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拍的電影太極張三丰,當時在中國電影界拉起了一個武俠片電影的高潮。一說起張三丰不得不說他創立的武當派以及廣為流傳的太極拳,堪稱武術界的泰山北鬥。
在元朝末年初期時,有一個「活神仙」 名叫張三丰,道號「玄玄子」。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為人灑脫不拘.終年雲遊四方,行為十分古怪無常,確是一個少有的奇人。據說張三丰是遼東懿州人,關於他的出生和童年,有一.段離奇的故事傳聞。說是他母親在生他的那天夜裡,做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夢,夢見-有一位神仙騎著仙鶴在他家的屋頂上盤旋了幾圈叫了三聲,驚醒了她,於是母親就很順利就生下了小張三丰。
張三丰長到五歲 ,得了種奇怪的病,雙目看東西看不清楚,漸漸失明了。這可把他的父母急壞了,當時帶著張三丰四處求醫但是任何大夫對於張三丰得得這種怪病都束手無策。沒有辦法父母只能把年幼的張三丰領回家,好生照料著。一日張三丰在門口玩耍,一位雲遊的正好路過道長見他長得不同凡俗,就對他父母說:"這孩子仙風道骨,只是目前眼睛遭到魔障,不如給貧道做弟子,等他脫了魔,眼睛復明再還給你們。」
父母一聽能治好自己兒子的眼睛,真是喜出望外,痛快的答應了。從此,張三丰成了一個小道徒,跟著道長住在道觀裡,道長每天教他打坐修心,聽鳥叫聽蟲子爬感受大自然的風吹草動。沒想到半年後,他的眼睛果然復明了。復明之後的張三丰師父教他學習道家經典,他天資奇高很快就精通各種道家經典。過了七年,張三丰終於回到父母的身邊。父母親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好幾年帶著兒子四處求醫都不見好轉,沒想到去了道觀沒服一味藥,沒喝一口湯,他的眼睛竟然又復明了。父母認定兒子可能平生註定與道家有緣。
成年後,他也曾參加科舉考試,求取功名。後來,由於父母去世,他才守喪在家。這時的張三丰已經是很有名氣的道學專家了,傳說有一天,一位姓丘的道長來拜訪他,兩人大談玄理,十分投機。經過這次長談,張三丰的人生觀發生了重大轉變。
他感到富貴如糞土,光陰似閃電,人生最可寶貴的就是尋求大道。於是他決定放棄功名不再參加科舉考試了,撇,勢利,去雲遊四海,拜訪明師。求道幾十年後,年近70的張三丰還是像年輕時候模樣一樣,他潛心拜師來到終南山訪師,遇到了陳摶老祖的傳人火龍真人。火龍真人見到張三丰第一眼就覺得與此人有緣分,於是便收他為徒,先教他基本功,再授給他仙丹秘訣。張三丰開始懂得了道的妙諦。
後來元朝滅亡,張三丰已經是百歲高齡,他門下也是弟子眾多了,到了明代初年,張三丰來到武當山,與弟子們在這裡搭了草棚修煉。九年後,張三丰得道。此時,他狀似瘋癲,衣服破舊,被人們取了個外號叫「邋遢道人」。
他還經常在山巖間走動,對當地老百姓說,武當山將來肯定會名揚天下。張三丰的名氣越來越大,引起了明朝皇室的密切注意。明太祖朱元璋仰慕他,數次派使者尋訪,但是都沒有找到。明成祖即位後,三番五次給張三丰寫信,態度非常誠懇只請求他下山跟自己見一面。可是張三丰是一個閒雲野鶴的性格始終避而不見。在電視上看到歷代著名的高僧老道,莫不以受到皇帝的召見為殊榮,儘管有人最初藏而不見,那也不過是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看看對方的心誠不誠。張三丰則不然,他壓根兒就不想見,他有自己的活法,他不求富貴,不要功名,只想逍遙自在地過神仙日子。皇帝無奈只好親自去武當山去拜見張三丰,張三丰只是跟皇帝聊一些關於道家學法的事情,並不打算下山去為皇帝打造什麼仙丹。張三丰對於皇帝始終是來時我不迎,去時我不送。 明成祖儘管得不到張三丰賞臉,但是卻毫無責怪之意,反而覺得「神仙之道,惟誠可達"。
那麼怎樣來表示他的誠意呢?從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開始,朱棣派遣工部侍郎主持,徵調民工數十萬人,在武當山大興土木,營建宮觀。經過12年的經營,建成了300處共33個宏偉的建築群,分為8宮、2觀、36庵堂、72巖廟、12祠、12亭、39橋。從湖北均縣縣城到武當山的最高峰,建築線綿延達70多公裡,宮觀廟宇兩萬多間,主體建築面積達160多萬平方米,當時人嘆為秦皇漢武以來所未有。竣工之後,朱棣賜名太和太嶽山,又派了21名六品官員主持各處的廟務。張三丰當年預言武當山會名揚天下,現在果然應驗了。
張三丰當年進武當山修道,並沒有公開白立門戶,只是以遊方高道的身份收徒授道。但是經過明成祖朱棣的宣揚帶動,武當山的所有道士都將張三丰奉為武當派的祖師了。張三丰根據內丹的修煉之法,內外兼修獨創了武當派流傳至今的內家拳法,成為武當派的最大特色,也就是現在太極拳的前身。據說,張三丰是通過觀察動物一時受到的啟發而創出出來的。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張三丰正在打坐做早課,忽然窗外傳來喜鵲的嘰嘰喳喳跟嘶嘶的聲音,吵得張三丰無法靜下心來。然後張三丰走到窗前一看究竟,一看原來是一隻喜鵲朝地上看著一條蛇,非常急躁,張三丰再往地上一瞧,地上正盤踞著一條黃花色的大蛇,蛇頭往上挺著,塗著紅色的芯子發出嘶嘶的聲音。原來喜鵲正在跟大蛇打架呢,每當喜鵲飛上飛下的來啄大蛇的時候,大蛇便很輕鬆的蜿蜒著身子,巧妙地躲避,讓喜鵲每次都撲一個空。兩個畜生相互爭鬥了很久但是難分勝負。
張三丰漸漸地看得出神,仔細地觀察了很久,忽然想到了當時老師教誨他的一段話:太極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這不正是著自然界的法則嗎。於是張三丰潛心修煉,終於創造出了流傳百世的武當拳法——《太極拳》。
日後上山拜師學藝的人也越來越多,武當山的名氣越來越大,與嵩山少林齊名。這就是後來江湖武術界流傳的「北宗少林,南宗武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