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全球變暖?還是小冰河期的開端?

2021-01-14 世紀風雲潮


是全球變暖?還是小冰河期的開端?



自2009年起,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系列地球環境對比圖,顯示氣候改變或人為開發前後的差異,從中人們可以看出人類活動對地球確實造成了顯著與長遠的影響。

有些是100年來地球的地貌變化,有些卻只有短短5年,但地貌的改變卻相當令人震驚!

  在衡量事物的真實性上,我們通常以「眼見為實」作為標準,同樣對於環境問題也是如此,不是親眼所見我們不會特別去關注這些。

地球上許多自然環境遭到破壞,人類實在是難辭其咎,或許有人會說,生活的舒適度和進步,本來就會伴隨著犧牲,但是,這些犧牲難道我們都能承受得起的嗎?

我們的子孫後代又會受到怎樣的反噬與後果呢?


1、阿根廷奇基塔湖( Mar Chiquita Lake )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鹹水湖之一,因灌溉和乾旱,面積在逐漸縮小。



阿根廷奇基塔湖1998年7月與2011年9月對比圖。(圖片來源:NASA)


2、烏拉圭森林( Uruguay Forests )從1975年3月與2009年2月期間,烏拉圭將森林範圍從4.5萬公頃拓展到90萬公頃,然而也因此影響到當地植物與動物的多樣化。這是少有的積極的變化。



烏拉圭森林1975年3月至2009年2月對比圖。(圖片來源:NASA)


3、美國猶他州和亞利桑納州交界地帶的鮑威爾湖( Lake Powell )是位於科羅拉多河的人工水庫,從圖中明顯看到在過去的15年中水位下降,1999年時,水位很高而且河水很清澈,後來這個水庫因持續乾旱和人類用水幾近乾涸。

鮑威爾湖1999年3月與2014年5月對比圖。(圖片來源:NASA)

4、阿拉斯加州繆爾冰川( Muir Glacier)及其支流裡格斯冰川(Riggs Glacier)位於阿拉斯加北端,1941年的照片(左圖)顯示兩個冰川堆棧堵塞了繆爾的入口。

而到了2004年(右圖),繆爾冰川在持續退卻將近兩個世紀後已不在相片框內了,尾端縮到位於西北約7公裡,而裡格斯冰川則急速退卻了0.6公裡。兩條冰川也大大的變薄了。

繆爾冰川1941年8月與2004年8月對比圖。(圖片來源:NASA)


5、巴西朗多尼亞州森林。從上世紀60年代起,亞馬遜熱帶雨林明顯縮小,據目前估計,現在只剩下原來的80%,而朗多尼亞州境內的森林幾乎大部分不復存在。

朗多尼亞州森林1975年6月與2009年8月對比圖。(圖片來源:NASA)


6. 義大利與瑞士邊境的阿爾卑斯山馬特洪峰( Matterhorn ),1960年8月左圖顯示,山頂白雪茫茫,幾乎覆蓋山頂大部分面積,等到了2005年,其積雪量因全球暖化而明顯減少。

馬特洪峰1960年8月與2005年8月對比圖。(圖片來源:NASA)


7、1909年7月30日的照片(左圖)拍的是麥卡蒂冰川(McCarty Glacier)尾端西側。

而在2004年的影像(右圖)裡,前景中被沉積物覆蓋的冰川尾端已經往北消退15公裡,以前的冰也融化為一片開放水域,而且當年不毛之地與相鄰的山坡也都成了森林。


阿拉斯加州麥卡蒂冰川1909年7月與2004年8月對比圖。(圖片來源:NASA)

實際上,人類一直都以為所謂「滄海桑田」是以幾千幾萬年來計算的,沒想到也就是這短短數十年時間,地球的改變也已經是觸目驚心。

科學家普遍認為這是全球變暖的節奏,但網上有大神認為這只不過是小冰河期的開端:


"水循環是地球氣候最主要的貢獻者。

再來是火山活動。

第三則是太空隕石撞擊。

這三項在你們的近期歷史中都曾經發生過。

你們現在有所謂地球暖化的問題。

這使科學家們感到震驚與擔憂。

部份的原因是這些循環所需的時間都超過人的一生,所以現在歷史中沒有人能夠看到較大的畫面。

你們以前就曾經有過這些,而它又再次出現。它是水循環的變化,是自然而且正常的。

這是地球自我平衡的運作方法。

你們有大的水循環變化也有小的水循環變化。在大的循環之間會有許多小的循環。

這是地球運作的方式。

最近的一次小冰期是在1200年到1400年間~~用你們的時間表示。

那時有人類存在,而且他們活下來了。

現在是另一個冰期的開始。但科學家們並不稱它為小冰期的開端,反而稱做暖化現象!

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水循環的作用。

他們所使用的是微觀而不是宏觀的角度。


                                         克裡昂 


總之,地球只有一個,只希望人類能夠好好正視地球保護問題,好好愛護地球吧!


獨家 | 嚴寒橫掃中國,小冰河期要來了嗎?

2018年12月31日 11:21:15
來源:獨角鯨工作坊


【提要】1642年秋,廣州城北的市民被百年難遇的一幕驚呆:一隻華南虎在街頭踱步。叢林之王現身繁華都市,事後有多重解讀。正是在那個時期,歐洲人進行了肇始於抗寒的新一輪革新。法國女人穿上了名為「知己」的保暖內衣,遮住了已經習慣於暴露的乳溝。

冰川

此帳號為大風號風鈴計劃加盟成員,文章為鳳凰網獨家版權所有

撰文/ 根號三

2018年11月20日,NASA的衛星監測發現,大氣層頂部正在降溫。美國宇航局蘭利研究中心的Martin Mlynczak表示:「我們看到了一種降溫的趨勢。」具體來說,大氣層正在失去熱能,這都是因為太陽黑子活動的減弱。

「我們檢測到了330億瓦的紅外輻射功率,這比太陽活躍時期的功率要小上10倍。」NASA表示。這可能意味著地球即將進入歷史上第二個「蒙德極小期」(即知名的小冰河時期)。

不到一個月後,2018年12月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決定稱,「本世紀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具體化、可操作化,其中最重要的舉措是減少碳排放。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這是阻止全球變暖「最後的機會」了。

但跨年前後,一場大雪席捲中國中南部地區,處在冰天雪地裡的人們,又不免對氣候即將變冷還是變暖將信將疑。孰是孰非,時間即將告訴一切。不過,利用這個間隙看看上一次「小冰河期」,或許可以取得一些歷史腳本裡的生活經驗。

上一次「小冰河期」,也就是三百年、四百年甚至五百年前,那是典型的前工業化時期。如今千方百計阻止全球變暖的人類,曾有將近500年的時間為饑寒所困,只能用「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之類的鬼話來自欺欺人。

另一款畫風:命是炭盆給的


關於小冰河期始於何時,北半球各地的人們說法不一。歐洲人認為始於1300年,而竺可楨認為始於1400年。這與大氣環流造成的不同地區降溫梯度有關。但中西在兩個方面觀點一致:一、小冰河期止於十九世紀中期;二、小冰河期最冷的時段是十七世紀,尤其是後50年。氣象史記載,十七世紀後50年的冬季平均氣溫比1990年代低1.5攝氏度,這50年裡冬季極冷年份佔了整個小冰河期的三分之一。

從這最冷的50年說起。

查理二世在不列顛島復闢絕對王權(1661年)後的那幾年,英國乃至整個西歐天有異象:氣溫直線下降,冬季一年比一年冷、一年比一年長,這個凍人的趨勢完全看不到拐點。

物候資料顯示,查理二世當政的25年,英格蘭農作物的生長期比20世紀的中位水平縮短了五周。英格蘭、荷蘭、法國北部、德國西部的冬季降雪日長達近一個月,是20世紀平均值的三倍。英格蘭南部地區的冬季結冰厚度超過了一米,泰晤士河冰面上搭起了集市,集市上售賣著英倫三島漁民捕撈的鯡魚——這種魚類在他們祖先生活的年代,是挪威的特產。

與鯡魚一同南下的,還有體積大小不一的海冰,塊頭大的海冰甚至堵塞了英吉利海峽兩岸的多座港口。冒著風雪出海的蘇格蘭漁民驚訝地發現,混在巨大的海冰中間,竟有幾艘愛斯基摩人的皮艇,他們已經在海上同浮冰搏鬥了數個星期。這些傳說中的北極獵人,冰點以上就是「可怕的炎熱天氣」。但那幾年,冷風和暴雪實在過於熱忱,他們迫不得已南下避寒。

在英倫三島上,譬如帝都倫敦,查理二世復闢後幾年,每年都大批民眾死於低溫症。1665年,低溫症更是奪走57000人的生命,佔當時倫敦總人口的五分之一。這些不幸者大都屬城市貧民,冬季來臨,無片瓦遮身,遑論烤火保命的壁爐。壁爐,是富裕階層的入門配置。

壁爐,為什麼是富裕階層的入門配置?

炭盆?那是東方人的家什。

《紅樓夢》裡,寶玉同一眾裙釵吟詩作賦、煮茶撫琴、打情罵俏,必不可少的敘事點綴是取暖的炭盆及其各類衍生品:火盆、燻籠、暖閣,對了,還有土炕。《紅樓夢》第四十九回中記:「李紈道:我這裡雖好,又不如蘆雪庵好。我已經打發人籠地炕去了,咱們擁爐作詩。」

榮寧二府真實的故事背景是康熙朝晚期(十八世紀初)的江寧織造府,南京人家裡居然有炕,一可見主人之貴,二可見天氣之冷。事實上,曹雪芹生活的康熙朝晚期,已經不是明清小冰河期的寒極,最冷的時期是曹雪芹祖父曹寅做康熙御前侍衛的年代。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全國各地連降大雪,淮黃地區降雪日近兩個月。湖北大冶「凍餓死者甚眾」、河南開封「井冰,道路多凍死者」、山東威海「行人死者無算,屋內亦有凍死者」⋯⋯

這一幕幕,是十七世紀中國人生活之日常。

最糟的年代,最好的年代

1642年秋,廣州城北的市民被百年難遇的一幕驚呆:一隻華南虎在街頭踱步。叢林之王現身繁華都市,事後有多重解讀。

這是極端氣候降臨,旱澇交替、冷暖驟變的結果。老虎入城前20年,嶺南地區寒潮頻率增加,霜降時間提前。此前一年,菲律賓棉蘭老島帕克火山的爆發,篡改了東亞北回歸線地帶大氣環流的常規模式。

這也是國運跌宕、朝代更迭的先兆,饑饉、疾病、戰爭和苦難,正在不遠處等待著人們。果然,兩年後明亡,崇禎自縊於煤山,留下「諸臣誤朕」的遺詔。四年後,清軍抵達嶺南。八年後,平叛的清軍在廣州屠城,18天內數十萬人被殺,瘟疫蔓延。廣州遭到嚴重破壞,直到半個世紀後方復甦。

對應十七世紀的極寒,不僅中國人多災多難,全世界都進入了多事之秋。英國發生了國內戰爭、法國出現了農民暴動、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代替了留裡克王朝、三十年戰爭捲走德意志地區三分之一的人口⋯⋯

當然,十七世紀亦孕育著希望,某些事於今而言甚至是決定性的,只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曉。1620年,排水量180噸的三桅輪船五月花號載著102名清教徒,由英國普利茅斯起航駛向北維吉尼亞(因惡劣的天氣令航道偏移,他們實際抵達的是新英格蘭)。這些全球第一強國的先民,當初以「信奉上帝」的理由出發。不過,他們出發的另一個也是更現實的理由是:尋找漁場。十七世紀氣候的變化,導致北極地區的魚類棲息海域南遷。對優良漁場的探求,牽引著歐洲人奔赴新大陸,並在此重砌了一個人類治理的爐灶。

總體來說,人類的生存發展史,一直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人類在解釋歷史時難免會墮入氣候決定論的窠臼,而忽視了人類在與自然的切磋中自身行為的失當。

對於十七世紀乃至整個小冰河期,人們往往會強調寒冷天氣對人的折磨,卻不願正視一個事實:小冰河期前的溫暖期,歐洲社會恰恰處於停滯的中世紀。相反,塑造當今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正是發生在被人詛咒的小冰河期:新大陸的發現、農業創新和工業革命。

五月花號來到北美,除了宗教原因,還因為尋找漁場

新大陸引進的番薯、玉米和土豆,讓舊大陸的人口不至於因糟糕的氣候而發生斷崖式的減少。農業創新和工業革命,則檢驗了人類在適應環境過程中所能激發的活力。面對嚴寒多雨的氣候和日漸上漲的海平面,十七世紀初的荷蘭人填海造田、修壩造堤,革新了種植模式,而填海開採的泥煤使荷蘭成功將債務轉化為資本,成為歐洲第一個現代經濟體。

反觀同一時段的法國,路易十四治下臣民的生活與中世紀別無二致。土地荒蕪、作物歉收、農民食不果腹,《藝術哲學》作者伊波利特·丹納形容他們「猶如行走在水深齊頸的池塘了」。事實上,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根源恰是此前一個世紀經濟社會的板結僵化、固步自封,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得向他的太祖路易十四索命。

燒煤燒出一個新時代

1819年,佛羅倫斯阿諾河畔,一場冰雹過後,雪萊寫下了《西風頌》。「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句。你可以將之理解為黑暗中的人們對光明的期盼,也可以更直白地將之理解為苦寒中的人們對溫暖的籲求。

1810年代,是小冰河期最後一個寒冷巔峰。雪萊寫《西風頌》四年前,也就是1815年,東爪哇島的坦博拉火山爆發。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火山噴射出1400億噸巖漿,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廣島原子彈5萬倍的威力,71000人當場遇難。

坦博拉火山爆發的後續影響是,造就了北半球連續多年的白色聖誕節,狄更斯的《聖誕頌歌》就是取材於這些年的童年記憶。而1816年,成為歐洲的「無夏之年」,夏季的平均氣溫比常年低2-5攝氏度。英格蘭小麥收穫期推遲40天,收成創50年內的最低紀錄。法國的葡萄收穫延至十月底,為歷年最晚。南德的糧食減產二分之一,克勞塞維茨描述:「餓得不成人樣的人們,徘徊在田埂間尋找食物,連腐爛的土豆都不放過。」

在歐洲部分地區,焚燒女巫的舊俗重現。這是已然邁入文明社會的歐洲,所能呈現的最悽慘景象。

正是在那個時期,歐洲人進行了肇始於抗寒的新一輪革新。法國女人穿上了名為「知己」的保暖內衣,遮住了已經習慣於暴露的乳溝。英國傳教士在紐西蘭砍伐樹木、清空土地,建立了當地最早的一批現代農莊。更重要的是,煤炭被更廣泛更高效地應用於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1825年,英國已有蒸汽機1.5萬臺、馬力37.5萬匹。同一年,他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鐵路。

煤的這種使用方式,催生了工業化。燃煤所釋放的二氧化碳,是促使小冰河期於1850年代終結的原因之一。

而後,在一個半世紀中,煤以及各種化石燃料以前所未有的量級被使用,全球氣溫不可阻擋地逐漸升高。各地山脈雪線上升、北極冰蓋面積縮小、森林面積不斷減少。原本怕冷的人類開始怕熱了,熱成了新時代的一種罪,而空調完成了對人類的救贖。有趣的是,空調的使用,則跟燒煤一樣,加劇了全球變暖的趨勢。

或許,我們高估了人類的能度,有意無意地誇大了人類行為對環境的幹預。在自然面前,人類本質上是渺小孱弱的。當今世界所有人類像沙丁魚一樣疊加在一起,僅能填滿一隻一立方千米的木箱。一次九級地震、一次火山活動、一次天外小行星的來訪,都足以讓人類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建設或破壞,讓地球變冷或變熱的企圖,付之一空。

或許,在人類呼號阻止全球變暖「最後的機會」的時候,新的小冰河期已悄悄來臨。只是我們能力有限,尚未洞悉這種跡象罷了。




相關焦點

  • 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期?能抵消全球氣候變暖嗎?沒這麼簡單!
    據了解,太陽的磁極每22年變換一次,太陽黑子活動以11年為一個周期,科學家計算在2030年太陽將會進入休眠期,到時候地球會因此受到影響,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步入「小冰河期」。有人可能會說,地球步入「小冰河期」難道不是一個好消息嗎?
  • 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期?能抵消全球氣候變暖嗎?沒這麼簡單
    正好地球環境現在越來越熱,小冰河期到來就能夠抵消全球氣候變暖了,那麼地球環境也會出現好轉,但是事實上,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事實證明小冰河期的到來並不會改善地球環境,人類只會再次陷入險境。據了解,小冰河期始於13世紀,在17世紀達到巔峰,在巔峰時期,北歐一帶饑荒肆虐,全球都被白雪覆蓋,人們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 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期?能抵消全球氣候變暖嗎?沒這麼簡單!
    正好地球環境現在越來越熱,小冰河期到來就能夠抵消全球氣候變暖了,那麼地球環境也會出現好轉,但是事實上,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據了解,小冰河期始於13世紀,在17世紀達到巔峰,在巔峰時期,北歐一帶饑荒肆虐,全球都被白雪覆蓋,人們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 是暖冬還是小冰河期?
    報導稱,權威氣候科學家指出,連日來的異常氣候很可能只是全球氣候變冷的開端,在接下來的20年至30年間,地球將經歷一個「小冰河期」。不過,多位氣象專家持不同看法,認為全球變暖的趨勢仍未改變。□快報記者 孫羽霖《每日郵報》「小冰河期」報導被反駁近日,歐洲以及亞洲部分國家遭遇了持續性嚴寒。
  • 科學家推測「小冰河期」可能會到來,可以抵消全球變暖嗎?
    而如今全球變暖也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熱議的一個話題,但美國NASA最近卻發布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那就是全球變暖已經成為過去,推測「小冰河期」或將到來。 小冰河期。 所謂的冰河期,是指地球氣溫大幅度降低的一個時期,冰河期也被稱為大冰河時期,在每個大冰期之間至少會間隔1.5億年的時間,這個間隔被稱為間冰期。
  • 科學家推測「小冰河期」可能會到來,可以抵消全球變暖嗎?
    近年來,想必大家都能漸漸感受到全球氣溫升高,尤其是從上個世紀開始,隨著人類工業的發展,大量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被大量的排放到大氣中。導致了全球氣溫的升高。而如今全球變暖也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熱議的一個話題,但美國NASA最近卻發布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那就是全球變暖已經成為過去,推測「小冰河期」或將到來。
  • 地球即將進入小冰河期?到底是全球變暖還是變冷
    近年來,全球變暖是世界各國熱議的話題,但美國NASA最近卻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不是全球變暖,而是小冰河期即將到來了。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呢?太陽黑子的數量連續好幾天為零,這意味著太陽將會「變白」,其表面溫度將會大大降低,這意味著地球即將進入小冰河期,預計將在幾年後變成現實。實際上,太陽黑子的數量多少,相當於太陽活動強弱的象徵,然而迄今為止,人類無法通過太陽黑子的數量對太陽接下來的活動趨勢做出預判,更加無法預測地球未來的氣候。所以美國NASA的看法只能算是一種推測。
  • 太陽活動降低,「小冰河期」即將來到?科學家:可抵消全球變暖
    太陽黑子活動降低,其輻射到地球的熱量就會減少,在未來一段時間裡,地球有可能進入一個迷你小冰河期。所謂冰河期,是指地球氣溫大幅度降低,地球表面被大量的冰雪覆蓋的時期。從地球上誕生生命以來,已經度過了漫長的30億年,在這30億年中,地球度過了三個大冰河期。分別是寒武紀晚期大冰期、石炭紀-二疊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
  • 太陽即將進入休眠期?全球變暖停止,科學家: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期
    太陽即將進入休眠期?全球變暖停止,科學家: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期大家都知道,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而地球自然環境的變化,也在不斷的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即使我們人類是智慧生命,但是在鐵一樣的自然準則面前,也顯得蒼白無力,無法阻止,而其中有很多的環境問題,本身就是人類自作自受出來的,比如我們一直都在關心的全球變暖的問題,因為工業化的發展,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直接導致了全球變暖
  • 全球變暖和小冰河誰真誰假,地球未來到底變暖還是變冷?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溫室氣體的排放,讓地球的溫度不斷上升,全球變暖成了人們口中經常談論的話題。最近幾年,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截然相反的結論,認為地球開始進入小冰河期。一個是變暖一個是變冷,到底哪個是真的,這讓人們陷入了困惑。自1979年日內瓦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首次提出全球變暖的說法以來,大量的研究結果證明地球變暖的速度越來越快。從化石燃料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到畜牧業養殖所產生的甲烷,溫室氣體的產生機制也越來越明確。
  • 科學家說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全球變暖將停止,這是真的嗎?
    這一系列的活動導致最為直接的問題就是全球環境的變化,全球變暖這個問題在近幾年的時間內尤為突出,很多人都已經親身感受到了全球變暖給我們帶來的變化和影響,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我們感到沒有以往的冬天那麼寒冷。
  • 全球變暖停止,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時期?科學家:人類存活可能不大
    文/仗劍走天涯 全球變暖停止,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時期?科學家:人類存活可能不大 近些年來,想必大家都能夠深刻的感受到,科學家們所闡述的全球氣溫變暖的這種趨勢,去年冬天甚至有些地區都沒下過雪。
  • 專家稱「小冰河期」無依據 全球依舊在變暖(圖)
    「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變暖逆轉」等頗具轟動效應的詞語被一些媒體頻頻使用,以此「解讀」極端天氣。這讓不少專家乃至世界氣象組織頗感不妥,因為對當前寒冷天氣的誤讀,會使人誤解氣候變化的真相,誤導人們應對極端天氣的努力方向。  事實上,當前的寒冬可能並非「最冷」,有關用詞並不科學,而天冷可能使人們對全球變暖的誤會進一步加深。  打噴嚏一定是感冒嗎?
  • 歐亞現極寒天氣 「小冰河期」說法飽受爭議
    有媒體援引專家的話說,全球氣候已經停止變暖,地球迎來「小冰河期」,甚至有專家推斷英國的溫度將比南極還低,一時間,「冰河期」這個似乎只在「DISCOVERY」中出現的名詞,走進了現代人的視野中。全球氣候究竟是變暖還是變冷,學界一直有爭議,2012真要來了麼?「小冰河期」的斷言是否準確?
  • 全球遭遇極寒天氣 有專家指出小冰河期來臨說
    事實上,全球變暖的趨勢並未發生改變,就在歐亞多國遭遇嚴寒的同時,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部分櫻花因天氣異常暖和而提早盛開。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區,降水減少、高溫乾旱加重等現象仍在發生。世界氣象組織預測,隨著全球變暖,今後極端天氣現象的發生將更為頻繁,強度更大,影響地區更廣。
  • 小冰河時期或即將到來,全球變暖能夠停止嗎?學者:靜觀其變
    時代在不停的發展,世界在不停的變化,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的時間了,在如此時間長河裡面,地球歷經無數種氣候環境,而就像是如今的全球變暖時代,已經都是世人皆知的問題了,但真的就會全球變暖嗎?
  • 小冰河時期或即將到來,全球變暖能夠停止嗎?學者:靜觀其變
    時代在不停的發展,世界在不停的變化,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的時間了,在如此時間長河裡面,地球歷經無數種氣候環境,而就像是如今的全球變暖時代,已經都是世人皆知的問題了,但真的就會全球變暖嗎?
  • 小冰河期和溫室效應,未來地球是熱還是冷?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小冰河期和溫室效應,未來地球是熱還是冷?科學家給出了猜想我們知道地球的溫度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存,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生命和溫度是離不開的,就是因為地球上有適宜的溫度,所以地球上才能夠出現生命,不過最近幾年,有很多人說是地球已經開始全球變暖,未來幾十年後,地球的溫度會升高,還有的人說是地球已經進入了小冰河期,未來地球的溫度會越來越低,到底地球的溫度以後會怎麼樣呢?
  • 歐洲嚴寒凍死兩百人 全球或迎20年「小冰河期」
    朱晟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專家觀點 全球或迎來20年「小冰河期」據美國世界新聞網報導,一些國際權威氣候專家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停止,並開始冷化,近來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至30年。英國《每日郵報》因此宣稱今年的寒冬顯示「小冰河期來臨」。
  • 科學家預測,地球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
    科學家預測,地球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地球現在正處於持續升溫的狀態,有不少的科學家卻有不一樣的觀點。他們認為地球有可能會迎來小冰河時期。這一話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畢竟它關於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實我國歷史上也曾經歷過4次的小冰河時期,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就是清末明初時期。當時的氣候異變,使得糧食出現大量減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