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明月照窗前_文化動態_中國金融新聞網

2021-01-08 中國金融新聞網

  策劃人語:

  藝術小舞臺,人間大世界。藝術的舞臺和人間的世界一樣,都尊重著審時度勢的個人努力,也遵循著新陳代謝的自然法則。今年是京劇名伶楊寶森誕辰110周年,不同於其他大師,他缺乏京劇界最為珍視的天賦,卻與其堂兄楊寶忠一道,隨形琢玉,化拙為巧,成就著「十生九楊」的藝術奇觀。今日,反觀楊派藝術,啟迪人們的不僅是藝術的規律,更有著深刻的人間智慧,當舊時代的「伶界大王」們獨霸舞臺時,崛起的後生,仍能夠憑藉智慧、耐心與努力茁壯成長。

  京劇界有「十生九楊」之說,十個人學鬚生,便有九人拜投楊派門下。

  離京劇大師楊寶森誕辰110周年還有數月時間,紀念活動與演出已經登場。5月16至19日,國家大劇院邀請楊派傳人,重現楊派《伍子胥》《擊鼓罵曹》《失空斬》《楊家將》等經典劇目,「一輪明月」——京劇名家演唱會也如約上演;在上海,早在1月,一些劇團就已推出「紀念京劇大師楊寶森110周年華誕」演出,為紀念活動預熱;近日,國家大劇院舉辦「尋找楊寶森」——資料徵集活動,向全社會徵集楊寶森的錄音、照片、戲單,追憶大師過往身影。

  

  楊寶森、杭子和、楊保忠(從左至右)合影

  天分並不出眾,且英年早逝的楊寶森緣何成就了「十生九楊」?幾齣戲雖道出了楊派藝術概貌,但楊派的精髓和智慧卻非戲曲能說得盡。

  心如愁人似箭穿

  「一輪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京劇《文昭關》中,伍員逃難路過昭關,月前沉吟以致一夜白頭。楊寶森憑其深沉雄渾的唱腔,造就了《文昭關》的藝術標準,這雄渾唱腔和新標準來之不易。楊派藝術是京劇大師楊寶森與其琴師——堂兄楊寶忠,以及鼓師杭子和共同經營的藝術結晶,其誕生的歷程充滿著曲折。

  

  楊寶森在《文昭關》中飾伍員

  上世紀上半葉的京劇藝術,不是人們「敬而遠之」的國粹,而是文化市場的絕對主流。在京津滬等大城市,京劇的文化市場佔有率,恐超過今日話劇、舞臺劇、歌劇等總和,通過臨時劇場、唱片、收音機傳播後,間接影響甚至超過電影、電視劇和網劇。僅京劇舞臺創造的巨大現金流量就令人驚愕:梅蘭芳先生曾置辦行頭,就曾用去7萬銀元。

  生於戲曲世家的楊家兄弟,很早就有嶄露頭角的機會:楊寶森童年時嗓音明亮,12歲專攻餘派,16歲登臺演出,人稱「小餘叔巖」;楊寶忠藝術表現卓越,不僅精於戲曲演唱,更精通西方音樂。他的小提琴曲,常現身於天主教堂,總能吸引一批觀眾聚集於此,專為聽寶忠演奏。他們有著無盡的藝術前景。

  然而,現實總不盡如人意。因身體原因,楊寶森的變聲期拖長,因此長時間休養,未能登臺;楊寶忠則在青年時嗓音失潤,難以演唱。這種打擊,對一對出身世家、年輕氣盛的堂兄弟而言,巨大而沉痛。

  楊家兄弟,恰似伍員過昭關一般,心似箭穿。

  楊家琴弦楊家腔

  「嘆楊家秉忠心大宋扶保」,楊派的《碰碑》,唱得尤其動聽。楊寶森低沉寬厚的嗓音,暗合主人公楊業遭人陷害兵敗荒郊的心境;楊寶忠婉轉的琴聲,襯託楊家滿門忠烈,兵敗被困的悽涼。更有趣的是,臺上的主演、扮演的人物、場邊的琴師,都姓楊,唱的是楊家故事。聲情並茂,至今無人能出其右。這種功力,恰是磨難後的自省與救贖。

  正如吳冠中所說,「真正的藝術家都在苦難中成長」。磨難終將把人打造成精緻的藝術品, 挫折把藝術家的技法磨練得爐火純青。

  繼承譚鑫培、餘叔巖的藝術,是20世紀上半葉京劇老生的集體追求,但餘叔巖調門高、扮相清俊,身材高大,武功純熟,唱功清剛,不是所有人都有這般天賦。楊寶忠拜師餘叔巖跟隨學藝,楊寶森則刻苦研習餘叔巖的唱片,私塾餘派。

  然而,楊寶森倒倉時間之長,超出預期,以致30歲後,嗓音再度變化;楊寶忠的嗓音則徹底失潤,被迫離開了舞臺。

  這段歲月中,楊寶森沒有放棄,他依舊樂觀勤奮地堅持每日練功、吊嗓、習字、繪畫、練琴。字字句句地推敲、揣摩餘派技巧。雖未正式拜在餘叔巖門下,但他多次登門求教,向名師陳秀華、堂兄楊寶忠求教,問道餘派研究家張伯駒,向王鳳卿、王瑤卿學藝;楊寶忠則苦練演奏,專心幫助弟弟楊寶森成名。

  得到楊寶忠和鼓師杭子和的輔助後,當楊寶森健康恢復重登舞臺時,他的唱、念及表演功夫,都明顯長進。在繼承餘派藝術基礎上,他開始舍短用長,根據倒倉後的嗓音條件開創新唱法,自成一家。出於餘派、又有別於餘腔的楊派藝術從此誕生;楊寶忠的演奏技法也愈加純熟。

  上世紀30至40年代,楊寶森獨自挑班演出,凡他出場,海報必寫「楊寶忠操琴」。堂兄楊寶忠操琴,研究設計唱腔,堂弟楊寶森登臺表演,一時傳為佳話。經二人共同研究,楊寶森繼承餘叔巖的代表戲《文昭關》《碰碑》等,形成的新風格,成為戲曲界新的藝術標準。因而得以與大師馬連良、譚富英、奚嘯伯並稱為「後四大鬚生」。

  拔劍要斬海底蛟

  楊家兄弟改革餘派的實踐獲得成功,使常人難以企及的餘派,變而為「十生九楊」流傳甚廣而更有味道的楊派。

  楊派的《擊鼓罵曹》打動人心,因其囊括了楊寶忠的琴弦上那高亢婉轉的京胡名曲《夜深沉》,包含了楊寶森飾演的禰衡,怒而擊鼓的動人橋段。在「導板」轉「原板」的一段獨白演唱中,一句「有朝一日時運到,拔劍要斬海底蛟」,正如楊家兄弟,在舞臺涅槃重生。

  既然不能高亢響亮,楊寶森的唱腔則以韻味取勝。他的聲音寬厚低沉,音色並不明快,也少有大起大落,激昂高亢的地方不多。但他避開餘派的立音、腦後音,代之以獨特的擻音和顫音。他用喉、胸共鳴,使發聲深沉渾厚,行腔與吐字穩重蒼勁。

  

  楊寶森在《空城計》中飾諸葛亮

  人們評價楊寶森的唱腔為「簡潔大方,雖少大幅度起伏跌宕,卻於細微處體現豐富旋律,細膩而不瑣碎」。舒展平和成了他最顯著的風格。有時,嗓音臨場失潤,他仍能以圓熟的行腔彌補。其代表作《空城計》《文昭關》《碰碑》中有大量獨白唱段,他能以古樸恬淡的韻味,給觀眾以醇美印象,滲透著深厚功力。

  更多時候,楊寶森將精力放在研究人物性格上,《伍子胥》中悲憤、落魄的伍員,《楊家將》中大義凜然的楊業,《失空斬》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擊鼓罵曹》中傲然不屈的禰衡……都成了楊派最佳藝術代表。

  1958年,49歲的楊寶森早逝,楊派藝術卻並未終結,幾十年後,楊派紅遍南北,遍及海內。這一定是斯人沒有料到的。

  當今,京劇改革的論爭火熱,各種實踐頻出:大刀闊斧引入歌劇元素,改造服裝道具、舞蹈姿態的有之;摒棄「一桌二椅」,強調舞臺聲光電加煙霧特效的有之;謹慎小心,以梅派風唱程派戲,用麒派表演馬派名劇的也有之。孰優孰劣,時間和觀眾總會給出答案。熱鬧之後的平靜,才能令人看清結果。多一分挫折,便能少一分失誤;少一分冒進,才會添一分沉著。幾十年後重新審視楊派藝術,其中不乏創新的智慧和方法,給當今創新諸多啟示,正如一輪明月,照在人們窗前。

相關焦點

  • 電影級場景,《天涯明月刀手遊》浮現超炫酷的天氣動態場景!
    微博上無意間看到一組《天涯明月刀》中的郝廚子的cos照,思緒瞬間被拉回以前的端遊時代,一群不論是日常還是風景都在一起嘻嘻哈哈的人,隨後看到《天涯明月刀手遊》宣布8月31日開啟終極測試,爺青回!是時候呼喚以前的小夥伴們重聚在手遊中。
  • 佇立窗前_寶安日報數字報
    都說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其實八層高的辦公室在北京城裡實在是太稀鬆平常了,都不好意思隨便用「望」這個字,但因地理位置的恰到好處,站在窗前,居然一眼就可以看到國貿三期「中國尊」若隱若現,瘦成一根微不足道的柱子迎風而立;明萬曆年間建造的玲瓏塔已經四百多歲了,依舊如畫一般掛在窗外的正前方,讓我想起著名的繞口令《玲瓏塔》裡「高高山上一老僧,身穿衲頭幾千層。若問老僧年高邁?
  • 昨晚《新聞聯播》剛強說的「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啥意思?
    《新聞聯播》是筆者吃晚飯是經常收看的電視節目,昨晚的《新聞聯播》「國際銳評」主持人剛強對忙於汙名化、抹黑中國的美國政客說出了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那麼這句話的出處在哪?是什麼意思呢?
  • 《明月曾照江東寒》更新時間是什麼 大結局是什麼
    《明月曾照江東寒》更新時間是什麼《明月曾照江東寒》是新的成長系的武俠言情劇,由於朦朧、邢菲等主演的古裝武俠言情劇,定於2020年10月6日在愛奇藝播出。大結局是什麼電視劇《明月曾照江東寒》的熱播受追捧,劇情亦是引起討論,其中不少劇迷想知道戰清泓喜歡誰,結局和誰在一起了。現在,劇集剛開播,但就劇情簡介而言,戰清泓兩條感情線極為的明朗,最開始,戰清泓和溫宥互生情緒,二人應該是有到一起的,所以,溫宥便是戰清泓的官配嗎?倒也不見得。
  • 有一輪白露的明月叫故鄉——杜甫《月夜憶舍弟》詩意
    詩,是文字舞蹈;詩,是音樂建築;詩,是社會良心;詩,是道德救贖;詩,是旅途感恩;詩,是宗教頓悟;詩,是精神錦瑟;詩,是靈魂歌哭…… 時事情動處,當為之歌與哭…… 有一輪白露的明月叫故鄉---- 杜甫《月夜憶舍弟》詩意文/秦緒林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 2018年全國金融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設優秀調研成果獲獎名單...
    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 苗子瑜、吳志新、姬曉萌  9.弘揚奮鬥者精神,打造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基於工行陝西分行宣傳思想文化隊伍狀況的調查  中國工商銀行陝西分行課題組  10.金融企業科技員工思想動態及隊伍建設調查研究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15句寫月亮的古詩詞,讀之令人神往
    明月千古,夜空的皎月已經照耀了千年,它的清輝散盡人間,也灑滿了歷史。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一輪明月相伴,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陰晴圓缺。蘇軾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李白說「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歐陽修說「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月色朦朧而清冷,它照耀悠悠歲月,也照進了千百篇古詩詞。
  • 2015中秋節作文:中秋窗前月色
    2015中秋節作文:中秋窗前月色 2015-09-17 09:42 來源:作文人網 作者:
  • 99首與月亮有關的經典詩詞,花前月下,舉頭望明月時總會用的上!
    詠月詩在中國詩歌中佔有獨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說是古代詩人最偏愛的一個意象。首先是象徵團圓,以月圓比喻人的團圓,以月缺比喻人的離別 ,最經典的非蘇軾的《水調歌頭》莫屬: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窗前那棵胡桃楸
    窗前那棵胡桃楸已經有三樓高了。一位對傳統文化頗有研究的朋友說,家門前有核桃樹,取「和」意,好啊!春風乍起,窗前白樺樹的枝條悄悄地染上了暗紅色,似乎在鬆動被冰雪封凍了五個月的睡眼。松樹、柳樹緊隨其後,從隆起的絳紅色芽胞中吐出一抹嫩綠。只有那顆胡桃楸,不聲不響,挺直剛勁的枝幹,靜靜地看著各色樹們出盡了風頭,而後再從容地於枝端綻出一朵一朵的嬌葉,開始孕育果實。老夏嫩秋時候,核桃便沉甸甸的掛在枝頭。 核桃的藥用價值很高。
  • 明月幾時有?今年的月亮什麼時候最圓
    明月幾時有?今年的月亮什麼時候最圓中秋除了吃月餅之外,賞月也是全國人民非常期待的大事,在千百年的文化傳承中,月亮被賦予了思鄉、團圓等意象,讓中秋賞月變得更有深意。既是欣賞月亮美景,那就一定不能錯過「望月」,今年月亮最圓的時刻為何呢?
  • 一襟明月一歲秋
    而曾經有多少次,回城的中途停車下車,不管不顧地站在路邊仰望天空,只為朗朗天宇的一輪明月!  村裡也不見有妯娌姑嫂,在中秋晚宴後端出一盆清水,呼朋引伴地在禾坪或者在天階花頭,虔誠地請月拜月問月。人們知道月亮洞悉塵寰的世道人情,相信月亮可以指點未來。時光輕輕催,歲月的深巷裡,溫茶賞月的人卻都已經不知所蹤。  聽不到有人去憶念蘇子的望月痴情、溫習他的「千裡共嬋娟」了。
  • 藝術團動態 | 中國兒童中心合唱團新一輪招生重磅開啟!
    中國兒童中心合唱團即將進行新一輪招生!喜歡音樂、熱愛唱歌的小朋友不要錯過!合唱稱之為合唱藝術,是因為它演繹的不僅是作品、聲音,更是合作與修養。於2019年5月,49個國家及國家領導人參加的亞太文明對話大會重要活動之一——鳥巢「亞洲文化嘉年華」活動中,擔任五萬人現場合唱指揮同年10月任鄭小瑛教授助理指揮,排練中國合唱節開幕式百人交響合唱《黃河大合唱》西班牙卡萊利亞國際合唱比賽中獲金獎,並成為開賽以來第一位榮獲最佳指揮獎的中國指揮2018
  • 推崇清廉金融文化 蘇州銀保監分局打造「廉石」文化名片
    ,同時發布了「廉石之光 輝耀金融」行業廉潔品牌,標誌著蘇州清廉金融文化建設邁出重要一步。,在今年6月初專門印發了《關於加強銀行業保險業清廉金融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確定2020年為「清廉金融文化建設推進年」,探索從品牌創建、監管引領、行業共建、機構自塑多個維度構建清廉金融文化建設體系。
  • 那一輪明月究竟源自何處,神秘背面竟有天外來客?
    這段時間人們都在關注火星,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都相繼踏上了前往火星的徵程。它們將在未來半年多的時間,在茫茫太空中飛行約5500萬公裡,才能抵達這顆紅色星球。5500萬公裡,這是地球與火星26個月才有一次的最近距離。地球與火星最遠可達4億多公裡。
  • 2020宜春·明月山第十四屆月亮文化旅遊節 「觀天下,瞰明月」無人...
    2020宜春·明月山第十四屆月亮文化旅遊節亮點活動 「觀天下·瞰明月」無人機航拍大賽完美落幕,本次大賽高手如雲,來自北京、江西省及其他地區無人機航拍愛好者、國內精英航拍團隊,雲集明月山腳下,全方位闡釋,完美呈現大美明月山的自然風光及地方特色。
  • 星空下奇妙夜,明月照我行,記下最動人的圖景
    尋貓記中國教科院豐臺實驗學校高二(3)班 姚宇澤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我正在學校上晚自修,媽媽突然來電話說,我養的貓「科比」走丟了,爸爸正在外面找,也在附近的小區張貼了懸賞啟事。我和「科比」是在籃球場邊相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