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人皇伏羲氏是華夏先始,出生農曆三月十八,與天皇燧人氏,地皇神農氏合稱三皇。伏羲也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的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在後世與太昊、青帝等諸神合併,官方當局稱為「太昊伏羲氏」。伏羲是中國古籍中記載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伏羲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發明了佔卜八卦,創造了文字。他還結繩為網,教會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
據傳,伏羲的出生就蘊含著神秘色彩。伏羲的母親叫華胥氏,她有一天外出,在雷澤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因為好奇就踩了一下,竟然有感而孕。十二年後才生下一個娃娃,而且人首蛇身,取名為伏羲。《路史·太昊紀》曰「伏羲生於仇夷,長於成紀。」成紀,在今甘肅天水市及秦安縣一帶,那裡留下了伏羲、女媧的名勝古蹟,以及與其有關的地名和傳說。為了紀念伏羲氏誕生地,此後人們把十二年為一紀。
《水經注·卷十七》曰「瓦亭水又西南出顯親峽,石宕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媧祠。庖羲之後,有帝女蝸焉,與神農為三皇矣。」相傳,伏羲、女媧兄妹相婚,婚配於秦安縣城北的玉鍾峽,因她們結親顯世,又名顯親峽。自漢代南北朝500餘年間,秦安以顯親縣聞名於世。伏羲、女媧之時,處於母系氏族繁榮期,通行族外婚或對偶婚,伏羲、女媧兄妹相婚後,制定婚制用鹿皮為聘禮,以防止亂婚和近親結婚。伏羲氏的婚姻傳說,真實反映了中國古代的家庭進化史。
據傳,伏羲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間的萬事萬物。天水市渭南鄉三陽川的卦臺山,相傳是伏羲畫八卦的地方。伏羲在卦臺山始畫八卦為八中符號,起初八卦用於記事,以代替原始的結繩記事。後來八卦符號,被當作字。
《易緯乾坤鑿度》曰「乾(天)-(父親)、坤(地)-(母親)、震(雷)-(長男)、巽(風)-(長女)、坎(水)-(中男)、離 (火)-(中女)、艮(山)-(少男)、兌(澤)-(少女)。」伏羲創立八卦,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
八卦中所蘊含的先民對自然、社會、人生的認知與詮釋,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俗信價值,是中華文化的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