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微信朋友圈,跟你的幸福感有關

2020-11-29 騰訊網

社交媒體上的內容不完全可信,已成為大家的基本共識。我們可以在社交平臺上隨意擬定自己的一切,從頭像到名字,從年齡到長相。

與這種「自我理想化視角」相匹配的是,社交平臺上的自我表達往往也被理想化和誇張化:鏡頭前精緻美顏,鏡頭後可能褲衩拖鞋;鏡頭前乾淨整潔,鏡頭後可能沒處下腳。人們的生活很多時候並不像他們精心策劃的帖子那般光彩奪目,每個人都在把「理想的內容」呈現給別人。

但是,上個月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社交媒體上保持真實的自我表達,讓人感到更幸福

這項研究是這麼做的

評估一個人是否真實地表達自我,需要一個能代表「自我」的指標,研究人員選取的是 「人格」(personality)。不同的人格可以導致個體所思、所想和所做的不同,因此它是一個獨特的心理學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自我」。這一指標可以藉助「人格五因素量表」進行定量評估。

人格五因素模型(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被廣泛用來測量人格特質。該模型提出了五種相對穩定、持續的人格特徵: 樂於體驗、盡責性、外向性、親和性和神經質。研究發現,這五大人格特徵在不同文化和觀察者之間都是穩定的。此外,很多研究已經將它們與大量的行為、偏好和其他結果聯繫起來。丨Pixabay

研究人員收集了Facebook上10560名用戶的數據,時間跨度長達5年。這些用戶都在「myPersonality」軟體上完成過人格的自我評估,並報告了自己對生活的滿意度。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對參與者在Facebook上的狀態更新、互動、點讚等指標進行了大數據分析,客觀評估了用戶展示出來的人格。之後,研究者將這些觀察到的「人格」數據與用戶自我評估的人格結果進行比對,以衡量他們在平臺上是否展示了「真實一面」。

在定義「理想化自我表達「時,研究基於這樣一個假設,即任何偏離真實自我的表達都是呈現自我的嘗試,因此都可謂一種自我理想化。也就是說,它既包括好的自我理想化,也包括自我貶低。

為了探索真實的自我表達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進行了線性回歸分析。結果發現,社交媒體上的真實自我表達與幸福感的提升呈正相關。

這一研究的優勢是,通過對網際網路上實際行為的觀察、而不是受試者的自我報告來判斷其是否真實地表達了自我,相對來說更加科學準確

越真實,越幸福

上面的研究只證明了相關性,卻沒有論證因果關係。換句話說,究竟是真實的自我表達帶來了更大的幸福感,還是反之,結論尚不清楚。

為了進一步研究二者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進行了第二階段的延伸實驗

研究人員邀請了90名參與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要求他們分別在社交媒體上以一種特定的方式發帖。第一組人先以真實的方式發帖1周,然後以自我理想化的方式發帖1周。另一組人則與之相反。

縱向實驗研究設計,包括關鍵時間點、幹預措施和調查。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比較同一時間段不同組的差異,也可以比較同一組人在不同時間的差異。丨原圖:參考文獻1

研究開始前,所有受試者都會先做一個人格的初篩測試,研究者會以此為基礎,給每個參與者個性化建議報告。受試者可以根據報告調整他們的自我表達,以便更加符合研究中的真實或理想化自我表達。

2周的實驗過程中,兩組參與者會分別在第7天、第14天記錄自己的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發帖對情緒的積極或消極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真實發帖的參與者報告了更積極的情緒。這表明,真實的發帖可能會比自我理想化的發帖帶來更高水平的幸福感。

如何使用社交媒體,更關乎你的幸福感

研究得出的另一個結論是,社交媒體平臺與生活幸福感高低的關聯,可能並不取決於人們是否使用社交媒體,而是如何使用。比如,使用Facebook被動消費他人分享的內容與幸福感呈負相關,而主動分享內容和交流則相反。

此外研究還發現,無論你是哪種人格特徵,都能從社交媒體上的真實自我表達中受益。過去,人們傾向於認為具有社會吸引力的人,也就是所謂的「社會理想人格」,更能從真實自我表達中獲益,本研究反駁了這一觀點。

需要指出的是,社交媒體上真實的自我表達對幸福感的影響雖然顯著,但與其他重要因素相比,例如收入、身體健康和婚姻狀況等,從絕對值上來說是更小的。不過,研究者認為對於理解像生活幸福感這樣複雜的事物,該研究仍然是有意義的。如果能在一個更加受控制的環境中去測試,真實自我表達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可能更大。

無論哪種人格特徵,都能從社交媒體上的真實自我表達中受益。丨Pixabay

事實上,關於為什麼人們在社交媒體上會有真實化表達或理想化表達的行為,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人們在網上自我理想化的動機可能不同,有可能是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理想化表達,也可能是故意的,動機同樣可能影響幸福感。同樣不清楚的是,真實發帖是否比壓根不發帖更好呢?

但不管怎樣,這篇研究對我們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提醒。換個角度看網紅,他們也許就是普通人,不是社交媒體上呈現出的理想形象。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建議——要做自己。心理學研究也已經表明,以與自我內心觀點一致的方式去行事,對提高幸福感是有益的

看來做一個真誠的人,不僅對別人有好處,也能讓你自我感覺更好。考慮一下,今晚要不要在朋友圈吐槽一下老闆?

參考文獻

1.Bailey, E.R., Matz, S.C., Youyou, W. et al. Authentic self-expression on social media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subjective well-being. Nat Commun 11, 4889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8539-wPetya Eckler, Yusuf 2.Kalyango & Ellen Paasch (2017) Facebook use and negative body image among U.S. college women, Women & Health, 57:2, 249-267, DOI: 10.1080/03630242.2016.1159268

3.Jebb, A. T., Morrison, M., Tay, L. &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around the world: trends and predictors across the life span. Psychol. Sci. 31, 293–305 (2020).

4.Diener, E., Diener, M. & Diener, C. Factors predicting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nations. In Culture and well-being, 43–70 (Springer, Dordrecht, 2009).

5.Helliwell, J. F. How’s life? Combining individual and national variables to explain subjective well-being. Econ. Model. 20, 331–360 (2003).

6.McCrae, R. R. & John, O. P.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J. Pers. 60, 175–215 (1992).

7.Goldberg, L. R.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rs for the Big-Five factor structure. Psychol. Assess. 4, 26–42 (1992).

8.McCrae, R. R. & Allik, I. U.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cross cultures.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2).

9.Paunonen, S. V. Big five factors of personality and replicated predictions of behavior. J. Pers. Soc. Psychol. 84, 411–424 (2003).

10.Schwartz, H. A. et al. Personality, gender, and age in the language of social media: the open-vocabulary approach. PLoS ONE 8, e73791 (2013).

作者:史睿智

編輯:黎小球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黨員幹部微信朋友圈使用指南
    整理:靜水孤舟  微信作為一款功能強大、使用方便的社交軟體,是大多數人的「裝機必備」之一,而微信的「朋友圈」功能更是因其迅速直接、圖文並茂、發布快捷等特點,獲得了用戶青睞。作為黨員幹部,必須正確使用微信!
  • 如何刷朋友圈不交「智商稅」?——論微信朋友圈的正確打開方式
    新華社北京4月12日新媒體專電 題:如何刷朋友圈不交「智商稅」?——論微信朋友圈的正確打開方式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張墨成 吳慧珺 張玉潔    近日,一篇題為《北大博士:退朋友圈保智商》的文章「刷屏」微信朋友圈。
  • 新版本微信使用原則:有些微信好友,刪了也罷
    前幾天,「微信之父」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Pro用視頻發表了自己的對於微信的新思考《故意不來現場的張小龍透露:微信好友人數要突破5000了!附《2019微信數據報告》》其中有一條重要的信息:一個人最多5000個好友的限制要擴張了。很多人很開心,但有一些人會問:你真的需要這麼多好友嗎?
  • 微信朋友圈行為動機研究
    文章主要結合戈夫曼印象管理、焦點效應和自我表露三個原理進行動機分析,通過分析研究希望能對微信使用的規範性和朋友圈的正面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一、現狀——朋友圈的「我」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每天有 7.5 億人進入朋友圈,平均每人要看十幾次,每天的朋友圈瀏覽總和為 100 億次,朋友圈作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深受用戶的喜愛。用戶的頭像、背景、動態、與好友的點讚、評論和朋友圈的查看權限,構成了一個朋友圈的虛擬的「我」。
  • 當微信朋友圈變成社交圈,微信裡的「社交法則」你知道多少?
    當下的社會,微信朋友圈,儼然已經成了最新的社交場所。在這個社交圈子裡,你發動態我點讚,你控訴我安慰,手指動一動,就能讓朋友感受到你的關心。不得不說,在朋友圈裡玩社交,雖然不費事,但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關於微信朋友圈的那些「社交法則」,不知道大家清楚多少?
  • 問答:微信朋友圈如何自定義位置?
    用微信發朋友圈時可以選擇位置,有些位置在位置列表裡不存在,或者你想要更個性的位置,這時就需要自定義位置。下面我就來告訴大家如何給自己的朋友圈自定義位置。工具/原料微信、手機接入WIFI或行動網路方法/步驟進入微信主界面,點擊下面的「發現」。
  • 查看微信朋友圈的訪客記錄
    也許每個人的微信裡都有那麼一個頭像,常常翻看朋友圈,卻不肯留下足跡。也許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那麼一個人,時常猜想Ta過的好不好,卻從不敢問候。每個人大概都會在某些時刻希望可以看到朋友圈裡的訪客記錄,會想知道Ta有沒有在默默的關心自己;也會想知道Ta是不是跟自己一樣還陷在過去裡無法釋懷。
  • 微信朋友圈我派直升機去接你符號文案大全:微信朋友圈直升機符號...
    微信朋友圈我派直升機去接你符號文案有哪些?這種飛機符號的朋友圈很受歡迎,這幾天也有很多人在微信中刷,這次小編也會為大家帶來直升機符號的文字,想要得到具體的文案內容,大家直接通過下方的攻略即可複製使用。
  • 微信朋友圈可以發60秒長視頻了!
    扣肉,發現微信近日又迎來了一次內測更新,版本號是7.0.19,這次更新有三大亮點。一鍵分享到朋友圈 只需點擊小程序右上角,就可以看到分享按鈕; 發現好玩的小程序直接分享,就跟你發現扣肉寫的文章不錯分享到朋友圈一樣;
  • 如何通過微信知道對方偷偷喜歡你
    喜歡一個人,又不好意思說話,老是不由自主地翻翻對方朋友圈,這種暗戀的小心思很多人都有吧?我們今天就聊一聊,如何通過微信看出對方有沒有偷偷喜歡你。一個人喜不喜歡,有多喜歡,能微信上就能看出來。經常翻看聊天記錄對方如何喜歡你的話,會經常翻看你們之間的聊天記錄,甚至會把聊天記錄截圖下來,保存在相冊裡,沒事兒翻出來看著傻笑。因為怕找你聊天太頻繁,你會覺得煩,所以這種方式更保險,準確率高達99%經常給你發:你在幹嗎?你在幹嗎?看似一句普通的問候語,它包含的意思實則非常豐富。
  • 異地戀,在微信上這樣跟你聊天的男人,其實是在敷衍你
    微信,作為一款手機必備的軟體,已經被人們熟知和廣泛使用。通過微信,我們不僅可以聊天交友,還可以學習娛樂,甚至是辦公應用。隨著科技的發展,微信的功能也越來越齊全,但最基本的還是作為一種重要的聊天工具。人們都說,現代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
  • 「我是你的流星」火爆微信朋友圈 原來這樣許願
    9月9日18時許,市民李先生正在西工區建業凱旋廣場外等朋友,突然感覺身邊人群一陣騷動,他順著眾人的目光抬頭望去,此時該商場正門上方的LED大屏上,正閃現出幾個耀眼的大字——「我是你的流星」。9月9日18時許,市民李先生正在西工區建業凱旋廣場外等朋友,突然感覺身邊人群一陣騷動,他順著眾人的目光抬頭望去,此時該商場正門上方的LED大屏上,正閃現出幾個耀眼的大字——「我是你的流星」。  「我」是誰?「我是你的流星」背後有什麼含義?李先生和眾人一樣,一頭霧水。
  • 微信怎麼拼圖?微信收藏拼長圖發朋友圈教程
    在微信中發朋友圈的時候,經常會由於信息量比較大,圖片很多的情況,如果一張一張分享不僅麻煩,讓人看著也累。一般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想到拼長圖來發朋友圈。雖然現在有很多拼圖軟體,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用微信也能拼圖,下面小編就來教大家如何使用微信拼長圖發朋友圈,感興趣的小夥伴不妨Get起來。
  • 如何收穫幸福感?看看這些研究!
    提起幸福感,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會覺得如今自己的幸福感越來越低,各種壓力、各種忙碌等等,讓我們很多人似乎都感覺不到任何幸福了,那麼如何收穫幸福感呢?看看科學家們相關的研究報導吧!,通常在南美使用的一種迷幻劑或能幫助改善人們的幸福感,而且其還能為治療酒精中毒和抑鬱症提供新的療法,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
  • 微信放大招!朋友圈能發30秒長視頻了,但是……
    不管如何,作為微信非官方欽定頭號烈士,這隻內測版小白鼠,小雷我當定了!你可以把它理解為「朋友圈的點讚評論提醒」。,跟廣州打颱風的天空莫名相像。還能拖動最近使用過的小程序到「我的小程序」裡,更加人性化,小程序便利性瞬間拔高一個檔次。
  • 符號互動論視角下的微信朋友圈
    從數量上,新聞傳播學最多,主要考察微信朋友圈傳播機制,使用與滿足以及針對朋友圈謠言泛濫提出的問題。學者聶磊,傅翠曉,程丹在《微信朋友圈:社會網絡視角下的虛擬社區》中從社會網絡分析的視角延伸了微信朋友圈的概念,認為微信朋友圈作為基於社會網絡的虛擬社區,呈現出強連帶與弱連帶的有機結合,有利於社會資本的培育。
  • 如何在生活中獲得掌控感和幸福感
    下面我將來談談在網際網路的世界,我們的自我幻象會如何加劇,我們是怎樣陷入更深的失控狀態,以及我們如何能在這種種幻象的迷霧中獲得掌控感和幸福感。相信大家都可以感覺到,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我們生活在網際網路的世界。網際網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前所未有的方便、簡單、高效。
  • 你在朋友圈打卡讀英語嗎?朋友圈打卡違反微信規定,這些英語學習...
    5月13日下午,微信發文通報@英語流利說、@薄荷閱讀MintReading 、火箭單詞等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行為違規,為非正常營銷行為,嚴重破壞正常的朋友圈體驗,違反了《微信外部連結內容管理規範》等,處罰包括但不限於停止連結內容在朋友圈繼續傳播、停止對相關域名或IP位址進行訪問,封禁相關開放平臺帳號或應用的分享接口等
  • 非常實用的微信使用技巧大全 看看你知道幾個
    2、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據報導,微信用戶中有超過一億人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相當於每10個微信用戶中,就約有1人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相當於給朋友圈設置了一個顯示時限,過時自動隱藏,無法再被看到。微信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圖文教程允許朋友查看朋友圈範圍設置有四個選項,包括全部(默認)、最近半年、最近一個月、最近三天,小夥伴可以根據自己偏好進行選擇設置即可。微信實用使用技巧你還知道多少呢?限於篇幅原因,小編知道的其實還有挺多的,如 花式暱稱、夜間模式、親屬卡、收藏置頂等等,之前小編也寫過不少,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在「歷史文章」中搜索找到。
  • 淺析微信朋友圈病毒式傳播的特徵及成因
    關鍵詞:微信;朋友圈;病毒式傳播;羅爾事件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簡稱「CNNIC」)發布的第38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佔比提升至92.5%。①微信自2011年發布後,目前已成為智慧型手機上最重要的社交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