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知到昆明|保護30%的海洋會淪為一句口號嗎?

2020-12-05 澎湃新聞

雖然尚未官方宣布,但《生物多樣性公約》(CBD)原定10月在昆明召開的第15次締約方大會極有可能推遲到明年。由於新冠疫情影響,CBD一系列會議均被取消或推遲,這使得原本就進展遲緩的談判被迫陷入停滯。

這也令包括海洋保護目標在內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更加前途未卜——在各國經濟普遍遭受重擊之下,還能拿出多少錢來用於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

近年來在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3030」的呼聲日益增強——即到2030年,全球海洋保護區面積不低於30%。難能可貴的是,這一目標已被寫入CBD「

零案文

」,成為昆明談判所有訴求裡最明確、外界呼聲最高的一個。

但從過去十年的進度、海洋保護「質」和「量」水平,以及正在談判的公海保護機制的設計進程來看,「3030」目標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即使在足夠政治意願的推動下被寫入昆明目標,在未來10年,這仍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菲律賓阿波島,環保者在水中打出標語「拯救我們的海洋」。  Steve De Neef / Greenpeace 圖

失敗的愛知目標 

早在2000年前後,科學家就已經在呼籲,至少保護全球30%的海洋,才能夠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2003年,世界公園大會就建議,到2012年至少有20%-30%的海洋受到嚴格保護。遺憾的是,由於政治意願不足,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在日本愛知縣只談出一個打了折的目標——保護全球10%的海岸與海洋面積(

愛知目標11

)。

十年一瞬,如今來審視這196個締約方交出的成績單,只能失望地坦承,就連這10%也沒實現。雖然CBD並未給出海洋保護地面積的官方數據,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各國報送數據做了

統計

:截至2020年4月12日,全球有7.43%的海域被劃為保護地。

此外,愛知目標對保護區既要求「數量」,也要求「質量」。它在提出保護10%面積的量化目標的同時,要求對這些區域「通過得到有效和公平的管理、具有生態學代表性和良好連通性的系統加以保護」。大量科學研究已經論證,只有禁止漁業、採礦等資源索取的海洋保護區才是最有效的保護工具。

從「質量」角度再來審視7.43%這個數字,其中水分很大。第一,它只是各國自主報告數字的簡單相加,其中很多保護地是「紙上公園」——僅僅在行政文件中指定而已,有的甚至還停留在提議層面,距離落實到執行,往往需要很多年。第二,目前絕大多數保護區是允許多重資源利用的。海洋保育研究所對數據進行甄別之後

發現

,受到高度保護的海域只有2.5%。此類海域僅允許輕度資源利用活動。

IUCN資深公海顧問克裡斯蒂娜·格傑爾德(Kristina Gjerde)說:「我認為海洋保護區從定義上來說,一切管理都是為了物種保護,但今天的海洋保護區顯然不是這樣的,它們更像是海洋規劃練習。」她舉例說,IUCN根據保護的嚴格程度,將保護地分為6類,其中第5和第6類允許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但這裡指的是對於當地社區來說的可持續利用,而不是商業捕撈,如果你仔細審查有多少保護區是允許商業捕撈的,然後將它們剔除在外,那麼海洋保護區的面積會進一步縮水。」

2017年,無人機影像記錄下加拿大800多隻白海豚遷徙的行程。 catersnews/IC photo 圖

公海困境

從科學界到國際機構、媒體和公眾,「3030」就像一股逐漸加強的旋風,如今已累積起令人無法再忽視的輿論力量。 但兩個問題不可忽視:第一,參考愛知目標的前車之鑑,未來10年人類能不能邁出這麼大的一步?第二,這一步怎麼邁?這就涉及公海保護機制問題。

CBD的目標是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但其締約方是主權國家,只能由各國在自己管轄內海域劃定保護區,而不能直接對公海作出規範。在愛知目標中,並沒有明確表述10%的保護區是指在國家管轄內海域還是公海。事實上,絕大部分已建成的保護區都是在國家管轄內海域。

然而,公海佔全球海洋面積61%,國家管轄內海域是39%。如果只能靠對國家管轄內海域「下手」來實現30%保護目標,就意味著接近八成國家管轄內海域要被圈成保護區,這顯然不現實。

也就是說,CBD現有工具無法保證「3030」目標的實現,要麼它實現自身的機制創新,要麼196個締約方通過其他國際平臺和工具來實現這一目標。

目前在公海尚無一套通行的海洋保護區管理機制。自2004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框架下的國家管轄外海域生物多樣性(BBNJ)協議談判進程開始,經過16年的磋商和近兩年來三次正式政府間談判,目前多數國家希望能夠出臺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海協議。一旦BBNJ協議通過,其關於公海保護區的內容,將成為CBD海洋保護目標實現的重要工具。

打個比方,這就好像196個人約定10年內要橫渡大洋。目標定下了,但沒有船。所以第一件要做的事,是造船或者借船。BBNJ是目前看來最有潛力的一條「船」。但由於疫情影響,原定於今年3至4月舉行的BBNJ政府間第四次會議已被推遲。

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海洋環境與資源研究室副主任鄭苗壯在接受採訪時說,BBNJ的談判前景尚不明朗。「雖然在海洋保護區這個議題上各方共識比較多,但是BBNJ是要一攬子解決4個議題,除了海洋保護區的劃設,還有海洋遺傳資源及其惠益分享、環境影響評價,和能力建設與海洋技術轉讓這3個議題。就算BBNJ在保護區這塊取得了進展,但如果其他3個議題無法達成共識,國際協定也出臺不了。」

昆明需要怎樣的海洋保護目標?

考慮到現有海洋保護區的低質低量,以及尚待解決的公海機制,10年的時間真的能保護30%的全球海域嗎?「30%」這個數字又是否值得昆明會議追求?

不少科學家正在反思保護目標的「唯數字論」。過去10年,為了達到愛知目標,一些國家匆忙建立了大面積的海洋保護區,但保護質量並不高。梅根·巴爾內斯(Megan D. Barnes)等人在2018年發表

論文

指出,這種只強調數字目標的保護,會讓人們陷入只要圈了一定數目的保護地便足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錯覺。「就像只看床位數來監督醫療服務,卻不看有多少受過訓練的醫護人員,也不管病人死活一樣匪夷所思。」

雖然科學家們提出了一些更有效評估保護質量的指標,但實際上,這些指標很少能真正用到國際談判、並最終體現在談判文書中。科學研究的精確和複雜度,很難傳遞到涉及196個締約方的政策制定過程。因此,「簡單粗暴」既是數字目標的不足之處,卻也恰恰是它的長處。「量化目標好報送、好評估。從這個角度講,保護地面積目標已經是所有愛知目標裡最容易理解和評估的一個了。」綠色和平東亞區全球政策高級顧問李碩說:「你去看愛知目標1,『最遲到2020年,人們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以及他們能夠採取哪些措施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設置這樣一個沒法衡量的目標意義何在?」

觀察人士普遍認為,數字目標依然是一個有力的抓手。目前30%已經被置入了零案文的中括號裡,以示待談,這是個希望的開端。創綠研究院關注公海保護的研究員陳冀俍認為,不論愛知還是昆明目標,量和質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兩者都需要。

當前30%得到了英國、歐盟、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塞席爾等國家的強烈支持。「目前還沒有國家在談判裡對30%明確表達異議。但同時也有很多國家還沒對這個數字表態,可以想見其中一些對30%是有所保留的。」李碩認為。

比目標更重要的,是如何實現這些目標。CBD的阿喀琉斯之踵在於,沒有強制力。在向全世界宣布了10%這一目標之後,各國自主決定保護措施,然後自主提交報告。就像一群學生交了作業之後,沒有老師來判分。因此CBD也被稱為一個「沒有牙齒」的公約。

「制定保護目標是一方面,實現是另一方面」,鄭苗壯說。在他看來,雖然現在「3030目標」凝聚了很強的政治意願,但是「如果像愛知目標11一樣,總是實現不了,或者為了單純追求數量,而建設只停留在紙面上、口頭上的海洋保護區,那制定再有雄心的目標又有什麼意義?」

 而多邊談判中另一種常見思路則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即制定一個高遠目標,即使最終達不到,在實現的過程中,也已經向前邁進了一步。格傑爾德表示,雖然很多保護區管理不善,難以稱之為真正合格的保護區,但是人們需要被鼓勵,才有可能繼續做得更好,如果只是指責『你這不算保護區』,對於實現海洋保護並沒有幫助。

陳冀俍也認為,各國還是應該支持一個有雄心的目標。「沒有這個目標,就沒有理由去動員足夠的資源來做這個事情。」

中國在海洋保護目標的談判中一向注重可行性,追求質、量兼顧。鄭苗壯認為,原計劃今年上半年發布的CBD第五次工作報告是要回顧各國對「愛知目標11」的實施情況,這有助於昆明會議制定2020後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海洋保護目標。但是因為疫情,其發布可能會被推遲。

有參與中國海洋目標制定的自然資源部研究員表示,中國目前對CBD海洋保護區的數字目標持相對保守的態度。他認為,由於後2020行動目標以國家管轄權為基礎,而61%的海洋是公海,所以下一步執行細則有必要釐清零案文中的「海洋」,到底指的是哪些海域。 

李碩也並不是特別樂觀:「現在談判進程過半,大家的討論還是圍繞著目標設計,對貫徹執行、資金支持方面的討論甚少。這種不平衡能夠讓大家認為昆明已經汲取了愛知的經驗教訓嗎?」

海洋生態學家、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駐地探險家恩裡克·薩拉(Enric Sala)說 :「新冠疫情已經改變了世界,每個人都能意識到我們與自然關係的破裂,以及我們必須修復這種關係。所以我希望昆明能改變歷史,不僅是通過雄心勃勃的保護目標,而且通過建立機制來優化和監測保護的成果。我們不能只是做出一些宏大光鮮的承諾,卻不去真正地落實。」

(作者孔令鈺,自由撰稿人,關注環境與科學議題。她曾是財新傳媒記者和廣州綠網環境保護服務中心項目經理。本文採寫得到環保組織中外對話的支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從愛知到昆明︱生物多樣性談判如何從巴黎取經
    放眼全球,對過去十年的評估顯示,在日本愛知舉行的生物多樣性談判在很多方面都遭遇了極大的挫折——人們當初立下的宏偉目標,在絕大多數方面都無法實現。不僅如此,在一些重要的領域,如棲息地保護上反而退步了。 現在,正是人類重塑人與自然關係的緊要關頭。昆明大會自然被寄予厚望。
  • 從愛知到昆明|過度捕撈下,海洋生機何去何從
    當物種數量因為過度捕撈降低到一定程度時,它們很可能喪失一部分基因多樣性——僅是因為已經沒有足夠的個體來承擔物種基因庫這一任務了。這種遭遇瓶頸期的物種,即使在未來的保護措施中恢復過來,也很難再重獲從前的基因多樣性。大西洋對岸,有著「踩著鱈魚的脊背就可以上岸」傳說的加拿大紐芬蘭漁場,如今卻陷入「無魚」的悲劇。
  • 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一個大轉折
    為推動實現三大目標,《愛知目標》首次為未來10年(2010-2020)設定了5個戰略目標及相關的20個綱要目標,詳細地指導了各國制定和更新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戰略(NBSAPs),其中達成了保護17%的陸地及10%海洋的明確數量指標。《愛知目標》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國際社會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協作。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2021「COP15」將在昆明舉辦 生態文明成為大會主題(人民日報)
    生態文明理念開始融入保護機制。2019年9月,生態環境部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共同發布了COP15大會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一主題,旨在倡導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努力達成公約提出的到2050年實現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 呼嘯而下的東瀛海東青,讓美國膽寒的愛知D3A1俯衝轟炸機
    可以說99艦爆的興衰史就是日本的興衰史,99艦爆剛服役時,日本聯合艦隊的相對實力也處於頂峰時期,中途島戰役之後99艦爆越發老舊,日本聯合艦隊也如同暴風雨之中的櫻花,當99艦爆已經嚴重落後於時代,只能淪為自殺飛機的時候,日本帝國也開始了生命的倒計時。 99艦爆這樣一款採用固定式起落架外露式減速板的轟炸機,憑什麼成為日本海軍艦載航空兵知名度最高的轟炸機?
  • 《生物多樣性公約》昆明COP15口號徵集大賽|有才你就來
    為《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提出一個口號,就有機會獲得大獎證書,並使您的創意在國際上傳播開來!為提高公眾意識,呼籲全世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給予足夠重視,COP15籌備執行委員會目前已在線發出了號召,徵集大會的口號。
  • 把課堂搬到海洋!昆明超大型海洋館,科普如何保護水生動物!
    還需每個人出一份力9月20日昆明花都海洋世界禮讚共和國,智慧新生活關愛水生動物,共建和諧家園科普活動正式拉開序幕!緊接著,小朋友整齊的組隊參觀花都海洋世界!進入花都海洋世界,領隊對照著實物進行講解,讓孩子們實地了解該如何保護每一種水生動物。如何保護鱘魚,如何保護綠海龜,如何保護珊瑚,如何保護企鵝,如何保護海豹。
  • 生態保護進行時 昆明向滇池投放20萬尾魚苗
    人民網昆明11月22日電 (虎遵會)11月21日,「2020年第十一屆放魚滇池生態保護行動」在昆明海埂公園舉行。在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帶領下,市民和遊客共同向滇池投放了20萬尾鰱、鱅魚魚苗。
  • 專家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中國智慧
    《戰略計劃》規劃的遠景是一個「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世界,即「到2050年,生物多樣性受到重視、得到保護、恢復及合理利用,維持生態系統服務,實現一個可持續的健康的地球,所有人都能共享重要惠益」。、物種和遺傳多樣性,改善生物多樣性的現況,到2020年,至少有17%的陸地和內陸水域以及10%的沿海和海洋區域得到有效保護,並有效防止瀕危物種和農業遺傳資源的滅絕;
  • 《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重新確定於明年5月17日至30日在昆明...
    隨著《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重新確定於2021年5月17日至30日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生物多樣性」的目標、方法和全球通力合作,又成為國際範圍的熱點關注內容。生態文明理念開始融入保護機制。2019年9月,生態環境部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共同發布了COP15大會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一主題,旨在倡導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努力達成公約提出的到2050年實現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 從愛知到昆明|餐桌上的食物多樣性
    除了積極地應對外部衝擊,我們更需要回歸到食物本身,認識到是什麼使這些從自然走上餐桌的「生物」更健康、更安全。生物多樣性與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食物多樣性的基礎。我們所食用的無論是五穀雜糧、蔬菜瓜果還是魚肉蛋奶,它們追根溯源都來自於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沒錯,微生物,酸奶、腐乳……哪種發酵食品離得開微生物呢?)。
  • 從愛知到昆明|是什麼左右了生物多樣性
    一個物種的個體數量減少到一定程度後容易滅絕,但如果數量多就一定代表種群安全嗎?這個問題與「基因多樣性」有著密切的關聯。「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生物遺傳的最基本單位。當環境急劇變化,物種適應、進化的速度追趕不上時,其個體數量就會急劇減少,物種內部的基因多樣性會迅速降低。少量個體之間的近親繁殖也會帶來有害基因的蓄積,如此的循環機制將物種一步步帶到滅絕。如果環境比較穩定,適應了如此環境的物種,其基因多樣性水平可能偏低但卻足夠優秀。如果一直在穩定的環境下,該物種會繁榮地發展下去,如果環境突然改變就會措手不及,極有可能走向滅絕。
  • 外交部:中方願同各方一道,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
    趙立堅表示,1月11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一個星球」峰會並發表題為「攜手邁向昆明,共啟生物多樣性治理新進程」的講話。講話提出三點倡議,呼籲各方走合作共贏之路、雄心與務實兼備之路、共同提升之路,對推動《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進程具有現實指導意義。中國始終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 外交部:中方願同各方一道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
    「中方認真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以及公約第十次締約方大會通過的『愛知目標』。中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國家公園體系,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美麗中國』的絢麗畫面讓人眼前一亮。中方倡議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先後與100多個國家開展環保交流與合作。中國實施一大批生物多樣性合作項目,通過南南合作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 海闊憑魚躍|保護海洋環境,我們能做些什麼?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詩人沒有想到一千多年後的今天司空見慣的景象恐將淪為遙遠的夢想2019年世界海洋日呼籲:「珍惜海洋資源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或許是時候思考:我們對海洋做了什麼?人類對海洋做了什麼?海洋保護協會的數據顯示,陸地活動佔了海洋塑料汙染的80%以上,僅有不到20%來自海洋活動,比如漁業和船舶。海洋是一個巨大的連通系統,洋流、潮汐、大氣運動,都會造成海洋垃圾的到處移動。即使是內陸地區的人隨手扔下的垃圾,在未得到妥善處理的情況下,最後都可能流落到海洋中,並隨著洋流而四處流竄,甚至是被海浪衝上世界各地的海岸。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明啟動
    原標題: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明啟動  明年5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為進一步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營造關愛自然、和諧發展的濃烈氛圍,11月30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在昆明啟動。
  • 日本的「殺人蟹」,卻淪為了盤中餐,味道還很驚豔,你敢吃嗎?
    日本的「殺人蟹」,卻淪為了盤中餐,味道還很驚豔,你敢吃嗎?相信很多人都吃過螃蟹,在我們的印象中,帝王蟹的個頭可以說是最大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日本有一種螃蟹,它的個頭可比帝王蟹要大多了,帝王蟹的個頭還趕不上他一條腿長呢,而且這種螃蟹,被稱作是殺人蟹,打破了很多人的認知,螃蟹我們吃過很多種,這種螃蟹還是第1次聽說,雖然這種殺人蟹的個頭特別大,但是最後還是淪為了盤中餐,據說味道吃起來還很驚豔呢,這樣的螃蟹,你敢吃嗎?
  • 2021「COP15」將在昆明舉辦 今天,人民日報聚焦這場盛會
    9月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題為《2021「COP15」將在昆明舉辦 生態文明成為大會主題》的文章,報導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重新確定於2021年5月17日至30日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生物多樣性」的目標、方法和全球通力合作,又成為國際範圍的熱點關注內容。
  • 傳承紅色精神,不只是一句口號
    上世紀30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為中央紅軍長徵提供了落腳點,也形成了「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獨立自主、開拓進取;從實際出發、密切聯繫群眾」的照金精神。  「照金精神是革命先輩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傳承紅色精神,不只是一句口號。」
  • 保護海洋,比樂蒂一直在行動
    此外,每年有100萬隻海鳥和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因誤食塑料廢物而死亡。面對全球海洋塑料汙染的嚴峻形勢,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發或有組織地進行海洋環保的志願活動,為保護海洋出一己之力。2020年的二月,比樂蒂在米蘭聯合國際海洋保護組織Oceana,推出了Oceana特別合作計劃,此次特別合作計劃於六月開始。比樂蒂以自身品牌力為嚮導,試圖通過一系列活動共同探討地球可持續發展的更多可能,旨在保護海洋免受一次性塑料與回收塑料的汙染,喚起人們對海洋環境變化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