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變暖是世界各國熱議的話題,但美國NASA最近卻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不是全球變暖,而是小冰河期即將到來了。
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美國NASA是世界上對太陽黑子研究最發達的國家,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內,NASA發現太陽活動的頻率降低到了歷史最低點。太陽黑子的數量連續好幾天為零,這意味著太陽將會「變白」,其表面溫度將會大大降低,這意味著地球即將進入小冰河期,預計將在幾年後變成現實。
實際上,太陽黑子的數量多少,相當於太陽活動強弱的象徵,然而迄今為止,人類無法通過太陽黑子的數量對太陽接下來的活動趨勢做出預判,更加無法預測地球未來的氣候。所以美國NASA的看法只能算是一種推測。
人類發現目前太陽黑子數量的變化周期應該是11年,現在人類正處於第24個太陽活動周內,也有不少天文學家預測未來下一個周期太陽活動將會大大減弱,論證的過程看上去都嚴謹而有依據。
有科學家預測下一個太陽活動周將會是一個「溫和」的活動周期,也有人預測未來的太陽紫外流量將減少7%,然而太陽紫外流量的減少並不等同於太陽溫度的下降。所以部分媒體還是會產生一些誤讀。然而,下一個太陽活動周以「溫和」為主,則是目前科學界的公認預測。
實際上,人類經歷的上一個小冰期是在明朝滅亡前的一百年。當時有上百年的時間太陽沒有出現黑子,地球溫度開始大大降低,在農曆十月份的時候,京杭大運河揚州段就已經結冰了。不只是中國,在當時歐洲的中世紀階段也經歷了近百年的嚴寒,英國的河流幾乎全部凍結,恍然像是變成了北極。
然而,也有一些觀測數據與小冰期的出現相悖,比如2014年10月觀測到的巨大太陽黑子群,2017年出現的太陽耀斑,這都是太陽活動劇烈的體現。而且沒有證據表明,太陽黑子數量增加的話,地球的溫度就會升高。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依然認為全球變暖是全人類面臨的挑戰,任何時候人類都應該把主動權掌控在自己手裡,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