一生為中國研製出了狂犬病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上第一支班疹傷寒疫苗,堪稱中國疫苗之父,正是他消除了威脅中國人民的沙眼、天花、麻疹等等病毒,拯救了無數中國人
  • 微生物獵人——巴斯德的一生
    兩年後,巴斯德進入巴拉爾的實驗室當起了助手。  喜愛葡萄酒的巴斯德偶然注意到,製酒時酒石酸的晶體會在發酵過程中沉積。他對沉積物進行分析,發現成分不僅有酒石酸,還有一種叫類酒石酸的物質。這兩種析出晶體的化學式完全一樣,但各自的溶液卻具有不同的「旋光」特性:直射光通過酒石酸溶液時會產生右旋光,通過類酒石酸溶液則什麼事也不會發生。  巴斯德憑直覺認為它們結晶的結構可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