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冰封,南半球酷暑:極端天氣為何集中登場?

2021-01-10 中國天氣網

中新網1月10日電(卞磊)「我在北半球瑟瑟發抖,你在南半球大汗淋漓」,近來地球兩頭冰火兩重天的模式,讓遭受極端天氣肆虐的民眾叫苦不迭。撒哈拉沙漠飄起了大雪,「炸彈氣旋」在美國東海岸上移動;同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多地現極端高溫,雪梨氣溫創79年來最高……這個冬天不平靜。

瑟瑟發抖!北半球凜冬已至

凜冬已至,最「勇敢」的行為不是出門面對戶外凜冽的寒風,而是——起床。

日本一首名為《不想出被窩》的神曲近日走紅網絡:「能走出被窩的人都超偉大,因為外面真的超級冷,被窩真的超暖和!!!」簡直是唱出了每個人的心聲。

冬天的冷,整個北半球都懂。

海水倒灌天氣比火星冷

連日來,美國遭到「炸彈氣旋」的「冰封」。1月4日形成於新英格蘭地區附近海域的「炸彈氣旋」,給部分地區帶去了約46釐米降雪,及比火星表面更冷的天氣——新罕布夏州達到零下37.7攝氏度,皮膚在空氣中暴露10分鐘就可能被凍傷。

美國麻薩諸塞州受風暴潮影響,沿岸多地海水倒灌,漂浮著冰塊的洪水損壞多處房屋和車輛,波士頓一處停車場內60部車被毀。

海龜水上漂企鵝不「出門」

加拿大發布了極低溫警報。埃布爾達省卡加利動物園豢養的國王企鵝,因難擋極低氣溫,被移至室內「禁足」。

美國著名的避寒聖地佛羅裡達州受冷空氣侵襲,當地的鬣蜥因受凍而行動遲緩,紛紛從樹上跌落;海龜也被凍僵,漂浮在海上或岸邊。

就連「全球最熱」的撒哈拉沙漠,也飄起了雪花。

火車吹出軌瀑布凍「凝固」

在歐洲,風暴「埃莉諾」席捲英法德等多國,瑞士首都伯爾尼以南的度假勝地倫克鎮一列火車,因風暴吹襲出軌。

美國明尼蘇達州,41歲的攝影師ChadRieder趕在日出時分,拍攝到初陽照射下的明尼哈哈瀑布冰凍的美景;加拿大和美國交界,遊客冒著嚴寒,欣賞尼亞加拉瀑布被「冰封」。

躲得過嚴寒,躲不過酷暑

別以為正值夏季的南半球更舒服,今年,澳大利亞也「不好過」。近日,澳大利亞多地迎來極端高溫,多地氣溫飆至40攝氏度以上,不斷刷新紀錄。

受持續高溫影響,維多利亞州Hume高速路路面在烈日暴曬之下發生融化現象,瀝青路面變的又軟又粘。

雪梨1月7日創造了當天世界最高氣溫的紀錄,並突破了當地79年來最高氣溫。雪梨一隻胖袋鼠受不了這樣的「桑拿天」,一頭「扎」進伊迪斯家的遊泳池中。

一半酷暑一半嚴寒,「全球變暖」到底是不是真的?

極寒天氣正好能對抗全球變暖?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全球變暖可能恰恰是是極端天氣的誘因之一。

據此前美國政府發布的《氣候科學特別報告》顯示,人類活動尤其溫室氣體排放,「極有可能」是自20世紀中葉開始觀察到的全球變暖現象的主因。

儘管對氣候的歸因是個複雜的問題,但據科學家表示,氣候變化「的確增加了某些極端氣候發生的風險」。

相關焦點

  • 北半球酷暑南半球奇寒 專家:夏熱冬冷或加劇(圖)
    中新網7月26日電 最近一段時間,北半球各國先後遭遇了「集體高溫」。而在人們印象裡很少與「嚴寒」掛鈎的南半球國家,卻紛紛遭遇數十年不遇的極端寒冷天氣。為什麼一南一北,會同時出現極端天氣?地球到底怎麼了?
  • 2019全球天氣已「爆表」 多國極端天氣打破紀錄
    當地時間1月30日,美國芝加哥遭遇極寒天氣,溫度降至零下32攝氏度,新的寒流「冰封」了密西根湖及其沿岸,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湖水結冰,冰柱林立,宛如一座純白唯美的「冰雕公園」。2019剛開年 全球天氣已「爆表」 多國極端天氣打破歷史紀錄2019年僅僅開始一個月,極端天氣已席捲全球多國,甚至打破多項歷史紀錄。美國中西部經歷罕見風寒,澳大利亞遭受極端高溫,氣候變化再次引發廣泛擔憂。北半球,美國中西部寒氣逼人。1月30日,美國芝加哥早上的氣溫降到-23℃,打破了1966年創紀錄的-15℃。
  • 今年6月來北半球高溫難耐 南半球遇罕見寒冷
    俄羅斯人是應付嚴寒天氣的行家,然而今年夏季前所未有的高溫,卻讓「扛寒高手」們陷入一片恐慌和混亂。受到高溫炙烤的不只俄羅斯,進入六七月份後整個北半球都陷入了高溫恐慌。同時,本來氣候溫暖的南半球卻比往年冷得多。地球為何北熱南冷?由於氣候成因過於複雜,現在還沒有一個一致的意見。但是,分析人士無不擔憂地指出,這種極端天氣有可能在未來持續下去。今年夏天,北半球普遍高溫。
  • 北半球酷暑南半球奇寒 專家稱夏熱冬冷或加劇
    地處北歐的芬蘭近日出現罕見高溫天氣。新華社記者趙長春攝  最近一段時間,北半球各國先後遭遇了「集體高溫」。而在人們印象裡很少與「嚴寒」掛鈎的南半球國家,卻紛紛遭遇數十年不遇的極端寒冷天氣。為什麼一南一北,會同時出現極端天氣?地球到底怎麼了?
  • 北半球正值冬天,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卻碰上了 49℃極端高溫天氣
    現在,我們所處的北半球正值冬天,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現在則是夏天。據路透社報導,澳大利亞正在經歷史上最熱的夏天之一。▲澳大利亞的一個海灘(網絡配圖)據悉,澳大利亞西部的馬布爾巴(Marble Bar),在周四受到了華氏120.4度高溫(49.1℃)的侵襲。第二天,當地的高溫天氣才有所緩和,中午氣溫略微下降到了華氏106度(41.1℃)。
  • 全球極端天氣為何扎堆而來?
    有研究人員甚至預言:「地球再過50年將出現近乎不適合居住的高溫天氣。」華東師範大學地理學院教授殷傑在接受《新民周刊》採訪時表示,雖說這種預言沒有科學根據,但全球氣候變化已然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了。 暴雨為何下個不停?
  • 中國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 中國是屬於北半球嗎
    導語:世界分為南半球和北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夏冬季節是相反的,也就是當北半球冬季的時候,南半球則是夏季。所以,如果你在北半球,想要過個溫暖的冬季,可以去南半球。那麼,中國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呢?根據緯度位置,中國是屬於北半球嗎?一起來看看。
  • 極端天氣肆虐,北半球冷到窒息,南半球熱到融化!
    今年的1月份,北半球和南半球簡直是冰火兩重天。歐洲各地在今年遭遇了3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雪暴,北美即將迎來逼近零下50度的極寒天氣。而與此同時的澳洲,卻正在經歷著80年來最難以忍受的夏天,居民們紛紛前往海灘避暑...
  • 全球氣候異常 北半球暴雪肆虐南半球暴雨成災
    北半球嚴寒南半球暴雨  據法新社報導,英國氣象局預計,英國此次暴雪天氣是1981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英格蘭西南部倫敦及附近地區在接下來長達數周的時間內將迎來更多降雪。英國空陸交通混亂與嚴寒極端天氣使得數以百萬計的英國民眾生活、出行不便,許多企業都在擔心員工因為大雪阻路而無法按時到崗上班。
  • 北半球多國遭極端天氣 惡劣天氣頻發是否有關聯?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6日電(記者張尼) 近日,中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入冬以來最強雨雪天氣過程,有地區日降水量甚至突破當地月極值。此輪「最強降雪」成因何在?與北半球多國遭遇的極端天氣有無關聯因素?就上述問題,中新網記者日前採訪了氣象部門專家。陝西延安黃河壺口瀑布一片銀裝素裹,瀑布兩岸被積雪覆蓋。
  • 國際天氣月刊.1月
    專家銳評就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經歷40攝氏度的高溫和熊熊山火時,北半球多個國家卻寒流肆虐、大雪紛飛,交通、居民生活全面受阻。
  • 北半球「凍哭」、南半球「熱化」、地球冰火兩重天,有人算了筆經濟...
    北半球「凍哭」、南半球「熱化」、地球冰火兩重天,有人算了筆經濟帳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04 13:06
  • 地球上南半球海洋面積比北半球大很多,原因還真的比較複雜
    眾所周知,地球南半球陸地面積僅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22.5%左右,南半球的海洋面積是北半球的將近兩倍,這種南北半球的巨大差異實在比較奇怪。地球作為一個自轉和公轉速度都是比較平穩的星球,按理說應該是海陸分布南北半球差不多才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北半球多地現極端天氣 大氣環流異常是主因
    【摘要】7月以來,北半球氣溫偏高,北美大陸地區尤為突出;降水分布不均,歐洲大部及印度大陸東北部降水偏多3成以上。近期北半球多地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高溫炎熱造成全美至少30人死亡,強降雨及引發的山體滑坡造成印度東北部逾121人死亡,俄羅斯西南部突降暴雨引發洪水已致141人死亡。
  • 北半球的陸地面積竟然是南半球的兩倍,南半球陸地僅佔五分之一!
    北半球的陸地面積竟然是南半球的兩倍,南半球陸地面積僅佔五分之一! 地球表面分為海洋和陸地兩大部分。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積達3.61億平方千米,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面積有1.49億平方千米,約佔地球表面積的29%。因此,地球有了「水行星」之稱。
  • 中國位於北半球還是南半球 中國位於地球的什么半球
    地球的方位可以分為北半球和南半球,不同地區的氣候以及環境都會有很大的區別。那麼中國位於北半球還是南半球呢?1、中國位於地球的北半球,其實地球上大部分的陸地及人口都在北半球。北半球聚集了世界大多數經濟、軍事領先的國家,例如:中國、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丹麥、挪威、瑞典、義大利、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北半球的冬季通常是12月至2月,夏季通常是6月至8月,與南半球四季相反。2、北半球是指地球赤道以北的半球,在這個半球內,陸地佔39.3%,海洋佔60.7%。北半球最北端的地區也就是北極圈,北極則是北極圈的北端。
  • 肖戰粉絲分布圖,全球版,從北半球到南半球
    很顯然,從北半球到南半球,肖戰粉絲已然慢慢遍布世界各地了,同樣遍布世界各地的還有那一份真誠、坦蕩與正能量。在這些肖戰粉絲分布圖上,共計統計了兩個狀態下的肖戰粉絲分布,一個是在肖戰飾演的角色蔡丁登場的時候,也就是肖戰作品上映的時候;另一個則是在肖戰生日的時候,肖戰在世界各地的討論熱度,而這兩張圖的製作依據便是來自於全球各地的熱搜,以數據為基礎,找尋到一些現象的切面,既準確也全面。