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地區現極端嚴寒天氣 各國科學家解讀不一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第二看臺

  最近,極端嚴寒天氣成為了世界性的共同話題。一張張照片令人觸目驚心:義大利威尼斯結冰的河流,瑞士日內瓦湖畔冰凍的汽車,日本滿天的飛雪....。.對於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出現的嚴冬,各國科學家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說法。

  中國科學家:北極冷空氣導致嚴冬天氣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陸龍驊對極寒天氣給出的解釋是:今年北極「濤動」指數呈現負值,即北極地區比北極以外地區的氣壓高,北極地區的冷空氣因此擴散到北極以外地區,導致歐洲和東亞各地出現嚴寒天氣。

  然而,對未來的氣候變化走向,氣象專家們則分歧很大,出現了地球「繼續變暖」和「進入小冰河期」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對此,記者採訪到的權威氣象專家們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啟禕等不少氣象專家認為,當前歐亞地區出現的極寒天氣並不意味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發生變化。相反,全球變暖正是引起此次極寒天氣的深層次原因。王啟禕說,由於全球升溫,特別是北極升溫顯著,北極海冰融化造成北極高度場升高,才導致近期北極冷空氣向中高緯度地區擴散。

  王啟禕表示,考察全球變暖的時間尺度,不能只看幾年的時間,至少要看30年平均的變化。「從1971年到2000年,我們看到全球變暖是確定的,大概每十年升高0.19攝氏度,但是氣溫的上升軌跡不會是一條直線,而是波動式上升,中間也會出現偶爾個別地區短期內變冷的時候」。專家們認為,此次歐亞極寒天氣就屬於個別偶發現象,不能成為判斷長期氣候變冷的風向標。

  世界氣象組織:歐亞寒潮源於北極濤動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7日在日內瓦發布的消息說,根據成員氣象組織提供的信息,近期歐亞大陸部分中緯度地區出現的寒冷天氣與北極地區大氣環流現象——「北極濤動」的變化密切相關。

  通常,北極地區冬季受低氣壓系統支配,而中緯度地區受高氣壓支配。此時,北極濤動處於正位相,限制了極地冷空氣向南擴展。但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北極濤動處於負位相,導致冷空氣南侵至歐亞大陸中緯度地區,而暖空氣則北上北極地區,出現「南寒北暖」局面。

  受此影響,歐洲地區近期持續低溫。拉脫維亞、白俄羅斯、波蘭、烏克蘭等國出現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俄羅斯北部部分地區氣溫一度降至零下37攝氏度。德國東部不少地區氣溫降至零下20攝氏度以下,西歐一些地區則出現零下10至15攝氏度的低溫。此外,東亞北部和中亞大部分地區氣溫也較常年偏低。

  與之相反的是,北大西洋、冰島至北極地區氣溫偏高。位於北冰洋的斯瓦爾巴群島近期連續出現零上5攝氏度的氣溫,高於地中海沿岸的米蘭和伊斯坦堡等地。北美地區氣溫也較常年偏高。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類似現象在過去10年中曾數次發生,歐洲在2009年至2010年的冬季就經歷了類似的寒潮天氣。

  日機構:拉尼娜現象等綜合原因致日本嚴寒

  對於目前侵襲日本的寒潮成因,日本氣象廳認為,這裡既有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也有拉尼娜現象的幹擾。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認為,氣候變暖導致北極地區海冰減少,也間接導致了嚴寒。

  日本氣象廳日前指出,日本及其附近從去年12月後半期開始,就受到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持續處於冬季型氣壓支配下。此外,拉尼娜現象也加劇了寒潮的嚴重程度。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日本氣象廳說,受拉尼娜現象影響,菲律賓周邊海域的水溫反而上升,大氣變暖,大氣對流活動增強,從西向東的偏西風——「副熱帶急流」被向北擠壓,緩慢行進。同時,本來應該位於高緯度的另一股偏西風「極鋒急流」大幅向南行進。在日本附近上空,兩股偏西風合流,吸引北極周邊的寒潮南下,從北方和西方覆蓋日本。自1月23日起,日本一直受其強烈影響。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報告則揭示了另一個強烈製冷的原因。該機構指出,氣候變暖使北極圈內巴倫支海的海冰減少,造成低氣壓北移,西伯利亞高壓範圍擴大,形成強冷空氣掃過日本,使日本進入嚴冬。

相關焦點

  • 【聯合訪談】氣象專家解讀近期歐亞嚴寒天氣
    [孫軍]最近歐洲出現的極端嚴寒天氣主要是從1月27號前後開始的,在我國主要是春節前強冷空氣影響使我國進入強冷空氣時期,尤其是在北方地區大家感覺冷得比較突出,日本也是在一月下旬開始出現了一次比較明顯的降雪,進入了比較冷的時期。
  • 歐洲各國極端天氣持續挪威最低氣溫-41℃(圖)
    英國各地5日普遍遭遇嚴寒和大雪,惡劣天氣導致包括倫敦在內的各地多個機場被關閉、鐵路和公路交通受阻、數百所學校停課。氣象部門預測,嚴寒天氣將持續兩周左右。新華社/法新  綜合媒體報導,1月7日歐洲各國極端天氣持續,交通幾近癱瘓,民眾生活極為不便。挪威氣溫降至零下41度的極低溫,義大利暴雨不斷致使河水猛漲,而法國有3人因大雪引發的交通事故喪生。
  • 極寒天氣肆虐美國中西部地區
    隨著極端嚴寒天氣的到來,全美各地的學校紛紛停課。預計中部地區數十萬名中小學生課程受到影響,在伊利諾伊、俄亥俄等災情比較嚴重的地區,學校複課時間仍未確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將芝加哥稱為「此次寒冷天氣的中心」,該市氣溫甚至比南極部分地區還冷。
  • 歐洲各國極端天氣持續 挪威最低氣溫-41℃
    中新網1月7日電 綜合媒體報導,1月7日歐洲各國極端天氣持續,交通幾近癱瘓,民眾生活極為不便。挪威氣溫降至零下41度的極低溫,義大利暴雨不斷致使河水猛漲,而法國有3人因大雪引發的交通事故喪生。  目前英國近半個國家的領土都處在冰雪封鎖之下。
  • 歐洲多國遭受嚴寒暴雪等惡劣天氣侵襲數十人死傷
    歐洲多國遭受嚴寒暴雪等惡劣天氣侵襲數十人死傷 2016-01-05 23:24:38有分析將近期極端天氣的頻繁發生歸咎於厄爾尼諾現象。  波蘭在酷寒和暴雪天氣中迎來2016年。波蘭官方5日稱,至少21人在2016年的第一周因惡劣天氣死亡。半島電視臺引述波蘭官方統計稱,過去兩個月,該國已有40人的死亡與惡劣天氣相關。  波蘭首都華沙上周末的氣溫驟降至零下18攝氏度,而聖誕假期華沙的氣溫則達到14攝氏度,溫差變化極其劇烈。
  • 極端天氣頻現!美東海岸極寒天氣肆虐 澳大利亞卻遭熱浪襲擊突破47...
    美國東海岸陷入「封凍」,澳大利亞卻成了一個大烤爐——氣溫高達華氏攝氏度117度,是80年以來最熱天氣。2018年初,這是南北半球兩端迎來的首波極端天氣。美東海岸遭遇極寒天氣 氣溫驟降近億人受凍美國東北部本周氣溫驟降。
  • 極端天氣頻現 唯有合力應對
    最近,全球極端天氣頻現,折射出嚴峻的氣候變化形勢,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正為人們敲響警鐘。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北極地區2018年的年平均溫度高出正常溫度2.48攝氏度。全球氣候和生態研究所的資料顯示,近40年來,俄羅斯北極地區變暖的速度比全球變暖的速度快4倍。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英國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稱,自2005年以來,世界各地的洪水次數已經增加15倍,極端氣溫事件增加20倍,野火次數增加7倍。
  • 全球極端天氣頻現 氣候問題引熱議
    國際在線消息:據中新社電,極寒天氣持續籠罩歐洲,目前已致逾600人喪命,22個國家發出極寒警報。在歐洲大範圍降溫的同時,美洲地區氣溫卻異常偏高,引發各界對全球氣候問題的關注。 據法新社報導,在歐洲,肆虐了12天的嚴寒已奪走逾550條人命。有波蘭媒體報導稱,死亡人數已超過600人。歐洲最主要河道多瑙河因厚厚的冰層而關閉了數百公裡的航運。
  • 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專家解讀極端天氣為何頻發
    央視網消息:今年入夏以來,酷熱、山火、熱浪……各種極端天氣在全球頻繁出現。近日,全球多地出現罕見高溫,多地遭受高溫炙烤、甚至引發災情。地球似乎發燒了。據朝鮮中央氣象臺介紹,高溫天氣15號從東部海岸一些地區,開始逐步擴大到朝鮮大部分地區。其中22號的氣溫達到朝鮮東部海岸地區氣象觀測以來最高,幾個大城市的平均氣溫高於39度,元山市達到了39.7度。22號朝鮮全國平均最高氣溫為34.6度,比往年高出7.2度,為1981年以來最高氣溫。
  • 山東多項措施保障極端嚴寒天氣下勞動者權益
    我省有關部門要求:因天氣影響不能按時到崗到位不得按無故遲到、缺勤處理;增加寒冷作業環境下職工休息時間為切實做好極端嚴寒天氣勞動保護工作,省人社廳今天印發關於做好極端嚴寒天氣勞動保護工作的緊急通知,省總工會日前發布應對極寒天氣關心關愛職工的通知。
  • 北半球冰封,南半球酷暑:極端天氣為何集中登場?
    中新網1月10日電(卞磊)「我在北半球瑟瑟發抖,你在南半球大汗淋漓」,近來地球兩頭冰火兩重天的模式,讓遭受極端天氣肆虐的民眾叫苦不迭。撒哈拉沙漠飄起了大雪,「炸彈氣旋」在美國東海岸上移動;同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多地現極端高溫,雪梨氣溫創79年來最高……這個冬天不平靜。瑟瑟發抖!
  • 世界氣象日 | 極端天氣來臨,我們該如何面對?
    頻發的極端天氣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極端天氣的增加將給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人們又應如何應對呢?明天是世界氣象日,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有關資料分析顯示,自1950年以來,全球的極端天氣出現頻率都在增加,特別是近10年來嚴寒冰凍天氣的發生頻率呈明顯上升趨勢。2008年以來,冬季強冷空氣活動頻繁,暴雪、冰凍等災害性天氣幾乎每年都在世界各地發生。
  • 極端天氣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容低估
    此間經濟學家表示,極端天氣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巨大,將給一些國家和行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美國全國氣象研究中心科學家凱文·特倫伯斯日前表示,正在影響美洲大陸的厄爾尼諾現象將會導致洪水與乾旱等重大自然災害。自2013年以來的兩個冬季,美國經濟都遭受極端天氣的影響,華爾街市場分析機構曾把美國經濟去年一季度疲弱的「罪魁禍首」歸咎為惡劣天氣。但極端天氣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到底有多大呢?
  • 世界氣象組織專家: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次將增加
    在經歷了去年年初和年末兩次讓人印象深刻的寒潮之後,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博士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2010年很可能成為歷史上最熱的一年。百年一遇的災害將可能變為「二十年一遇」。到本世紀末,一些現在看來少有的極端天氣事件將不再顯得很特別。
  • 應對極端嚴寒天氣 做好環境應急響應
    近期,面對大風、強降溫的極端天氣,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港區分局高度重視、及時部署,深入排查,充分做好環境應急響應準備。一、領導高度重視。面對極端寒潮天氣,我局領導高度重視,提前部署,帶隊開展應急檢查,對重點企業進行幫扶指導,督促企業做好環境應急事件準備。
  • 美國多地暴風雪 這輪冬季極端天氣將會覆蓋至少5500萬人的居住地區
    美國多地暴風雪 這輪冬季極端天氣將會覆蓋至少5500萬人的居住地區時間:2019-12-19 12: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美國多地暴風雪 這輪冬季極端天氣將會覆蓋至少5500萬人的居住地區 據中國新聞網12月17日的消息,就在上周末,冬季的暴風雪天氣突然襲擊了美國中西部
  • 不畏大風戰嚴寒 中國電信北京公司開展極端天氣架空線路特巡
    1月6日下午至夜間,中國電信北京公司第一時間組織人員,開展低溫大風天氣的光纜特巡工作,全力保障北京地區通信網絡穩定運行。面對大風寒潮可能導致的線路安全隱患,中國電信北京公司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於6日中午按既定預案,組織維護片區15個班組,共42名光纜一線工作人員,開展架空線路、交接箱等光纜設施極端天氣特巡工作。
  • 極端天氣頻發時代到來 是什麼惹的禍?
    天氣短期內頻走極端,著實罕見。全球氣候到底怎麼了?北極風與拉尼娜「惹禍」?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說,北半球的乾旱與大雪嚴寒都與大氣層「阻塞」有關,這主要因為一些地區冷空氣過強,而熱量或者溼氣過不來,天氣在部分國家保持了靜態。這一過強冷空氣產自何處?中外專家普遍提到了北極冷風。
  • 全球多地遭遇嚴寒天氣,一起看看到底有多冷?
    到底有多冷?(圖自:視覺中國)匈牙利經歷嚴寒天氣,在首都布達佩斯,歐洲第二長河多瑙河出現的浮冰。(圖自:美聯社)歐洲多國低溫嚴寒天氣仍在持續,德國多地氣溫近日降至零下15攝氏度,一隻北極熊躺著柏林動物園的雪地上。
  • 面對極端天氣 其他國家如何應對?
    新華社發多國氣象部門預測,8月2日將有兩場颱風影響亞洲地區。強颱風「蘇拉」離開菲律賓向中國臺灣東北部逼近。颱風「達維」將在掃過上海北部後,直撲日本東南部。中國南部地區將出現強烈季風降雨天氣,這樣的天氣還將延伸到東南亞和印度東部。近來,高溫、暴雨、乾旱等極端天氣頻頻在世界各地出現,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也愈發頻繁和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