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現極寒天氣 「小冰河期」說法飽受爭議

2020-11-23 網易新聞

2月3日,在塞爾維亞貝爾格勒,一女子從霜凍的汽車玻璃窗向外張望。

光明網科技綜合消息這個冬天有點「冷」。嚴寒天氣正籠罩著歐亞大陸,拉脫維亞、白俄羅斯、波蘭、烏克蘭等國出現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俄羅斯北部部分地區氣溫一度降至零下37攝氏度。德國東部不少地區氣溫降至零下20攝氏度以下,西歐一些地區則出現零下10至15攝氏度的低溫。此外,東亞北部和中亞大部分地區氣溫也較常年偏低。有媒體援引專家的話說,全球氣候已經停止變暖,地球迎來「小冰河期」,甚至有專家推斷英國的溫度將比南極還低,一時間,「冰河期」這個似乎只在「DISCOVERY」中出現的名詞,走進了現代人的視野中。全球氣候究竟是變暖還是變冷,學界一直有爭議,2012真要來了麼?「小冰河期」的斷言是否準確?

英國《每日郵報》:氣候變暖停止 地球進入「小冰河期」

據美國世界新聞網報導,一些國際權威氣候專家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停止,並開始冷化,近來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至30年。英國《每日郵報》因此宣稱今年的寒冬顯示「小冰河期來臨」。

報導說,這些科學家的預測是根據他們對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溫度的自然周期分析而來,推翻了一些已廣為接受的氣候變暖理論。這些理論宣稱,到了2013年夏天,北極圈將完全無冰。

《每日郵報》說,根據科羅拉多州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資料,自2007年以來,北極夏天的海冰增加了近106萬平方公裡,也就是26%,即便是大力倡議防止全球變暖的人士也未反駁這一點。

科學家的這項預測也推翻了氣候變遷電腦運算模式,這些模式認定自1900年以來的地球變暖完全是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而且只要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高,就會繼續變暖。科學家說,他們的研究顯示,大部分的氣候變暖是因為過去海洋周期處於「溫暖期」,而目前正處於「寒冷期」。

中國氣象局:全球變暖趨勢沒有改變 「小冰河期」毫無根據

國家氣侯中心氣侯監測室高工王啟禕表示,全球變暖這種趨勢並沒有改變。近幾年偏冷的現象,只是一種比較短暫的現象。中國氣象局應急救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更指出,出現小冰河期這種說法毫無根據。

王啟禕表示,「全球變暖實際上這種趨勢並沒有改變。」他分析指出,這幾年的時間尺度是比較短的,並不能代表長期的趨勢。而長期的趨勢,一般氣侯上是以30年來看,那麼這種30年上的平均,我們看到這種趨勢並沒有變化。比方說從80年代到2010年這個30年,它的平均比以前的30年趨勢還是上升的,因此從氣侯的長期的變化來看,這種長期趨勢並沒有改變。

「近幾年這種偏冷的現象,只是一種比較短暫的,就好像在一個溫暖的日子來吹來幾次涼風,感到這種絲絲寒意。」王啟禕說。

陳振林表示,根據現在世界氣象組織包括中國氣象部門掌握資料分析,歐亞部分地區出現四次寒流襲擊,持續低溫的日數超過20天,有一些地方達到了歷史新低,媒體報導一些地方因為嚴寒、暴雪造成人員的損失,這是事實。

「原因剛才已經談到,主要還是因為1月以來大氣環流異常所造成的。從歷史資料分析來看,今年歐亞這些地方,包括歐洲,帶來了嚴寒,跟2009年到2010年那次相比,過程還不如那次強,那次持續到整個2月份,也還不如2006年那次冷空氣活動造成的影響大。」陳振林表示。

他指出,所以應該說不能因為短時期某個地方出現極端低溫現象就得出結論全球變暖已經停止或者逆轉。我們在同一時期分析北美情況,像美國,不但平均溫度不低,反而比常年遠遠高於,溫度達到了30多攝氏度,也是比常年明顯偏高。

「全球變暖已經停止或者變冷這個理論,放在北美地區完全對不上。我們看氣侯變化問題是長時間的,包括全球範圍內有部分的波動,年代的變化,都是正常的現象,出現小冰河期這種說法毫無根據。」陳振林如是說。

中國氣象網的微博甚至還不客氣地指出,關於小冰期的諸多報導缺乏科學依據,公眾不可輕信。

世界氣象組織:歐亞寒潮源於北極濤動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7日在日內瓦發布的消息說,根據成員氣象組織提供的信息,近期歐亞大陸部分中緯度地區出現的寒冷天氣與北極地區大氣環流現象——「北極濤動」的變化密切相關。

通常,北極地區冬季受低氣壓系統支配,而中緯度地區受高氣壓支配。此時,北極濤動處於正位相,限制了極地冷空氣向南擴展。但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北極濤動處於負位相,導致冷空氣南侵至歐亞大陸中緯度地區,而暖空氣則北上北極地區,出現「南寒北暖」局面。

受此影響,歐洲地區近期持續低溫。拉脫維亞、白俄羅斯、波蘭、烏克蘭等國出現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俄羅斯北部部分地區氣溫一度降至零下37攝氏度。德國東部不少地區氣溫降至零下20攝氏度以下,西歐一些地區則出現零下10至15攝氏度的低溫。此外,東亞北部和中亞大部分地區氣溫也較常年偏低。

與之相反的是,北大西洋、冰島至北極地區氣溫偏高。位於北冰洋的斯瓦爾巴群島近期連續出現零上5攝氏度的氣溫,高於地中海沿岸的米蘭和伊斯坦堡等地。北美地區氣溫也較常年偏高。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類似現象在過去10年中曾數次發生,歐洲在2009年至2010年的冬季就經歷了類似的寒潮天氣。

事實:大氣環流異常等因素導致近期極寒天氣

就歐洲的情況,2月2日,世界氣象組織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消息分析說,當前席捲歐洲的嚴寒天氣是西伯利亞高壓氣團造成的。該系統正在阻止大西洋的溫暖氣流向東進入歐洲。自北而來的冷空氣遭遇地中海吹來的一股強溼氣流,給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地區、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義大利帶來大雪天氣。

世界氣象組織的專家認為,歐洲等地區的嚴寒天氣將持續幾天,但具體會持續多久,取決於高壓氣團帶來的阻擋效應什麼時候結束。

而我國的低溫天氣,專家認為,與北極冷空氣入侵、拉尼娜現象,以及大氣環流異常等因素有關。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分析,造成我國近期出現低溫寒冷天氣的主要原因是,1月下旬以來,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較頻繁,極地冷空氣經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不斷地侵襲我國,且冷空氣強度較強、頻次較多,造成氣溫持續的下降,且中間沒有迴旋的狀況,導致我國北方地區一直處於持續低溫的狀態。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高級工程師郭豔君分析認為,去年12月入冬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持續發展,易導致我國大部冬季氣溫偏低。同時北太平洋海溫持續偏暖,西伯利亞高壓持續偏強,海陸熱力差異加大,有利於東亞冬季風偏強,帶來冷空氣。

此外,很多專家也關注到1月中旬後期,大氣環流表現出明顯的變化。例如,北極濤動(北半球中緯度和高緯度氣壓此消彼長的一種蹺蹺板現象)出現明顯轉折,極地冷空氣向南擴散,同時高緯地區烏拉爾阻塞高壓建立並維持(烏拉爾阻塞高壓位於烏拉爾山附近、歐亞交界區域。阻塞高壓的建立和崩潰常常伴隨著一次大範圍甚至半球範圍的環流型式的劇烈轉變——記者注),這些現象都有助於北方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

應對:減少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提高預測和應對極端天氣水平

在很多支持「變暖說」的專家看來,近年來,全球頻繁出現的極端天氣事件都與全球變暖相關。

丁一匯解釋說,全球氣候變暖後,水循環發生變化,大氣環流出現異常,原有的天氣氣候變化規律被打亂,造成異常天氣氣候事件不斷發生的複雜局面,導致乾旱和暴雨共存,乾旱現象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同時雨越來越強,小到中雨頻率普遍減少,而大雨與暴雨強度和頻率增加。

更多的專家贊同這樣的觀點,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人類除了採取行動減緩變暖外,更重要的還要提高預測和應對極端天氣的水平。

在這些專家看來,不管氣候將來的變暖幅度和速率多大,甚至出現逆轉變冷,實現經濟發展方式改變、綠色轉型都是無悔的選擇。

也有專家認為,在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原本就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有些觀點甚至完全相反和對立,這很正常。也更說明氣候變化問題的複雜性,也更需要科學界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氣候變化機理方面的研究。

而事實上,除了預測外,應對極端天氣早已不是氣象部門的獨家責任,需要交通、城市建設等多個部門共同重視。

綜合《科技日報》、《京華時報》、《中國青年報》、中新網等消息

本文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明朝小冰河時期是「巧合」?專家:地球可能迎來極寒天氣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全球變暖,小冰河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大家一直在「爭議」的問題,從2019年到2020年我們都沒有停止爭議過,有科學家說我們地球可能進入到小冰河時期,也有科學家說我們地球要高溫時期
  • 是暖冬還是小冰河期?
    寒冷的天氣與公眾心目中對「全球變暖」的印象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有關氣候變冷的說法因此受到了關注,「小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變暖逆轉」等字眼頻繁出現在新聞中。據了解,最先作出「小冰河期」判斷的是英國《每日郵報》。
  • 全球遭遇極寒天氣 有專家指出小冰河期來臨說
    近期各地為何頻現極寒天氣?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氣象專家。     許多專家把歐洲嚴寒天氣歸咎於北半球大氣環流異常。但誰都不否認,它們與全球性氣候異常有關。事實上,全球變暖的趨勢並未發生改變,就在歐亞多國遭遇嚴寒的同時,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部分櫻花因天氣異常暖和而提早盛開。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區,降水減少、高溫乾旱加重等現象仍在發生。
  • 地球會走向「極寒」?10年後太陽可能休眠,科學家爭議沒停過
    10年後太陽可能休眠,科學家爭議沒停過小冰河的氣候到底是什麼樣子?在科學記錄的歷史之上,小冰河時期主要是長期穩定的低溫狀態,導致我們全球多處地區遭遇冬天異常寒冷,也就是比我們常年的冬季天氣情況還要「寒冷」,這就是科學家們稱之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
  • 專家說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會不會真的變冷?
    全球變暖,小冰河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大家一直在「爭議」的問題,從2019年到2020年我們都沒有停止爭議過,有科學家說我們地球可能進入到小冰河時期,也有科學家說我們地球要高溫時期,那麼如今的氣候狀態到底是往什麼方向轉移呢?可以說這個話題還是在不斷的爭議之中。
  • 陸龍驊:「極渦偏心」成為歐亞嚴寒主因
    有人在微博上留言說是「小冰河期」將至,還有網友聲稱「2012」真的來了。然而氣象專家告訴我們,這不過是北極圈出現的一個小小震蕩,也許很快就會被氣候變遷的長河所抹平。「這就導致了北半球大範圍異常寒潮天氣的頻繁爆發。」  但是,今年北半球冬季煞是奇怪,儘管歐亞大陸冷空氣勢不可擋,可與此同時北美一些地區卻是風平浪靜,甚至出現了反常的高溫天氣,沒有遭受極地冷空氣的「騷擾」。這種歐亞大陸溫度低、北美地區溫度高的不均衡狀態究竟又該如何解釋呢?  「這種異常狀態的出現與北極極渦偏心密切相關。」
  • 歐亞遭遇極寒286人身亡 20年小冰河期疑到來
    目前東歐多所學校停課,道路交通中斷頻發,還有許多地方居民飽受停電之苦。 中新網2月4日電 綜合報導,歐洲寒冷天氣影響範圍不斷擴大。除了烏克蘭、波蘭及保加利亞等東歐國家情況嚴峻外,義大利、法國亦相繼受冷鋒侵襲。過去一周,歐洲地區因寒流死亡的人數已超過223人。此外,日本雪災迄今奪去至少63人死亡,韓國首爾低見攝氏零下17度,是55年來最低紀錄。
  • 歐亞遭遇極寒至少286人死亡 20年小冰河期到來?
    中新網2月4日電 綜合報導,歐洲寒冷天氣影響範圍不斷擴大。除了烏克蘭、波蘭及保加利亞等東歐國家情況嚴峻外,義大利、法國亦相繼受冷鋒侵襲。過去一周,歐洲地區因寒流死亡的人數已超過223人。此外,日本雪災迄今奪去至少63人死亡,韓國首爾低見攝氏零下17度,是55年來最低紀錄。
  • 世界多地區現極端嚴寒天氣 各國科學家解讀不一
    第二看臺  最近,極端嚴寒天氣成為了世界性的共同話題。一張張照片令人觸目驚心:義大利威尼斯結冰的河流,瑞士日內瓦湖畔冰凍的汽車,日本滿天的飛雪....。.對於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出現的嚴冬,各國科學家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說法。
  • 答案是……|極寒天氣|寒潮|歐亞|...
    全球兩米氣溫距平分布圖顯示最近這次寒潮主要影響了包括我國在內的歐亞部分地區例如,1月7日俄羅斯韋霍揚斯克最低氣溫達到-44.2℃冷҈冷҈冷҈冷҈冷҈冷҈冷҈冷҈冷҈冷҈冷҈冷҈冷҈冷҈但是經常出現極寒天氣的
  • 南極現大降溫區,24年降3度,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時期?
    這真的成為了一個爭議的問題,當然我們來看看這次的降溫區域在什麼地方,很多人可能也不會覺得意外,那就是在南極地區發現的,該研究結論已經發表出來了,所以我們來看看地球到底是如何變化的,難道是大家說的「打擺子」?
  • 南極現大降溫區,24年降3度,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時期?
    這真的成為了一個爭議的問題,當然我們來看看這次的降溫區域在什麼地方,很多人可能也不會覺得意外,那就是在南極地區發現的,該研究結論已經發表出來了,所以我們來看看地球到底是如何變化的,難道是大家說的「打擺子」?
  • 嚴寒襲卷,小冰河期來了嗎?
    這可能意味著地球即將進入歷史上第二個「蒙德極小期」,即小冰河時期。2020年,針對冷得發紫的天氣,科學家們表示:在觀測太陽的時候,發現太陽黑子的活動進入了「倦怠期」,致使抵達地球的熱量隨之減少,小冰河期已經在來的路上。何為小冰河期?它與毀滅大量動植物生命的冰河期相對應,指相對而言較冷的時期。
  • 地球要進入小冰河?變成極寒模式?NASA:氣溫已升約0.8℃
    這個問題至今可以說都爭議不斷,但是從公開的監測數據來看,我們地球確實出現了變熱的情況,但是為何有人一直在說地球會進入小冰河?這到底是什麼情況,難道地球變暖之後就是變冷?確實這個如今也是無法肯定,同時我們也無法說未來我們地球會一直變暖,只是從長期的趨勢來看,我們地球變得越來越熱的可能性最大,就如大家說的地球可能會成為一顆「火球」,我們會感覺到熱越來越明顯。
  • 球要進入小冰河?變成極寒模式?NASA:氣溫已升約0.8℃
    這個問題至今可以說都爭議不斷,但是從公開的監測數據來看,我們地球確實出現了變熱的情況,但是為何有人一直在說地球會進入小冰河?這到底是什麼情況,難道地球變暖之後就是變冷?地球進入小冰河是真的嗎?變成「極寒」模式?
  • 【聯合訪談】氣象專家解讀近期歐亞嚴寒天氣
    2012年2月7日,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國家氣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培群做客新華網,接受新華網與中國氣象網聯合訪談,解讀近期歐亞多國極寒天氣莊白羽 攝影 專家詳解歐亞多國極寒天氣總體情況  [主持人]那我們先請您介紹一下這次在歐亞發生的低溫嚴寒天氣的情況。
  • 2020年地球進入小冰河期?太陽進入「冬眠期」,會引發糧食危機?
    不過,一位英國科學家卻堅持認為全球變暖已經達到飽和點,地球即將進入歷時30年的「小冰河期」。 這一說法的依據是太陽活動周期性概率。 Zharkova以最近發生在加拿大和冰島的極地渦旋作為太陽活動極小值(GSM)已經到來的證據,並認為溫度下降將導致地球上天氣更加寒冷
  • 極寒天氣襲卷歐洲和東亞 北半球將進入小冰河期
    北海道和本州島北部已被厚雪覆蓋,惡劣天氣使眾多列車晚點、飛機航班取消。其中在本州島青森縣的積雪深達4.29米。  據新華社、中國日報  專家觀點  全球或遇20年小冰河期  據美國世界新聞網報導,一些國際權威氣候專家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停止,並開始冷化,近來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至30年。
  • PIC ONE | 51期:極寒天氣
    PIC ONE | 51期:極寒天氣 2021-01-13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還是小冰河期的開端?
    不過,利用這個間隙看看上一次「小冰河期」,或許可以取得一些歷史腳本裡的生活經驗。上一次「小冰河期」,也就是三百年、四百年甚至五百年前,那是典型的前工業化時期。如今千方百計阻止全球變暖的人類,曾有將近500年的時間為饑寒所困,只能用「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之類的鬼話來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