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量子革命」強力來襲
+
量子是什麼
《量子世界之神奇》
在近期出臺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將量子技術作為「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重點開發。近日,科技部聯合教育部、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制定並公布了《「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將量子技術作為將組織實施的重大科技專項。
---(摘自新華網《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奮勇爭先》)
「第二次量子革命」已經強勢來襲。。。。。
薛其坤 院士---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者之一
薛其坤,1963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材料物理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現為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
潘建偉 院長
(著名物理學家、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
潘建偉,男,漢族,1970年3月生,浙江東陽人,物理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8月加入九三學社。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奧地利科學院外籍院士。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安徽省第十一屆委員會主委。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第十一屆政協常委。第十一屆全國青聯副主席,第九屆中國科協副主席,第五屆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
2017年9月9日,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中,潘建偉榮獲「物質科學獎」和100萬美元。
2017年12月19日,潘建偉入選《自然》2017十大科學人物、獲稱「量子之父」。
潘建偉教授等人組成的中國科學院聯合研究團隊16日在合肥宣布,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日前取得重大科研成果: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別的「量子糾纏」。這一成果回答了愛因斯坦關於量子力學的「百年之問」。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文章形式予以報導,稱之為「裡程碑式的研究」。
我們身處的時空是連續的嗎?愛因斯坦、波爾等科學巨擘為我們描述的宇宙哪個更加真實?對一些基本原理的檢驗,非地面實驗室條件所能完成。正如數百年前天文望遠鏡的發明開啟了天文學的新時代,「墨子號」實驗成果也提供了一種全新探索手段,將為物理學的未來打開一扇門。
目前,國內量子科學研究領域的國家級科研單位共有兩家。中國科學院所主導研究是量子科技領域,例如:量子衛星,量子通信等等;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量子科學研究所主導的研究的是量子科技的民用領域,例如:量子農業,量子醫學等等。許昌百昌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在2016年11月2日也正式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量子科學研究所任命為「量子技術研發中心」。
從量子衛星到量子計算機,從量子科技到量子民用,再到這一最新成果,近年來我國科學家接連在量子研究領域取得世界級領先成果,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站到了前沿。
自上世紀初量子力學理論提出以來,不斷獲得實驗支持,催生了雷射、電晶體、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一系列改變世界面貌的重大發明,被稱為「第一次量子革命」。新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制定計劃、投入巨資,把量子科學作為未來的戰略制高點,「第二次量子革命」大幕拉開。
我國量子科研起步較晚,但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重點布局,在多個領域連續取得突破性進展,一些研究已經佔據全球先機。
國家戰略的支持,讓我國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取得更大技術突破、更多應用成果的前景愈發廣闊,中國科學家從跟隨者、模仿者轉變為未來信息技術引領者的信心更加堅定。
乘勢而為,奮勇爭先。堅定地擁抱「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浪潮,抓住變革的歷史性機遇,廣大量子人有能力在科研和應用上取得更大突破,中國人有信心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要貢獻。我們也有信心在這個大健康時代,利用量子民用高科技,為全民大健康竭儘自己的一己之力!
量子醫療
南方醫科大學、中國微循環學會副會長
趙克森教授帶您解讀微循環
何為微循環?
一
人體的血管是輸送血液的管道,它如同一條大河,逐漸分支核灌溉著四周的土地一樣,也在營養著血管周圍的組織細胞(圖1-1)。當血液經過大血管到達細小的微動脈時,它流經分布廣泛的毛細血管網,再匯合流入細小的微靜脈。由於這部分血管口徑很小,肉眼看不到,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因此稱為微循環。
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高血糖、腦血栓)是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怎麼辦?人體內的微循環是指微細動脈血管流向微細靜脈血管的部分,是人體組織細胞吸收營養和氧氣、排出代謝廢物的交換場所。心臟將血液注入動脈血後管有規律的收縮將血液推入毛細血管。
正常情況下,微循環血流量與人體組織、器官代謝水平相適應,使人體內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運行。微循環功能障礙或微循環血流灌注量減少時,營養物質和氧氣不能滿足組織氧化代謝的需要,同時組織器官中的廢物不能及時排出,可導致組織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是許多疾病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原因。
現代醫學證明:人體的衰老、高血壓、糖尿病及許多心、腦血管疾病,都與微循環有密切關係。所以,微循環的功能正常與否,是人體健康狀態的重要標誌。毛細血管與心臟不同步的自律運動,將血液進行第二次的調節、第二次的灌注。
微循環也因具有這種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在醫學上把微循環比作人體的「第二個心臟」。
微循環有哪些特點?
二
(1):微循環中的毛細血管非常的長,約9~12萬公裡,能圍繞地球的兩周半。分布在人體每一個角落。(凡是有細胞的地方);
(2):微循環的毛細血管非常的多,約有300億支;
(3):毛細血管非常的細,大多約是頭髮的二十分之一,最細的約是頭髮的五十分之一。
(4):微循環的血管壁非常的薄,約普通白紙的百分之一,有利於物質及白細胞的出入。血管通透性大,沒有主動脈的擴張和收縮能力。
(5):毛細血管管腔內壓力低、壓差小,正常微循環平均壓力約為20毫米汞柱;
(6):毛細血管有擴約肌,動靜脈之間有效通支吻合,形成動靜脈短路。
微循環為什麼會發生障礙
三
微循環障礙是指毛細血管形態上的改變、以及血流形態上的改變所引起的功能性改變。如果微循環的血管變形、血管堵塞不通等,由此引起血容量相對或絕對不足,使細胞、組織器官缺血、缺氧性壞死,從而產生病變。
影響微循環的主要原因有:
(1):取決於血壓是否正常,血壓太低,心搏血量會減少;
(2):取決於心搏血量和血管內有效循環血量是否正常;
(3):取決於血管的緊張度、血液粘稠度以及其他化學成份等;
(4):取決於毛細血管的變形度和通透度。
微循環障礙是指毛細血管形態上的改變、以及血流形態上的改變所引起的功能性改變。如果微循環的血管變形、血管堵塞不通等,由此引起血容量相對或絕對不足,使細胞、組織器官缺血、缺氧性壞死,從而產生病變。
微循環障礙對人體的影響
四
由於年齡的增長、血液的粘稠度增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血膽固醇增高等原因,使得血流速度減慢、血液在毛細血管中就可能發生瘀滯甚至堵塞,身體就會有寒冷、麻木、疼痛等許多症狀。及時疏通毛細血管,排除微循環障礙,是獲得健康最重要的途徑之一。血管和體內的血液組成血脈,纏繞全身,分布在人體的每一個角落。這些密集的小血管網是形成人體內環境的血運通道,微循環發生障礙。
中國南方醫科大學、中國微循環協會副會長指出:微循環障礙會引發400百多種疾病和30多種腫瘤。
微循環障礙會引發哪些疾病?
五
1.人體衰老
人的心臟猶如水泵一樣,是全身血液流動的動力;遍布全身的大小血管,則像「大江」、「大河」一般,是輸送血液的通道;而相當於頭髮絲1/20的毛細血管,則如同灌溉的「渠道」。人體主要靠血液輸送養料和清除廢物,並通過毛細血管與組織進行交換。顯而易見,當人體 微循環功能異常時,組織間營養交換和廢物排除就會受到影響。若
不及時糾正,就會影響臟器的功能而發生疾病,或加速衰老。所以, 微循環功能好的人,就會長壽;而早衰或患病者,微循環就會程度不同地出現各種功能障礙。
2.腦部疾病
會使大腦供血不足,腦細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和養分,就不能進行正常的修補,代謝產物也不能及時順利的排出,從而導致失眠、多夢 、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等,嚴重者可導致腦萎縮和老年痴呆症等。
腦部微循環障礙、微血管擴張彎曲、毛細血管數目減少、紅細胞聚集、血流緩慢以至停滯和微血管阻塞、血管周圍水腫、出血等,均可引起腦血管供血不足,使腦細胞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使細胞的代謝產物因血流不好不能充分排出,導致頭痛和眩暈,引起一系列的腦部功能障礙。
3.心臟病
會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產生心慌、胸悶、心律不齊、心絞痛,甚至發生心肌梗死。
4.腎臟疾病
「腎為先天之本」,腎臟內有無數密集的毛細血管,如果腎臟發生微循環障礙,腎臟細胞得不到充足的氧和養,就會導致腎虛、腎炎、腎性水腫等,嚴重者腎臟不能正常的排洩水溶性毒素,久而久之形成尿毒症。
5.高血壓疾病
高血壓的病理變化為微細動脈收縮痙攣,引起血管阻力增加而導致血壓升高,並且有細胞聚集成團、血粘度增高、血流緩慢等血液流變學變化。所以,人體微循環障礙是高血壓的病理變化基礎。
6、 糖尿病
經臨床觀察,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管徑不均,管袢模糊,畸形增多,出現微血管瘤和白色小微栓;其紅細胞聚集,血流變慢,停滯。所以 ,糖尿病病人的微循環亦有障礙。
7、婦科疾病
婦科發生微循環障礙,就會導致氣滯血瘀,出現痛經、月經不調、小腹墜脹、附件炎、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患痛經的女性很多,她們都有臍下寒冷、小腹下墜的感覺,這是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所以,改善局部微循環,就能減輕疼痛。
8.胃病
胃病「胃為後天之本」,如果腸胃道發生微循環障礙,就會引起腸胃道功能紊亂,發生胃炎、胃潰瘍、腸炎等,且消化吸收不良,時間一長,就會引起一系列的胃腸道疾病。
9.風溼病
風溼病的主要表現為關節局部紅腫熱痛。風溼病人的微循環有明顯的毛細血管水腫、血管基底膜破壞的病理變化。所以,改善微循環就可以消除腫脹、減輕疼痛。
10.運動系統病
肌肉關節發生微循環障礙,代謝產物堆積,就會出現全身麻木、冰冷、肌肉酸疼,四肢微循環堵塞,會造成脈管炎、下肢靜脈曲張、關節炎、風溼痛等。
11.皮膚病
皮膚發生微循環障礙,供血供氧不足,代謝產物堆積,就會出現膚色晦暗、色素沉著、斑、紋等。
12.疲勞
人體在運動後,機體內產生大量乳酸、肌酐等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刺激機體,產生酸、脹、痛的感覺。改善微循環,使局部的血流量增加,把新鮮氧氣和營養物質帶給組織,而組織中代謝產物隨血液排出體外,就能很快解除人體的疲勞。
13.痔瘡
痔瘡是肛周的靜脈血管回流受阻,引起血管長期擴張、淤血所致。只要改善肛周微循環,使血流暢通,痔瘡便可緩解。
14.體臭
體臭包括腋臭和腳臭。體臭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汗腺分泌旺盛,分泌出大量汗液被細菌分解成不飽和脂肪酸,而產生特殊氣味。改善局部微循環,使汗液能及時排出體外,則減少了細菌。
微循環就像一張立體網,在我們肉眼無法觀察的情況下進行著營養交換,提供著我們人體的必需物質。微循環紊亂參與了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急性的炎症、創傷、燒傷、休克,慢性的潰瘍病、肝炎、肝硬化、老年性高血壓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改善微循環有助於身體的強健和疾病的康復,尋求好的改善微循環的方法一直為醫學界所重視。
量子產品的超短波的頻率大概在3千萬赫茲到3億赫茲之間,這個頻率範圍內的波頻可以使局部組織血管擴張,血液淋巴循環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局部組織的營養和代謝過程改善。並且還可以讓免疫系統功能增強,對炎症組織中的細菌有明顯抑制作用。
所以說,量子在對改善人體微循環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而在人體無法察覺的情況下修復人體微循環,對微循環障礙造成的多種疾病均有改善和修復的作用。量子能量場波作用人體後還有瞬間提高機體平衡力、柔韌性、運動能力,改善睡眠質量等諸多即時見效的效果。
【航天科技軍民融合孵化中心】
一、負責航天科技農牧業技術的推廣與孵化;
二、負責航天科技產品民用技術轉化;
三、負責軍民融合示範單位建設,推動軍科民科深度融合;
四、航天科技孵化中心+航天技術產品代理+分享消費商+網際網路定製化商城+航天大健康
中心地址:福建省廈門市湖裡區·航空商務廣場5號樓2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