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朵
突然感覺,中秋時節人們不再熱衷於賞月了,連我自己在從老家回城的路上,也沒有去探究車窗外是否有明月光。而曾經有多少次,回城的中途停車下車,不管不顧地站在路邊仰望天空,只為朗朗天宇的一輪明月!
村裡也不見有妯娌姑嫂,在中秋晚宴後端出一盆清水,呼朋引伴地在禾坪或者在天階花頭,虔誠地請月拜月問月。人們知道月亮洞悉塵寰的世道人情,相信月亮可以指點未來。時光輕輕催,歲月的深巷裡,溫茶賞月的人卻都已經不知所蹤。
聽不到有人去憶念蘇子的望月痴情、溫習他的「千裡共嬋娟」了。惆悵自然是有的,而似乎又對往昔越來越不那麼耿耿於懷了。可能是日漸明白,時間終究會帶走一切,故土與山川也會易容,這是時光的道理。既然執拗不過時光,就且找一個陌生的鄉村山野行行走走吧,就假裝去異鄉探朋訪友。
群山連綿,古道悠悠,青苔蒼蒼,這裡是平遠北部的、毗鄰江西的一個小鎮。我們並不知道素有「梅州的茅臺鎮」之稱的八尺小鎮裡,有一段長長的南粵古驛道,這真的是意外的驚喜。青山本可濯人面目,何況又有挑夫歌謠、紅色故事慰我「思古之幽情」,好極!我們在一個民宿安頓好行李後,驅車上了梅州岃。這梅州岃,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八尺鎮角坑村與江西省尋烏縣留車鎮上村兩省的交界處,這裡的古驛道,是「鹽上米下」的商貿之路,是粵贛兩省經濟、社會、文化等交流的必經之路。據介紹,它也是「中央紅色交通線」之一和紅色郵政傳播之路,1929年11月13日,紅四軍三個縱隊曾經過此處,進入平遠開展革命鬥爭。
盤桓之中,我還了解到,蒼茫的歷史上,梅州與江西曾有隸屬關係,元朝二十三年(1286年),梅州隸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宣慰使司;元貞元年(1295),隸屬潮州路;延佑五年(1318),改直隸廣東道宣慰使司,後梅州與江西一直未有隸屬關係。因八尺角山嶂西北端古驛道山岃為兩省交界點,所以分屬之後江西行省便將該山稱為梅州。我們玩心大起,在粵贛界碑處,盡情玩了一把「一腳踏兩省」的遊戲。
山上微涼,往昔的酒在這裡被歲月調得濃稠,稍稍抿一小口就感覺醉意朦朧。再者,山山嶺嶺在我眼裡永遠是不掩卷的書,日和月都會不辭辛勞地伴人靜讀。鳥語雖不聞,山花雖不見,而滿眼的樹木青草皆若翡翠,如見故人,心內早已喜不自勝。
下得山來,決定在八尺圩鎮覓一餐館晚飯。八尺是酒鄉,酒文化處處可見,我拍了些酒罈景致和平遠特有水稻禾米稻,分享至「朋友圈」,並附文字:一不小心就一腳踏進外省的地方,聽說這裡的好多稻穀,會被釀成酒……不想炫耀什麼,只是覺得但凡地方特色文化、但凡勤勞淳樸的風土民俗,都值得去頌揚。在八尺圩鎮街頭閒坐的人們,臉上都掛著平和的笑意,這與城市人成年累月的焦灼眼神截然不同。我只是路過,而異鄉卻以菊花就山泉煮了一杯清茶予我,不禁讓人感覺馨香盈懷。生活也許苦澀,但這裡的人們喜歡甜。
我要給那天的晚飯附上一段文字:登山歸來,八尺街頭已向晚,酒旗街巷秋風起,路燈可親。飢饞襲人之際,猛見路邊一農家樂炊氣繚繞,頓感口胃俱歡,遂進店點菜吃將起來。一盤狗肉上桌,一杯娘酒下肚,紅暈漫上臉頰,驚覺歲秋已至。斯景斯情,好像在夢中出現過千百回……
回到住地八珍娘民宿,洗漱後趿拉著拖鞋走出室外,看見一輪明月皎潔在天,這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喲!真想告訴你,我的眉際沾染了月光,月光裡飄漾的,依然是鄉愁。民宿的餐廳裡一片沸騰,似乎有一幫人正在熱鬧聚會。而我只知道山有一瓢月,可以慰風塵。月亮已然被河那邊的山嶺託上天空,被一些雲絮環繞著,分外娟麗玉豔。月亮對人間的愛一直沒變,始終在中秋時分將飽滿的銀輝灑向村莊、城市和邊關,讓山河明媚。眼前的一輪明月,與豆蔻年華裡在故鄉在老屋瓦簷間看到的中秋明月,沒什麼兩樣。月色唯美,靜淑溫婉,九州一色李白的霜,亙古不變的中華魂!若有什麼不同,那就是月上衣襟的時候,又是一歲秋意濃!
臺灣女作家簡媜說,山裡若有眠,枕的是月。那夜,眠在他鄉山麓的酒莊民宿,枕了一輪明月,不念過往,不思將來,睡得安穩。
記得進房間之前,悄悄地給「千裡共嬋娟」標了一個註腳:有明月在天,請你出來賞月,因為我也在賞月。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