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是我國著名的泉城,市區內共有大小泉眼100多處,其中有72處列為濟南名泉,在這72處名泉中尤以趵突泉最為出名,與大明湖、千佛山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趵突泉的位置處於濟南市歷下區,緊臨泉城廣場,與五龍潭相望,泉水所覆蓋面積達到150多畝,其中泉眼位置處在趵突泉公園裡的濼源堂前面,目前在泉眼處修建的泉池面積有500多平方米,泉池深度在2.2米左右,共有三個出泉口,單日平均出水量為7萬立方米,其中峰值可以達到16萬立方米。
趵突泉的泉水常年溫度保持在18攝氏度左右,再加上周邊風景優美,氣候宜人,這裡成為了眾多旅遊者的理想目的地。然而,近年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共同影響,趵突泉的出水量呈現非常不穩定的狀態,據監測,這幾年趵突泉的地下水位經常降至27米左右,連續超出橙色最低水位警戒線,有時三個噴口僅有微弱的泉水冒出,難以再現類似噴泉的奇觀。
為了確保趵突泉水量的持續性,人們對趵突泉地下水實施了有針對性補水措施,據統計,對趵突泉實施的補水量,累計已超過15個大明湖的貯水量。
針對這種情況,有的遊客在失望之餘,還拋出了在趵突泉泉池底部發現埋有水管的現象,甚至還聲稱聽到了機器轟鳴的聲音,難道在趵突泉泉池中真的埋有水管,用自來水充當泉水嗎?要解釋這個問題,還得從濟南的地質條件談起,來看一下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泉水。
濟南的地理位置正好位於泰山山區與魯西北衝積平原的交界處,山區和平原的地質條件完全不同,其中山區下面以石灰巖為主,而平原下面以巖漿巖為主,當山區底部的石灰巖沿著地勢走向,從南向北持續傾斜時,到達濟南地區則剛好被切斷。
由於山區的石灰巖比較容易受流水的侵蝕,所以在局部地區會形成眾多的貯水單元,比如地下溶溝、暗河等等,貯存了大量的地下水,這些地下水按照地勢起伏特點從南向北流動,當地下流水流到濟南地區,遇到比較緻密的巖漿巖時就會受阻,不能繼續流動下去了,於是就從濟南市區的地下,在壓力的作用下沿著地殼的裂隙湧出地面,形成了多處泉眼。
由於泉水來源於地下水,而地下水的補給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大氣降雨以及地表河流的滲透,因此,當濟南及周邊地區的降雨量明顯偏少時,地下水由於沒有充足的補給水位就會下降,從而造成地下水流動到濟南地區的地下時,水壓也隨之明顯下降,從而造成泉眼出水量不足甚至出現斷湧問題。
通過這幾年的監測以及遊客的實地體驗,趵突泉會經常出現間歇性斷湧或者停噴的現象,發生這種現象的時間,與當時一段時間內降雨量偏少也能夠吻合上,所以我們能夠看到這種水量的明顯變化,恰恰印證了泉水的自然補給特點,而絕非依靠人工用自來水進行泉池的補水,否則我們根本無法直接觀看到地下水位的變化帶來的影響。
另外,濟南市在進行城市建設特別是地下施工作業時,也會有意刻意避開地下暗河這些泉水的來源通道,使工程進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泉眼出水質量的影響。如果純粹地用自來水來取代泉水,何必如此大費周章,造一處人工景觀豈不更簡便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