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帝成紀
伏羲氏的傳奇人生。仿佛從他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一般,據《歷代帝王陵寢備考》記載:
太昊伏羲氏,風姓,母居華胥渚,履巨人跡,因娠生帝成紀,蛇首人身,以木德王,都陳,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崩。
伏羲氏的母親是上古時代華胥國的首領華胥氏,她與雷澤氏的首領聯姻生有一子,便是伏羲氏,當然,聖人降世總要伴隨諸多神話色彩。因而,便有了史書中那一段神話故事。伏羲成年之後,繼承了華胥國首領的位置,並將華胥國與河南境內的燧明國合併,建立了羅奉國,開創了伏羲王朝。
羅奉國定都宛丘,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陽平梁臺遺址。伏羲統一華夏各部落之後,曾封禪泰山,並取蟒蛇身,鱷魚頭,雄鹿角,猛虎眼,紅鯉麟,巨蜥腿,蒼鷹爪,白鯊尾,長鬚鯨鬚合為一體,創造出中華民族的龍圖騰。
在伏羲統治時代,他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以八種簡單的卻寓意深遠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萬事萬物,他將蜘蛛結網捕獵的方式。應用到捕魚當中,並發明創造文字,結束了燧人氏時代以來長期應用的結繩記事。
在伏羲氏時代,中國古代的嫁娶制度初步成型,這一時期,主要採取男女對偶制,用鹿皮為聘禮。為了防止亂婚和近親結婚,伏羲氏命先民以所養動物或植物,居所,官職為姓氏,開創了華夏民族的姓氏起源。
神話傳說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開天闢地的創世神應該是盤古,卻很少有人知曉,在史料中最早的創世神其實是伏羲,關於伏羲創世的傳說,記載於1942年長沙東郊子彈庫的王家祖山一座楚墓出土的楚帛書中。
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最早最完整的先秦創世神話記載,在現存的先秦文獻中。沒有比它更完整,更明確的創世神話,其珍貴的價值是無法衡量的。北宋詩人陸遊曾寫過這樣一句詩:
無端鑿破乾坤密,始自羲皇一畫時。
這裡講述的就是伏羲氏開天神話的故事,根據古籍記載:
有謂之天根者,以其混沌世界,黑暗無光,忽焉一畫開天,而陰陽動靜迭為升降,天地定位,日月運行,萬物之生生不息。伏羲一畫開天,豈非以一擬太極?則凡卦爻,莫非自此一來,固莫太極之象。
關於伏羲氏以一擬太極,然後一畫開天,創造世間萬物,讓生命誕生的神話故事,筆者認為,應該是後世人為紀念伏羲推演八卦而編造的。遠古時代的人們,對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知之甚少,天氣變化,四季更迭,日月輪轉,生老病死等現象,雖然發生在身旁,但他們卻並不清楚原因。
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是生物的天性,迷茫讓先民們每日都生活在恐懼當中,伏羲作為整個部族的首領,他有義務也有責任,為部眾答疑解惑。於是乎,他經常環顧四方,揣摩日月變化。鬥轉星移,揣測四季交疊,萬物更始的規律。
後來,伏羲氏在蔡河捕魚的時候,捉到了一隻白龜,他覺得很新奇,便挖了水池,飼養白龜。又過了幾日,有人對伏羲說,蔡河裡出了怪物,伏羲便前去查看,發現那怪物似龍非龍,似馬非馬,在水面行走,如履平地一般。
那怪物見伏羲走近水邊,竟趴到伏羲面前一動不動,老老實實的任憑伏羲查看,,一番審視之後,伏羲發現怪物背上的花紋十分奇特: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便在樹葉上將怪物背上的紋路畫了下來。
待他畫好之後,那怪物大叫一聲,騰空而起,消失於雲海之中,先民們問伏羲:「此怪為何物?」伏羲回答:「它像龍又像馬,就叫龍馬吧!」此後數日,伏羲常常望著樹葉上的紋路發呆,他想要搞清楚上面的花紋,卻沒有任何的思路。
直到有一日,伏羲在白龜池旁思考,忽聞池中譁譁作響,那白龜自水底遊出。來到伏羲面前,朝他點了三下頭,然後腦袋往肚子裡一縮,趴在水邊不動了。伏羲走上前,開始觀察龜殼,他發現龜殼上的花紋中間五塊,周圍八塊,外圈十二塊,最外圈二十四塊,恍惚間,他仿佛捕捉到天地萬物的變化規律惟一陰一陽而已。就這樣伏羲畫出來八種不同圖案組成的八卦圖。
太昊陵
伏羲氏的陵墓,又稱太昊陵始建於春秋時代,蒸製於唐朝,被稱為「天下第一陵」。位於河南省淮陽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佔地875畝,規模宏大,歷代君主曾先後51次親自前來祭奠。
1997年6月2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在參觀太昊陵後曾親筆題寫「羲皇故都」四個大字。2008年,淮陽縣太昊陵廟會以單日825601人的遊客流量記錄刷新了吉尼斯世界記錄,成為全球第一廟會。
史前文明中「火時代」的開創者——燧人氏
史前文明中「巢居時代」的開創者是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